仿佛走了一個世紀,劉邦和跟隨他的三十多人,終於走進了芒碭山。


    猶如魚歸大海,鳥飛藍天!


    這下安全了,眾人長長舒了一口氣。


    山裏有現成的野味,什麽野雞、野兔,水裏有魚,手勤點,餓不著。


    劉邦藏進山裏暫時安穩了,可他老婆孩卻危險了。


    乖乖!擅自放跑修皇陵的囚犯,這是死罪!


    沛縣縣令雷霆大怒:“劉邦!你丫的吃了熊心豹子膽了?來人,我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這時蕭何悄悄對縣令說:“大人,什麽也見不到了,劉邦藏進了芒碭山,一時半會找不到他。”


    “啊哈!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蕭何,你帶人把劉邦的老婆孩給我捉起來。”


    縣令要把娘仨當人質,逼劉邦現身。


    就這樣,呂雉和兩個孩子被關進了“看守所”。她第一次體會到了暗無天日的滋味。


    在家裏,關門過日子感覺不到律法的存在。在“看守所”,呂雉才知道律法就在身邊。


    限製你的自由,你的合法權利被剝奪殆盡,這就是監獄的作用。


    古代對窮人沒有公平的時候,你就是一個犯人,矯情啥呢?


    要想不挨打也行,兩個條件,要麽讓獄卒“上下其手”,要麽出錢買平安。


    這兩樣呂雉都不想給,你說她能有好果子吃嗎?


    所幸劉邦在縣裏有幾個好朋友,獄卒任敖就是其中一個。


    任敖平時沒少喝劉邦的酒,挺佩服劉邦的為人,有時候酒肉朋友也是朋友。


    這時他站出來保護劉邦的老婆和孩子,其他獄卒給個麵子,不會難為呂雉母子。


    蕭何也為呂雉說好話,勸縣令不要為難女人和孩子。


    “大人,一人犯罪一人當,罪不及婦女和孩子”。


    蕭何還說千萬別惹怒劉邦,把事情鬧大誰也脫不了幹係。


    “大人,我倒有一個辦法平了這事,咱們從監獄再提200名囚犯不就抹平了?”蕭何道。


    縣令一聽表示讚同,心想:“弄死娘仨也無濟於事!反倒弄得世人皆知。”


    過了半月,縣衙就放了呂雉母子三人。


    ……


    就在劉邦藏在山裏“躲貓貓”時,外麵的世界很精彩。


    陳勝、吳廣鬧翻了天,二人發動“大澤鄉起義”,率先打響了推翻秦朝第一槍。


    陳勝、吳廣都是楚國人,秦始皇滅的六國中,楚國最冤枉。


    楚國國君楚懷王沒招誰惹誰,卻被秦始皇囚禁而死。楚國百姓心中怒氣填胸,從沒忘記過複國。


    楚國被滅後,坊間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讖語。


    陳勝抓住楚國人複仇的心理,自立為楚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張楚”是恢複光大楚國的意思。


    由於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陳勝、吳廣振臂一呼應者如雲,起義軍“攻城掠寨”勢不可擋。


    列位,大澤鄉起義的地點在哪?


    就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東南。安徽省緊挨著劉邦的故鄉江蘇省,起義如電波向四周擴散。


    首當其衝,受到極大震動的就是江蘇、河南、山東這三省。


    陳勝,吳廣發動的大澤鄉起義,如化學媒介起到了“催化作用”,又如燎原之火,迅速燃遍全國。


    秦始皇滅了六國,如今秦始皇死了,二世昏庸無能,重用宦官,你說六國的貴族,能不趁他病要他命嗎?


    什麽叫“”破鼓萬人錘”?什麽叫“牆倒眾人推”?秦二世當政這段曆史就是最好的注解。


    周圍的郡縣,紛紛響應陳勝的號召起義。沛縣縣令也趕時髦,豎起了“鬧革命”的旗幟。


    縣令招來蕭何、曹參商量如何行事?


    蕭何,豐縣人,曹參,沛縣人。


    蕭何是縣裏管賬目的小吏,曹參是沛縣監獄管理員,也是個小吏,二人關係很鐵。


    縣令開口道:“二位聽說了沒有?陳勝的起義軍快打到衙門口了,我也想趁機革命一把!逐鹿中原有我一個。”


    縣令征求蕭何、曹參的意見。


    “大人,順勢而為是對的,不過我們應該找一個在當地有號召力的人當頭領。”


    蕭何亮明了觀點。


    縣令斜了蕭何一眼,“蕭何,我可是一縣之父母官,難道我沒有號召力嗎?”


    “老爺,你理解錯了,我是說造反有風險,假如起義沒成功,秦朝反攻倒算,大人,你我誰都脫不了幹係。”


    蕭何解釋道。


    縣令捋著山羊胡一想,言之有理!這世道風雲變幻,誰知道哪片雲彩下雨呢?


    “你的意思是?”


    “大人,咱們先找一個替死鬼當頭領,成功了,有咱們的一份功勞。


    失敗了,讓替死鬼頂上,豈不兩全其美?”


    蕭何進一步說明。


    “主意不錯,還是蕭何花花腸子多。”


    曹參在旁邊敲邊鼓。


    縣令望著二人道:“二位,誰適合當“替死鬼”呢?”


    蕭何與曹參異口同聲道:“非酒徒劉邦莫屬。”


    縣令一皺眉道:“劉邦藏進了芒碭山,誰能找到他呢?”


    “大人,我早就物色好了人選,這事非劉邦的連襟樊噲不可。”蕭何急忙道。


    原來劉邦喜歡吃樊噲的狗肉,為了賒賬,劉邦動員老丈人把小姨子呂媭許配給了樊噲。


    蕭何的意思是,劉邦藏身之地,呂雉肯定知道,也一定不會瞞著樊噲兩口子。


    還真讓蕭何猜對了,呂雉時不時上山給劉邦送好吃的。


    第1次呂雉找到劉邦時,劉邦感到很驚訝,說我藏的這麽嚴實,你怎麽找到這裏來的?


    呂雉說:“每次進山找你,就發現芒碭山上空有紫氣升起,跟著紫氣就能找到你。”


    呂雉這話可信度有多大?大家去品。


    列位,這是呂雉神化劉邦的表演。有這樣的好老婆,劉邦不成功都難。


    長話短說,樊噲就找到了劉邦,把蕭何交代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還沒等劉邦說話,樊噲表示隻要你領頭造反,我樊噲算一個。


    劉邦沒有急著表態,他在思考問題。


    造反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弄不好,腦袋就得搬家。


    別看劉邦平時大大咧咧,事關掉腦袋的事,不慎重不行。


    他轉而一想,不造反,總藏在山裏哪天是頭呢?


    隻有推翻秦朝,我這死罪也就免了。


    劉邦赫然開朗了。


    誰也別說誰高尚,誰也別說誰膽小膽大,造反這事沒有不慎重的。


    縱觀曆史,不到萬不得已,沒人輕易去造反。


    陳勝吳廣就是例子,沒有大雨衝斷道路,沒有誤期當斬這一說,陳勝吳廣決不會造反。


    但凡老百姓有一口飯吃都不造反。


    劉邦對樊噲說,這事就定了,我收拾一下,後天帶手下下山去縣衙報到,商量一下造反事宜,你回複一聲就是了。


    到了第三天,按照約定,劉邦帶著手下30號人往縣城趕。


    到了城前,一行人突然發現城門緊閉。


    正疑惑間,城門開了一條縫,蕭何和曹參跑了出來。


    劉邦急忙迎了上去。


    蕭何氣喘籲籲道:“情況有變,縣令反悔了!關閉城門要對我倆下手。”


    “蕭何,慢慢說,怎麽回事?”劉邦急切問道。


    “縣令想殺我倆,說勾結你要奪他的權。我倆賄賂看門人,這才逃了出來。”蕭何道。


    隨後他把城裏情況仔細說了一遍。


    劉邦聽罷怒火中燒,大罵縣令是膽小鬼。


    蕭何道:“邦哥,息怒!我有一計,可兵不血刃撞開城門。”


    說著,蕭何拿筆在手,沙沙點點寫了幾行字。


    劉邦一看上麵寫著:“陳勝義軍勢如破竹,如今縣令不以蒼生為念。


    假如惹下義軍屠城,將血流成河,為城裏百姓著想,為今之計。


    隻有殺縣令保城中百姓一條路可走,萬望城中民眾順應潮流為盼。年、月、日。”


    蕭何示意劉邦用箭把紙條射進城。


    劉邦恍然大悟,心中暗暗佩服蕭何有謀略,這是攻心為上的計策。


    劉邦把紙條綁在箭杆上,開弓搭箭,“嗖”的一聲,羽箭飛進了城。


    城裏縣令正在布置任務,他萬萬沒料到危險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城外,劉邦的狐朋狗友,聽說劉邦要帶頭反秦,比如周勃、盧綰、王淩等人都來捧場。


    一傳十,十傳百,半天的功夫,劉邦身邊聚集了上百人。


    眾人靜等飛箭傳書的結果。


    一天過去了,城中沒有動靜。劉邦的耐心一點點在耗盡。


    第二天傍晚,城頭“咕嚕嚕”扔下了一個東西,蕭何近前一看,血糊糊是顆人頭。


    再仔細一看,是縣令的腦袋。


    緊接著城門大開,有人揮手招呼劉邦他們進城。


    城中發生了什麽事?


    原來沛縣監獄看守長任敖看到了那張紙條,沒錯,就是保護呂雉不受侮辱的那個獄卒,劉邦的好朋友。


    他得知劉邦要造反,是縣令反悔關閉了城門。


    出於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想法,任敖聯係夏侯嬰,就是那個為縣令趕大車的夏侯嬰,二人聯手殺死了縣令,開城門迎進了劉邦等人。


    公元前209年8月14日中午,眾人為誰做起義總指揮展開了討論。


    劉邦的意思是蕭何、曹參有謀略,二人做領導最合適。


    蕭何、曹參則極力推脫,說我們不懂打仗,出出主意還湊合。


    反正大家相互推脫。


    蕭何、曹參真不是客氣,實則是不敢當領頭羊。


    小吏從來不會打頭陣,你看宋江不就是被逼上梁山的嗎?


    蕭、曹二人認定隻有二百五的劉邦才能勝任。


    不過劉邦也不傻,他也知道槍打出頭鳥的道理。


    一時無法確定,蕭何一拍腦袋說,咱三人抓鬮吧?


    劉邦讚成,“但憑天意!”蕭何向曹參擠了一下眼睛,曹參馬上附和。


    隻見蕭何撕了三張紙條,團成團,他說三個紙團裏隻有一個紙團上麵寫著“當”,其他兩個是白紙,誰抓住“當”,誰當起義軍首領。


    劉邦、曹參點頭同意。


    蕭何先讓曹參抓了一個,自己拿了一個,剩下的一個自然是劉邦的。


    蕭何、曹參讓劉邦先打開看,劉邦展開一看,有“當”字。


    蕭何、曹參一看,各人把自己那一個紙團撕了個粉碎。說不用看了,我倆的是白條。


    就這樣,劉邦當上了義軍首領。


    蕭何給他起了一個別出心裁的名號:沛公。意思是起兵於沛縣,“公”是區別於縣令的尊稱。


    不知大家看出破綻了嗎?蕭何與曹參騙了劉邦,這三個紙條都寫著“當”字,劉邦拿哪個紙團都是“當”。


    有時候不想當英雄都難,劉邦當英雄,好像後麵有人推著他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