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熊心笑了!頭上去了一座大山,能不笑嗎?


    他瞬間覺得輕鬆多了。


    各位看官,項梁死了,豈不是去了熊心頭上一座大山?


    項梁不死,熊心永無出頭之日。


    不對吧?項梁有“從龍之功”,對熊心有知遇之恩,怎麽變成了敵對矛盾了?


    項梁遇難,熊心悲傷才對啊?


    表麵是這樣,熊心使勁擠出了幾滴眼淚,他實在哭不出來。


    熊心常常捫心自問:“項梁立我是真的忠心楚國嗎?騙鬼去吧!


    他隻是想利用楚王室的號召力,把反秦力量團結在一起為他所用。


    我熊心隻是一個傀儡,一旦完成過渡期,沒了利用價值,項氏叔侄會毫不猶豫殺我取而代之。


    當年會稽郡守對他叔侄恩寵有加,最後不是做了項羽刀下鬼!”


    熊心是成年人,他不傻,項氏叔侄在外絕不是為他打江山!”


    謝天謝地,項梁死了,我熊心的機會來了~~~


    熊心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小集團。


    打天下總不能孤家寡人吧?項梁有項羽和謀士範增。


    劉邦更別說了,手下一大幫人。作為旁觀者的熊心,把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熊心開始留意身邊的人,恰此時,宋義出現在了他的視線裏。


    說起宋義,他的來頭可不小,他是老楚懷王熊槐的大將,曾和項燕、項梁父子同朝為臣。


    秦滅楚國後,宋義就投奔了項梁麾下,成了項梁的部將。


    這個人很有才華,人長得也帥。


    在楚國為將時,宋義在朝中是“鑽石王老五”。


    楚國公主和朝中王公大臣的女兒,都愛慕追求宋義。


    但是宋義情有所屬,他喜歡上了楚國貴族出身的虞姬。


    沒錯,就是後來成為項羽女人的那個虞姬。


    宋義和虞姬搞對象的時候,項羽還不知道在哪跑著玩呢!


    郎才女貌,人人說他倆是天生的一對。


    宋義雖有文采,但不善言詞。他深深喜歡虞姬,卻不知如何向女孩子表達。


    虞姬看重宋義的才華,接近宋義最初是想提高一下自己作詩水平。


    而宋義是奔結婚而去的,二人別有所圖~~


    有一次,虞姬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一跤摔出了靈感,她隨即寫了一首詩。


    詩是這樣的:


    乖妹妹,


    打瞌睡,


    跌下來,


    成駝背。


    “我的天爺!我從來沒寫過如此好詩。”


    虞姬拿著詩,一拐一拐去找宋義欣賞一下。


    宋義一看,這叫詩啊?他不敢說實話,隻是一個勁地說:“好,行,寫的不錯”。


    小青年談戀愛,看詩不看詩不是重要的事,宋義應該先問虞姬摔疼了沒有,哪裏疼?


    讓我給你揉揉之類的話。女孩愛聽這樣的話。


    誰知宋義不解風情,真給虞姬講起了詩詞寫作方法。


    雖然二人相處時間不短,但之間的關係如37度熱水,不冷也不熱。


    ……


    時間一晃溜走了!虞姬命中那個男人出現了。


    在一次宮中組織的踏青活動中,虞姬偶遇了項羽。


    各位別看項羽是個武夫,力拔山兮!卻是個懂得憐香惜玉之人。


    可能女媧造人時打瞌睡,錯把項羽和宋義的性格進行了互換。


    宋義溫潤如玉,應該更懂得憐香惜玉。


    項羽又是給虞姬提鞋,又不時地攙扶一把,把女孩子哄得開心不要不要的。


    虞姬高興之下,就把她認為拿手的詩朗讀了出來:


    乖妹妹,


    打瞌睡,


    跌下來,


    成駝背。


    讀完,虞姬還模仿弓腰駝背的樣子。


    項羽一聽差點把早上吃的飯吐出來,強忍著笑,問虞姬這是誰寫的狗屁詩?


    虞姬臉一紅:道:”我寫的”。


    項羽直接告訴虞姬,“妹妹,咱別丟人行不?你不是寫詩的材料。”


    虞姬第一次聽到男人說她寫的詩狗屁不通,為何其他男人都說好?


    莫不是別人騙我?虞姬頓覺項羽好實誠,不會拐彎抹角奉承人,和宋義有很大的區別。


    然後項羽勸虞姬改學舞蹈。


    虞姬聽從建議,最後成了楚宮裏的“趙飛燕”,備受楚懷王喜歡。


    再後來,虞姬成了項羽的女人。


    為這事,宋義沒少背後罵項羽不是東西,橫刀奪愛!


    宋義就是這麽一個人,有才華卻時運不濟,有能力卻久屈人下。


    ……


    宋義雖然沒有戀愛腦,卻看事情很透徹,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


    當初項梁和章邯對峙的時候,剛開始,項梁打得章邯連連敗退,這就造成了項梁的輕敵。


    當時宋義提醒項梁提防章邯耍花招。


    兩軍在定陶決戰時,項梁討敵罵陣,章邯閉門不出。


    章邯閉門不出是秦二世派人讓章邯再拖兩天,隨後將有一支調回來的隊伍援助章邯。


    項梁則認為章邯怕了,加上近兩天陰雨不斷,放鬆了警惕,讓士兵們好好歇息兩天。


    這時宋義看出了問題,勸項梁加強防衛,


    項梁不以為然,認為宋義謹慎過度。


    早些時,項梁就對宋義有成見。


    原來宋義反對項梁屠城。


    就在前些時,項梁攻下了城陽,由於城陽軍民拚死抵抗,項梁攻下城池後,為泄憤下令屠城。


    當時宋義急忙阻攔道:“將軍,自古以來屠城不祥!


    再說城中百姓飽受秦國暴政,這時候將軍應該拉攏民心才是。”


    項梁不聽,反駁道:“城陽百姓拚死反抗,難道他們不該死嗎?”


    “將軍!百姓隻想活下去,沒有其他辦法,他們不抵抗,秦軍早就把他們砍了!”


    宋義百般勸解道。


    “嗬嗬!就你宋義偉大,你這樣說,不是讓城陽百姓罵我嗎?有本事去救秦國所有老百姓!”


    項梁劈頭蓋臉一頓輸出!


    “我承認我人微言輕,不如將軍有能力,我為城陽百姓求情,如果將軍能收回成命,宋義感恩不盡!”


    宋義始終不低頭。


    項梁火了,“你給我退一邊去,別阻攔我發號施令!”


    終究胳膊擰不過大腿,項梁還是下了屠城令。


    從此宋義對項梁大失所望~~~


    項梁不愛聽的話,宋義偏要說。


    項梁為了耳邊清靜,於是找了個理由,讓宋義去出使齊國。


    宋義斷定項梁必敗無疑,正好借著出使齊國的理由,匆忙離開項梁去了齊國。


    就在宋義走到半路時,碰到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


    宋義認識此人,問,你幹什麽去啊?


    顯說我去找項梁有點事兒,商量一下齊國與楚國合作事宜。


    宋義勸顯慢慢走,否則有殺身之禍。


    顯問“殺身之禍”從何而來?


    宋義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他說,“項梁此戰必敗,你走得快,正好趕上,不如慢慢走,也許會撿一條命。”


    說罷宋義繼續趕路。


    高陵君顯將信將疑,自語道:“權且信他一回,反正也沒啥急事。”


    等高陵君到了定陶一看,後脊梁發涼。


    果如宋義所料,楚軍大敗,項梁被章邯殺了。


    顯以手加額。慶幸自己聽宋義的話走得慢。


    假如走得快,豈不隨項梁見上帝去了。


    高陵君顯不由得佩服宋義有遠見,認定他是個懂軍事的人。


    項梁死了,也別和他商量合作事宜了。


    高陵君顯折回頭去盱台見楚王熊心。


    見到熊心,高陵君顯就把半路上遇到宋義,宋義讓他慢慢走這些事,說給了熊心。並誇讚宋義是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物。


    熊心正在物色班底,聽到高陵君說宋義很牛叉,於是萌生把宋義組閣進來的念頭。


    無巧不巧,宋義出使齊國完成使命返回了楚國,此時他已得知項梁被殺這件事。


    熊心接見了宋義,經過交談,感覺宋義確實有兩把刷子。於是拜其為上將軍。


    也就是宋義頂替了項梁位置,成了楚軍的主帥。


    ……


    定陶一戰,項梁失敗被章邯圍殺,此時項羽和劉邦兩人正帶兵攻打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


    也許是楚軍主帥項梁被殺的緣故,劉項聯軍士氣十分低落,造成了久攻陳留不下的結果。


    回到軍營,劉邦對項羽道:“打仗打的就是士氣,你看士卒們情緒低落,再打下去也沒什麽結果,咱們不如撤吧?”


    項羽問:“撤到哪裏?”


    “賢弟,按我的推測,章邯下一步可能要進攻盱眙(今淮安市)。”


    盱眙是楚王熊心所在地,也是楚國的都城。


    劉邦的意思是咱們撤回去保護楚王和都城~~


    劉邦分析的確有道理,反秦戰爭中,最屬楚國力量強大。


    章邯肯定首先擺平楚國,這就是擒賊擒王的道理。


    項羽卻有不同的想法,他想把楚國都城遷到彭城去,也許這是一次機會。


    於是道:“劉哥,保護楚王是當務之急,如今盱眙兵力不足。


    不如咱們把楚王接到彭城。這樣不就避開章邯的兵鋒了。”


    原來彭城是項羽的勢力範圍,有群眾基礎,能夠及時補充兵力。


    劉邦點頭同意。


    計議已定,項羽首先派一隊士兵,把楚王熊心接到了彭城。


    從這天起,楚國都城就從盱眙遷到了彭城。


    熊心在項梁死了後,好像變了一個人,從之前的唯唯諾諾,變成了盛氣淩人。


    此時熊心充滿了雄心,他要大幹一場,奪回屬於他的那份榮耀。


    熊心開始發號施令,命令上將軍宋義,帶一隊人馬做好彭城防衛。


    隨後調派項羽一隊人馬去定陶收集楚軍餘部。


    “項羽聽令,項羽一愣神,急忙答應——‘在’!


    目前項羽還不習慣熊心對他發號施令。


    但是作為楚王,派將軍去幹事,不是理所應該的嗎?


    熊心命項羽率人馬退至彭城以西,命劉邦率人馬退至碭縣(今安徽碭山縣南)。”


    劉項兩軍互成犄角之勢,相互配合拱衛彭城。


    熊心布置完畢,以待章邯!


    ……


    上回說到呂臣帶著他的“蒼頭軍”,半路上碰到了英布的“黥麵軍”。


    兩人一交談很投緣,於是兩軍合一處就投奔了項梁。


    結果到定陶晚了一步,項梁已被章邯斬殺。


    當時二人看到項梁的楚軍大營,被章邯引來的河水所淹沒,眼瞅著項梁被章邯斬殺卻無力去救。


    二人一商量,隻好去彭城投奔項羽。


    熊心一看又有兩隊人馬來投,心中大喜,英布留下一隊人馬保護熊心。


    然後率領餘下的部隊,與呂臣一起駐紮到了彭城以東。


    這樣一來,三路人馬形成一個品字形,互為援助,嚴陣以待,以待章邯的進攻。


    萬事俱備,章邯卻沒來。


    原來章邯認為殺了楚軍主帥項梁,剩下的成不了氣候,轉頭殺向了齊國。


    章邯不來,劉項兩支軍隊壓力還小點。


    章邯舍彭城攻齊國,說明此時劉邦項羽的實力不入章邯法眼,二人還不如齊王讓章邯看得起!


    也難怪!二人沒有什麽可圈可點的戰意,不被章邯放在眼中並不意外。


    讓人看得起,隻有交出一份令人崇拜的答卷,一將功成萬骨枯,說的就是這個理。


    ……


    章邯這個強敵沒來,熊心重新調整團隊,把可以依靠的人聚攏在身邊。


    首先他收回項羽、呂臣的兵權,有限製項羽權力之意,拜呂臣為司徒。


    拜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相當於丞相,相國,文官之首)。


    任命劉邦為碭郡長,駐防碭縣,負責彭城西外圍軍事。


    封劉邦為武安侯,封項羽為長安侯,稱項羽為魯公。


    現在劉邦和項羽的級別相同,所不同的是項羽被剝奪了兵權,劉邦卻保留著帶兵保衛彭城西的權力。


    熊心的目的是削弱項羽的權力,提高劉邦的威信,讓劉邦遏製項羽。


    隨後熊心提拔宋義為上將軍,賜封號“卿子冠軍”,這等於賦予了宋義楚軍最高領導者的地位,當初項梁的那個角色。


    為安撫項羽,又拜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


    熊心剛把班底組建好,還沒喘口氣,趙國使者飛馬來請援救兵。


    原來章邯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歇被圍困在了巨鹿,請求楚王速派兵救援。


    熊心果斷派宋義為主帥發兵趙國,隨後“巨鹿之戰”登上了曆史舞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