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意義上講,劉邦收複關中,等於恢複了義帝所說的“先入鹹陽王之”的承諾。
在外人看來,這本就是人家劉邦的地盤,是項羽不講信譽欺負人家劉邦。
另外劉邦有之前的“約法三章”之舉,頗得民心,因此鹹陽城父老鄉親,夾道歡迎漢軍的到來。
劉邦有了民眾基礎,於是以櫟陽(今西安臨潼區櫟陽鎮)為根據地,出榜安民,整訓人馬。
接下來他要與項羽爭霸天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劉邦收複關中時,項羽為何遲遲沒反應呢?
原來項羽深陷“田榮之亂”不能自拔。也就是說,劉邦收複關中時,項羽正在山東和齊王田榮打得難解難分。
項羽為何打田榮呢?都是項羽分封諸侯不公惹得禍!
巨鹿之戰前,章邯和項梁玩命地死磕,那時楚懷王熊心讓田榮帶兵去救項梁。
田榮說:“楚王,不是我不遵命,我的仇人田假、田角、田間現在就躲在你那裏。你把這三人都砍了,我自然出兵救項梁。
順帶說一下,齊國一幫子姓田的,搞得人眼花繚亂。大家記住這三個姓田的就行了——田儋、田榮、田橫。
這三人是兄弟關係,田儋是田榮的堂哥,田橫是田榮的弟弟。
另外田儋和田單同音不是同一個人,田單是齊國名將,“火牛陣”大敗五國聯軍是田單的成名之戰。
田單此戰扭轉了齊國的覆滅。
田儋是齊國宗室子弟。反秦戰爭中,田儋複活了齊國。
拉回話題,熊心不認可田榮的說法,說:“這是兩碼子事,
人家“三田”有難投在我門下,我不能乘人之危。”
楚王熊心不答應。
“不答應是吧?我不去救項梁,你愛找誰就找誰去。”
說來田榮也是一個狠角色,他是齊地有威望有實力的土豪,
加上功夫又好,手下有一幫小弟為他賣命,有點黑社會的影子。
這樣的牛人如何看得起“空架子”熊心?也不把項羽放在眼中。
由於田榮拒不執行楚王的命令,致使項梁被章邯殺死。項羽就把這仇恨記在了田榮頭上。
等項羽封諸侯時,給田榮穿小鞋。
他把田榮打下的齊地封給了自己的小弟,試想田榮能答應嗎?
“項羽這龜孫,欺負到我田榮頭上了,幹你!”
從此田榮開始和項羽為仇作對。
項羽也不是好惹的人物。
“田榮,你想當出頭鳥是吧?老子成全你,槍打你這個出頭鳥!”
項羽說到做到,率軍圍打田榮。
看來當個號令天下的諸侯王真不容易!
項羽發兵要幹死田榮。這時還在漢中的韓信和劉邦看到了機會。
“漢王,此時不東征還等什麽呢?”於是乎,劉邦通過一係列的戰鬥占領了關中。
……
劉邦收複關中時,項羽正陷入和齊王田榮互掐的境地。剛要分兵攻打劉邦,手下衛兵傳話,張良拜見大王。
張良開口道:“項王,我聽說你要分一部分兵力去打劉邦?”
“是的,劉邦這龜孫造反了,不好好待在漢中卻來搶我的關中”
各位看到了吧?項羽把天下當成他家的私有財產了,如今楚王熊心還活著,項羽這樣做合適嗎?
“項王息怒,劉邦確實做的不對,不過也是有理由的,畢竟楚王曾封劉邦為關中王,
我看劉邦沒有想擴大勢力範圍的意思,就是想當他的關中王,劉邦不是項王的死敵,田榮才是。
項王先滅了田榮再做後圖也不遲。另外,分兵打劉邦,前期打田榮取得的成績將付之東流。”
張良鼓動三寸之舌硬生生說服了項羽,如此一來,張良為劉邦爭取到了加強戰備的時間。
項羽聽從張良的建議,回頭繼續收拾田榮。
“田榮這家夥真是茅坑裏的石頭,我派人屢次勸降,這家夥誓死不降,
田榮開了個壞頭,必須受到懲罰!”
項羽越想越氣。
“不行,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熊心也是找死,讓他遷都郴地像要他的命,
拖拖拉拉不想走,彭城是我項羽的都城。哪有你熊心的位置,非殺了他不可!”
項羽把田榮、劉邦造反,歸於自己對他們不夠心黑手辣。
也確實,項羽在鴻門宴上宰了劉邦,哪有以後這麽多的麻煩呢?
……
不是項羽不夠狠,是他念及情麵,劉邦和他依然是名義上的兄弟。
別人搞事情也就算了,熊心也跟著添亂,讓他遷都就是不動坑!
“好吧,我讓你們看看我項羽的手腕,擋我者死!”
項羽要發飆!
項羽萌生了殺義帝的想法。他覺得這個傀儡活著是累贅,礙手礙腳。
“英布,去殺了義帝,我看到他就煩,熊心這幫人還沒走遠,估計準備過江,你馬上動手,不得有誤!”
項羽命令英布去斬殺義帝。
“奶奶的,總讓我幹這種不仁不義的事!”
英布不想幹這事。
轉而一想前兩天項羽讓他帶兵去打田榮,他以肚子疼拉稀為由推脫了,如今再不聽令,估計項羽要殺我了。
“得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義帝啊!你死後可別找我英布的麻煩,去找項羽算賬!”
英布為了避免惹怒項羽,派手下黑紗蒙麵,追上要過江的義帝,一劍把熊心捅了個透心涼,當場就掛了。
項羽怕英布失手,又派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先後趕到長江邊去截殺,二人去晚了,義帝屍體都變硬了。
安排三撥人馬去殺義帝,可見項羽殺義帝的決心。
英布把殺死義帝的消息傳給了項羽,項羽大悅,
心說:“讓天下諸侯見識一下馬王爺是有三隻眼的!看誰還敢炸毛?敢炸毛,義帝就是他們的下場。”
憑心來說,項羽此時殺義帝走得是一步臭棋,殺的有點早,過早暴露了他的野心。
也許項羽想借此立威,震服眾諸侯~~~
說回田榮。
田榮為分散項羽的兵力,派將軍彭越帶一隊人馬去偷襲項羽的儲備糧地。
項羽聞訊急派蕭公角帶一千人馬去截殺彭越,結果蕭公角被彭越打敗,項羽的軍糧被放火付之一炬。
項羽深恨彭越,於是把仇恨集中到打田榮身上,結果田榮被項羽打敗,田榮逃到了平原,
最後被平原人殺死了。
有句話叫做“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項羽沒有繼續追擊田榮的弟弟田橫和殘兵敗將,過了半年,田橫糾集殘餘勢力卷土重來,
項羽又開始了和田橫死磕,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
一個人放在曆史長河裏很渺小,當我們用放大鏡來看這個人,有時這個人很偉大。
比如劉邦,他就是一個被老天爺追著喂飯的人。
當他還沒想出來借用何種理由打擊項羽的時候,項羽把殺義帝的“把柄”送了過來。
劉邦得知義帝被殺,不由得百感交集:“以後我當皇上,決不能受人操控,
義帝是我的反麵教材,我要吸取教訓,切記!切記!”
這時蕭何求見劉邦:“漢王,屬於咱們的機會來了,項羽殺義帝屬於臣弑君,是大逆不道,
人人得而誅之,大王為何不振臂一呼,號召天下諸侯共擊之呢?”
“丞相所言極是,義帝好歹是名義上的楚國皇上,就這樣被項羽砍了,好像很冤!你說上哪說理去!”
“大王,這年頭還講什麽理?”
“丞相,我帶頭打擊項羽是不是替天行道呢?”
蕭何點頭稱是。
“那還等啥?幹就完了。”
劉邦猛一拍桌子,嚇得蕭何一跳~~
接下來劉邦大造聲勢,遍發英雄帖,邀請天下諸侯共擊項羽,
同時起草了項羽的“七宗罪”。
關鍵的弑君這條,對項羽構成了致命打擊。諸侯接到英雄帖紛紛響應,
這裏麵不排除有對項羽分封不滿的諸侯,大家相約在某地集合共擊項羽。
劉邦這邊又是老生常談,選了一個黃道吉日,清水潔麵,沐浴更衣,
焚香拜祖,然後是進行戰前動員以及誓師大會,程序必須走一遍。
劉邦突然覺得自己高大了起來,覺得自己成了萬王之王,自信心瞬間爆棚。
此時劉邦的手下,一謀士看出了劉邦心思,於是獻計讓劉邦效仿項羽大封諸侯,
此提議正合劉邦之意,劉邦就命人起草了分封諸侯的方案。
這事蕭何知道了,蕭何急忙求見劉邦。
我這裏補敘一下,蕭何做了丞相,主要是為劉邦籌措軍糧穩固後方這方麵的工作,
很少摻和軍事,覺得軍事有韓信在,不用他操心。
這回事關重要,蕭何不得不出麵解決。
“漢王,聽說你要大封諸侯?”
“是的,我還沒顧上和你商量,正好你來了,給個意見吧。”
蕭何說萬萬不可,他說你看項羽分封諸侯,帶來了許多不穩定因素,
許多矛盾無法解決,齊王田榮不就是例子嗎?
漢王現在分封諸侯容易導致各方勢力紛爭再起,不利於團結起來與項羽對抗,
也會使剛剛穩定下來的局勢再度陷入混亂。
另外分封諸侯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和治理,
會使天下再度陷入分裂狀態,早晚要收回權力。
如今大王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號召力而大封諸侯,應該把眼光放遠一些。
蕭何的話句句在理,劉邦滿麵羞愧撕了分封方案。
“一切都準備好了,項羽,你洗好脖頸等著挨刀吧!”
劉邦發出了怒吼。
漢軍士兵們吃飽喝足,精神飽滿,戰旗獵獵,刀槍錚亮,向中原挺進。
劉邦的作戰計劃是:邊走邊占領地盤,削弱項羽的勢力,壯大自己的聲勢,
然後與諸侯們聯合起來進攻項羽的老巢——彭城。
話說劉邦率軍出陝就來到了河南洛陽,洛陽是河南王申陽的都城。
申陽曾是趙國丞相張耳的寵臣,在巨鹿之戰時,申陽為了擺脫張耳的控製,請求項羽給他一支人馬打下河南洛陽,項羽應允。
申陽就帶著趙國和楚國聯軍,一口氣收複了洛陽,然後在黃河邊迎接取得“巨鹿之戰”勝利的項羽進城。
在項羽分封諸侯時,鑒於申陽表現良好,項羽把韓國一分為二:河南和韓兩部分,封申陽為河南王,都城洛陽。
我這裏補述一條消息,劉邦到洛陽之前,打服並收降了韓王鄭昌。
鄭昌是項羽的鐵哥們。
不知你還記得否?項羽以韓王成沒有功勞為由,把韓王成一抹到底,
從王降為侯,沒過幾天,又殺了韓成。
隨後項羽封鄭昌為韓王。
如今洛陽被劉邦包圍,鄭昌雖是項羽的鐵哥們。
鐵哥們不鐵哥們沒啥用,在生死麵前,鄭昌選擇了生,投降了劉邦。
隨後劉邦封韓國皇室後裔,韓襄王庶孫韓王信為韓王,鎮守韓國故地。
張良要跟著韓王信走,被劉邦喊住,張良借坡下驢,再次留下輔佐劉邦。
說回申陽,申陽在幫助項羽“巨鹿之戰”時表現突出,被項羽封為河南王,都城洛陽。
從此申陽與趙國丞相張耳平起平坐。所以說找對主子幹掉原來的主子很重要。
申陽得知劉邦要進攻洛陽,他本就不是一個忠心耿耿之人,跟隨項羽不過是為了爭口誌氣超過張耳罷了。
既然劉邦來了,我跟隨誰不是跟呢?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申陽腦瓜靈活,沒開打就開城門投降了劉邦。
劉邦逢人吹牛皮道:“看到了吧,這就是人格魅力,不用我打就投降了。”
洛陽城兵不血刃落入劉邦囊中,你說能不高興嗎?
這一天,劉邦帶著一隊士兵到街上巡回檢查,看看哪家的酒館不講衛生,
劉邦實際想敲詐一瓶酒喝,這幾天劉邦酒癮又犯了。
劉邦得意的唱了起來小曲。
也難怪,這段時間劉邦太順了,想哪兒,就打哪兒,打哪兒收複哪兒!
“莫非我是霸王龍托生?”劉邦暗自思忖。
劉邦邊走邊沉浸在遐想中,突然一個老頭攔住了他的去路,猛不丁嚇了劉邦一跳,還以為有人要刺殺他。
劉邦仔細觀瞧,這老頭他認識,昨天還給他開過會。
這個老頭不是旁人,是新城三老之一董公。
劉邦有個習慣,每占領一個“解放區”,他都要召集三老開會,宣傳“約法三章”等政策。
“董老有何指教?”
劉邦很尊重地方三老,依靠他們才能團結好老百姓。
“漢王,指教談不上,老叟有一事相告,不知當講不當講”
“老先生客氣了,但說無妨。”
董公道:“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
天下共立義帝,項羽欲殺之。大王宜率三軍之眾,為之素服,以告諸侯而伐之。”
董公的意思是,打項羽要師出有名,為義帝報仇,何不讓三軍將士們穿戴白衣素帽,
營造一種悲傷的氣氛,激勵天下諸侯為漢王效力,共同打擊項羽。
說白了董公的意思也是造勢,這和劉邦的想法不謀而合。
劉邦欣然接受,連夜製作素衣素服,三軍縞素,群情激奮,表示不把項羽打趴下決不收兵。
在外人看來,這本就是人家劉邦的地盤,是項羽不講信譽欺負人家劉邦。
另外劉邦有之前的“約法三章”之舉,頗得民心,因此鹹陽城父老鄉親,夾道歡迎漢軍的到來。
劉邦有了民眾基礎,於是以櫟陽(今西安臨潼區櫟陽鎮)為根據地,出榜安民,整訓人馬。
接下來他要與項羽爭霸天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劉邦收複關中時,項羽為何遲遲沒反應呢?
原來項羽深陷“田榮之亂”不能自拔。也就是說,劉邦收複關中時,項羽正在山東和齊王田榮打得難解難分。
項羽為何打田榮呢?都是項羽分封諸侯不公惹得禍!
巨鹿之戰前,章邯和項梁玩命地死磕,那時楚懷王熊心讓田榮帶兵去救項梁。
田榮說:“楚王,不是我不遵命,我的仇人田假、田角、田間現在就躲在你那裏。你把這三人都砍了,我自然出兵救項梁。
順帶說一下,齊國一幫子姓田的,搞得人眼花繚亂。大家記住這三個姓田的就行了——田儋、田榮、田橫。
這三人是兄弟關係,田儋是田榮的堂哥,田橫是田榮的弟弟。
另外田儋和田單同音不是同一個人,田單是齊國名將,“火牛陣”大敗五國聯軍是田單的成名之戰。
田單此戰扭轉了齊國的覆滅。
田儋是齊國宗室子弟。反秦戰爭中,田儋複活了齊國。
拉回話題,熊心不認可田榮的說法,說:“這是兩碼子事,
人家“三田”有難投在我門下,我不能乘人之危。”
楚王熊心不答應。
“不答應是吧?我不去救項梁,你愛找誰就找誰去。”
說來田榮也是一個狠角色,他是齊地有威望有實力的土豪,
加上功夫又好,手下有一幫小弟為他賣命,有點黑社會的影子。
這樣的牛人如何看得起“空架子”熊心?也不把項羽放在眼中。
由於田榮拒不執行楚王的命令,致使項梁被章邯殺死。項羽就把這仇恨記在了田榮頭上。
等項羽封諸侯時,給田榮穿小鞋。
他把田榮打下的齊地封給了自己的小弟,試想田榮能答應嗎?
“項羽這龜孫,欺負到我田榮頭上了,幹你!”
從此田榮開始和項羽為仇作對。
項羽也不是好惹的人物。
“田榮,你想當出頭鳥是吧?老子成全你,槍打你這個出頭鳥!”
項羽說到做到,率軍圍打田榮。
看來當個號令天下的諸侯王真不容易!
項羽發兵要幹死田榮。這時還在漢中的韓信和劉邦看到了機會。
“漢王,此時不東征還等什麽呢?”於是乎,劉邦通過一係列的戰鬥占領了關中。
……
劉邦收複關中時,項羽正陷入和齊王田榮互掐的境地。剛要分兵攻打劉邦,手下衛兵傳話,張良拜見大王。
張良開口道:“項王,我聽說你要分一部分兵力去打劉邦?”
“是的,劉邦這龜孫造反了,不好好待在漢中卻來搶我的關中”
各位看到了吧?項羽把天下當成他家的私有財產了,如今楚王熊心還活著,項羽這樣做合適嗎?
“項王息怒,劉邦確實做的不對,不過也是有理由的,畢竟楚王曾封劉邦為關中王,
我看劉邦沒有想擴大勢力範圍的意思,就是想當他的關中王,劉邦不是項王的死敵,田榮才是。
項王先滅了田榮再做後圖也不遲。另外,分兵打劉邦,前期打田榮取得的成績將付之東流。”
張良鼓動三寸之舌硬生生說服了項羽,如此一來,張良為劉邦爭取到了加強戰備的時間。
項羽聽從張良的建議,回頭繼續收拾田榮。
“田榮這家夥真是茅坑裏的石頭,我派人屢次勸降,這家夥誓死不降,
田榮開了個壞頭,必須受到懲罰!”
項羽越想越氣。
“不行,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熊心也是找死,讓他遷都郴地像要他的命,
拖拖拉拉不想走,彭城是我項羽的都城。哪有你熊心的位置,非殺了他不可!”
項羽把田榮、劉邦造反,歸於自己對他們不夠心黑手辣。
也確實,項羽在鴻門宴上宰了劉邦,哪有以後這麽多的麻煩呢?
……
不是項羽不夠狠,是他念及情麵,劉邦和他依然是名義上的兄弟。
別人搞事情也就算了,熊心也跟著添亂,讓他遷都就是不動坑!
“好吧,我讓你們看看我項羽的手腕,擋我者死!”
項羽要發飆!
項羽萌生了殺義帝的想法。他覺得這個傀儡活著是累贅,礙手礙腳。
“英布,去殺了義帝,我看到他就煩,熊心這幫人還沒走遠,估計準備過江,你馬上動手,不得有誤!”
項羽命令英布去斬殺義帝。
“奶奶的,總讓我幹這種不仁不義的事!”
英布不想幹這事。
轉而一想前兩天項羽讓他帶兵去打田榮,他以肚子疼拉稀為由推脫了,如今再不聽令,估計項羽要殺我了。
“得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義帝啊!你死後可別找我英布的麻煩,去找項羽算賬!”
英布為了避免惹怒項羽,派手下黑紗蒙麵,追上要過江的義帝,一劍把熊心捅了個透心涼,當場就掛了。
項羽怕英布失手,又派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先後趕到長江邊去截殺,二人去晚了,義帝屍體都變硬了。
安排三撥人馬去殺義帝,可見項羽殺義帝的決心。
英布把殺死義帝的消息傳給了項羽,項羽大悅,
心說:“讓天下諸侯見識一下馬王爺是有三隻眼的!看誰還敢炸毛?敢炸毛,義帝就是他們的下場。”
憑心來說,項羽此時殺義帝走得是一步臭棋,殺的有點早,過早暴露了他的野心。
也許項羽想借此立威,震服眾諸侯~~~
說回田榮。
田榮為分散項羽的兵力,派將軍彭越帶一隊人馬去偷襲項羽的儲備糧地。
項羽聞訊急派蕭公角帶一千人馬去截殺彭越,結果蕭公角被彭越打敗,項羽的軍糧被放火付之一炬。
項羽深恨彭越,於是把仇恨集中到打田榮身上,結果田榮被項羽打敗,田榮逃到了平原,
最後被平原人殺死了。
有句話叫做“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項羽沒有繼續追擊田榮的弟弟田橫和殘兵敗將,過了半年,田橫糾集殘餘勢力卷土重來,
項羽又開始了和田橫死磕,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
一個人放在曆史長河裏很渺小,當我們用放大鏡來看這個人,有時這個人很偉大。
比如劉邦,他就是一個被老天爺追著喂飯的人。
當他還沒想出來借用何種理由打擊項羽的時候,項羽把殺義帝的“把柄”送了過來。
劉邦得知義帝被殺,不由得百感交集:“以後我當皇上,決不能受人操控,
義帝是我的反麵教材,我要吸取教訓,切記!切記!”
這時蕭何求見劉邦:“漢王,屬於咱們的機會來了,項羽殺義帝屬於臣弑君,是大逆不道,
人人得而誅之,大王為何不振臂一呼,號召天下諸侯共擊之呢?”
“丞相所言極是,義帝好歹是名義上的楚國皇上,就這樣被項羽砍了,好像很冤!你說上哪說理去!”
“大王,這年頭還講什麽理?”
“丞相,我帶頭打擊項羽是不是替天行道呢?”
蕭何點頭稱是。
“那還等啥?幹就完了。”
劉邦猛一拍桌子,嚇得蕭何一跳~~
接下來劉邦大造聲勢,遍發英雄帖,邀請天下諸侯共擊項羽,
同時起草了項羽的“七宗罪”。
關鍵的弑君這條,對項羽構成了致命打擊。諸侯接到英雄帖紛紛響應,
這裏麵不排除有對項羽分封不滿的諸侯,大家相約在某地集合共擊項羽。
劉邦這邊又是老生常談,選了一個黃道吉日,清水潔麵,沐浴更衣,
焚香拜祖,然後是進行戰前動員以及誓師大會,程序必須走一遍。
劉邦突然覺得自己高大了起來,覺得自己成了萬王之王,自信心瞬間爆棚。
此時劉邦的手下,一謀士看出了劉邦心思,於是獻計讓劉邦效仿項羽大封諸侯,
此提議正合劉邦之意,劉邦就命人起草了分封諸侯的方案。
這事蕭何知道了,蕭何急忙求見劉邦。
我這裏補敘一下,蕭何做了丞相,主要是為劉邦籌措軍糧穩固後方這方麵的工作,
很少摻和軍事,覺得軍事有韓信在,不用他操心。
這回事關重要,蕭何不得不出麵解決。
“漢王,聽說你要大封諸侯?”
“是的,我還沒顧上和你商量,正好你來了,給個意見吧。”
蕭何說萬萬不可,他說你看項羽分封諸侯,帶來了許多不穩定因素,
許多矛盾無法解決,齊王田榮不就是例子嗎?
漢王現在分封諸侯容易導致各方勢力紛爭再起,不利於團結起來與項羽對抗,
也會使剛剛穩定下來的局勢再度陷入混亂。
另外分封諸侯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和治理,
會使天下再度陷入分裂狀態,早晚要收回權力。
如今大王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號召力而大封諸侯,應該把眼光放遠一些。
蕭何的話句句在理,劉邦滿麵羞愧撕了分封方案。
“一切都準備好了,項羽,你洗好脖頸等著挨刀吧!”
劉邦發出了怒吼。
漢軍士兵們吃飽喝足,精神飽滿,戰旗獵獵,刀槍錚亮,向中原挺進。
劉邦的作戰計劃是:邊走邊占領地盤,削弱項羽的勢力,壯大自己的聲勢,
然後與諸侯們聯合起來進攻項羽的老巢——彭城。
話說劉邦率軍出陝就來到了河南洛陽,洛陽是河南王申陽的都城。
申陽曾是趙國丞相張耳的寵臣,在巨鹿之戰時,申陽為了擺脫張耳的控製,請求項羽給他一支人馬打下河南洛陽,項羽應允。
申陽就帶著趙國和楚國聯軍,一口氣收複了洛陽,然後在黃河邊迎接取得“巨鹿之戰”勝利的項羽進城。
在項羽分封諸侯時,鑒於申陽表現良好,項羽把韓國一分為二:河南和韓兩部分,封申陽為河南王,都城洛陽。
我這裏補述一條消息,劉邦到洛陽之前,打服並收降了韓王鄭昌。
鄭昌是項羽的鐵哥們。
不知你還記得否?項羽以韓王成沒有功勞為由,把韓王成一抹到底,
從王降為侯,沒過幾天,又殺了韓成。
隨後項羽封鄭昌為韓王。
如今洛陽被劉邦包圍,鄭昌雖是項羽的鐵哥們。
鐵哥們不鐵哥們沒啥用,在生死麵前,鄭昌選擇了生,投降了劉邦。
隨後劉邦封韓國皇室後裔,韓襄王庶孫韓王信為韓王,鎮守韓國故地。
張良要跟著韓王信走,被劉邦喊住,張良借坡下驢,再次留下輔佐劉邦。
說回申陽,申陽在幫助項羽“巨鹿之戰”時表現突出,被項羽封為河南王,都城洛陽。
從此申陽與趙國丞相張耳平起平坐。所以說找對主子幹掉原來的主子很重要。
申陽得知劉邦要進攻洛陽,他本就不是一個忠心耿耿之人,跟隨項羽不過是為了爭口誌氣超過張耳罷了。
既然劉邦來了,我跟隨誰不是跟呢?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申陽腦瓜靈活,沒開打就開城門投降了劉邦。
劉邦逢人吹牛皮道:“看到了吧,這就是人格魅力,不用我打就投降了。”
洛陽城兵不血刃落入劉邦囊中,你說能不高興嗎?
這一天,劉邦帶著一隊士兵到街上巡回檢查,看看哪家的酒館不講衛生,
劉邦實際想敲詐一瓶酒喝,這幾天劉邦酒癮又犯了。
劉邦得意的唱了起來小曲。
也難怪,這段時間劉邦太順了,想哪兒,就打哪兒,打哪兒收複哪兒!
“莫非我是霸王龍托生?”劉邦暗自思忖。
劉邦邊走邊沉浸在遐想中,突然一個老頭攔住了他的去路,猛不丁嚇了劉邦一跳,還以為有人要刺殺他。
劉邦仔細觀瞧,這老頭他認識,昨天還給他開過會。
這個老頭不是旁人,是新城三老之一董公。
劉邦有個習慣,每占領一個“解放區”,他都要召集三老開會,宣傳“約法三章”等政策。
“董老有何指教?”
劉邦很尊重地方三老,依靠他們才能團結好老百姓。
“漢王,指教談不上,老叟有一事相告,不知當講不當講”
“老先生客氣了,但說無妨。”
董公道:“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
天下共立義帝,項羽欲殺之。大王宜率三軍之眾,為之素服,以告諸侯而伐之。”
董公的意思是,打項羽要師出有名,為義帝報仇,何不讓三軍將士們穿戴白衣素帽,
營造一種悲傷的氣氛,激勵天下諸侯為漢王效力,共同打擊項羽。
說白了董公的意思也是造勢,這和劉邦的想法不謀而合。
劉邦欣然接受,連夜製作素衣素服,三軍縞素,群情激奮,表示不把項羽打趴下決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