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劉邦想摸摸韓信的底子,結果被韓信深入淺出的分析所打動。


    韓信為劉邦分析項羽的性格,他說:“項羽這個人勇猛無比,具有超強的戰鬥力,這一點值得肯定。


    但是他的勇猛更多的是個人之勇,他不會駕馭和發現人才。


    比如項羽要提拔手下,他能把授權的大印撫摸的失去棱角,把玩不舍授人以權柄。


    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權力不下放。


    也不管是什麽事,項羽都要說了算,總覺得自己天下第一。


    老話說的好,“渾身是鐵,你能撚幾顆釘呢?”


    項羽也能體恤手下,愛護士兵,但是他做不到賞罰分明,更多的是任人唯親。


    比如項羽封諸侯時就很偏心,這就造成楚軍內部的離心離德,眾人怨恨不已。


    一旦項羽有難,諸侯們樂見項羽的失敗。


    有句話叫做“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韓信分析透了項羽。


    公元前206年八月,韓信整訓的漢軍人強馬壯,就連周勃、樊噲、灌嬰這些老將都無比佩服。


    有一天,韓信奏請劉邦道,“漢王,是時候東征了,我聽說項羽正忙著收拾齊國田榮,


    趁他無暇西顧,拿下關中正是時候!”


    劉邦點頭稱是。


    “韓信,你覺得咱們東征走哪條路線好呢?”


    韓信剛要開口,劉邦忙製止道:“咱倆分別寫在紙條上,看看咱倆的想法是否一致。


    ”咦!想不到漢王還有這喜好,喜歡紙條交流。”


    韓信在淮陰流浪時,讀了大量的兵書戰策,據說在偶然機會裏他得到了一本“六韜”兵書,


    傳說是西周丞相薑子牙所著。


    韓信對東征路線早就謀劃好了,他不假思索拿起紙筆,“刷、刷、刷”寫了幾個字。


    劉邦也寫下了一行字,二人相互交換。


    韓信一看劉邦紙上寫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展開韓信那張紙,上麵也寫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幾個字,


    沒想到君臣二人的想法不謀而合,劉邦撫掌大笑。


    有人可能會問,劉邦真這麽牛批嗎?能想出這樣的妙計。


    憑心來說,劉邦軍事能力確實不低,要說多麽精通也談不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這條計策不是劉邦的原創,張良除了給劉邦獻上“火燒棧道”這一計。


    告別劉邦時,張良還偷偷塞給了他一個錦囊,上麵寫的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幾個字。


    張良囑咐劉邦天機不可泄露,在東征還定三秦時,依計而行便可。


    “想不到韓信和子房所見君子略同。”


    劉邦爽朗大笑不止,哈哈哈……


    那麽說了,什麽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呢?“明修”是佯攻,“暗度”才是真正的行動。


    劉邦並不懂這條計策妙在哪裏?於是讓韓信講解一番。


    韓信道:“漢王,進入漢中後,為迷惑項羽,張良燒了棧道,


    如今咱們裝作要從褒斜棧道東征北上,修複之前燒毀的棧道是假,目的就是吸引章邯的兵力。”


    韓信接著道,“咱們派少量的士兵修複燒毀的棧道,章邯一看咱們要回關中,他肯定會派部隊堵住道口。


    當把章邯主力吸引到褒斜棧道時,咱們的大部隊悄悄從陳倉道出兵拿下陳倉,如此咱們就在關中站穩了腳跟。”


    韓信太低估了章邯。這條計策瞞過一般的將領沒問題。但是別忘了,章邯是秦軍中有勇有謀的將領,那麽容易騙過章邯嗎?


    就連韓信都知道從漢中回關中還有陳倉道的存在,難道作為防守方的章邯,就不知道加強陳倉道的防守嗎?


    事實證明,章邯早就看出了其中的陰謀。


    史料記載章邯分別派兵把守住了兩條出入口。當劉邦從陳倉道來到陳倉時,章邯的大軍就在那裏埋伏著呢。


    劉邦不敢再前進一步,甚至要下令後隊變前隊轉頭往回走。


    多虧一個人的出現才挽救了劉邦的失敗,同時顛覆了後來人的認知。原來“暗度陳倉”之謀不是韓信所出。


    如果韓信在東征北上還有點貢獻的話,那就是韓信促成了劉邦的迅速行動。


    ……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計策,目前坊間流傳著兩種版本,下麵是大眾版的“暗度陳倉”。


    先介紹一下陳倉道的情況。(陳倉就是現在的陝西省寶雞市)。


    陳倉道北起寶雞的陳倉(今陳倉區),向西南出散關,沿嘉陵江上遊古道至陝西鳳縣,南到漢中勉縣,全長350餘千米。


    因嘉陵江上遊古稱故道水,秦朝在這一帶設故道縣(今寶雞市西南大散關東南),所以陳倉道又被稱為“故道”或“嘉陵道”。


    為了方便理解,你可以這樣認為,從漢中去關中有兩條路可走——褒斜道和陳倉道。


    劉邦東出,首當其衝的是陳倉,這裏恰好是雍王章邯的管轄地,無疑劉邦帶隊要和章邯死磕。


    另外章邯的都城設在廢丘(今興平市),廢丘也成了劉邦率先要拿下的城池。


    大眾版的“暗度陳倉”是這樣的:


    當時章邯的注意力集中在褒斜棧道上,他看到漢軍百十人慢騰騰修複大火燒毀的棧道,心中好笑。


    “劉邦啊劉邦,早知要從棧道回關中,當初你就不應該燒毀,現在明白了吧?燒毀容易修複難,真是蠢到家了。”


    章邯冷眼觀察著修棧道漢軍的一舉一動。


    章邯派去的探馬回來匯報說,劉邦搭台拜韓信為東征元帥,


    章邯沒聽說過韓信這個人,笑劉邦不知從哪搞來了一個“小癟三”。


    探馬又傳遞消息說,韓信就是那個受胯下之辱的人,過兩天要隨劉邦東出。


    章邯聽罷哈哈大笑,更加看不起韓信。


    章邯也懶得攻擊這些修棧道的漢軍,心說讓他們修吧,這還不修到猴年馬月!。


    就在章邯集中關注褒斜棧道時,韓信率領漢軍從漢江小支流溯源而上。


    翻過陡峭的山隘,向西北至現在的寶雞市鳳縣,穿過嘉陵穀過大散關,最終進入關中平原攻擊陳倉。


    此時章邯還被蒙鼓裏,沒想到漢軍如天兵天將殺到了他眼前,章邯被漢軍打得大敗。


    以上經過是多數人看到的版本。


    這種描寫把章邯當成了傻子,章邯難道就不知道分一部分兵力把守住陳倉道嗎?


    退一萬步說,章邯看不透其中的貓膩,項羽、範增還有司馬欣董翳他們都傻了嗎?


    沒人提醒章邯嗎?


    顯然這個版本漏洞百出,經不住推敲。


    ……


    真實的暗度陳倉計謀,是趙衍具體實施的,與韓信無關。


    趙衍是誰呢?趙衍是西漢開國功臣。


    劉邦進入漢中後,趙衍以謁(ye)者的身份服務劉邦。


    謁者是服務皇帝身邊的重要官員,比如替皇上傳達情報,伺候皇上,奉命出使,總之是圍著皇帝身邊轉的人。


    當時劉邦、韓信率部隊通過陳倉道就來到了陳倉(今寶雞市),一到這裏劉邦、韓信傻眼了。


    原來章邯已經在對麵,也就是渭水南岸布下了重兵。


    硬衝漢軍將全軍覆滅,陳倉這個地方易守難攻。


    無奈劉邦打起了退堂鼓。


    這時跟在劉邦身邊的趙衍說:“漢王,我知道還有一條小路可繞過陳倉,


    小路崎嶇難走,幾乎沒人知道這條小路的存在。”


    劉邦大喜,仿佛是劫後餘生。


    就這樣在趙衍帶領下,漢軍就繞過章邯的重兵把守區域,猶如天兵天將一般降落在了渭水北岸,


    也就是突然出現在了章邯重兵背後,漢軍突襲成功,打章邯一個措手不及,陳倉落入了漢軍手中。


    假如不是趙衍提出“走小路”的計策,劉邦這次東征將以失敗告終。


    史書上沒有韓信提出“暗度陳倉”的記載,倒有趙衍提出“走小路”的記載。


    “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劉邦稱帝後,趙衍因指路有功被封為須昌侯。


    ……


    章邯萬萬沒有想到漢軍會走人跡罕至的小路,繞過重兵把守,從後麵開了槍。


    偷襲成功,劉邦拿下了陳倉,章邯連夜逃走,龜縮在都城廢丘閉門不出。


    不管劉邦在陣前如何叫罵,章邯巋然不動。


    就這樣漢軍與章邯對峙了起來。


    章邯的弟弟章平開始和哥哥章邯並肩戰鬥,誰知哥哥兵敗如山倒,把他的軍隊裹挾著往回逃。


    章平率軍和哥哥分頭跑,為了減少傷亡,章平就退守到了廢丘西北約四十公裏的好畤(今乾縣)。


    兄弟二人互為犄角,互為援手。


    劉邦率軍猛追章邯,在離廢丘二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


    韓信要布置接下來的戰鬥,“陳倉之戰”是韓信小試牛刀之戰。


    直覺告訴韓信,當務之急是肅清周圍的楚軍,打出一片屬於漢軍的立足之地。


    韓信升帳,開始遣兵派將。


    曹參聽令,在!曹將軍帶一隊人馬去奪取雍城,路上小心,如今章平不敢出動,要提防郡縣地方武裝。


    元帥,你放心好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推翻秦朝的時候,我在這裏打過仗,對這裏熟悉。


    “祝你馬到功成!”


    “借元帥吉言。”


    曹參領令出了大帳。


    曹參的任務很艱巨,雍城就在今寶雞市鳳翔區,這裏曾是秦國的舊都城,秦始皇的祖先們在這裏建都長達294年。


    樊噲聽令,在,樊將軍帶一隊人馬去攻打章平,章平和他哥哥一樣勇猛善戰,樊將軍多加小心。


    多謝元帥,我樊噲專喜歡啃硬骨頭,不出三日定綁縛章平來見元帥。


    樊噲轉身離去。


    周勃灌嬰兩位將軍聽令,在!在!你二人各帶一支人馬去攻打鹹陽。


    鹹陽曾是秦國的都城,自從被項羽放火燒過,如今變成了一片荒涼。


    由於鹹陽的重要性,項羽回彭城前,特意讓關中三王共同防禦。


    也就是章邯,司馬欣和董翳派兵輪流防衛。


    兩位將軍領令轉身離去。


    韓信自己給自己也安排上了任務,為了減輕灌嬰、周勃兩位將軍的壓力,


    韓信親自帶10萬人馬去迎擊司馬欣和董翳的援軍。


    原來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得到消息說章邯被劉邦打敗,隨即各率10萬人馬前來解救。


    劉邦則留守大營,指揮圍困廢丘。


    對於韓信的布局,劉邦暗挑大拇指,讚歎韓信布置的滴水不漏。


    書說簡短,曹參擊敗了章平,好畤(今乾縣)落入漢軍手中。


    灌嬰和周勃打鹹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在最後拿下。


    韓信設伏把司馬欣和董翳的軍隊從中截斷,致使二王不能首尾相顧,最終雙雙敗逃。


    四麵凱歌高奏,唯有劉邦一腳踢在了鐵板上。


    “章邯,你小子有種出來咱單挑!”


    任憑劉邦把嗓子喊啞,章邯不為所動。


    章邯不出來,難道劉邦就不會主動進攻嗎?


    不是劉邦不進攻,實在是劉邦久戰無功。


    漢軍士兵上去一批死一批,雲梯,炮車報廢一批又一批。


    不是漢軍不勇敢衝鋒,實在是廢丘堅不可摧。


    另外廢丘建在一個丘陵頭上,地勢很高,漢軍進攻屬於仰攻,


    隻要漢軍一攻城,章邯就命士兵往城下扔滾木擂石,漢軍傷亡慘重,兩軍就這樣相持了下來。


    劉邦著急上火尿黃尿,沒辦法,隻好急宣韓信回帥帳商量對策。


    此時正是陰雨連綿的季節,韓信拜見劉邦,劉邦把戰況做了簡單介紹。


    韓信,咱們碰上硬釘子了,章邯和咱們玩起了“肉頭陣”。


    漢王稍安勿躁。


    韓信望了一眼外麵陰雨天氣,若有所思……


    突然眼前一亮,有了,我何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韓信想出什麽計策了?


    韓信看到下雨想起了用水攻。劉邦一聽心說,怎麽我沒想到用水攻呢?連日下起了大雨,溝平渠滿,取水容易。


    公元前206年九月的某一天,章邯煩悶不已,和漢軍對峙一個月了。


    城中的糧食已經不多,項羽的援軍又遲遲到不了,再拖一個月,不用劉邦打,餓,也會把士兵們餓死!


    正在章邯愁眉苦不展的時候,忽然隻聽外麵有滔天的水聲。


    也不知從哪裏來的水,一下子淹到了章邯脖子處,如果不是章邯跑得快,當場就壯烈犧牲了。


    水位還在急劇的上漲,廢丘真成了廢丘,城牆被水泡的四處坍塌,士兵們在水中掙紮!


    半天的功夫,廢丘陷於一片汪洋之中。


    各位看官,你知道這些大水從何而來嗎?


    是劉邦發動10萬民工,從廢丘旁的古灃河河道引水而來,那章邯堅持不住,逃又逃不了,一咬牙拔劍自刎而亡。


    說也奇怪,章邯一死,大水不消片刻全部撤走了。


    也有傳說是韓信讓樊噲引雍河之水倒灌廢丘。


    當時正值連陰雨天氣,雍河水流湍急,樊噲令士兵堵住河水,讓水倒灌廢丘。


    章邯死了,廢丘裏的楚軍將士盡皆投降。


    那司馬欣、董翳本是章邯手下的將領,見上司自殺身亡,二人走投無路投降了劉邦,至此關中複入劉邦手中。


    當時被陳餘打敗的趙王張耳西行,恰逢漢軍收複關中之地,張耳也投在了劉邦麾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