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拿下滎陽後轉攻成皋。人一旦憤怒會爆發出潛在能力。


    項羽本來就很牛叉,劉邦惹怒項羽隻有一條路走,那就是跑路。


    楚漢相爭時的“滎陽爭奪戰”,跑路成了劉邦的家常便飯。


    劉邦布置將士們堅守城池,他自己卻盤算著如何逃走。


    在古代當領導的都是“打仗你們上,吃香喝辣我來,危險時候領導先走。”


    這已經成了鐵律,沒有士兵提出質疑,古代領導的命就是比當兵的命值錢。


    “三十六計走為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丈夫不在乎一城一池得失。”劉邦為自己逃跑找到了理由。


    這一段時期,跑路對於劉邦相當熟悉,不跑路倒成了意外。


    劉邦趁項羽還沒把成皋團團包圍,腳底抹油,帶上少量部隊,撒丫子向關中方向逃去。


    “拜拜你呢成皋,過兩天我胡漢三還要回來的!”


    劉邦要回關中找蕭何重整人馬,再戰項羽。


    劉邦帶部隊回到櫟陽,丞相蕭何帶太子劉盈出城門迎接。


    興許是很久才見太子一麵,劉邦看到劉盈長高了。


    “盈兒,我給你留的作業完成了沒有?”


    劉邦隔長不短就給蕭何寫信,借了解太子的情況捎帶問問蕭何正忙什麽?


    劉邦每次都給劉盈出幾道題。比如秦始皇為何短短15年滅國?為什麽趙高為所欲為等等。


    此時劉盈仰著小臉道:“父王,秦始皇殘暴,不把老百姓當人對待,這是他亡國的根源。


    趙高為所欲為是秦二世不理朝政造成的結果,所以當王要勤政和寬厚。”


    說完,劉盈信心滿滿看著父親。


    “乖,分析的完全正確,當王要寬厚仁慈。”劉邦不斷重複著這句話。


    “漢王,你爺倆就別在城門口說話了,回府上咱們邊喝邊聊吧?”蕭何催促道。


    閑言少敘,劉邦在櫟陽休整部隊半月有餘。期間蕭何發布公文,征召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入伍。


    由於蕭何以仁政治理關中,百姓擁護,參軍的適齡青年十分踴躍,漢軍很快補充到了2萬多人。


    “是時候了,輪到我劉邦再次登場了!”劉邦的信心重新燃起。他要帶著部隊衝出關中與項羽再爭天下。


    說實話,在逃出成皋回關中的路上,劉邦一度想放棄與項羽爭滎陽。


    心說我還是待在關中吧,憑我這點人馬拚不過項羽,不如派人請降項羽,能讓我繼續做關中王便心滿意足。


    劉邦想打退堂鼓,是酈食其一番話提醒了劉邦。


    “漢王,回關中做安樂王這條路行不通,你就別做打算了,項羽不會放過你,他已經不再相信你甘心隻當一個關中王。”


    酈食其進一步分析道“漢王,你覺得一個人嚐到了美味佳肴,他還能吃糠咽菜嗎?


    項羽他不傻,能和他扛膀子的隻有您,誰都有機會得到項羽的赦免,唯獨漢王您沒有。”


    最後酈食其稱:“滎陽不能丟,得滎陽得敖倉方可得天下,缺一不可。”


    劉邦點頭稱是,堅定了奪回滎陽的決心。


    ……


    劉邦率領4萬人馬走到嶢關時,鹹陽城一儒生轅生攔住了大軍去路,說有事麵見漢王。


    據傳說,轅生真實姓名不得而知,人們隻記得他在嶢關轅門見到的劉邦,於是人們稱他為轅生。


    求見君王,這種事在關中很常見,劉邦對關中老百姓很好,人們見劉邦沒有恐懼感,有什麽事都願意向劉邦反映。


    士兵通報,劉邦勒住馬,讓轅生馬前對話。


    轅生向漢王身施一禮道:“漢王,我知道大王欲奪滎陽,奈敵眾我寡若何?”


    要不說劉邦對儒生沒好感,說話酸不溜丟,一點也不接地氣。


    轅生的意思是,漢王奪取滎陽有點不現實。


    就這點兵力無法與項羽抗衡。現在唯一的辦法是出武關去南陽,讓項羽誤認為漢軍要掏他的老窩彭城,如此項羽一定回軍來救,漢王趁此機會轉戰滎陽,滎陽楚軍兵力空虛,大王不就拿下滎陽了嗎?


    說來說去,轅生的計謀就是虛晃一槍和調虎離山。


    劉邦點頭稱是,重賞了轅生。


    劉邦與項羽最大大同,是劉邦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


    項羽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別人沒法給他提建議,集思廣益總比一個人的想法多,所以項羽屢屢被騙。


    有時候上天成全一個人成功是有原因的。


    劉邦傳令改變行軍路線,原來打算出函穀關直奔滎陽,現在出武關直奔南陽。


    ……


    早有探馬探明劉邦行蹤飛報項羽。


    “大王,劉邦行軍到達南陽,目的地隻指彭城,大王早做準備。”


    項羽聽罷陷入沉思,“莫不是劉邦再施調虎離山計?”


    項羽拿不定主意,問身邊的鍾離昧:“鍾將軍,你怎麽看這個問題?”


    自從陳平用重金離間鍾離昧和項羽關係後,鍾離昧從前沿帶兵調回,安排在了項羽身邊聽候吩咐。


    意思是就近監督,項羽先觀察一下鍾離昧的表現再做處理。


    “大王,不管劉邦是不是實施調虎離山計,彭城不得不防。要提防劉邦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計!”


    鍾離昧確實猜到了八九分。


    劉邦到達南陽後,在張良建議下兵分兩路,一路人馬由英布帶領去佯攻彭城,目的是引項羽回救。


    一路由劉邦率領去攻成皋,項羽回軍成皋勢必兵力薄弱。


    書說簡短,項羽為防萬一,留足守成皋兵力,其他人馬在他的帶領下回援彭城。


    由於項羽有之前“彭城之戰”的教訓,心說絕不能再讓劉邦端了老巢。


    項羽在和劉邦死磕過程也學乖了,那就是兩手準備兩手都要硬。


    假如劉邦虛晃一槍,項羽也不白跑一趟,他回軍梁地打擊彭越,穩固後方糧道。


    要不說戰場瞬息萬變,劉邦的計謀確實無懈可擊,但是項羽早有防備,在成皋外圍就布下了伏兵。


    漢軍不知道前麵有陷阱,一腳踏進了埋伏,劉邦軍隊還沒靠近成皋城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還沒緩過神來,成皋城門大開,鍾離昧帶領部隊衝了出來。


    知道嗎?項羽賭上了這一局,就是要考驗一下鍾離昧的忠誠度。


    “假如鍾離昧真像傳言那樣要投靠漢王,就當驗證我心中的疑問,反正成皋還會回到我項羽手上的。”項羽暗自思忖。


    楚軍兩廂夾擊,劉邦慘敗,一口氣就蹽到了河南小修武(今修武縣)。


    劉邦看看身邊上千人馬,不由歎道:“奶奶個熊,怎麽計策也不好使,沒有兵力都是白扯!以少勝多概率太低了,那都是書本上的戰例,僥幸成分占主導地位。”


    劉邦似乎為自己失敗找到了原因。


    接下來我該往哪裏逃?關中?不行!剛出來沒幾天,回去還不讓蕭何笑掉大牙!


    再說回關中也沒用,蕭何剛招募了士兵,再無兵可招,老百姓還要農業生產。


    總不能像小澤連那樣連六十歲的老頭也不放過吧?我劉邦還沒到那麽慘的地步。


    “這不行,那不行,莫非我劉邦真成了光杆司令?”


    要不說劉邦是個上天保佑的君王,龍的傳人名頭不是白給的。


    就在劉邦走投無路的時,一條消息讓他看到了希望。


    “有了,我何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劉邦想出了什麽計策?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