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帶著殘兵敗將往北跑,一口氣就逃到了河南修武這個地方。您看地圖,修武處於山西與河北交界處,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劉邦為何往河南修武跑呢?是這樣的,前兩天,他聽張良說,韓信和張耳駐軍在修武。


    當時劉邦還不信,說軍師你是不是聽錯了?韓信正在趙國井陘休整部隊,怎麽到河南去了?


    劉邦不相信張良的話,逃到修武是想看看韓信是不是在這裏駐軍?


    到了修武一打聽,劉邦才知張良說的話是真的。韓信張耳就在修武城裏駐紮。


    劉邦心裏暗罵韓信張耳:“老子在滎陽被項羽打得滿天飛,你們兩個倒好,住在這裏悠哉悠哉,修武離滎陽並不遠,你們就不知道去解救本王?”


    劉邦回頭看自己身邊這不到上千人馬,覺得自己實在太窩囊,堂堂的一個君王竟然不如手下的兩位大將兵多將廣。“無兵可調,無將可派,自己成了光杆司令!”


    劉邦看看天色尚早,按現在時刻,也就早上6點光景。反正翻來覆去睡不著,劉邦決定喬裝打扮,去韓信大營走一遭。


    韓信大營駐紮在修武城南,營帳一座緊挨著一座,由於是早上,大營十分安靜。


    劉邦剛要邁步進大營,聽到哨兵喝問:“幹什麽的?”劉邦靈機一動,想考察一下韓信大營是否戒備森嚴。


    “兄弟,我是你們韓元帥的朋友,修武城鄉紳,特來找你們韓元帥商量犒勞三軍之事。”


    哨兵沒見過劉邦,自然不認識他。


    “哇塞!送好吃的來了,這次準備了什麽好吃的?”哨兵信以為真。


    前兩天張耳下公文讓修武三老和鄉紳準備軍糧和酒肉,這麽早就有人聯係,估計中午沒吃上肉。由於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不斷拜訪韓信,哨兵沒多想就放劉邦進入了韓信大帳。


    劉邦感到很驚訝,心說韓信張耳就這麽治軍的?不管是誰都能進入元帥大帳。


    “不管那麽多,我看看韓信在幹什麽?”劉邦悄無聲息地走進韓信寢帳。臥槽!韓信四肢伸開打著呼嚕睡在床上。“這他娘的晚上喝酒了吧?”


    劉邦眼睛眨來眨去,發現兵符就放在床頭。“太大意了,這麽重要的東西隨便亂放!劉邦盯著兵符沉思片刻,把兵符揣在懷裏,轉身躡手躡腳走了。


    他接著來到了張耳的寢帳,張耳和韓信一樣還在睡夢中,劉邦如法炮製,把張耳的兵符揣著走了出去。


    劉邦手持兩位將軍的兵符,召集各營將領開會。


    這些將軍們揉著惺忪的眼,一路走一路納悶:“韓元帥從來沒有這麽早點過兵,今天這是咋了?”


    等到了近前一看,我的娘啊!哪裏是韓信?這不是漢王又是誰?這些將軍都認識劉邦。


    劉邦讓自己帶過來的部隊,替換下韓信的警衛營,把這些將軍們相互對調,打破原來的屬下,重新任命到新的連隊。


    也就是劉邦行使元帥權力,把韓信原先的建製全部進行重新分配。劉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隨時能剝奪韓信的軍權。


    到了這種程度,劉邦不得不為自己考慮,看看自己兵不足一萬,而韓信和張耳指揮著12萬大軍。“假如這二人發動政變,我劉邦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從劉邦看到韓信和張耳的兵符時,他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調整韓信和張耳的軍隊編製,削減二人的兵力。


    劉邦這一手果然高明,這和進行軍區領導對調如出一轍。


    曆史告訴我們,一位將軍在一個連隊主政時間一長,就會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小集體,小山頭,軍人拉幫結夥危害巨大。劉邦就是要消除一切對中央集權不利的因素。


    就在劉邦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張耳和韓信兩個人睡醒了,起身驚奇發現兵符不見了。急召警衛營前來聽命,誰知一等二等就是不來,一打聽,自己的警衛營已經換崗了,新的警衛營隻聽劉邦的指揮。


    韓信這才知道,在他睡覺的時候,劉邦已經悄悄改變了一切。


    韓信和張耳大眼瞪小眼,二人冷汗一下子“劈裏啪啦”往地下掉。理論上講他倆已經沒有了指揮權,所有的權力都歸到了劉邦手上。


    二人害怕見到劉邦,不知道見到劉邦該說什麽?醜媳婦兒總得要見公婆,韓信和張耳急匆匆進入大帳拜見漢王。


    “微臣不知道漢王大駕光臨,實在罪該萬死!”韓信跪下磕頭道。


    “韓、張二位將軍,你們辛苦了,看累的你們都睡不醒,我沒打擾二位,自作主張行使了兵權。”劉邦話中有話,軟中帶硬。


    “說他們辛苦太累,睡不著覺,韓張二人聽是關懷也罷,是諷刺也罷,自己尋思去吧。”


    韓信這時候能說什麽呢?隻是一個勁地自我批評。


    解釋說我們在修武是為了消滅魏國的最後一支部隊,也是防止趙國殘餘部隊的死灰複燃,駐紮在修武可以兼顧兩個國家。


    韓信說的是實情,韓信張耳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消滅了魏、代、趙,收複燕國,其實還有一部分殘餘在做最後的掙紮。


    韓信打算在穩定趙代魏燕以後,全力以赴消滅齊國。假如這幾個新收複的國家不安定,一旦在韓信在進攻齊國時候叛亂,豈不腹背受敵?


    韓信這樣的解釋,讓劉邦稍稍放了點心。有句話叫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劉邦知道這句話,不知什麽原因,他最近總是不放心韓信,對張耳卻很放心。


    “左丞相,幸虧是本王偷了你的兵符,假如是敵人所為,你現在還能在這裏跟我說話嗎?平時警戒不能大意。”劉邦流露出關心的樣子。


    “大王所言極是,以後我們會加倍小心。”韓信、張耳道。


    “行了,天不早了,我也該辦我的事去了,之前我拔給你的3萬人馬我帶走,其餘投降的士兵還歸你倆指揮。”


    劉邦對韓信、張耳道。


    “一切聽從漢王的安排!”韓信和張耳跪送劉邦離去。


    ……


    劉邦一大早上從韓信手中奪回3萬兵馬,隨後收羅一些跑散的殘兵敗將,雜七雜八加起來,人馬漲到5萬多。


    有槍有人才能當草頭王,劉邦頓時腰杆硬了起來。


    有史學家一直不明白,劉邦和韓信為何不全力進攻項羽呢?為何劉邦放任韓信進攻齊國呢?


    從前麵戰況來看,無論魏、代、趙、燕如何請求項羽發兵來救,項羽都不為所動。


    也就是說,劉邦和韓信最初製定牽製項羽兵力計劃,基本沒有達到效果,劉邦承受著項羽的一次次攻擊,卻成全了韓信滅五國的戰績。


    以後韓信居功自傲,有沒有想過劉邦的感受?


    劉邦離開韓信率軍開拔到了滑縣,這時探馬飛報:“漢王不好了,項羽率軍從滎陽向洛陽方向進發。”


    漢王一驚。


    不用說,項羽也學會了劉邦這一手,那就端老窩。項羽向西用兵,分明要端劉邦的關中老巢,漢軍兵力在外作戰,關中都是些老弱病殘,根本無法抵擋楚軍的虎狼之師,項羽到櫟陽亡。


    此時張良忙道:“漢王不必驚慌,為今之計可派周勃、灌嬰火速帶一隊人前往鞏縣設伏。”漢初鞏縣就是今鞏義市。


    劉邦依計而行。


    第二天,劉邦吃早飯的時候,郎中鄭忠求見劉邦。“鄭先生這麽早有事嗎?”劉邦問。


    隨後鄭忠向劉邦獻了一條計策,大致意思是讓劉邦派兵斷了項羽的糧道。注意!這個郎中可不是醫生,鄭忠相當於劉邦的貼身秘書,負責劉邦的安全警衛,提個建議,宣讀詔書等工作。


    斷項羽糧道這招之前劉邦用過,項羽記吃不記打,劉邦決定再用一次。


    吃過飯,劉邦派部將盧綰劉賈二人,統領兩萬人馬,前往齊地,混同彭越一起搞個大場麵。


    最後劉邦囑咐道:“你二人協同彭越,找到項羽屯糧地點,從根源斷其糧食,別像上次彭越那樣隻截獲了數十輛糧車。”


    盧綰劉賈二人領令而去。


    由於劉邦派周勃灌嬰設伏時間充足,項羽西進的道路被截斷。


    就在項羽猶豫是不是帶兵硬衝過去的時候,後方傳來消息,說項羽的屯糧基地起火了,火光衝天。


    “完了!我的糧食完了!”當時項羽就傻了。


    “是誰幹的?我要把他碎屍萬段!”項羽如一頭憤怒的雄獅在咆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