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被鍾離昧一箭射中了胸口,好在劉邦的心髒在右邊,大難不死。


    項羽派密探打聽劉邦的傷勢,期盼這回劉邦嗝屁!然後揮軍殺進漢王城。


    “快傳馬禦醫,讓他多帶金瘡藥。去讓下人端來人參湯……”張良吩咐道。


    隨軍馬禦醫急匆匆跑來,馬上為劉邦傷口上藥。


    “謝天謝地,總算沒傷到重要器官。”馬禦醫一邊忙活一邊安慰眾人。


    箭傷雖不至於要了劉邦的命,但疼痛讓他坐臥不寧。


    “哎呀好痛呀!鍾離昧,此仇不報非君子!”劉邦咬牙切齒道。


    劉邦算是杠上了鍾離昧。


    漢王城沒了往日的喧騰,死氣沉沉,旗幟也懶得動一動飄一飄。


    不止項羽在探聽劉邦的消息,漢軍士兵也在擔心劉邦的身體。


    “兄弟,你說漢王傷勢重不重?漢王一旦有個三長兩短,這城池還不落入項羽之手?到時咱們插翅難逃,前麵是山澗,後麵是高山。”


    漢軍士兵交頭接耳,一個個擔心漢王的身體。


    漢軍士兵擔心漢王身體是假,擔心自己人身安全是真。


    劉邦一旦掛了,項羽能錯過這進攻的好機會嗎?


    到時漢軍豈不是全軍覆沒?


    張良看出了苗頭,到了第三天,劉邦傷勢稍稍有所好轉。


    張良對劉邦道:“大王,如今漢軍人心惶惶,大王應該出麵穩定一下軍心。”


    劉邦道:“子房所言極是,我應該若無其事巡視一下大營,一來給士兵吃顆定心丸,二來讓項羽打消趁火打劫的念頭。”


    張良點頭稱是。


    過了中午,張良、陳平陪著劉邦巡視大營。


    士兵一看劉邦神情自若騎在馬上頻頻向他們揮手,多日懸著的心“撲騰”落地了。


    “哥哥,看漢王精神勁足著呢!估計是射在腳趾上了,沒啥事,腳趾離心髒遠著呢!”


    士兵們議論紛紛。


    他們哪知劉邦是在咬著牙堅持,騎在馬上一顛簸,傷口疼得劉邦冷汗濕透了衣袍。


    終於巡視了一圈,項羽派來的探馬帶著消息回去了。


    “怎麽?劉邦騎在馬上巡視大營,沒有啥事,你看清楚了?”


    “霸王,小的看的真真切切,劉邦腳趾頭包著繃帶。”


    探馬肯定答道。


    “看來這家夥福大命大,讓他撿了一條命,下回瞄準點,別射腳趾頭。”項羽狠狠挖苦鍾離昧。


    太陽西墜,劉邦覺得自己表演很圓滿,強忍劇痛騎馬回了大帳。


    禦醫早就準備好了湯藥,又是一通忙活。


    張良調來了一輛馬車,“司機”夏侯嬰就在外麵等著。


    “大王,這裏沒你事了,你回成皋好好養傷去吧。


    這裏我和陳平已經安排妥當,不勞大王分心。”


    劉邦強忍劇痛,在張良和侍衛攙扶下,劉邦上了馬車,侍衛把四麵布簾放下。


    夏侯嬰揚起馬鞭,三匹馬拉著車,載著劉邦飛也似的向成皋方向馳去。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說回龍且和周蘭。


    還記得否?韓信進攻齊國,齊王烹殺了酈食其,齊國都城臨淄被韓信攻下。


    齊王田廣逃到了高密,齊國丞相田橫逃到了博陽(今泰安)。


    齊王田廣聽說韓信率軍來攻高密,於是派人請求項羽發兵來救。


    項羽就派大將龍且和副將周蘭,率20萬大軍去高密救田廣。


    經過連夜急行軍,龍且率領軍隊就和齊王田廣的齊軍勝利會師。


    來認識一下龍且。


    龍且和項羽是發小,他是項羽三大將之一,另兩位是英布和鍾離昧。


    英布背楚歸漢後,龍且去平叛,把英布打出了九江。


    當陳平用重金離間忠臣和項羽關係時,範增、周殷,鍾離昧遠離了項羽,唯獨龍且沒有離開項羽。


    龍且忠於項羽排第一,武功排第一。


    齊王也知道龍且是個狠角色,他的到來,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心說“韓信總算遇上了克星,他的好運氣到頭了。”


    “龍將軍,一路辛苦了,晚上咱倆喝點?”齊王獻媚道。


    “齊王,我龍某不是酒囊飯袋,喝酒就免了吧!我聽說韓信要涉過濰水來攻高密?咱們是不是研究一下作戰計劃?”


    龍且是一位正直敬業的將軍,知道來高密是幹什麽的!


    對於高密周圍的地形,齊王有所了解,他建議齊楚聯軍距濰水東岸十裏安營紮寨,以逸待勞阻止韓信大軍進攻。


    龍且采納。


    ……


    韓信人馬來到了濰河附近,波濤洶湧的河水擋住了漢軍前進腳步。


    “元帥,這裏離高密城不遠,探馬飛報說齊楚聯軍就在我們前方十裏路的地方駐紮。


    聽說為首的是韓信手下第一猛將龍且,不如我們在濰水西岸駐紮下來再做處理?”張耳道。


    韓信點頭同意,傳令就地紮營休息,此時正值秋季,河水因近日來陰雨天氣暴漲,正,整日整夜奔流不息。


    韓信望著眼前的濰河水若有所思。


    韓信打仗前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戰場上的地形地貌。他認為,隻有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通過查閱資料,韓信了解到濰水發源於山東沂水縣官莊鄉箕山西麓寶山坡村東北,全長233公裏。


    河水進入峽山後與渠河、浯河三河匯流,形成寬三十裏,長四十裏的巨大河床,恰好就是的峽山湖。


    看到這裏的介紹,韓信用手指點了一下“巨大河床”這行字。


    他接著往下看,濰水流經諸城、高密、安丘、昌邑等縣區,於昌邑下營鎮北注入渤海膠州灣……


    獲取了濰水全貌印象,韓信還要實地勘察,他帶上兩名隨從,悄悄潛入齊楚聯軍附近觀察。


    等一行人回到大營,作戰計劃已在韓信腦海裏形成。


    龍且、韓信都在揣摩對方下一步的行動。


    龍且大營:龍且和副手周蘭正在研究作戰計劃,外麵衛兵傳話:“龍將軍,小諸葛求見。”


    小諸葛是龍且謀士之一,因複姓諸葛,單字雲,故人稱小諸葛。


    “來的正好,有請小諸葛,我正想和他商量破敵之法。”龍且道。


    小諸葛進帳參拜龍且、周蘭,禮畢賜座。


    還沒等龍且開口,小諸葛開門見山建議楚軍堅守大營不出,設置鹿角等障礙物,阻擋韓信大軍東進,建議不要急於和韓信開戰。


    龍且一臉疑惑,道:“據我所知,韓信兵力不會超過齊楚聯軍兵力,一鼓作氣殲滅韓信軍隊實為上策,先生為何提不同建議?”


    小諸葛道:“韓信軍隊倍道而來,士氣高漲,另外漢軍多來自關中,遠隔千裏,並無牽掛,團結一心奮勇向前。


    此為漢軍一利。


    齊楚聯軍多為本鄉本土,一旦遇到強敵,由於離家較近,容易作鳥獸散繞道回家,將軍不容易收攏力量。


    此為齊楚聯軍一弊。


    另外韓信深謀遠慮,並非泛泛之輩,將軍不能不防。”


    “先生所言差矣!韓信算什麽東西,不過是淮陰一懦夫而已,受胯下之辱不敢反抗。


    沒一點男子漢氣概,如果換做我,士可殺不可辱。


    苟且偷生之輩何言深謀遠慮?”龍且很看不起韓信。


    也難怪,龍且是楚國第一好漢,打敗過英布,被項羽作為“一哥”培養。


    不過龍且心中思忖,“雖然我把英布打出了九江,那時英布初背項羽心慌意亂,無心戀戰。


    假如我這次打敗不可一世的韓信,救下齊國,齊國分一半土地給我,功名利祿不就全走了?哈哈,我的威名將天下皆知!”


    就在龍且憧憬美好時,周蘭也向他潑了一盆冷水。


    “將軍,小諸葛分析的不無道理,韓信遠道而來,糧草輸運未必及時。


    隻要相持日久消耗漢軍銳氣,到時我率一隊人馬,包抄韓信後路,兩廂夾擊,韓信焉能不敗?”


    周蘭滿懷期待著龍且改變主意。


    “二位切勿多言,本將軍計議已決!”龍且聽不進任何勸告。


    周蘭無奈搖搖頭,心中暗道:“官高一級壓死人,誰讓我是副將呢?我隻有臨陣發揮,但願如龍且所願!”


    龍且主意已定,即刻派手下去給韓信下戰書。


    ……


    韓信大營:韓信接到龍且挑戰書長長舒了一口氣。


    韓信最擔心龍且進行消耗戰。


    縱觀韓信的戰績,無不是打對手一個“短平快”,計謀和戰略一氣嗬成。


    這是與劉邦最大的不同,劉邦可以與項羽爭奪滎陽達兩年之久,韓信恐怕做不到。


    書說簡短,韓信成竹在胸,開始布置任務:首先命手下將軍三日內準備一萬條口糧袋,不得有誤!


    當時手下將軍很意外,“元帥,要這麽多的口糧袋幹什麽?”


    “天機不可泄露,照令執行便可,不必多問!”韓信道。


    口糧袋是古代士兵隨身攜帶裝幹糧的布袋。每個士兵都有。


    將軍就讓士兵倒出幹糧,用其他布包起來綁在身上,替換下來的就是韓信要的布袋。


    由於隻是倒掉幹糧,不到一天一萬條布袋就準備妥當。


    韓信命張耳帶一萬人馬,去濰河上遊十五裏遠的地方,每人往布袋裏裝滿河沙,然後把口袋綁好口。


    繼續往上走,在河道最狹窄的地方悄悄埋伏下來,聽我的命令。


    布置好這一切,韓信寫了一封回信,送給龍且。


    信的大意內容是接受龍且的挑戰,約定明天中午決一死戰。


    龍且接到回信大喜,心說我就用韓信的腦袋揚名立萬吧!


    到了第二天中午,韓信派出探馬飛報張耳,把一萬條河沙口袋堵塞在河道狹窄地方。


    至此張耳恍然大悟,原來韓信用布口袋裝河沙是為了堵住濰河水。然後……


    元帥腦洞果然夠深,這樣的辦法我是想不出來的。


    原來韓信要引龍且出城追擊,然後在濰水河岸打龍且一個人仰馬翻。


    由於張耳用一萬條口袋堵住了上遊河水,下遊韓信所駐紮的河段水流明顯減緩,水位急劇下降。


    看看水位下降到腳踝處,韓信一聲令下,親自帶一隊人渡過了河,留下一隊士兵仍然據守西岸。


    龍且一看韓信率軍渡過河來決戰,心中大喜,暗道“韓信來得正好,活該我揚名立萬!


    聽說韓信喜歡劍走偏鋒,這回我讓你背水一戰有來無回!”


    看來龍且沒少研究韓信的戰例,知道韓信在滅趙國時的背水一戰。


    龍且以為把韓信的戰術研究透了,實則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隻見龍且大手一揮道“弟兄們,活捉韓信賞銀萬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齊楚聯軍無不奮勇向前!


    等雙方交戰一個時辰後後,韓信佯裝無力抵抗,帶領部隊且戰且退。


    龍且下令追擊,副將周蘭勸阻道:“龍將軍,我看漢軍撤退很有章法,小心韓信使詐!”


    龍且打得正起勁,眼看追的漢軍要下河,豈肯前功盡棄。


    “周將軍,韓信兵不如齊楚聯軍多,又是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莫非等韓信吃好歇足再追擊?”


    龍且認為周蘭謹慎有餘,下令繼續追擊韓信。


    韓信佯裝不支,邊打邊撤退,退到濰水邊,漢軍再無路可退,順著原路渡河退回到了西岸。


    龍且站在東岸看得清楚,河水隻淹沒到漢軍士兵的腿肚子。


    心說濰河是季節河,夏季水深。漢軍能渡過河,齊楚聯軍也能渡過河。


    龍且下令渡河繼續追擊韓信。


    此時周蘭再次阻攔道:“龍將軍,濰河水下降的痕跡清清楚楚,好像一下子下降的水位,這種情況要引起警惕,小心韓信在上遊動手腳。!”


    周蘭見龍且無動於衷,繼續分析道:濰水源遠流長,隻有在春季河水下降。


    此時正值秋季,雨水豐沛,不應該出現水位急劇下降的現象,是不是韓信在上遊截斷了水流?”


    “周蘭,我看你被韓信的威名嚇住了,韓信一沒落書生也,哪懂什麽兵法戰策,別自己嚇唬自己。


    該立功的時候,你為什麽把功勳拒之門外?”


    龍且不聽周蘭的警告。


    當一個人貪功走火入魔時,任何勸阻對他都是無效的。


    就好比一個賊,當他盯上一樣東西,不弄到手他不甘心。


    哪怕是誘餌也會奮不顧身,這就是被利益或者金錢物質迷住了眼。


    龍且親自帶一隊人馬渡河追擊,急得周蘭站在西岸直跳腳,大喊“龍將軍快回來!”


    不知是不是第六感的反應,周蘭認定渡河是韓信設下的陷阱。


    ……


    周蘭沒猜錯,是龍且走錯了一步棋。


    古人雲,關鍵時刻錯一步滿盤皆輸。


    早有探馬飛報張耳,“韓元帥有令,馬上開閘放水!”


    張耳命士兵撤去堵在水道上的布袋,河水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下。


    此時龍且正率軍渡河到一半,遠遠聽到河水咆哮聲,愣神的功夫,大水就漫過了齊楚聯軍的腦袋。


    龍且大叫一聲不好,可是已經晚了,齊楚聯軍被衝散了隊形,一個個在水中拚死掙紮。


    站在西岸的韓信把手一揮,所有的漢軍士兵開弓放箭,箭如雨下射向了河中的齊楚聯軍。


    周蘭站在東岸,手持盾牌擋在身前,跳下河去救龍且。


    水流太急,再說西岸上的漢軍不斷射箭。


    東岸的齊楚聯軍也不敢下河,隻好一個拉著一個人的手,周蘭在最前麵,形成人鏈一點一點的靠近龍且。


    “將軍,快把你的大槍伸過來。”周蘭提醒龍且。


    龍且用大鐵槍支撐身體不被河水衝走,不敢妄動。


    周蘭終於拉住龍且的胳膊,在眾人合力下救出了龍且。


    再看河中齊楚聯軍士兵,不是被淹死就是被射死,死傷過萬。


    龍且還沒喘口氣,張耳率軍從後麵殺了過來。


    原來韓信讓張耳撤去布袋後,從上遊狹窄處渡過河,繞到龍且背後發起突然襲擊。


    這邊漢軍在弓箭手掩護下,安然渡過河。


    韓信和張耳率軍兩廂夾擊,齊楚聯軍潰不成軍,許多齊兵繞道跑回了老家。


    哪怕龍且用機關槍在後麵督戰也阻止不住逃跑。


    這種情況正應了戰前小諸葛的預測和提醒。


    龍且和周蘭成了光杆司令。


    “龍且、周蘭,你們已經無路可逃,快快投降饒爾等不死!”


    韓信向他倆喊話。


    龍且、周蘭誓死不降,二人帶殘兵敗將往高密城方向逃跑。


    行至半路,一聲胡哨,灌嬰奉韓信之命,早就埋伏在這裏。


    他大喝一聲:“二人往哪裏走?留下命來!”


    龍且挺槍便刺,與灌嬰戰在了一起。


    周蘭剛要動手上前刺灌嬰。又一聲胡哨,周勃率軍從另一側殺將出來。


    假如換做平時,灌嬰未必能戰過龍且,有道是敗軍之將心裏慌,龍且心裏沒底,稍一疏忽,被灌嬰一刀劈下馬。


    灌嬰人狠刀沉,龍且登時身首兩處,可憐一代名將魂飛天外。


    周蘭無心戀戰,拔馬要逃,被周勃飛馬上前,輕舒雙臂活擒了周蘭。


    救援齊國的楚軍被韓信全殲,濰水之戰以漢軍取勝落下了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