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韓信消極怠工,裝聾作啞不去成皋救駕,目的就是索要更多的封賞。


    劉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韓信兵強馬壯人又有智慧,劉邦這個空架子隻能選擇隱忍。


    有槍方為“草頭王”,韓信幾乎掌握著劉邦所有軍隊,五個國家投降的士兵,都為韓信補充了兵源。


    劉邦後悔“修武奪兵權”後沒進一步削弱韓信的實力,指望韓信滅齊後回軍共擊項羽,結果不如人所願。


    劉邦終於悟出,君王失去軍權不如一隻狗的道理。


    韓信做大做強,反過來我這個君王要小心侍奉他,還有沒有王法?劉邦陷入了苦悶。


    此時張良一個勁勸劉邦忍耐,先冷處理韓信,隨後獻計加封英布。


    張良意思是讓英布在項羽後方開展襲擾戰,借此分散項羽的精力。


    劉邦依計而行,封英布為淮南王,實際上和項羽最初封英布為九江王是一個意思。“還是這個人,還是那片轄區,隻不過換了個名稱。”


    英布自然高興,為人打江山不就是圖個“裂土為王”嗎?


    英布屁顛屁顛帶領人馬去淮南地區開展鬥爭,這等於劉邦在項羽背後插了一把刀子。


    一日,張良拜見劉邦,話題扯到了彭越。


    張良道:“聽說彭越收留了田榮。”


    “我也聽說了,韓信滅齊時打敗了田榮,田榮就投奔了彭越,我一直感覺彭越搖擺不定。”劉邦道。


    “漢王,彭越在觀察時局,他現在兩頭下注,一會幫著咱們襲擊項羽糧道,一會侵占咱們的地盤,他想火中取栗擴大勢力範圍。”


    “子房,我已封彭越為魏國丞相,難道他還不滿意?”


    “漢王,人的欲望沒有止境,彭越盯上魏王這個位置了。”張良道。


    “你的意思是讓我加封彭越為魏王?”


    “不不不,現在為時尚早,現在分封彭越會引起其他諸侯的不滿,反而削弱漢軍實力。不過賞銀必不可少,賞賜影響力要小的多。”


    劉邦明白了,張良讓他重賞彭越,先穩住彭越,讓他實施襲擾項羽的糧道。


    講真張良這條計策並沒有新鮮之處,還是以往的英布加彭越騷擾項羽模式。


    雖沒有新意,但很管用,屢試不爽。


    得到彭越英布在後方搞破壞,項羽異常惱怒,不得不再次帶兵去維護糧道。


    至此劉邦可以稍稍喘口氣了。


    ……


    項羽平定後方,轉頭又回到了楚漢對峙的成皋。不過項羽暫時平定不代表長期穩定,彭越隨時能找項羽的麻煩。


    經過一番折騰,項羽軍中糧食更加捉襟見肘,心中不免緊張起來。


    項羽的情況都在張良、陳平掌控之中。


    一日張良拜見劉邦,當時劉邦正讓兩個女仆給他洗腳。


    我估計劉邦有腳氣,多數人見他都會碰到這種場景。


    “大王,想沒想念父母妻子?”張良道。


    “子房,你出來時沒喝酒吧?怎麽會說這種話?誰能不顧念親情!”劉邦嗔怪道。


    張良沒有喝酒,況且他喝酒也不會喝多。張良說這樣的話,是為了引出話題。


    張良的意思是,為了防止項羽再次用太公太婆呂雉當籌碼要挾,建議劉邦派人說服項羽釋放人質。


    劉邦聽罷張良的話,並沒有感到多麽驚喜,因為這個問題他已經考慮了許久。


    關鍵是誰敢去說服項羽釋放人質?就項羽這種暴脾氣,去一個還不死一個?


    張良看出了劉邦的心事,急忙推薦一個人,他說此人能夠勝任。


    劉邦問“誰?”


    張良道:“陸賈是也。”


    劉邦恍然大悟,拍拍自己的腦袋道:“我咋把他忘了!”


    劉邦一直在想這任務除了酈食其能勝任,其他人免談。但是酈食其這個大忽悠被齊王炸了油條,劉邦就忽略了陸賈的存在。


    陸賈是酈食其一樣的辯士,口吐蓮花的大忽悠,本領不在酈食其之下,人稱“陸鐵嘴”。


    陸賈,楚國人,楚漢戰爭時做了劉邦的幕僚,太史公把他和酈食其放在一起作傳。


    陸賈對漢朝的貢獻主要在劉邦稱帝後,比如劉邦得天下後,陸賈曾向劉邦諫言:“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


    這就是那句著名的“馬上得天下,豈能馬上治天下?”的出處。


    還有劉邦稱帝後,讓陸賈整理國家成敗的經驗教訓,陸賈經過搜集資料,進獻了《新語》這本書。


    該書為劉邦提供了許多治國之策,劉邦愛不釋手,常誇獎陸賈是他的老師。


    張良讓陸賈去說服項羽,可能考慮到陸賈和項羽是同鄉這層關係。老鄉見老鄉,有些話便於溝通。


    另外即便陸賈不能說服項羽釋放人質,也不至於被項羽殺掉,畢竟項羽最重鄉誼。


    書說簡短,陸賈隻身去楚營說服項羽,很遺憾他沒有完成任務,具體原因太史公沒有記載。


    我估計是陸賈沒提前做好功課,隻是從常規辦法入手讓項羽放人。


    這肯定不行,如果是這麽簡單,劉邦也就不用發愁了。


    項羽殘暴如以色列,你看以色列到現在連老美話都不聽。


    對於像項羽以及以色列這樣的人或國家,必須劍走偏鋒,用非常手段才能取得勝利。


    這可不是我在此胡咧咧,有一個人就在陸賈的基礎上,改變了招式,最終說服項羽釋放了人質。


    此人沒留下名字,太史公稱之為侯公。


    ……


    陸賈沒有完成劉邦交給的任務,覺得沒臉見人,悶在家裏不肯出門。


    劉邦並沒有埋怨陸賈,他知道這事也不好辦,雖然如此,劉邦也是悶悶不樂。


    劉邦猜測項羽從心裏並不想殺他的父母妻子,如果真要下毒手,項羽不會等到現在。


    但是,劉邦的家人在項羽的手裏,必定有剩餘價值,假如不能打動項羽改變主意,釋放人質將無從談起。


    有一日,劉邦正在讓女仆給他洗腳,衛兵傳話:“大王,一位自稱侯公的儒生求見。”


    劉邦平時對儒生很反感,道:“又是酸儒,不見。”


    劉邦話音剛落,侯公一步搶了進來。


    “大王,難道要拒絕接見一位讓你和你父母妻兒團圓的能人嗎?”


    劉邦一愣,侯公邊說邊深施一禮,道:“大王,我聽說君王受辱是臣子無能,君王憂慮臣子當死!如今太公未回,小的願意前往說服項羽。”


    劉邦繼續洗腳,頭也沒抬,口裏說道:“又來酸儒這一套,先聲奪人,你有什麽能耐說服項羽?


    難道你比陸賈還牛x?陸賈都沒能說服項羽釋放人質,你上來就敢說讓我們一家人安享天倫之樂。真乃一派胡言!”


    旁邊的衛兵捂著嘴想笑,心說不讓你進來,你非要進來,這不是找抽嗎?


    看你長得五短身材其貌不揚,放到人群裏都找不到你,竟敢吹這樣的大話!


    侯公不管別人用何種眼光看自己,麵對劉邦不慌不忙答道:“莫非陸賈辦不成的事,就再沒人能辦成嗎?不知大王聽說過毛遂自薦這個故事嗎?”


    我這裏介紹一下,毛遂自薦的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期趙國的平原君趙勝要到楚國去搬救兵,從幕僚中挑選20名文武全才的謀士一同前往。


    挑來挑去,隻選出19人,還差一人。這時有個叫毛遂的小夥子說我去。


    平原君說,怎麽我不認識你,你來我這裏多長時間了?


    毛遂說:來三年了。


    平原君說:“我聽說有才能的人就像口袋裏的錐子,很快就會冒尖展露出才能。


    你來了三年我都沒發現,說明你的資質很平庸,應該不符合我選拔人才的標準。


    毛遂不慌不忙道:我沒有冒尖兒,是因為你沒有把我放進口袋,如果你現在把我放到口袋,那麽我的才能很快就會展現出來。


    平原君本著試看的目的帶上了毛遂。


    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被平原君看好的19人都沒能說動楚王出兵。


    最後是毛遂成功勸說楚王出兵,趙國才得救了,自此毛遂青史留名。


    成語“毛遂自薦”就來自這個故事。


    如今侯公向劉邦提起“毛遂自薦”這件事,就是把自己比喻成毛遂這樣的人。


    “我一直默默無聞,是沒有受到重用,隻有用過才能知道有沒有才能。”侯公道。


    侯公接著道:在反秦鬥爭中,趙國大將陳餘和丞相張耳,二人都是有才能的人,他們無法救出被燕國扣押下的趙王武臣。


    但是趙國的一個飼養卒,也就是養馬童,毛遂自薦前往燕國救回了趙王。


    當時也是都不看好養馬童,說一個下人能比得過陳餘和張耳嗎?


    言外之意,陳餘張耳辦不成的事兒,一個養馬童更沒門!


    就在人們議論紛紛持懷疑態度時,也就半天的功夫,養馬童救回了趙王武臣,二人坐車一起回到了趙國。


    最後侯公說:“大王請給我十輛車,百名隨員,兩日內我把太公太婆呂後送到這裏來。


    如果辦不到,任憑大王懲罰。


    在旁邊的張良聽了侯公這些話,不住地點頭,覺得侯公辯才不在陸賈之下。


    就在侯公和劉邦辯論時候,張良腦海裏為侯生設計了一條新的計策。


    張良讓劉邦屏退左右,隻留下侯生、劉邦、張良三人。


    張良對侯公道:至於說你如何說服項羽釋放人質,那是你自己的才能,我現在能做的就是配合你的才能。


    張良的意思是說,“假如項羽答應釋放人質,肯定要提條件,到時你就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侯生點頭稱是。


    ……


    項羽大帳:項羽持劍正站在屋中發愁,發愁軍糧問題!眼看存糧就要現倉底了。


    “報大王,劉邦派來的謀士侯公請求拜見。”


    “侯公,我咋沒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劉邦派他來作甚?下戰書還是議和?管他幹什麽?一會不就知道了。”


    項羽打定主意,傳侯公進見。


    就在侯公進屋的那一瞬間,項羽突然想到前幾天陸賈被他轟走的場景。


    當時項羽說,如果不是看在同鄉麵上,你不但救不了太公,你的小命也會留在這裏。


    在我沒改變主意之前,你馬上給我滾蛋!陸賈狼狽而逃。


    “莫非侯生是接著這件事往下進行?”項羽滿懷狐疑。


    “我說侯生啊,你有話快說,有屁快放,我可沒工夫和你閑嗑牙”項羽直來直去道。


    “項王,我就喜歡你這種爽快脾氣,痛快!夠爺們!大家有話擺在桌麵上說。”


    侯公拍項羽的馬屁。


    “猴崽子,你是不是像上一回那個人一樣來當說客,讓我釋放劉邦的老爹老娘和媳婦兒?”項羽進一步逼問。


    侯公道:“我是為大王排憂解難來了,都說項王遇到了困難,能說服楚漢化幹戈為玉帛,豈不是為項王解除憂愁嗎?”


    項羽“倉啷啷”抽出寶劍,惡狠狠對侯公道:你要為劉邦做說客,我一劍把你砍為兩段!


    這等於項羽封住了侯公的嘴,不讓他提起釋放人質這件事。


    侯公眼珠一轉,道:“如果霸王有議和的念頭,我坐下來咱就談一談,如果大王想繼續打下去,那你把我砍為兩段也可,把我放回通報劉邦一聲也可,隨霸王之意”


    其實項羽很想與劉邦議和,因為他的軍隊吃的糧食已經見底。項羽把劍還於劍鞘,臉色緩和了下來,示意侯生落座。


    侯公道:“楚漢戰爭打了將近三年,打來打去百姓生靈塗炭,如今漢王劉邦占據了半壁江山,依我看,並非出於他的本意。


    當初漢王東進,隻是為了和他的家人團聚,但是他的家人卻被霸王您扣做了人質。


    我來的時候漢王告訴我,如果他的父母妻子能夠帶回來,他將與項王平分天下,漢王退回關中,永不東出。


    張良在侯公來之前,交代的就是這件事,讓侯公向霸王表示劉邦想和霸王平分天下,條件是釋放其父母妻子。


    對於中分天下,項羽樂於接受,因為當時劉邦占據了2\/3的天下。


    如果釋放人質能換來一半的江山,免去戰爭之苦,項羽還是能接受的,因為項羽現在的處境。並不占優勢。


    不說別的,僅一個韓信就夠他膽戰心驚的,當然項羽尚不知道韓信目前和劉邦的微妙關係。


    侯公見項羽有所行動,繼續加大力度。他說:如果項王非要置劉邦父母妻子於死地,對於劉邦來說幾乎沒有損失,但是對於霸王的名聲卻有損。


    廣武山上對話不就是明證嗎?項王殺了劉邦的父母,劉邦還要分一杯羹。


    也就是說劉邦父母妻子在項王手上變成了累贅,而不能成為要挾劉邦的砝碼。


    如今項王沒有殺劉邦之父母,這是明孝,理論上你們還是結拜兄弟。


    項王沒有汙人妻子,這是明義。


    如果關押後再釋放,這是明仁,項王,三德具備,項王何樂不為?項王難道不想讓自己好的名聲傳揚嗎?


    侯公開始狂拍項羽的馬屁,給項羽猛灌迷魂湯。


    項羽扛不住侯公糖衣炮彈的進攻,答應釋放太公太婆和呂雉,侯公趁熱打鐵,代表劉邦和項羽簽定了停戰協議。


    雙方商議以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為界,鴻溝以東歸項羽,鴻溝以西歸劉邦。


    侯公成了楚漢平分天下的主持者,同時也是劃定中國象棋“楚河漢界”之人。


    協議簽訂完畢,雙方擊掌為約,侯公代表劉邦發誓永不東進,項羽發誓永不西侵。


    之後侯公用帶過來的車子,載著太公太婆呂雉,高高興興回了成皋。


    誰說陸賈做不成的事別人就做不成,侯公打破了“名聲論。


    劉邦依照約定回軍關中,項羽依約回彭城,雙方爭鬥平息了下來。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