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劉邦逼死了田橫,間接害死了追隨田橫的五百壯士。
田橫及五百壯士的死,深深刺激了劉邦。
他突然想到,我要是有田橫這些忠義之臣該多好!
劉邦心想,要想讓 手下忠心耿耿,必須封官加爵,隻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
隻有讓人看到“有功必賞”才能調動起將士們的積極性。
否則憑什麽為你賣命呢?韓信和彭越不就是明證嗎?
加封二人為王,劉邦指東打東,指西打西,這才擊敗了項羽。
另外劉邦不加封也不行,將士們整天盼星星盼月亮等著加封,小心他們怨恨生變!
不能再拖了,劉邦開始大封功臣。
劉邦在稱帝後到底分封了多少功臣?史書沒有記載。
不過從從《漢書》、《史記》等片段總結出來不下一百多人。
劉邦封的第一批功臣,都是從他反秦開始就追隨左右的人。
這些人是蕭何,被封酂侯,食邑八千戶。
依次是曹參,封為平陽侯,食邑一萬零六百戶。
張良,封為留侯,食邑萬戶。
陳平,封為曲逆侯,食邑五千戶。
周勃,封為絳侯,食邑八千一百戶。
樊噲,封為舞陽侯,食邑五千四百戶。
以上是大家熟知的人物,是西漢開國功臣。
不太出名的有:封酈商為曲周侯、夏侯嬰為汝陰侯、灌嬰為穎陰侯、
呂澤為周呂侯、呂釋之為建成侯,周昌為汾陰侯,審食其為辟陽侯,王陵為安國侯……
劉邦封了八個異姓王。
韓王信是第1個被劉邦封的異姓王,這是因為在劉邦入關中時,韓王信做出了貢獻。
他曾建議劉邦出函穀關向東出發與諸侯爭天下。
劉邦聽從了他的建議,在河南滎陽與項羽爭天下,結果取得了最後勝利。
漢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11月,劉邦封信為韓王。
值得一提的是,韓王信是張良的頂頭上司。
張良是劉邦最信任的謀士,韓王信曾支持張良輔佐劉邦。
看在張良的麵子,劉邦也不會虧待韓王信。
張耳是劉邦封的第2個王,封張耳為趙王。之前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
我這裏插一句,劉邦封功臣保留了項羽一部分分封,最起碼他自己就保留了項羽的分封。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建立的朝代就叫漢朝。所以說劉邦沒有完全否認項羽。
劉邦封的第3個王是楚王韓信,韓信曾經假齊王,當時處於被項羽圍打的原因,劉邦不敢反對韓信為齊王。
項羽死後,劉邦馬上收回了韓信的齊王爵位,改封其為楚王。
第4個是英布,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
劉邦封的第5個是梁王彭越,彭越一直在梁地活動,不斷劫擊項羽的運糧車隊。
為劉邦分散了項羽的力量,劉邦感其功,封彭越為梁王。
第6個是燕王臧荼,項羽失敗後,臧荼投降了劉邦。
劉邦稱帝後。依然讓臧荼做燕王。
後來臧荼造反被劉邦平滅,燕王爵位就空了下來。
劉邦封的第七個異姓王是盧婉。
燕王之位孤懸,劉邦想讓自己的好友盧婉當燕王。無奈這家夥不爭氣,沒有可圈可點的戰績。
盧婉和劉邦同年同月生,又是發小,和劉邦親密的如一人,比如他去劉邦的住處南宮,不用通報推門就進。
為了讓盧婉坐上燕王之位,劉邦明裏暗裏發動手下提議讓盧婉當燕王。
眾將都知道盧婉沒資格稱王,但是皇上要封,誰敢駁皇上的麵子呢?就這樣盧婉當上了燕王。
第八個是長沙王吳芮,他是淮南王英布的老丈人。
吳芮是江西省餘幹縣人,當地人稱其為“江西人傑”。
隔壁老王說了,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無論在何年代,隻要涉及到榮譽,毫無疑問人人爭搶。
古代帝王唯我獨尊,劉邦本就有私心,比如封好友盧婉,將領們都有怨氣。
當看到像蕭何、張良和陳平這些文人,動動嘴,沒有親臨第一線和敵人真刀真槍玩過命,卻位居功臣榜前幾名。
將領們實在憋不住了,一起來找劉邦評評理。
“皇上,你封曹參、灌嬰、樊噲為功臣之首,我們無話可說。
這幾個人衝鋒陷陣,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怎麽還比不上蕭何、張良、陳平了?”
“我知道你們會有此一問,雖然蕭何張良陳平沒有親臨戰場。你們這些武將在前麵打打殺殺,你知道是誰在指揮你們嗎?
劉邦反問眾將領。
眾將搖頭表示不知道。
劉邦又道:“你們都見過獵狗追兔子吧?獵狗能不能追上兔子,取決於獵人的智慧和安排。
獵人都要事先考察一番,獵狗隻管吃飽喝足追兔子,你們說,人比狗是不是更有功勞。”
眾將一聽有道理,沒見過獵狗事先考察環境和地形的,獵狗也不知道兔子在哪裏出沒。
劉邦幹咳了一聲,繼續道:“你們這些將領就是獵狗,姑且稱之為功狗。
像蕭何張良陳平這些人就是獵人,也就是功人,有功勳的人。你們見過狗比人的功勞大嗎?”
劉邦說的這些話並沒有貶低將領的意思,是給他們講事實擺道理。
過了幾天,劉邦宣布蕭何功勞第一。
眾將領又不幹了!他們說曹參灌嬰周勃這些人浴血奮戰,他們得第一我們無話可說。
但是蕭何隻是在後方搞點糧食,輸送點兵源,並沒有上前線,他功勞第一,這不公平。
還沒等劉邦反駁,這時有一個叫鄂千秋的官員回懟眾將領。
鄂千秋說,漢朝少十個百個像曹參這樣的武將無足輕重。
但是少一個像蕭何這樣的人,那麽前方打仗就會缺糧,後方就會不穩固,兵源也會供應不上,漢朝將承受不起。
眾將領被鄂千秋回懟的啞口無言。
……
有句話叫做“不當皇帝不知皇帝難”,看上去當皇帝很威風,其實操心著哩!
你知道曆史上的皇帝為何短命嗎?咱們嘮嘮嗑。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一直到1911年清朝宣統帝溥儀退位,封建王朝在中國一共延續了2132年。
在這期間,中國曆史上總共出現了494位皇帝。
這494位皇帝的平均壽命為47歲。其中,超過80歲的皇帝僅有5位。
看到了吧,當皇帝操心死得早,我還是當一個睡到自然醒的老百姓吧。
劉邦稱帝後一切顯得特別粗糙。尤其是沒有前朝經驗可資參考情況下,劉邦集團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有一天,劉邦站在城頭向下一望,看到將領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交頭接耳嘀嘀咕咕。
好像在商量什麽事。
劉邦很納悶:“這些將士們神秘兮兮這是要幹什麽呢?”
劉邦急宣張良覲見。
自從劉邦滅了項羽後,張良開始修煉“辟穀大法”。
據說修煉成後可以一年半載不吃不喝。
張良練好功夫打算隱退山林追隨師傅黃石公浪跡天涯。
如今劉邦召見,張良還得必須到,誰讓君臣二人關係鐵呢?
“子房別來無恙乎?可想死朕了”
張良心裏話:“有話快說,有屁快放,我還著急練辟穀大法呢!”
“皇上,招臣來有何吩咐?”
“子房,你看下麵這些將領正在幹什麽呢?”
“皇上,你是說他們吧?”說著話張良向城下一指。
“他們正商量造反呢!他們悄悄說皇上封功不公,好多將領擔心得不到加封。”
“子房,快給我出個主意,如何才能阻止他們造反!”
“皇上,你最痛恨誰呢?”
劉邦想了想,道:“說起我最恨的人,除了雍齒還有誰!”
在劉邦起兵反秦時,劉邦把攻下的豐縣交給雍齒把守。
結果劉邦率軍進攻其他城池時,魏國派人招降了雍齒,劉邦得到消息後氣得差點吐血。
心說雍齒和自己是好朋友,誰知好朋友轉頭就投降了魏王。
劉邦率軍折回攻打雍齒,進攻了三次才拿下了豐縣,雍齒棄城投奔了魏王。
後來雍齒知道自己錯了。複投降了劉邦,跟著劉邦打了幾次勝仗。
不過此後劉邦始終不能原諒雍齒,這事將士們都知道。
“皇上,明天封雍齒為侯,將士們就不會造反了?”
第二天,劉邦依計而行,封雍齒為什邡侯。
還別說,張良的計策果然高明,此後將士們不再交頭接耳。
原來這些將士們看到劉邦連雍齒都封了侯,那我們這些立下戰功,又和劉邦關係不錯的將士們,最終一定會被封侯,所以這些人不再著急。
田橫及五百壯士的死,深深刺激了劉邦。
他突然想到,我要是有田橫這些忠義之臣該多好!
劉邦心想,要想讓 手下忠心耿耿,必須封官加爵,隻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
隻有讓人看到“有功必賞”才能調動起將士們的積極性。
否則憑什麽為你賣命呢?韓信和彭越不就是明證嗎?
加封二人為王,劉邦指東打東,指西打西,這才擊敗了項羽。
另外劉邦不加封也不行,將士們整天盼星星盼月亮等著加封,小心他們怨恨生變!
不能再拖了,劉邦開始大封功臣。
劉邦在稱帝後到底分封了多少功臣?史書沒有記載。
不過從從《漢書》、《史記》等片段總結出來不下一百多人。
劉邦封的第一批功臣,都是從他反秦開始就追隨左右的人。
這些人是蕭何,被封酂侯,食邑八千戶。
依次是曹參,封為平陽侯,食邑一萬零六百戶。
張良,封為留侯,食邑萬戶。
陳平,封為曲逆侯,食邑五千戶。
周勃,封為絳侯,食邑八千一百戶。
樊噲,封為舞陽侯,食邑五千四百戶。
以上是大家熟知的人物,是西漢開國功臣。
不太出名的有:封酈商為曲周侯、夏侯嬰為汝陰侯、灌嬰為穎陰侯、
呂澤為周呂侯、呂釋之為建成侯,周昌為汾陰侯,審食其為辟陽侯,王陵為安國侯……
劉邦封了八個異姓王。
韓王信是第1個被劉邦封的異姓王,這是因為在劉邦入關中時,韓王信做出了貢獻。
他曾建議劉邦出函穀關向東出發與諸侯爭天下。
劉邦聽從了他的建議,在河南滎陽與項羽爭天下,結果取得了最後勝利。
漢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11月,劉邦封信為韓王。
值得一提的是,韓王信是張良的頂頭上司。
張良是劉邦最信任的謀士,韓王信曾支持張良輔佐劉邦。
看在張良的麵子,劉邦也不會虧待韓王信。
張耳是劉邦封的第2個王,封張耳為趙王。之前項羽封張耳為常山王。
我這裏插一句,劉邦封功臣保留了項羽一部分分封,最起碼他自己就保留了項羽的分封。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建立的朝代就叫漢朝。所以說劉邦沒有完全否認項羽。
劉邦封的第3個王是楚王韓信,韓信曾經假齊王,當時處於被項羽圍打的原因,劉邦不敢反對韓信為齊王。
項羽死後,劉邦馬上收回了韓信的齊王爵位,改封其為楚王。
第4個是英布,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
劉邦封的第5個是梁王彭越,彭越一直在梁地活動,不斷劫擊項羽的運糧車隊。
為劉邦分散了項羽的力量,劉邦感其功,封彭越為梁王。
第6個是燕王臧荼,項羽失敗後,臧荼投降了劉邦。
劉邦稱帝後。依然讓臧荼做燕王。
後來臧荼造反被劉邦平滅,燕王爵位就空了下來。
劉邦封的第七個異姓王是盧婉。
燕王之位孤懸,劉邦想讓自己的好友盧婉當燕王。無奈這家夥不爭氣,沒有可圈可點的戰績。
盧婉和劉邦同年同月生,又是發小,和劉邦親密的如一人,比如他去劉邦的住處南宮,不用通報推門就進。
為了讓盧婉坐上燕王之位,劉邦明裏暗裏發動手下提議讓盧婉當燕王。
眾將都知道盧婉沒資格稱王,但是皇上要封,誰敢駁皇上的麵子呢?就這樣盧婉當上了燕王。
第八個是長沙王吳芮,他是淮南王英布的老丈人。
吳芮是江西省餘幹縣人,當地人稱其為“江西人傑”。
隔壁老王說了,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無論在何年代,隻要涉及到榮譽,毫無疑問人人爭搶。
古代帝王唯我獨尊,劉邦本就有私心,比如封好友盧婉,將領們都有怨氣。
當看到像蕭何、張良和陳平這些文人,動動嘴,沒有親臨第一線和敵人真刀真槍玩過命,卻位居功臣榜前幾名。
將領們實在憋不住了,一起來找劉邦評評理。
“皇上,你封曹參、灌嬰、樊噲為功臣之首,我們無話可說。
這幾個人衝鋒陷陣,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怎麽還比不上蕭何、張良、陳平了?”
“我知道你們會有此一問,雖然蕭何張良陳平沒有親臨戰場。你們這些武將在前麵打打殺殺,你知道是誰在指揮你們嗎?
劉邦反問眾將領。
眾將搖頭表示不知道。
劉邦又道:“你們都見過獵狗追兔子吧?獵狗能不能追上兔子,取決於獵人的智慧和安排。
獵人都要事先考察一番,獵狗隻管吃飽喝足追兔子,你們說,人比狗是不是更有功勞。”
眾將一聽有道理,沒見過獵狗事先考察環境和地形的,獵狗也不知道兔子在哪裏出沒。
劉邦幹咳了一聲,繼續道:“你們這些將領就是獵狗,姑且稱之為功狗。
像蕭何張良陳平這些人就是獵人,也就是功人,有功勳的人。你們見過狗比人的功勞大嗎?”
劉邦說的這些話並沒有貶低將領的意思,是給他們講事實擺道理。
過了幾天,劉邦宣布蕭何功勞第一。
眾將領又不幹了!他們說曹參灌嬰周勃這些人浴血奮戰,他們得第一我們無話可說。
但是蕭何隻是在後方搞點糧食,輸送點兵源,並沒有上前線,他功勞第一,這不公平。
還沒等劉邦反駁,這時有一個叫鄂千秋的官員回懟眾將領。
鄂千秋說,漢朝少十個百個像曹參這樣的武將無足輕重。
但是少一個像蕭何這樣的人,那麽前方打仗就會缺糧,後方就會不穩固,兵源也會供應不上,漢朝將承受不起。
眾將領被鄂千秋回懟的啞口無言。
……
有句話叫做“不當皇帝不知皇帝難”,看上去當皇帝很威風,其實操心著哩!
你知道曆史上的皇帝為何短命嗎?咱們嘮嘮嗑。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一直到1911年清朝宣統帝溥儀退位,封建王朝在中國一共延續了2132年。
在這期間,中國曆史上總共出現了494位皇帝。
這494位皇帝的平均壽命為47歲。其中,超過80歲的皇帝僅有5位。
看到了吧,當皇帝操心死得早,我還是當一個睡到自然醒的老百姓吧。
劉邦稱帝後一切顯得特別粗糙。尤其是沒有前朝經驗可資參考情況下,劉邦集團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有一天,劉邦站在城頭向下一望,看到將領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交頭接耳嘀嘀咕咕。
好像在商量什麽事。
劉邦很納悶:“這些將士們神秘兮兮這是要幹什麽呢?”
劉邦急宣張良覲見。
自從劉邦滅了項羽後,張良開始修煉“辟穀大法”。
據說修煉成後可以一年半載不吃不喝。
張良練好功夫打算隱退山林追隨師傅黃石公浪跡天涯。
如今劉邦召見,張良還得必須到,誰讓君臣二人關係鐵呢?
“子房別來無恙乎?可想死朕了”
張良心裏話:“有話快說,有屁快放,我還著急練辟穀大法呢!”
“皇上,招臣來有何吩咐?”
“子房,你看下麵這些將領正在幹什麽呢?”
“皇上,你是說他們吧?”說著話張良向城下一指。
“他們正商量造反呢!他們悄悄說皇上封功不公,好多將領擔心得不到加封。”
“子房,快給我出個主意,如何才能阻止他們造反!”
“皇上,你最痛恨誰呢?”
劉邦想了想,道:“說起我最恨的人,除了雍齒還有誰!”
在劉邦起兵反秦時,劉邦把攻下的豐縣交給雍齒把守。
結果劉邦率軍進攻其他城池時,魏國派人招降了雍齒,劉邦得到消息後氣得差點吐血。
心說雍齒和自己是好朋友,誰知好朋友轉頭就投降了魏王。
劉邦率軍折回攻打雍齒,進攻了三次才拿下了豐縣,雍齒棄城投奔了魏王。
後來雍齒知道自己錯了。複投降了劉邦,跟著劉邦打了幾次勝仗。
不過此後劉邦始終不能原諒雍齒,這事將士們都知道。
“皇上,明天封雍齒為侯,將士們就不會造反了?”
第二天,劉邦依計而行,封雍齒為什邡侯。
還別說,張良的計策果然高明,此後將士們不再交頭接耳。
原來這些將士們看到劉邦連雍齒都封了侯,那我們這些立下戰功,又和劉邦關係不錯的將士們,最終一定會被封侯,所以這些人不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