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劉敬獻和親之策穩定了漢匈邊境。
雖然一時沒有了戰事,“和親之策”卻成了大漢朝的恥辱。
想想看,國家邊境安全居然是大漢朝女子做出的貢獻!讓女人保護老百姓,丟人不丟人?
軍隊不幹正事,顯眼不顯眼?
“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話是這樣體現的嗎?
後來的昭君出塞、蔡文姬歸漢等等,無不表現出“和親”對一個女人的傷害。
人可以歸來,骨血親情割舍不斷,“涕淚如血”的劇目令人心碎。
當初沒有這一政策,何來後來的惡果?
依我看來,劉敬這條和親之策算不得高明,相反遺害萬年。
“漢之和親,宋之歲幣,清之割地賠款,”是我國曆史上的的三大屈辱。
但是當時劉邦沒有其他辦法解決邊患問題,隻能聽憑劉敬擺布。
直到漢武帝時,雄才大略的劉徹幹翻了匈奴人,這才稍稍找回了點大漢朝的麵子。
緊接著,劉敬又獻了一條令全國人民惡心的計策。
當時劉敬說出了幾句令劉邦驚魂不定的話。
他道:“關中近匈奴而遠中原,有和親之策,匈奴邊患已除,但誰能保證中原楚霸王的殘餘勢力不造反呢?”
劉邦為之一驚,道:“項羽封了許多諸侯,我取消了他們的爵位,對大漢不滿是必然的,對此有什麽辦法呢?”
劉敬等的就是這句話,他早已想好了計策。
“吾皇可否想過?齊地唯有田氏、懷氏二姓最為強大。
楚地唯有屈、昭、景三族氣焰囂張。
隻要把這五姓大家族強製遷往關中,中原將穩定多半矣!”
劉敬的意思是把高門大族有能耐的人遷到天子腳下,安寧的時候讓他們墾荒種地,打仗的時候驅使他們對敵。
皇上守著這些人近,稍有風吹草動皇上就能感知,這樣他們忌憚皇上,就會老老實實不敢造反。
另外劉敬也沒忘讓劉邦命令那些諸侯王趕快回自己封地。
然後把這些諸侯王的後人也遷到關中來,比如把英布、彭越、韓信、臧荼等異姓王的後人遷到關中。
這樣做等於把這些人的後代當人質,看他們還敢造反不?
劉邦一聽有道理,馬上依計而行。
劉邦庶長子劉肥是齊王,劉邦的四弟劉交是楚王,二人遵守皇命,監督遷徙豪門貴族等事宜。
遷徙豪門大族和俠客到都城這辦法不是劉敬的首創,秦始皇就幹過這事,總體弊大於利。
比如龍蝦混雜更容易出事,在首都有眼線,在外造反更容易得手。
還有關中就那麽大的地方,一下子遷來十萬人口,對關中壓力很大。
本地老百姓叫苦不迭!幸虧秦末戰亂造成了人口凋敝,否則還真沒地方放下這十萬之眾。
縱觀劉敬為劉邦獻的三條計策,從後來事實證明,沒有一條經得起曆史考驗。
先說第一條遷都關中,劉邦以洛陽為都,守著齊、楚之地很近便於管理。
結果劉敬攛掇劉邦遷都關中,然後怕遠離齊楚之地不放心,再攛掇劉邦遷徙齊楚之地到關中……
這特麽不是放屁脫褲子嗎?早知如此何必遷都關中呢?
“和親之策”更不值得一提,大漢朝男人死絕了嗎?
像劉敬這些門客幕僚們,沒有事也要製造出一些事,如此才能凸顯出他們的作用。
……
劉邦布置好內外這些事,長長舒了一口氣。
“媽的!這段時間弄得我緊張兮兮,好久沒寵幸戚姬,怪想她的!”
他需要放鬆,突然想起了戚夫人。
自從修建好未央宮後,劉邦就把戚姬和幺兒劉如意母子二人接到了長安居住。
為防止呂雉吃醋,他攜戚姬和劉如意住在未央宮,而呂雉和長子劉盈居住在長樂宮。
劉邦每次去洛陽小住,都帶上戚夫人。
這次也不例外,他帶上一班文臣捎帶上戚夫人,一行人前往洛陽遊玩辦公。
就在洛陽小住這幾天裏,貫高謀殺案東窗事發。
事情是這樣的,貫高的仆人因為受到主人辱罵和毆打,憤而揭發貫高謀殺劉邦之事。
在古代謀害皇上是誅滅三族的大罪,屬“十惡不赦”之罪。
劉邦為之震怒,著令刑獄官員火速將罪犯犯捉拿案。
不用說趙王張敖也被緝拿之列。
此時張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他已經成為了皇上的乘龍快婿。
上回說到,劉敬讓劉邦把長女嫁給冒頓單於,是呂雉據理力爭才沒有實施嫁女和親計劃。
劉敬另出主意,暗中選一宮女代公主遠嫁了匈奴。
呂雉怕夜長夢多,馬上為女兒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風風光光把長公主嫁給了張敖。
貫高謀害劉邦案事發時,張敖已是駙馬。
盡管張敖貴為駙馬,在沒真相大白之下,被牽連進去在所難免。
貫高之所以謀殺劉邦,還不就是為主人出口惡氣嗎?張敖有沒有參與有待排查。
當時參與貫高謀反有十幾個人,主謀是貫高,張敖確實不知。
事發後,十幾個參與謀反的趙國臣子紛紛自殺,以表對張敖的忠心。
貫高見此斥責這些人愚蠢。
他道:“你們死了誰來為趙王鳴冤叫屈?都死了,趙王將永無辨冤之日!”
貫高決定自縛投案,其他幾個同案自剃其發,戴枷隨同貫高一起去洛陽投案。
……
劉邦在征東垣歸來路過趙國時,貫高在柏人城設下埋伏欲害劉邦,興許是天意,劉邦認為柏人城有“迫害人”之意,急忙離開逃過一劫。
一年後貫高謀殺案事發,劉邦令手下獄卒嚴刑拷打罪犯,都一口咬定與趙王張敖無關,是“小集團”謀劃為主人出氣而實施的刺殺計劃。
劉邦不相信,加大對主謀貫高拷打力度。
漢初的刑罰承接秦製,秦始皇製定的律法相當嚴苛,有罪無罪打三板子,像貫高這樣的重刑犯,獄卒下手絕不留情。
直打得貫高死去活來,尤其是容嬤嬤那套針刺法,紮的貫高體無完膚,屁股打得皮開肉綻!
“說!是誰指使你的?趙王張敖是不是你的主謀?不說實話活活打你!”獄卒聲嘶力竭道。
“小子,你有種打死我算了!好漢做事好漢當,這事我是主謀,與趙王張敖無關!”貫高口含血水含糊不清道。
“嘴硬!上老虎凳,灌辣椒水,再讓他嚐嚐冰火兩重天的滋味!”獄卒就不信撬不開貫高的嘴巴。
大臣們包括劉邦在內都懷疑趙王張敖知道謀殺這件事,別說他參加,即便知情不報都是死罪。
貫高一口咬定自己是主謀,趙王不知內情。
劉邦一看再就打死貫高了,此時貫高已經奄奄一息。隻聽他迷迷糊糊說著與趙王無關等話。
“莫非張敖確實不知內情?否則沒人能扛過大秦律法三道關。”劉邦暗自思忖。
此時呂雉在關中得知女婿張敖關進了大獄,不用多說是魯元公主報的信。
呂雉風風火火來到了洛陽,一見劉邦大哭不止。
口中叨咕道:“我的好皇上,你這是作甚?難道你要咱們的女兒守寡嗎?”
“你動不動就哭,我也沒嚴刑拷打張敖,我隻是想知道到底是什麽情況!”劉邦急忙辯解道。
“我不管那麽多,反正我女婿不會做傷天害理之事,更不會謀殺你。”
“夫人,沒有不更好嗎?我也沒為難咱們的女婿。”
此時劉邦已經相信女婿沒有參與其中,同時對貫高充滿了敬意,“真是一個忠臣,為主人竭心盡力,世間奇人也!”
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劉邦問趙國大臣誰與貫高關係最好。
中大夫泄公出班奏道:“微臣與貫高關係最親近,從小光屁股一起玩,放屁崩坑尿泡和泥。長大了一起讀書,讀書後一起輔佐君王,皇上有何吩咐?”
原來劉邦要泄公去監獄套套貫高的實話。
泄公手持劉邦的令牌,一路暢通無阻進了關押貫高的監房。
泄公閃目觀瞧,“哎呀喂!貫高血肉模糊躺在土炕上,身上沒一處完整的皮膚。”
貫高呻吟了一聲,睜開腫脹的眼睛,嘴唇微動道:“是泄公來了嗎?”
“是我,別動,看把我兄弟打得!也是,兄弟你怎麽這麽傻呢?死扛著不招,為趙王背這黑鍋幹嘛?”
泄公開始套貫高的話。
“兄弟,不是我傻,難道我不知道謀殺皇帝是“夷滅三族之罪”嗎?誰沒父母妻兒,誰願意連累自己親人呢?但是我也不能昧良心說假話,趙王不知情反說趙王知情。”
貫高說完這段話大口喘著粗氣。
停頓了一會。貫高繼續說道:“兄弟我死不足惜,趙王是好人,心地善良,以後好好輔佐趙王,不要讓他總受劉邦的氣!”
……
泄公把獄中情況向劉邦匯報完畢,劉邦感慨道:“好一個忠臣無二的貫高,本皇都佩服你不已,張敖有你這樣的臣下足矣!。”
劉邦一招手喊道:“來人,釋放張敖和貫高,其他同謀者一律不追究責任。”
特赦聖旨傳達給了貫高。
貫高掙紮著坐起身,再三問使者:“趙王安然無事嗎?”使者點頭。
“那就好!那就好!謝皇上不殺之恩。”
貫高示意身邊獄卒扶起他。
在獄卒攙扶下,貫高向著洛陽宮方麵連磕三個響頭,口中叨咕著:“趙王安然無恙我任務完成了,死亦無恨。
我謀殺皇上有何臉麵活在這個世上!這個世界再無貫高這個人了!”
言罷貫高含笑咬舌自盡!
雖然一時沒有了戰事,“和親之策”卻成了大漢朝的恥辱。
想想看,國家邊境安全居然是大漢朝女子做出的貢獻!讓女人保護老百姓,丟人不丟人?
軍隊不幹正事,顯眼不顯眼?
“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話是這樣體現的嗎?
後來的昭君出塞、蔡文姬歸漢等等,無不表現出“和親”對一個女人的傷害。
人可以歸來,骨血親情割舍不斷,“涕淚如血”的劇目令人心碎。
當初沒有這一政策,何來後來的惡果?
依我看來,劉敬這條和親之策算不得高明,相反遺害萬年。
“漢之和親,宋之歲幣,清之割地賠款,”是我國曆史上的的三大屈辱。
但是當時劉邦沒有其他辦法解決邊患問題,隻能聽憑劉敬擺布。
直到漢武帝時,雄才大略的劉徹幹翻了匈奴人,這才稍稍找回了點大漢朝的麵子。
緊接著,劉敬又獻了一條令全國人民惡心的計策。
當時劉敬說出了幾句令劉邦驚魂不定的話。
他道:“關中近匈奴而遠中原,有和親之策,匈奴邊患已除,但誰能保證中原楚霸王的殘餘勢力不造反呢?”
劉邦為之一驚,道:“項羽封了許多諸侯,我取消了他們的爵位,對大漢不滿是必然的,對此有什麽辦法呢?”
劉敬等的就是這句話,他早已想好了計策。
“吾皇可否想過?齊地唯有田氏、懷氏二姓最為強大。
楚地唯有屈、昭、景三族氣焰囂張。
隻要把這五姓大家族強製遷往關中,中原將穩定多半矣!”
劉敬的意思是把高門大族有能耐的人遷到天子腳下,安寧的時候讓他們墾荒種地,打仗的時候驅使他們對敵。
皇上守著這些人近,稍有風吹草動皇上就能感知,這樣他們忌憚皇上,就會老老實實不敢造反。
另外劉敬也沒忘讓劉邦命令那些諸侯王趕快回自己封地。
然後把這些諸侯王的後人也遷到關中來,比如把英布、彭越、韓信、臧荼等異姓王的後人遷到關中。
這樣做等於把這些人的後代當人質,看他們還敢造反不?
劉邦一聽有道理,馬上依計而行。
劉邦庶長子劉肥是齊王,劉邦的四弟劉交是楚王,二人遵守皇命,監督遷徙豪門貴族等事宜。
遷徙豪門大族和俠客到都城這辦法不是劉敬的首創,秦始皇就幹過這事,總體弊大於利。
比如龍蝦混雜更容易出事,在首都有眼線,在外造反更容易得手。
還有關中就那麽大的地方,一下子遷來十萬人口,對關中壓力很大。
本地老百姓叫苦不迭!幸虧秦末戰亂造成了人口凋敝,否則還真沒地方放下這十萬之眾。
縱觀劉敬為劉邦獻的三條計策,從後來事實證明,沒有一條經得起曆史考驗。
先說第一條遷都關中,劉邦以洛陽為都,守著齊、楚之地很近便於管理。
結果劉敬攛掇劉邦遷都關中,然後怕遠離齊楚之地不放心,再攛掇劉邦遷徙齊楚之地到關中……
這特麽不是放屁脫褲子嗎?早知如此何必遷都關中呢?
“和親之策”更不值得一提,大漢朝男人死絕了嗎?
像劉敬這些門客幕僚們,沒有事也要製造出一些事,如此才能凸顯出他們的作用。
……
劉邦布置好內外這些事,長長舒了一口氣。
“媽的!這段時間弄得我緊張兮兮,好久沒寵幸戚姬,怪想她的!”
他需要放鬆,突然想起了戚夫人。
自從修建好未央宮後,劉邦就把戚姬和幺兒劉如意母子二人接到了長安居住。
為防止呂雉吃醋,他攜戚姬和劉如意住在未央宮,而呂雉和長子劉盈居住在長樂宮。
劉邦每次去洛陽小住,都帶上戚夫人。
這次也不例外,他帶上一班文臣捎帶上戚夫人,一行人前往洛陽遊玩辦公。
就在洛陽小住這幾天裏,貫高謀殺案東窗事發。
事情是這樣的,貫高的仆人因為受到主人辱罵和毆打,憤而揭發貫高謀殺劉邦之事。
在古代謀害皇上是誅滅三族的大罪,屬“十惡不赦”之罪。
劉邦為之震怒,著令刑獄官員火速將罪犯犯捉拿案。
不用說趙王張敖也被緝拿之列。
此時張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他已經成為了皇上的乘龍快婿。
上回說到,劉敬讓劉邦把長女嫁給冒頓單於,是呂雉據理力爭才沒有實施嫁女和親計劃。
劉敬另出主意,暗中選一宮女代公主遠嫁了匈奴。
呂雉怕夜長夢多,馬上為女兒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風風光光把長公主嫁給了張敖。
貫高謀害劉邦案事發時,張敖已是駙馬。
盡管張敖貴為駙馬,在沒真相大白之下,被牽連進去在所難免。
貫高之所以謀殺劉邦,還不就是為主人出口惡氣嗎?張敖有沒有參與有待排查。
當時參與貫高謀反有十幾個人,主謀是貫高,張敖確實不知。
事發後,十幾個參與謀反的趙國臣子紛紛自殺,以表對張敖的忠心。
貫高見此斥責這些人愚蠢。
他道:“你們死了誰來為趙王鳴冤叫屈?都死了,趙王將永無辨冤之日!”
貫高決定自縛投案,其他幾個同案自剃其發,戴枷隨同貫高一起去洛陽投案。
……
劉邦在征東垣歸來路過趙國時,貫高在柏人城設下埋伏欲害劉邦,興許是天意,劉邦認為柏人城有“迫害人”之意,急忙離開逃過一劫。
一年後貫高謀殺案事發,劉邦令手下獄卒嚴刑拷打罪犯,都一口咬定與趙王張敖無關,是“小集團”謀劃為主人出氣而實施的刺殺計劃。
劉邦不相信,加大對主謀貫高拷打力度。
漢初的刑罰承接秦製,秦始皇製定的律法相當嚴苛,有罪無罪打三板子,像貫高這樣的重刑犯,獄卒下手絕不留情。
直打得貫高死去活來,尤其是容嬤嬤那套針刺法,紮的貫高體無完膚,屁股打得皮開肉綻!
“說!是誰指使你的?趙王張敖是不是你的主謀?不說實話活活打你!”獄卒聲嘶力竭道。
“小子,你有種打死我算了!好漢做事好漢當,這事我是主謀,與趙王張敖無關!”貫高口含血水含糊不清道。
“嘴硬!上老虎凳,灌辣椒水,再讓他嚐嚐冰火兩重天的滋味!”獄卒就不信撬不開貫高的嘴巴。
大臣們包括劉邦在內都懷疑趙王張敖知道謀殺這件事,別說他參加,即便知情不報都是死罪。
貫高一口咬定自己是主謀,趙王不知內情。
劉邦一看再就打死貫高了,此時貫高已經奄奄一息。隻聽他迷迷糊糊說著與趙王無關等話。
“莫非張敖確實不知內情?否則沒人能扛過大秦律法三道關。”劉邦暗自思忖。
此時呂雉在關中得知女婿張敖關進了大獄,不用多說是魯元公主報的信。
呂雉風風火火來到了洛陽,一見劉邦大哭不止。
口中叨咕道:“我的好皇上,你這是作甚?難道你要咱們的女兒守寡嗎?”
“你動不動就哭,我也沒嚴刑拷打張敖,我隻是想知道到底是什麽情況!”劉邦急忙辯解道。
“我不管那麽多,反正我女婿不會做傷天害理之事,更不會謀殺你。”
“夫人,沒有不更好嗎?我也沒為難咱們的女婿。”
此時劉邦已經相信女婿沒有參與其中,同時對貫高充滿了敬意,“真是一個忠臣,為主人竭心盡力,世間奇人也!”
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劉邦問趙國大臣誰與貫高關係最好。
中大夫泄公出班奏道:“微臣與貫高關係最親近,從小光屁股一起玩,放屁崩坑尿泡和泥。長大了一起讀書,讀書後一起輔佐君王,皇上有何吩咐?”
原來劉邦要泄公去監獄套套貫高的實話。
泄公手持劉邦的令牌,一路暢通無阻進了關押貫高的監房。
泄公閃目觀瞧,“哎呀喂!貫高血肉模糊躺在土炕上,身上沒一處完整的皮膚。”
貫高呻吟了一聲,睜開腫脹的眼睛,嘴唇微動道:“是泄公來了嗎?”
“是我,別動,看把我兄弟打得!也是,兄弟你怎麽這麽傻呢?死扛著不招,為趙王背這黑鍋幹嘛?”
泄公開始套貫高的話。
“兄弟,不是我傻,難道我不知道謀殺皇帝是“夷滅三族之罪”嗎?誰沒父母妻兒,誰願意連累自己親人呢?但是我也不能昧良心說假話,趙王不知情反說趙王知情。”
貫高說完這段話大口喘著粗氣。
停頓了一會。貫高繼續說道:“兄弟我死不足惜,趙王是好人,心地善良,以後好好輔佐趙王,不要讓他總受劉邦的氣!”
……
泄公把獄中情況向劉邦匯報完畢,劉邦感慨道:“好一個忠臣無二的貫高,本皇都佩服你不已,張敖有你這樣的臣下足矣!。”
劉邦一招手喊道:“來人,釋放張敖和貫高,其他同謀者一律不追究責任。”
特赦聖旨傳達給了貫高。
貫高掙紮著坐起身,再三問使者:“趙王安然無事嗎?”使者點頭。
“那就好!那就好!謝皇上不殺之恩。”
貫高示意身邊獄卒扶起他。
在獄卒攙扶下,貫高向著洛陽宮方麵連磕三個響頭,口中叨咕著:“趙王安然無恙我任務完成了,死亦無恨。
我謀殺皇上有何臉麵活在這個世上!這個世界再無貫高這個人了!”
言罷貫高含笑咬舌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