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勃指揮下,“滅呂”集團誅殺了呂產、呂祿和呂媭。
這三個關鍵人物被鏟除,朝中被呂氏家族控製的局麵被徹底粉碎。
朝中局勢穩定了下來,在滎陽駐紮的灌嬰部隊威懾作用已經完成。
於是奉陳平、周勃指令要把部隊撤回長安。
這時灌嬰想起了魏勃。
“魏勃鼓動齊王劉襄發動政變,隨後殺了齊相召平,此人肯定是一個難以馴服的狂徒!”
灌嬰想見識一下魏勃,於是招魏勃進見。
“穎陰侯,有什麽吩咐?”魏勃怯生生問。
灌嬰就問魏勃為何鼓動齊王造反?
魏勃吭哧了半天道:
“主人家中著了火,你還去請示主人該怎麽辦嗎?還不急著去救火!其他我沒想那麽多。”
灌嬰抬頭看魏勃,站在他麵前雙腿哆嗦,緊張的臉色蒼白,嘴唇喏喏無聲,再也說不出一句完整話。
灌嬰這才放下了擔心,暗道“魏勃不過是平庸而狂妄之人,不足為慮。”
灌嬰越看魏勃越覺得可笑,越是如此魏勃越緊張,一個大男人竟然被嚇成這樣,灌嬰不由的哈哈大笑。
放過了魏勃,灌嬰率領部隊回了長安。
朝廷中的周勃、陳平痛打落水狗,把目光轉向呂後加封的非劉諸侯王身上。
周勃逼著後少帝劉弘傳旨,著令燕王呂通自殺,謝罪天下。
呂通是呂後的侄子,他並沒有胡作非為,反而治理的燕國還不錯,
但他是呂後的侄子,這就是罪!
陳平周勃害怕以後呂氏後人死灰複燃,不管有沒有錯,一律斬殺不留。
隻因為呂通沒有大錯,這才給了他了一個麵子——自我了斷。
呂後的女兒魯元公主的女婿張偃被廢為了庶人,張偃從趙王一下子成了平頭百姓。
審食其本在被誅殺之列,太後活著時,老審權勢熏天,朝臣紛紛走他的門路,
另外與太後淫亂後宮也該殺,敗壞朝綱……
不過在陸賈和朱建求情下,審食其最終逃過了一劫。
要不說再壞的人也要結交兩、三個好朋友。
除了審食其走了狗屎運,呂後提拔加封的其他人,一個不留統統被殺了。
朝中政治鬥爭就是這麽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心慈手軟就會遺禍萬年!
令人叫絕的是,在陳平操縱下,誅殺諸呂的命令皆出自少帝劉弘之手,這就為滅呂打上了正義的標簽。
也就是說,功勞歸周勃、陳平等人,一旦失敗,黑鍋由少帝劉弘背。
陳平果然計謀高明,不愧為“毒士”之稱。
劉弘是傀儡皇帝,所有的事他都做不了主,唯一能做的就是討好“滅呂集團”,努力保住自己的皇位。
從曆史角度來看,陳平和周勃就是兩副嘴臉。
太後活著時,加封諸呂包括擁立劉弘為帝,都出自陳平、周勃等人的提議。
他們都在揣摩著太後的心思。
如今顛倒了乾坤,朝中大臣包括少帝劉弘,都要揣摩陳平、周勃的心思,唯恐被陳平組閣出去。
劉弘認為自己積極配合“滅呂集團”,一定會獲得對他的網開一麵。
劉弘太幼稚了,陳平、周勃豈能留下隱患?
要否定呂後生前的所作所為,就要清除呂後留下的所有痕跡。
劉弘是呂後立的皇帝,一旦劉弘發布否定陳平、周勃“滅呂安劉”的合法性,二人就會被扣上謀反的帽子。
為此陳平對周勃道:“斬草必除根,做就做絕,否則春風吹又生!”
周勃一時不解道:“丞相意思是?”
陳平惡狠狠道:“軟禁少帝劉弘,殺掉惠帝其他三個兒子,永絕後患!”
周勃憂慮道:“無故軟禁當今皇帝,殺先皇惠帝之子,這都是滔天大罪,一旦……”
“太尉,如果說劉弘是太後從民間找來的野種,惠帝其他三個兒子不是惠帝親生的,結果會怎樣呢?”
“對啊,這樣監禁和殺他們就理直氣壯了!”周勃拍手稱快道。
陳平鋪開宣紙,“沙沙”草擬了一份群臣上奏書。大意是經過討論決定,少帝劉弘身份存疑,
目前皇帝暫時居住到別宮,等調查清楚再做處理。
陳平意思是等新皇上任後,劉弘也就該幹嘛幹嘛去了!
至於惠帝其他三個兒子好處理,由於年齡小,又沒有人脈。
陳平對著周勃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周勃心領神會。
“來人,拿著我的手令,去南宮把冒充惠帝兒子的三個野種斬首示眾!”
陳平、周勃真夠狠的,這三個小孩並沒作惡,居然稀裏糊塗成了政治犧牲品。
……
陳平、周勃軟禁少帝劉弘,誅殺惠帝的三個兒子都是秘密進行的,
也隻有“滅呂集團”的高層將領才知道,目的就是平穩度過皇帝交接期。
當務之急就是選出一個接替少帝劉弘的人,也就是新皇帝。
隨後陳平、周勃召開了一次高級將領參加的會議,推舉你心目中的皇帝人選,
劃定的人選範圍,必須在劉邦後人之中選擇。
首先朱虛侯劉章提議他的哥哥齊王劉襄符合當選條件。
他說哥哥劉襄是高祖的長孫,還說長子長孫接班當皇帝天經地義。
琅邪王劉澤站出來反對。
原來劉澤深恨劉襄當初把他軟禁,如今要報複,另外劉澤也想當皇帝,他的權力欲很強。
劉澤道:“劉襄的母舅駟鈞殘暴不仁,如果讓劉襄當了皇帝,他的外戚很強大,
駟鈞不是省油的燈,我們好不容易滅了呂氏集團,如今再引進一個殘暴不仁的外戚,劉氏天下終究會被再次奪去!”
劉澤直擊問題要害,眾人紛紛讚同,劉襄這個人選直接被否定。
這時有人提議從劉邦的兒子中選一個,人們這時才發現劉邦的8個兒子,
現在隻剩下了代王劉恒和淮南王劉長這兩個兒子了。
代王劉恒為長,是劉長的哥哥,他是劉邦的第四子,劉長則是劉邦的第七子。
眾人提議代王劉恒為帝。
其實陳平早和周勃商量好了,非劉恒不可。
陳平等著有人提議劉恒,他首先表明自己的觀點:“劉恒最符合條件。”
理由是劉恒的母親薄姬隻有一個弟弟薄昭,再沒其他人。
陳平繼續解釋道:“薄氏家族人單勢孤,形不成外戚幹政的局麵。”
陳平、周勃心中另一個無法言表的想法是,劉恒寬厚仁慈。
這樣的人當皇帝容易被掌控。
然而事後證明,劉恒是一隻咬人不叫的狗,陳平和周勃還真不是劉恒的對手!~~~
確定好了皇帝人選,接下來陳平派特使去山西太原傳達旨意。
代王劉恒就接到了讓他去長安繼位的書信。
劉恒做夢都想不到會有這等好事,想當年他和母親最不受高祖的待見,
所以老爹把他封到了離匈奴部落很近的山西太原。
劉恒哪裏知道,恰恰是這些不利因素,成就了他當皇帝的先決條件。
也許幸福來的太突然,劉恒懷疑這一切是陰謀。
於是他召開了一次高級會議,討論能不能去長安上任?
這三個關鍵人物被鏟除,朝中被呂氏家族控製的局麵被徹底粉碎。
朝中局勢穩定了下來,在滎陽駐紮的灌嬰部隊威懾作用已經完成。
於是奉陳平、周勃指令要把部隊撤回長安。
這時灌嬰想起了魏勃。
“魏勃鼓動齊王劉襄發動政變,隨後殺了齊相召平,此人肯定是一個難以馴服的狂徒!”
灌嬰想見識一下魏勃,於是招魏勃進見。
“穎陰侯,有什麽吩咐?”魏勃怯生生問。
灌嬰就問魏勃為何鼓動齊王造反?
魏勃吭哧了半天道:
“主人家中著了火,你還去請示主人該怎麽辦嗎?還不急著去救火!其他我沒想那麽多。”
灌嬰抬頭看魏勃,站在他麵前雙腿哆嗦,緊張的臉色蒼白,嘴唇喏喏無聲,再也說不出一句完整話。
灌嬰這才放下了擔心,暗道“魏勃不過是平庸而狂妄之人,不足為慮。”
灌嬰越看魏勃越覺得可笑,越是如此魏勃越緊張,一個大男人竟然被嚇成這樣,灌嬰不由的哈哈大笑。
放過了魏勃,灌嬰率領部隊回了長安。
朝廷中的周勃、陳平痛打落水狗,把目光轉向呂後加封的非劉諸侯王身上。
周勃逼著後少帝劉弘傳旨,著令燕王呂通自殺,謝罪天下。
呂通是呂後的侄子,他並沒有胡作非為,反而治理的燕國還不錯,
但他是呂後的侄子,這就是罪!
陳平周勃害怕以後呂氏後人死灰複燃,不管有沒有錯,一律斬殺不留。
隻因為呂通沒有大錯,這才給了他了一個麵子——自我了斷。
呂後的女兒魯元公主的女婿張偃被廢為了庶人,張偃從趙王一下子成了平頭百姓。
審食其本在被誅殺之列,太後活著時,老審權勢熏天,朝臣紛紛走他的門路,
另外與太後淫亂後宮也該殺,敗壞朝綱……
不過在陸賈和朱建求情下,審食其最終逃過了一劫。
要不說再壞的人也要結交兩、三個好朋友。
除了審食其走了狗屎運,呂後提拔加封的其他人,一個不留統統被殺了。
朝中政治鬥爭就是這麽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心慈手軟就會遺禍萬年!
令人叫絕的是,在陳平操縱下,誅殺諸呂的命令皆出自少帝劉弘之手,這就為滅呂打上了正義的標簽。
也就是說,功勞歸周勃、陳平等人,一旦失敗,黑鍋由少帝劉弘背。
陳平果然計謀高明,不愧為“毒士”之稱。
劉弘是傀儡皇帝,所有的事他都做不了主,唯一能做的就是討好“滅呂集團”,努力保住自己的皇位。
從曆史角度來看,陳平和周勃就是兩副嘴臉。
太後活著時,加封諸呂包括擁立劉弘為帝,都出自陳平、周勃等人的提議。
他們都在揣摩著太後的心思。
如今顛倒了乾坤,朝中大臣包括少帝劉弘,都要揣摩陳平、周勃的心思,唯恐被陳平組閣出去。
劉弘認為自己積極配合“滅呂集團”,一定會獲得對他的網開一麵。
劉弘太幼稚了,陳平、周勃豈能留下隱患?
要否定呂後生前的所作所為,就要清除呂後留下的所有痕跡。
劉弘是呂後立的皇帝,一旦劉弘發布否定陳平、周勃“滅呂安劉”的合法性,二人就會被扣上謀反的帽子。
為此陳平對周勃道:“斬草必除根,做就做絕,否則春風吹又生!”
周勃一時不解道:“丞相意思是?”
陳平惡狠狠道:“軟禁少帝劉弘,殺掉惠帝其他三個兒子,永絕後患!”
周勃憂慮道:“無故軟禁當今皇帝,殺先皇惠帝之子,這都是滔天大罪,一旦……”
“太尉,如果說劉弘是太後從民間找來的野種,惠帝其他三個兒子不是惠帝親生的,結果會怎樣呢?”
“對啊,這樣監禁和殺他們就理直氣壯了!”周勃拍手稱快道。
陳平鋪開宣紙,“沙沙”草擬了一份群臣上奏書。大意是經過討論決定,少帝劉弘身份存疑,
目前皇帝暫時居住到別宮,等調查清楚再做處理。
陳平意思是等新皇上任後,劉弘也就該幹嘛幹嘛去了!
至於惠帝其他三個兒子好處理,由於年齡小,又沒有人脈。
陳平對著周勃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周勃心領神會。
“來人,拿著我的手令,去南宮把冒充惠帝兒子的三個野種斬首示眾!”
陳平、周勃真夠狠的,這三個小孩並沒作惡,居然稀裏糊塗成了政治犧牲品。
……
陳平、周勃軟禁少帝劉弘,誅殺惠帝的三個兒子都是秘密進行的,
也隻有“滅呂集團”的高層將領才知道,目的就是平穩度過皇帝交接期。
當務之急就是選出一個接替少帝劉弘的人,也就是新皇帝。
隨後陳平、周勃召開了一次高級將領參加的會議,推舉你心目中的皇帝人選,
劃定的人選範圍,必須在劉邦後人之中選擇。
首先朱虛侯劉章提議他的哥哥齊王劉襄符合當選條件。
他說哥哥劉襄是高祖的長孫,還說長子長孫接班當皇帝天經地義。
琅邪王劉澤站出來反對。
原來劉澤深恨劉襄當初把他軟禁,如今要報複,另外劉澤也想當皇帝,他的權力欲很強。
劉澤道:“劉襄的母舅駟鈞殘暴不仁,如果讓劉襄當了皇帝,他的外戚很強大,
駟鈞不是省油的燈,我們好不容易滅了呂氏集團,如今再引進一個殘暴不仁的外戚,劉氏天下終究會被再次奪去!”
劉澤直擊問題要害,眾人紛紛讚同,劉襄這個人選直接被否定。
這時有人提議從劉邦的兒子中選一個,人們這時才發現劉邦的8個兒子,
現在隻剩下了代王劉恒和淮南王劉長這兩個兒子了。
代王劉恒為長,是劉長的哥哥,他是劉邦的第四子,劉長則是劉邦的第七子。
眾人提議代王劉恒為帝。
其實陳平早和周勃商量好了,非劉恒不可。
陳平等著有人提議劉恒,他首先表明自己的觀點:“劉恒最符合條件。”
理由是劉恒的母親薄姬隻有一個弟弟薄昭,再沒其他人。
陳平繼續解釋道:“薄氏家族人單勢孤,形不成外戚幹政的局麵。”
陳平、周勃心中另一個無法言表的想法是,劉恒寬厚仁慈。
這樣的人當皇帝容易被掌控。
然而事後證明,劉恒是一隻咬人不叫的狗,陳平和周勃還真不是劉恒的對手!~~~
確定好了皇帝人選,接下來陳平派特使去山西太原傳達旨意。
代王劉恒就接到了讓他去長安繼位的書信。
劉恒做夢都想不到會有這等好事,想當年他和母親最不受高祖的待見,
所以老爹把他封到了離匈奴部落很近的山西太原。
劉恒哪裏知道,恰恰是這些不利因素,成就了他當皇帝的先決條件。
也許幸福來的太突然,劉恒懷疑這一切是陰謀。
於是他召開了一次高級會議,討論能不能去長安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