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召開會議,討論去還是不去長安繼位?
“各位愛卿,朝中來信讓我去長安當皇帝,大家發表一下意見,大膽發言,說說這是陷阱還是餡餅?”
劉恒補充道:
“朝中發生了許多事,聽說陳平、周勃等人鏟除了諸呂,讓我去當皇帝,我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代王,有什麽不可思議的?您是高祖的兒子,繼承皇位不是天經地義嗎?”
劉恒一看,說這話的是郎中令宋昌。
如果你是從頭看的這本書,一定會記得楚懷王熊心任命的上將軍宋義這個人,
當時宋義和項羽同為楚懷王熊心的手下,宋義被熊心任命為“巨鹿之戰”的總指揮。
熊心器重宋義,讓他做了楚國的上將軍,宋昌就是宋義的孫子。
“宋先生,說說本王應該去長安的理由。”劉恒問宋昌。
“代王,去長安繼位理由有三。”
“是嗎?說說看。”劉恒道。
“其一,代王根正苗紅,符合正統。其二,關中百姓感念高祖仁政,一定會接納其子繼位。
其三、滅呂集團急於尋找合適人選,以彰顯他們行動的合法性,故此前往長安不會有危險。”
劉恒不斷點頭,有點心動。畢竟當皇帝的誘惑太大了。
宋昌的話音剛落,張武出班奏道:
“宋先生的話確有道理,不過人心隔肚皮,滅呂集團啥事做不出來?
代王還需謹慎從事為妙。”
張武是劉恒的中尉,相當是劉恒的貼身保鏢,自然更看重安全問題。
這時劉恒的眾親信道:
“為了穩妥起見。不如派人去長安打探一番,等回來再做計議。”
劉恒一聽有道理。
“派誰去打探消息呢?派外人我不信任。”
劉恒考慮再三,最後決定派舅舅薄昭辛苦一趟。
“舅舅,別人我信不過,還是舅舅辦事我放心!”
“那是自然,你舅舅什麽時候讓你失望過!哈哈……”
舅舅薄昭去了長安後,坐立不安的劉恒讓算命先生卜了一卦,卦簽顯示“天王”二字。
劉恒不解,“何為天王呢?我本是趙王,怎麽又出了個天王?”
算命先生微微一笑解釋道:“天王就是天子”的意思。”
劉恒大喜,重賞了算命先生。
書說簡短,薄昭在長安城一打聽,朝中大臣都讚成由劉恒繼位,這裏麵不存在著陰謀。
薄昭連夜返回,把好消息告訴了劉恒。
“恭喜,賀喜,恒啊!鴻福從天而降,事不宜遲,千萬別再耽擱了,快去長安上任當皇帝去吧。”
薄昭抑製不住心中激動,催促外甥現在就動身。
薄昭心中高興自不待言,“外甥當了皇帝,我就是國舅爺了!想不到,做夢都沒想到!”
劉恒不再遲疑,帶上六七個親信,左有宋昌,右有張武保護,乘上馬車一行人往長安方向而去。
為了趕路,一行人曉行夜宿,風餐露宿,假如那時候有現在的高鐵就好了,朝發夕至……
按現在的行走速度,劉恒一行人相當於每小時60邁,是最快的,
大約一個禮拜就來到了長安附近。
劉恒是個穩當脾氣,到了灞上,再次派舅舅薄昭進長安打探一番。
薄昭回來告訴外甥,“群臣知道咱們到了,自丞相以下,皆在長安郊外渭河橋上跪迎著。”
劉恒不再遲疑,迅速坐上車往渭河橋這邊趕來,遠遠望見以周勃為首的群臣恭迎自己。
劉恒在長安時見過周勃,隻見周勃快步走向劉恒。
“代王,借一步說話。”周勃的意思讓劉恒下車去橋下說句話和。
周勃懷揣著皇帝玉璽,橋下說話的意思暗含皇帝玉璽是他周勃獻給的劉恒一樣。
跟在車旁宋昌上前勸止周勃道:“不要搞這些小動作,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宋昌的意思是告訴周勃,如果有公事就公開說出來,如果是私事,王者是不接受私下進言的。
周勃很尷尬,本來想顯示自己有從龍之功,從私人麵子上巴結劉恒,結果讓宋昌一眼看穿 。
周勃臉一紅,捧著玉璽要交給劉恒。
宋昌又一次阻攔道:
“代王登基要在未央宮,這裏不是授玉璽的地方,太尉暫且保管一時,等吉時吉日再接受玉璽也不遲。”
宋昌就是讓主子劉恒光明正大登基繼位,以後能夠大膽施政,名正才能言順!
周勃很敬畏宋昌,隻好聽從他的建議。
在周勃引領下,一行人進入了皇宮。當時低級軍官誰也不知道劉恒要登基,也不認識誰是劉恒。
走著走著,劉恒幾個人被一隊士兵攔住了去路。
周勃走的快,轉頭發現劉恒幾個人沒跟上,反身才知道幾個人被士兵攔住了。
“混賬東西,這是皇帝!”周勃怒斥幾個士兵。
“太尉,不對吧?少帝是皇帝,咋又來一個皇帝呢?一個國家有兩個皇帝嗎?”
“少管閑事,退下!有我在,難道還有假嗎?”
周勃正沒好氣,對著士兵一頓臭罵,這隊士兵也不敢還嘴,隻好灰溜溜走了。
……
新皇登基準備在有條不紊進行著。首先要對未央宮進行大清除,清除少帝劉弘的一切痕跡。
這時東牟侯劉興居請示周勃道:
“太尉,我在誅殺諸呂中沒有做出貢獻,如今讓我清宮吧?”
劉興居的意思是主動請纓去殺少帝劉弘,劉弘不除新皇難立!
周勃當著劉恒的麵道:“一國不能有二主,劉弘完成了過渡,他該走了!”
周勃說這話的時候,用手掌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劉興居領命而去。
劉恒為人厚道,心中十分感激周勃,對周勃充滿了敬意,往往周勃走出去了很遠,文帝還在目送他。
不久,有消息傳來少帝劉弘突發暴病而死,時年16歲。
至此惠帝這一脈徹底絕了根。
公元前179年一月,代王劉恒登基稱帝,是為漢文帝,這一年劉恒23歲。
稱帝後的劉恒加封宋昌為大將軍,張武為郎中令,跟隨他進京的其他六人提升到九卿。
由於周勃鏟除諸呂立有首功,封周勃為右丞相,右丞相權力大於左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
其他劉氏諸侯王多有升遷,大赦天下,獎勵農耕,推崇無為而治……
忙完諸事,文帝讓舅舅去太原把母親薄姬接過來,立母親薄姬為皇太後。
大漢朝告別了呂氏專權之亂,以嶄新的麵貌,揭開了第三代漢皇治國的新篇章!
“各位愛卿,朝中來信讓我去長安當皇帝,大家發表一下意見,大膽發言,說說這是陷阱還是餡餅?”
劉恒補充道:
“朝中發生了許多事,聽說陳平、周勃等人鏟除了諸呂,讓我去當皇帝,我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代王,有什麽不可思議的?您是高祖的兒子,繼承皇位不是天經地義嗎?”
劉恒一看,說這話的是郎中令宋昌。
如果你是從頭看的這本書,一定會記得楚懷王熊心任命的上將軍宋義這個人,
當時宋義和項羽同為楚懷王熊心的手下,宋義被熊心任命為“巨鹿之戰”的總指揮。
熊心器重宋義,讓他做了楚國的上將軍,宋昌就是宋義的孫子。
“宋先生,說說本王應該去長安的理由。”劉恒問宋昌。
“代王,去長安繼位理由有三。”
“是嗎?說說看。”劉恒道。
“其一,代王根正苗紅,符合正統。其二,關中百姓感念高祖仁政,一定會接納其子繼位。
其三、滅呂集團急於尋找合適人選,以彰顯他們行動的合法性,故此前往長安不會有危險。”
劉恒不斷點頭,有點心動。畢竟當皇帝的誘惑太大了。
宋昌的話音剛落,張武出班奏道:
“宋先生的話確有道理,不過人心隔肚皮,滅呂集團啥事做不出來?
代王還需謹慎從事為妙。”
張武是劉恒的中尉,相當是劉恒的貼身保鏢,自然更看重安全問題。
這時劉恒的眾親信道:
“為了穩妥起見。不如派人去長安打探一番,等回來再做計議。”
劉恒一聽有道理。
“派誰去打探消息呢?派外人我不信任。”
劉恒考慮再三,最後決定派舅舅薄昭辛苦一趟。
“舅舅,別人我信不過,還是舅舅辦事我放心!”
“那是自然,你舅舅什麽時候讓你失望過!哈哈……”
舅舅薄昭去了長安後,坐立不安的劉恒讓算命先生卜了一卦,卦簽顯示“天王”二字。
劉恒不解,“何為天王呢?我本是趙王,怎麽又出了個天王?”
算命先生微微一笑解釋道:“天王就是天子”的意思。”
劉恒大喜,重賞了算命先生。
書說簡短,薄昭在長安城一打聽,朝中大臣都讚成由劉恒繼位,這裏麵不存在著陰謀。
薄昭連夜返回,把好消息告訴了劉恒。
“恭喜,賀喜,恒啊!鴻福從天而降,事不宜遲,千萬別再耽擱了,快去長安上任當皇帝去吧。”
薄昭抑製不住心中激動,催促外甥現在就動身。
薄昭心中高興自不待言,“外甥當了皇帝,我就是國舅爺了!想不到,做夢都沒想到!”
劉恒不再遲疑,帶上六七個親信,左有宋昌,右有張武保護,乘上馬車一行人往長安方向而去。
為了趕路,一行人曉行夜宿,風餐露宿,假如那時候有現在的高鐵就好了,朝發夕至……
按現在的行走速度,劉恒一行人相當於每小時60邁,是最快的,
大約一個禮拜就來到了長安附近。
劉恒是個穩當脾氣,到了灞上,再次派舅舅薄昭進長安打探一番。
薄昭回來告訴外甥,“群臣知道咱們到了,自丞相以下,皆在長安郊外渭河橋上跪迎著。”
劉恒不再遲疑,迅速坐上車往渭河橋這邊趕來,遠遠望見以周勃為首的群臣恭迎自己。
劉恒在長安時見過周勃,隻見周勃快步走向劉恒。
“代王,借一步說話。”周勃的意思讓劉恒下車去橋下說句話和。
周勃懷揣著皇帝玉璽,橋下說話的意思暗含皇帝玉璽是他周勃獻給的劉恒一樣。
跟在車旁宋昌上前勸止周勃道:“不要搞這些小動作,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宋昌的意思是告訴周勃,如果有公事就公開說出來,如果是私事,王者是不接受私下進言的。
周勃很尷尬,本來想顯示自己有從龍之功,從私人麵子上巴結劉恒,結果讓宋昌一眼看穿 。
周勃臉一紅,捧著玉璽要交給劉恒。
宋昌又一次阻攔道:
“代王登基要在未央宮,這裏不是授玉璽的地方,太尉暫且保管一時,等吉時吉日再接受玉璽也不遲。”
宋昌就是讓主子劉恒光明正大登基繼位,以後能夠大膽施政,名正才能言順!
周勃很敬畏宋昌,隻好聽從他的建議。
在周勃引領下,一行人進入了皇宮。當時低級軍官誰也不知道劉恒要登基,也不認識誰是劉恒。
走著走著,劉恒幾個人被一隊士兵攔住了去路。
周勃走的快,轉頭發現劉恒幾個人沒跟上,反身才知道幾個人被士兵攔住了。
“混賬東西,這是皇帝!”周勃怒斥幾個士兵。
“太尉,不對吧?少帝是皇帝,咋又來一個皇帝呢?一個國家有兩個皇帝嗎?”
“少管閑事,退下!有我在,難道還有假嗎?”
周勃正沒好氣,對著士兵一頓臭罵,這隊士兵也不敢還嘴,隻好灰溜溜走了。
……
新皇登基準備在有條不紊進行著。首先要對未央宮進行大清除,清除少帝劉弘的一切痕跡。
這時東牟侯劉興居請示周勃道:
“太尉,我在誅殺諸呂中沒有做出貢獻,如今讓我清宮吧?”
劉興居的意思是主動請纓去殺少帝劉弘,劉弘不除新皇難立!
周勃當著劉恒的麵道:“一國不能有二主,劉弘完成了過渡,他該走了!”
周勃說這話的時候,用手掌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劉興居領命而去。
劉恒為人厚道,心中十分感激周勃,對周勃充滿了敬意,往往周勃走出去了很遠,文帝還在目送他。
不久,有消息傳來少帝劉弘突發暴病而死,時年16歲。
至此惠帝這一脈徹底絕了根。
公元前179年一月,代王劉恒登基稱帝,是為漢文帝,這一年劉恒23歲。
稱帝後的劉恒加封宋昌為大將軍,張武為郎中令,跟隨他進京的其他六人提升到九卿。
由於周勃鏟除諸呂立有首功,封周勃為右丞相,右丞相權力大於左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
其他劉氏諸侯王多有升遷,大赦天下,獎勵農耕,推崇無為而治……
忙完諸事,文帝讓舅舅去太原把母親薄姬接過來,立母親薄姬為皇太後。
大漢朝告別了呂氏專權之亂,以嶄新的麵貌,揭開了第三代漢皇治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