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蒼當上丞相,是政績和出身所決定的,他是高祖手下的功臣。


    出身高貴,他是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的孫子;趙王張耳的小叔叔,高祖女婿張敖是他的侄孫。


    一朝天子一朝臣,張蒼要組織自己的內閣,開始向劉恒吹風,請求皇上可再次起用賈誼。


    賈誼是張蒼的學生,當老師的肯定第一時間提拔自己的學生,這沒的說。


    雖然賈誼被勳臣們排擠出了權力中心,但一直觀察著時局,時刻為皇上著想。


    當濟北王劉興居造反時,賈誼十分焦急,馬上給文帝上了一道折子,後人稱之為《治安策》。


    《治安策》的主要內容是圍繞當時中央與地方諸侯之間、漢庭與北方異族之間,以及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展開論述。


    賈誼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和補救措施……


    文帝看罷深受啟發。


    如今丞相張蒼提出要重新起用賈誼,文帝深以為然。


    此時遠在長沙國的賈誼,突然看到喜鵲落在他的椅子上,“呱呱呱”對他叫了三聲,然後搖搖尾巴飛走了。


    賈誼精通命理和風水學,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無所不知。


    他對宮裏仆人說:“哥幾個,辛苦各位把我使用的東西收拾一下,我馬上要去長安高升了!”


    仆人平時和賈誼沒大沒小,沒見到過賈誼如此一本正經,將信將疑。


    就在賈誼向長沙王告辭回來的功夫,外麵看門的士卒通報道:“賈大人,皇上聖旨到!”


    賈誼知道好事來了,急忙整衣去迎。


    見到特使跪下磕頭道:“賈長沙來遲,望皇上恕罪。”


    自從賈誼做了長沙王太傅,人們稱他為賈長沙或賈太傅。


    古代人們見聖旨如見皇上。


    特使朗聲讀道:“著令長沙王太傅賈誼,即日回京述職,欽此。”


    “謝主隆恩,微臣不敢耽擱。”


    賈誼收拾東西,跟的特使坐著車去了長安。


    眾人送賈誼和特使到郊外,無不佩服賈誼的遠見卓識。


    ……


    未央宮:香煙嫋繞,管磬絲竹不絕於耳。


    文帝虔誠三叩九拜,他在祭祀山川鬼神。


    文帝心想:“我當代王時,代相是張蒼,張蒼博覽群書,以文采運算見長。


    在他的指點下,我知識點也夠豐富的,但是有些鬼神還是搞不明白來源,比如東嶽泰山鬼神從哪裏來的?”


    文帝也是好奇心重,和鬼神杠上了,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


    正在沉思中,太監來報:“皇上,賈誼進宮了,正在未央宮等待皇上接見。”


    “小李子,去把他領到這裏來。”原來文帝要請教賈誼一二。


    “遵命!”


    “三年了,時間過得真快!不知道賈誼有沒有長進?”


    文帝自言自語道。


    可不是咋的?賈誼被排擠出權力中心,一晃三年過去了。


    不大一會,賈誼在太監引領下來到了宣室。


    ……


    一般情況下,外人是不能進入宣室的,文帝迫不及待要見到賈誼,破例給了他優待。


    君臣相見彼此感慨萬千,“小賈,你還是當初的模樣。”


    “皇上,你額頭皺紋增多了。”


    禮畢,文帝賜座,二人座位相隔丈餘。


    文帝剛才對鬼神來源有些疑問,現在正好向賈誼討教。


    賈誼看書十分龐雜,無所不會,無所不精。


    文帝有問,賈誼有答~


    隻聽賈誼說道:“陛下,鬼神之事,雖虛無縹緲,但其背後蘊含的是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比如以泰山為例,古人視之為神靈居所,乃天地之交,陰陽之匯,從而賦予其神秘色彩。


    而這種觀念的形成,既源於對高山峻嶺的崇敬,亦受文化傳承和宗教信仰之影響。”


    文帝聽得津津有味,追問道:


    “那依愛卿之見,朕應如何對待這些鬼神之說?”


    賈誼微微一笑,答道:


    “陛下,鬼神之說,可信可不信。


    關鍵在於如何引導百姓,使其明辨是非,不盲從不迷信。


    陛下亦可借此弘揚正道,倡導仁孝禮儀,以教化萬民。”


    文帝點頭稱讚,對賈誼的見識深感敬佩。


    當初君臣二人座位相距丈餘,在一問一答過程中,文帝不由自主座位不斷向賈誼靠近。


    最後二人座位隻剩下尺餘……


    君臣二人一直談到深夜方散。


    後來唐朝詩人李商隱為此做了一首《賈生》的詩: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諷刺了文帝的虛偽,不是發揮賈誼的治國才能,而是請教鬼神之事。


    也許李商隱借賈生之事發泄自己的不滿,當時李商隱被唐朝皇帝放逐不用。


    不管世人如何評價這樣事,毫無疑問,賈誼的才華和學識得到了漢文帝的高度讚譽,


    隨後任命其為梁懷王劉揖的太傅,太傅就是老師的意思。


    劉揖是文帝的小兒子,文帝特別喜歡這個“老嘎噠”,劉揖從小喜歡讀書,有賈誼這個老師指導,文帝自然放心。


    ……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張蒼當上了丞相,他要大刀闊斧改革一番。


    首先他要為文帝製定正朔和服飾顏色。


    文帝繼位時間還不長,鞏固其正統身份很有必要。


    古代人們很迷信,隻有製定一整套屬於文帝的製度和禮儀,才能讓百姓頂禮膜拜。


    張蒼曾兩次出任代國丞相,輔佐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恒治理代國多年。


    也就是說文帝與張蒼早就關係密切。


    正好文帝要削弱武將的權力,過去朝廷都是由戰功赫赫的將軍任丞相,


    文帝想扭轉這種現象,於是起用張蒼由文職丞相代替武將丞相。


    另外張蒼之前任高祖計相多年,“計相”是負責管理朝廷財政、糧食數目等工作,也就是經常和數據打交道的高級官員。


    文帝正好需要這樣的人才,張蒼出任丞相有了大展拳腳的空間。


    張蒼製定了漢代的音律和曆法,他以黃帝時期的顓頊為藍本,確定了漢朝以“水德”為祥瑞,崇尚黑色。


    其根據是,高祖滅秦是在十月,而秦的新年開始也以十月為首,


    根據五行相生相克之術,張蒼認為漢朝與秦是一樣的“水”德。


    “水!”尚黑色。


    這一決定不僅彰顯了文帝的正統地位,也為國家帶來了新的氣象。


    一時間,京城內外紛紛換上黑色的服飾,以示對水德的尊崇。


    然而,這一舉動卻引起了一些守舊派的不滿。


    比如方士公孫臣認為漢朝是土德,尚黃色。


    他上書文帝道:“始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當土德,


    土德之應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色尚黃,”


    最後公孫臣說成紀將有黃龍現身。


    成紀就在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一帶。


    反對之人認為張蒼的改革過於激進,違背了祖宗之法。


    但張蒼卻堅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他決心通過這場改革,為漢朝帶來長治久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