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不是做了吳王劉濞的丞相,怎麽又成了一介平民?
事情是這樣的:
由於袁盎太耿直,把朝中大臣都得罪完了。沒法再待在朝廷裏了。景帝就讓他到吳國任丞相。
晁錯力主削藩後,袁盎多次上書,讓景帝不要聽從晁錯的話,說削藩為時尚早……
為此晁錯深恨袁盎。
後來晁錯升任了禦史大夫,派人去吳國查袁盎的問題,
誰還沒有點小問題呢?結果查出袁盎曾收了吳王劉濞的錢財。
委派官員到地方,收入減少,通常都收受諸侯王的見麵禮。
晁錯也知道這其中的隱情,依然上書景帝,要治袁盎的受賄罪。
景帝很欣賞袁盎的才華,網開一麵沒治他的罪,隻是把袁盎削職,這不就成了一介平民。
袁盎一直寫信要麵見景帝,景帝認為他現在是一介平民,能有什麽事呢?
沒往心裏去~~~
……
話說吳王劉濞發布征兵令:“著令吳國上至60歲,下至14歲的男子都要從軍。
從命者賞,違命者斬!”
沒幾天的功夫,吳軍一下子壯大到了20萬之巨。
按照正常規定,朝廷不允許諸侯王養這麽多的兵。
就在吳王劉濞,厲兵秣馬準備起事的時候。
禦史大夫晁錯忽生一計,自言自語道:“袁盎啊袁盎,別怪老夫心狠手辣,是你先惹我的!”
原來晁錯想起袁盎曾做過吳國丞相,吳王造反他一定知道,知情不上報,將被視同同謀。
晁錯召開了討論會,準備上書治袁盎知情不報之罪。
這時他的秘書提醒晁錯,“大人,袁盎做吳國丞相是一年前的事了,現在人家是一介平民,
時過境遷,袁盎不承認,反而讓皇上懷疑咱們故意給袁盎小鞋穿,還是算了吧。”
眾人也說,如今無法追究袁盎的責任,也勸晁錯放棄。
晁錯一聽大家都反對,加上朝廷平叛馬上展開,於是隱忍了下來。
晁錯密謀“搞”袁盎的事,就有人透露給了袁盎。
“袁哥,小心點。晁錯要搞你!”
袁盎送走了朋友,心中暗道:“晁錯啊晁錯,我在朝中沒和你共過事,為何你要把我趕盡殺絕?
我特麽被你搞成了一介平民,如今你還不放過我。
你有種,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袁盎為了自保,想起了一個人,此人名叫竇嬰,是個人物。
竇嬰是竇太後的堂侄,劉啟還是太子時,任太子府上詹事。
詹事:主要負責皇後和太子的家務事,官不大卻有實權。
袁盎就見到了竇嬰,把吳王造反的事往晁錯身上推。
“竇大人,您要為我做主,吳王造反實乃晁錯所引起。
大人,您隻需為我引見皇上,吳王造反,我三日可平!”
竇嬰素與晁錯不和,一聽袁盎有妙計要呈給皇上,自然樂得引見~~~
任何打擊晁錯的舉動,竇嬰都不放過。
袁盎見到了景帝,當時晁錯正在和景帝商討軍糧等事項。
袁盎聽得仔細,站在旁邊插言道:“皇上,吳王謀反三日可平,何用籌措那麽多的軍糧?”
景帝一聽心中一喜。
“袁盎,你口出此言?莫非有奇計?”
袁盎趨步走近景帝道:“皇上,我的先生曾對我說,奇計不可泄露給第三人。”
說著話,袁盎用目光掃了晁錯一眼。
景帝幹咳了一聲:
“晁大人,請暫避一時。”
晁錯眨巴眨巴眼,不情願向過道走廊走去。
“袁盎,出你口,進我耳,有何妙計說吧。”
“皇上,吳王造反實乃晁錯所逼。
吳王曾與各諸侯國兄弟寫信稱,劉家天下我們要擁護,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劉來,
諸侯王們不許外人插手劉家事,劉家的事劉家人做主。
如今皇上隻要斬殺晁錯,歸還各諸侯國封地,謀反三日可平!”
袁盎偷眼看皇上,皇上若有所思。
袁盎繼續說道:皇上,大主意還要你拿,我隻是提議而已,還望皇上三思而後行!”
景帝似乎下了很大決心,道:“隻要國家安定,我何在乎一個晁錯!”
袁盎臉上閃過一絲冷笑:
“皇上,決定權在您手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景帝轉身拉著袁盎的手道:
“朕授你太常一職,速去吳國告知劉濞,一切如他所願,大家還要做兄弟!”
袁盎領命而去。
景帝堪稱影帝,送走袁盎,他臉不紅心不跳,繼續和袁盎討論軍中糧食問題。
……
當天夜裏,景帝授意丞相陶青,廷尉張歐,以及中尉陳嘉等人,聯合上書處斬晁錯……
嗚呼哀哉!此時晁錯成了替罪羔羊尚且不知。
到了第二天中午時分,中尉陳嘉駕著一輛棚車,來到晁錯府上。
“皇上有旨,宣禦史大夫晁錯上朝。”
陳嘉亮開嗓子喊道。
當時晁錯正在小憩,渾身一哆嗦,急忙整衣上了車。
“駕!”馬蹄紛亂響徹小巷深處。
深秋時節,路上行人稀少。
晁錯心中暗想,中午上朝的時候從來沒有過,莫非叛軍有新的行動?
突然,小巷的盡頭有幾隻烏鴉在悲鳴。
“呱呱……”
“莫非深秋沒有食物可覓?烏鴉要挨餓了!”
晁錯突然感到心情很沉重。
“咦!這條路怎麽變得如此寬闊?往日上朝從沒走過這條路。”
外麵馬蹄聲聲,中尉陳嘉狠狠抽了主轅那匹馬。
“駕!~~”
“不對吧,這裏是東門,上東門幹嘛?這裏是殺人的地方。”
晁錯滿腹疑惑。
“喁!~~”
陳嘉喝住了飛奔的馬匹。
“禦史大人,下車吧,終點站到了!”
緊接著,陳嘉一揮手,早已等候在此的劊子手快步上前,還沒等晁錯“啊”字出口,
晁錯的腦袋“咕嚕嚕”滾出老遠。
晁錯穿著朝服的軀體哆嗦了幾下,像無頭草人一樣癱倒在地。
晁錯被斬的消息傳到了宮裏,景帝臉色陰沉,看不到任何表情。
未央宮上空飛過幾隻烏鴉。
“——呱!呱!”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話說袁盎來到吳國時,已是斬殺晁錯後的第三天,吳王自然知道了晁錯被殺的消息。
劉濞見到袁盎哈哈大笑道:“你來的正好,別走了,就做我的征西大將軍吧!”
袁盎一愣,“吳王,您不是說殺了晁錯就沒事了嗎?還征什麽西?”
“袁盎,是你傻還是劉啟傻?既然我決定起事,豈能是一個晁錯能決定的?”
“吳王,你的意思是,殺不殺晁錯,起事是無人能阻止的?”
“哈哈~~,袁盎,你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呢?
從我決定起事那一天,我就沒有了退路!”
“袁盎,咱別廢話好不好,做不做我的征西大將軍?”
劉濞下了最後通牒。
“吳王,恕難從命,我不能背叛皇上!”
袁盎義正辭嚴道。
“袁盎,我給你一天一夜的考慮時間,做,你好我好!不做,你就去找晁錯去吧!”
\"孟校尉!”
“到!”
袁盎就交給你了,加派500士兵把這間房子包圍起來。
“遵命!吳王您放心,袁盎插翅難飛!”
就這樣,袁盎被軟禁了起來。
事情是這樣的:
由於袁盎太耿直,把朝中大臣都得罪完了。沒法再待在朝廷裏了。景帝就讓他到吳國任丞相。
晁錯力主削藩後,袁盎多次上書,讓景帝不要聽從晁錯的話,說削藩為時尚早……
為此晁錯深恨袁盎。
後來晁錯升任了禦史大夫,派人去吳國查袁盎的問題,
誰還沒有點小問題呢?結果查出袁盎曾收了吳王劉濞的錢財。
委派官員到地方,收入減少,通常都收受諸侯王的見麵禮。
晁錯也知道這其中的隱情,依然上書景帝,要治袁盎的受賄罪。
景帝很欣賞袁盎的才華,網開一麵沒治他的罪,隻是把袁盎削職,這不就成了一介平民。
袁盎一直寫信要麵見景帝,景帝認為他現在是一介平民,能有什麽事呢?
沒往心裏去~~~
……
話說吳王劉濞發布征兵令:“著令吳國上至60歲,下至14歲的男子都要從軍。
從命者賞,違命者斬!”
沒幾天的功夫,吳軍一下子壯大到了20萬之巨。
按照正常規定,朝廷不允許諸侯王養這麽多的兵。
就在吳王劉濞,厲兵秣馬準備起事的時候。
禦史大夫晁錯忽生一計,自言自語道:“袁盎啊袁盎,別怪老夫心狠手辣,是你先惹我的!”
原來晁錯想起袁盎曾做過吳國丞相,吳王造反他一定知道,知情不上報,將被視同同謀。
晁錯召開了討論會,準備上書治袁盎知情不報之罪。
這時他的秘書提醒晁錯,“大人,袁盎做吳國丞相是一年前的事了,現在人家是一介平民,
時過境遷,袁盎不承認,反而讓皇上懷疑咱們故意給袁盎小鞋穿,還是算了吧。”
眾人也說,如今無法追究袁盎的責任,也勸晁錯放棄。
晁錯一聽大家都反對,加上朝廷平叛馬上展開,於是隱忍了下來。
晁錯密謀“搞”袁盎的事,就有人透露給了袁盎。
“袁哥,小心點。晁錯要搞你!”
袁盎送走了朋友,心中暗道:“晁錯啊晁錯,我在朝中沒和你共過事,為何你要把我趕盡殺絕?
我特麽被你搞成了一介平民,如今你還不放過我。
你有種,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袁盎為了自保,想起了一個人,此人名叫竇嬰,是個人物。
竇嬰是竇太後的堂侄,劉啟還是太子時,任太子府上詹事。
詹事:主要負責皇後和太子的家務事,官不大卻有實權。
袁盎就見到了竇嬰,把吳王造反的事往晁錯身上推。
“竇大人,您要為我做主,吳王造反實乃晁錯所引起。
大人,您隻需為我引見皇上,吳王造反,我三日可平!”
竇嬰素與晁錯不和,一聽袁盎有妙計要呈給皇上,自然樂得引見~~~
任何打擊晁錯的舉動,竇嬰都不放過。
袁盎見到了景帝,當時晁錯正在和景帝商討軍糧等事項。
袁盎聽得仔細,站在旁邊插言道:“皇上,吳王謀反三日可平,何用籌措那麽多的軍糧?”
景帝一聽心中一喜。
“袁盎,你口出此言?莫非有奇計?”
袁盎趨步走近景帝道:“皇上,我的先生曾對我說,奇計不可泄露給第三人。”
說著話,袁盎用目光掃了晁錯一眼。
景帝幹咳了一聲:
“晁大人,請暫避一時。”
晁錯眨巴眨巴眼,不情願向過道走廊走去。
“袁盎,出你口,進我耳,有何妙計說吧。”
“皇上,吳王造反實乃晁錯所逼。
吳王曾與各諸侯國兄弟寫信稱,劉家天下我們要擁護,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劉來,
諸侯王們不許外人插手劉家事,劉家的事劉家人做主。
如今皇上隻要斬殺晁錯,歸還各諸侯國封地,謀反三日可平!”
袁盎偷眼看皇上,皇上若有所思。
袁盎繼續說道:皇上,大主意還要你拿,我隻是提議而已,還望皇上三思而後行!”
景帝似乎下了很大決心,道:“隻要國家安定,我何在乎一個晁錯!”
袁盎臉上閃過一絲冷笑:
“皇上,決定權在您手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景帝轉身拉著袁盎的手道:
“朕授你太常一職,速去吳國告知劉濞,一切如他所願,大家還要做兄弟!”
袁盎領命而去。
景帝堪稱影帝,送走袁盎,他臉不紅心不跳,繼續和袁盎討論軍中糧食問題。
……
當天夜裏,景帝授意丞相陶青,廷尉張歐,以及中尉陳嘉等人,聯合上書處斬晁錯……
嗚呼哀哉!此時晁錯成了替罪羔羊尚且不知。
到了第二天中午時分,中尉陳嘉駕著一輛棚車,來到晁錯府上。
“皇上有旨,宣禦史大夫晁錯上朝。”
陳嘉亮開嗓子喊道。
當時晁錯正在小憩,渾身一哆嗦,急忙整衣上了車。
“駕!”馬蹄紛亂響徹小巷深處。
深秋時節,路上行人稀少。
晁錯心中暗想,中午上朝的時候從來沒有過,莫非叛軍有新的行動?
突然,小巷的盡頭有幾隻烏鴉在悲鳴。
“呱呱……”
“莫非深秋沒有食物可覓?烏鴉要挨餓了!”
晁錯突然感到心情很沉重。
“咦!這條路怎麽變得如此寬闊?往日上朝從沒走過這條路。”
外麵馬蹄聲聲,中尉陳嘉狠狠抽了主轅那匹馬。
“駕!~~”
“不對吧,這裏是東門,上東門幹嘛?這裏是殺人的地方。”
晁錯滿腹疑惑。
“喁!~~”
陳嘉喝住了飛奔的馬匹。
“禦史大人,下車吧,終點站到了!”
緊接著,陳嘉一揮手,早已等候在此的劊子手快步上前,還沒等晁錯“啊”字出口,
晁錯的腦袋“咕嚕嚕”滾出老遠。
晁錯穿著朝服的軀體哆嗦了幾下,像無頭草人一樣癱倒在地。
晁錯被斬的消息傳到了宮裏,景帝臉色陰沉,看不到任何表情。
未央宮上空飛過幾隻烏鴉。
“——呱!呱!”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話說袁盎來到吳國時,已是斬殺晁錯後的第三天,吳王自然知道了晁錯被殺的消息。
劉濞見到袁盎哈哈大笑道:“你來的正好,別走了,就做我的征西大將軍吧!”
袁盎一愣,“吳王,您不是說殺了晁錯就沒事了嗎?還征什麽西?”
“袁盎,是你傻還是劉啟傻?既然我決定起事,豈能是一個晁錯能決定的?”
“吳王,你的意思是,殺不殺晁錯,起事是無人能阻止的?”
“哈哈~~,袁盎,你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呢?
從我決定起事那一天,我就沒有了退路!”
“袁盎,咱別廢話好不好,做不做我的征西大將軍?”
劉濞下了最後通牒。
“吳王,恕難從命,我不能背叛皇上!”
袁盎義正辭嚴道。
“袁盎,我給你一天一夜的考慮時間,做,你好我好!不做,你就去找晁錯去吧!”
\"孟校尉!”
“到!”
袁盎就交給你了,加派500士兵把這間房子包圍起來。
“遵命!吳王您放心,袁盎插翅難飛!”
就這樣,袁盎被軟禁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