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安國逼死公孫詭和羊勝,表麵是為梁王辦事,實則也為自己出了一口氣。


    原來在半年前,梁王要任命韓安國為內史,


    公孫詭為得到內史一職,竟陷害韓安國貪汙受賄,


    梁王一怒之下將老韓關進了監獄。


    老韓落難,許多同僚都很同情他,為他喊冤叫屈。


    公孫詭壓製同僚,不許這些人向梁王反映情況。


    監獄裏的獄頭田甲狗眼看人低,為敲詐更多的錢財,百般羞辱老韓。


    “老東西,早就知道你有今天,平時人五人六的,落到我手上給我老實改造!”


    說完踹了老韓一腳。


    韓安國氣不過,說你就不怕我“死灰複燃”嗎?


    田甲冷笑兩聲道:“你死灰複燃,我就尿泡尿澆滅!”


    過了一段時間,竇太後傳旨讓韓安國出任內史,竇太後很欣賞老韓的才能,


    梁王不敢不聽,於是釋放韓安國做了內史。


    得到消息,嚇壞了田甲,他害怕老韓報複,想跑路。


    老韓傳話:“敢跑就通緝。”


    田甲哆哆嗦嗦跪在老韓腳下。


    “田牢頭,你不是說尿泡尿澆滅嗎?你尿給我看。”


    “韓大人,您大人不計小人過,就當我放了個屁吧!”


    韓安國哈哈大笑,心說這種小人物能有什麽出息?


    韓安國並沒有為難田甲。


    從此“死灰複燃”這句成語出現了。


    ……


    魏其侯竇嬰一直在為太子劉榮喊冤叫屈。


    這天他拿著劉榮的遺書給太後看,太後看罷不住落淚。


    嘴裏喃喃道:“我的好皇孫就這樣沒了!”


    “太後,都是廷尉郅都逼死的太子,他不讓太子見皇上和太後。


    太後,你要為太子報仇啊!”說著說著,竇嬰也落下了淚。


    竇嬰深恨郅都,太子不死還有翻身的機會,如今……


    “啪~”太後一拍桌子。


    “——來人!”太後喊了一聲。


    “小的侯旨。”


    太監站在一邊回道。


    “去把皇上給我叫來。”


    竇嬰偷眼一看,太後一臉的怒容,心說這事成了,郅都難逃一死。


    “我趕緊走吧,待在這裏沒好處。”竇嬰想溜。


    “太後,侄兒還有事,就此告退。”


    “去吧,忙你的去吧。”


    太後揮揮手~~~


    不大的功夫,景帝拜見母後,太後要他斬了郅都,景帝不敢爭辯,含糊答應退出。


    景帝很欣賞郅都的才能,肯定不會處斬他,再說審問劉榮是他下的命令。


    太後在氣頭上,景帝隻好敷衍答應。


    要說郅都這個人,除了冷酷無情還真找不出毛病。


    一不貪汙,二不受賄,家中一貧如洗。


    親戚朋友都別想在他這裏撈個一官半職。


    公正無私,一心為朝廷辦事,心中隻有皇上……


    景帝為保住郅都絞盡腦汁,既不能讓太後知道違反了她的旨意,還得讓郅都為國家出力。


    “有了!我何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景帝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任命郅都為雁門太守,讓他抵禦匈奴的進犯。


    “郅都遠離了京城,也就瞞過了太後。”景帝為想出如此妙計而得意洋洋~~~


    是金子在哪都發光,是能臣在哪都能發揮作用!


    郅都到了邊境,製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匈奴軍隊從此不敢從此入侵。


    “奶奶滴!敢來就消滅之!”通常都是郅都親自掛帥,往死裏打匈奴。


    可把老上單於氣壞了,他命人刻了個木偶,寫上郅都的名字,又是詛咒又是用針紮,希望郅都快點死。


    這個辦法不靈,郅都活得特別支楞,打得匈奴士兵哭爹叫娘。


    一計不成再施一計,漢奸中行說派出特使,去長安太後麵前告郅都破壞和親,說他對匈奴人不友好~~


    這下子遭了!景帝欺騙太後說已經處斬了郅都這事露餡了。


    郅都被景帝召回了長安,到這時,景帝依然舍不得殺郅都。


    景帝拜見太後道:“郅都是忠臣,能不能饒他不死?”


    太後怒道:“臨江王獨非忠臣邪?”


    意思是臨江王劉榮就不是忠臣了?


    景帝無言以對,隻好揮淚斬了郅都。


    郅都死後,朝中大臣無一人前去吊唁,因為他大公無私,得罪了朝中同僚。


    濟南百姓記得郅都“打黑平亂”帶來的好處。


    郅都曾任濟南太守,任上狠狠打擊了當地豪門巨賈的橫行霸道。


    濟南百姓自發為郅都建了一座衣冠塚,以示紀念。


    最後在郅都長子要求下,其將父親遺體運回了老家山西洪洞縣,這才落葬為安。


    曆史上清廉無私的酷吏,以郅都為第一人。


    ……


    景帝前元五年,丞相陶青因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


    景帝前元七年,王娡被景帝立為皇後,史稱王皇後。


    同年四月,七歲的“彘兒”被立為太子。


    這時景帝覺得“劉彘”這個名字不夠莊重,劉野豬,“彘”野豬意思。


    於是改名叫“劉徹”,寓意他的智慧和才能能夠透徹事物本質。


    還有一種說法是,“彘兒”在幼年時,表現出驚人的記憶力和求知欲,尤其喜愛閱讀古代聖賢帝王的事跡,


    並且能夠過目不忘,漢景帝深感詫異,認為他“聖徹過人”,因此改名叫劉徹。


    不管那種說法,從此劉彘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劉徹。


    景帝為了慶賀立太子立皇後這件事,特地改了年號。


    從漢景帝前元七年的次年,改為漢景帝中元元年,以示紀念。


    ……


    朝中一切看似平靜了下來,但是,景帝和太後心中的一塊心病始終未除,


    那就是梁王劉武案件始終懸而未決。


    你說劉武有刺殺朝中大臣之罪,他卻逍遙法外。


    你說他沒罪,他又不敢麵見太後和皇上。


    太後心中掛念小兒子,整日愁眉不展,動不動就落淚。


    景帝能不知道母後惦記劉武嗎?


    劉武不敢進京麵對事實,他這個當哥哥的總不能去請他吧?


    再說景帝心裏始終有解不開的疙瘩。


    劉武何嚐不後悔呢?衝動之下派人刺殺袁盎,結果儲君沒當上,還惹怒了母後和皇上~~~


    這一切都被鄒陽看在了眼裏。


    鄒陽,山東淄博人,文采出眾。


    他曾和枚乘、嚴忌等人在吳王劉濞手下做事,相當於幕僚。


    劉濞謀反時,三人力勸吳王不要謀反。


    吳王覺得自己很牛叉,不聽。三人無奈離開了吳國,投了梁國劉武。


    劉武喜歡詩詞歌賦,招攬了許多文人墨客,專門在梁園組織了文學社,


    除了鄒陽這三人牛批外,還有一位也很牛批,此人就是司馬相如。


    鄒陽看到劉武整日神思恍惚,知道他擔心皇上哥哥突然對他下毒手。


    劉武他不傻,心中暗道:“別看皇上哥哥麵善,毒起來超過了大老虎,虎毒尚不食子,


    我哥哥無緣無故逼死了太子劉榮。我算什麽?最親親不過父子吧?”


    這是劉武害怕的地方,往往咬人的狗不叫!


    鄒陽為了解除劉武的憂慮,自告奮勇要去長安走一遭。


    “大王,看到您吃飯不香睡覺不穩,作為臣下這是失職,某去未央宮,憑三寸不爛之舌,為大王排憂解難!”


    梁王大喜,道:“辛苦先生一趟,若能化解皇上和太後心中的怨恨,本王感激不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