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在位期間改了三次年號。
從繼位開始叫景帝元年。
在他執政的第八個年頭,改為了中元元年。
又過了6年,把中元七年年號,第三次改為了後元元年。
古代皇帝改年號,要麽有大事出現,要麽就是為了提振國家士氣,
有重打鑼鼓重開張,與民更始的意思。
坦白來講,景帝政績一般般,可圈可點的就是平定了“七國之亂”。
至於削藩,進行的雷聲大雨點小。
晁錯被冤殺後,基本沒人提了。
稱景帝為守成之君再恰當不過,說“文景盛世”就有點拔高他了~~~
景帝改元後元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罷免了劉舍丞相之職,由禦史大夫衛綰接替。
劉舍當了五年的丞相毫無建樹,可圈可點的就是與禦史大夫衛綰製定了《箠令》,再就是改了一些官稱。
“哈哈!”就這麽點政績。
坦白講衛綰也沒多大能耐,除了忠誠老實再無其他長處。
衛綰被文帝稱讚“忠厚長者”,典型的老好人。
此時人們回頭一看,發現從申屠嘉以後,丞相的才能一個不如一個!
與高祖、呂後時期的丞相相比,哇塞!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得了!皇上平庸就別指責丞相無能了,蛇鼠一窩!
景帝也知道,要想改變朝局人才匱乏、沉悶狀況,還得靠以後的劉徹。
……
劉徹七歲時被立為太子,接下來,一直被景帝嗬護著茁壯成長。
年紀不大的劉徹,表現出異於常人的牛批。
他協助審理的“防年殺繼母”一案,轟動了一時!
案情並不複雜,話說防年的父親在原配去世後,續弦陳氏為妻,
陳氏就成了防年的繼母。
剛開始,一家三口日子過得還算和睦。
到後來,陳氏總是嫌棄防年的父親掙不到大錢,
“你看人家爺們都有本事,攤上你這個慫包男人,可倒血黴了!”
“喂、喂、喂!你特麽有能耐?看不上我可以離婚!”
“你特麽敢罵我!”劈裏啪啦,咣當……女人砸東西聲音。
兩口子三天兩頭幹仗。
在一次爭吵過程中,陳氏失去理智,抄起一把水果刀紮死了防年的父親。
當時防年剛好從地裏幹活回來,看到父親被繼母殺了,
衝動之下,掄起鋤頭把繼母陳氏的腦袋“鋤”了下來,“咕嚕嚕滾出多遠!”
防年很快被官府抓進了監獄。
經過獄吏審問,最終判處防年犯了“大逆不道”罪,應從重處罰。
防年有個妹妹,覺得哥哥被判重了,於是四處喊冤告狀,這事就驚動了朝廷,
景帝就把防年殺繼母案宗調來翻閱,也覺得地方判的有點不妥,
當時12歲的劉徹經常參加父親的政務,景帝就把案宗讓他看,並問他的看法。
劉徹仔細閱讀了案宗,沉思片刻道:
“父皇,我認為不應該以大逆不道罪論處。”
“理由是?”
“父皇,陳氏嫁給了防年父親,陳氏這才成了防年的繼母,
繼母雖不及親母,卻形成了母子關係。
然而,當陳氏舉刀刺死防年父親那一刻起,防年和繼母之間的母子關係也就不複存在了。”
景帝不停點頭。
劉徹繼續道:“也就是說,防父的存在,是防年與繼母之間母子關係的存續。
因此防年殺死繼母應以一般殺人罪論處,而不應以大逆不道罪論處。”
景帝點頭稱是,“徹兒,你分析的頭頭是道。”
最終罪犯以一般殺人罪判處了死刑。
這個案件的改判,說明什麽問題呢?
說明了12歲的劉徹,懂得利用儒家思想來裁決案件,表現了他異於常人的智慧。
……
景帝後元二年,春,匈奴人進犯雁門。
雁門位於山西代縣北部。是北部遊牧民族南下進犯中原的邊防要塞。
雁門太守是相當重要的官職,當時的雁門太守馮敬力戰而死,成了漢匈戰爭期間漢朝陣亡的最高級別官員。
馮敬之前任禦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他曾和丞相張蒼一起力貶賈誼。
如果你一直看在下的這本書,應該知道文帝最終把賈誼趕出了權力中心,讓他做了長沙王的太傅。
景帝得知馮敬戰死的噩耗悲痛不已,隨後調遣車騎、材官屯守雁門。
解釋一下,“車騎”是駕戰車的兵種,“材官”是善於強弓硬弩遠距離射箭的兵種。
景帝讓這兩種部隊相互配合,“材官”遠距離射擊敵人,打亂敵軍進攻的陣勢,
然後出動車騎部隊衝殺對方。
當時劉徹道:“父皇,給我一支軍隊,看我把匈奴人全部消滅幹淨!”
當然景帝不可能讓太子去冒險,隻是說“等你繼位後再說吧……”
馮敬死後,“~咣、咣、咣!“飛將軍”李廣閃亮登場了。
……
李廣,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人。
他老家原來在槐裏,也就是今陝西興平市東南一帶。
文帝統治時,16歲的李廣參軍去攻打匈奴,因立下功勞被封為中郎,也就是皇上身邊的侍衛長。
李廣經常陪著文帝去山上打獵,多次赤手空拳格殺猛獸。
文帝無不歎息道:“李廣,你生不逢時,如果你生在高祖時代,憑你勇猛勁早就封侯了!”
李廣最擅長射箭,有百步穿楊百發百中之能。
有一次,李廣陪著文帝去打獵,突然看到草叢裏臥著一隻斑斕猛虎。
當時正值太陽落山黃昏時,李廣大吃一驚,急忙拉弓射箭射箭,一箭射死了那隻猛虎。
等到了天明一看,原來是一虎形巨石,李廣使勁也拔不出那支射進石頭的箭。
李廣在次那個距離射箭,結果都射不進石頭!也就是說,情急之下李廣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換了情景,李廣再也發揮不出那種潛力了~~~
唐朝詩人盧綸所作的《塞下曲》讚曰: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白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景帝繼位後,李廣曆任北部邊境太守。
在他任上郡太守時,發生了一件事。
這件事影響巨大,後來三國諸葛亮把這個故事發揚光大,成為了他的計謀之一。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身為太守的李廣,帶領一百名士兵去追殺匈奴的特種部隊——射箭小分隊。
匈奴射雕漢子個個是神箭手,在奔馳的馬上射箭百發百中。
在李廣一馬當先率領下,團滅了這支匈奴特種小分隊。
然而,李廣他們卻深入敵人境內遠離了大部隊。
就在撥馬打算回返時候,匈奴的大部隊發現了他們。
此時他的手下驚慌失措道:“將軍,咱趕緊往回蹽吧,不然來不及了!”
李廣也很著急,但是他不慌張,他道:“兄弟,你的馬能跑得過匈奴的箭嗎?
再說匈奴有上萬人,跑路就別想了!”
李廣略做思考,命令大家下馬解開馬鞍子,坐在地上休息,放鬆身體,喝水、抽煙、下象棋……
眾手下不解道:“將軍,敵人離我們咫尺,解開馬鞍,敵人打過來我們連騎馬的機會都沒有!”
李廣小聲道:“噓!咱們就是讓敵人誤認為我們是誘餌!”
眾手下恍然大悟,紛紛暗讚李廣臨危不亂。
從繼位開始叫景帝元年。
在他執政的第八個年頭,改為了中元元年。
又過了6年,把中元七年年號,第三次改為了後元元年。
古代皇帝改年號,要麽有大事出現,要麽就是為了提振國家士氣,
有重打鑼鼓重開張,與民更始的意思。
坦白來講,景帝政績一般般,可圈可點的就是平定了“七國之亂”。
至於削藩,進行的雷聲大雨點小。
晁錯被冤殺後,基本沒人提了。
稱景帝為守成之君再恰當不過,說“文景盛世”就有點拔高他了~~~
景帝改元後元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罷免了劉舍丞相之職,由禦史大夫衛綰接替。
劉舍當了五年的丞相毫無建樹,可圈可點的就是與禦史大夫衛綰製定了《箠令》,再就是改了一些官稱。
“哈哈!”就這麽點政績。
坦白講衛綰也沒多大能耐,除了忠誠老實再無其他長處。
衛綰被文帝稱讚“忠厚長者”,典型的老好人。
此時人們回頭一看,發現從申屠嘉以後,丞相的才能一個不如一個!
與高祖、呂後時期的丞相相比,哇塞!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得了!皇上平庸就別指責丞相無能了,蛇鼠一窩!
景帝也知道,要想改變朝局人才匱乏、沉悶狀況,還得靠以後的劉徹。
……
劉徹七歲時被立為太子,接下來,一直被景帝嗬護著茁壯成長。
年紀不大的劉徹,表現出異於常人的牛批。
他協助審理的“防年殺繼母”一案,轟動了一時!
案情並不複雜,話說防年的父親在原配去世後,續弦陳氏為妻,
陳氏就成了防年的繼母。
剛開始,一家三口日子過得還算和睦。
到後來,陳氏總是嫌棄防年的父親掙不到大錢,
“你看人家爺們都有本事,攤上你這個慫包男人,可倒血黴了!”
“喂、喂、喂!你特麽有能耐?看不上我可以離婚!”
“你特麽敢罵我!”劈裏啪啦,咣當……女人砸東西聲音。
兩口子三天兩頭幹仗。
在一次爭吵過程中,陳氏失去理智,抄起一把水果刀紮死了防年的父親。
當時防年剛好從地裏幹活回來,看到父親被繼母殺了,
衝動之下,掄起鋤頭把繼母陳氏的腦袋“鋤”了下來,“咕嚕嚕滾出多遠!”
防年很快被官府抓進了監獄。
經過獄吏審問,最終判處防年犯了“大逆不道”罪,應從重處罰。
防年有個妹妹,覺得哥哥被判重了,於是四處喊冤告狀,這事就驚動了朝廷,
景帝就把防年殺繼母案宗調來翻閱,也覺得地方判的有點不妥,
當時12歲的劉徹經常參加父親的政務,景帝就把案宗讓他看,並問他的看法。
劉徹仔細閱讀了案宗,沉思片刻道:
“父皇,我認為不應該以大逆不道罪論處。”
“理由是?”
“父皇,陳氏嫁給了防年父親,陳氏這才成了防年的繼母,
繼母雖不及親母,卻形成了母子關係。
然而,當陳氏舉刀刺死防年父親那一刻起,防年和繼母之間的母子關係也就不複存在了。”
景帝不停點頭。
劉徹繼續道:“也就是說,防父的存在,是防年與繼母之間母子關係的存續。
因此防年殺死繼母應以一般殺人罪論處,而不應以大逆不道罪論處。”
景帝點頭稱是,“徹兒,你分析的頭頭是道。”
最終罪犯以一般殺人罪判處了死刑。
這個案件的改判,說明什麽問題呢?
說明了12歲的劉徹,懂得利用儒家思想來裁決案件,表現了他異於常人的智慧。
……
景帝後元二年,春,匈奴人進犯雁門。
雁門位於山西代縣北部。是北部遊牧民族南下進犯中原的邊防要塞。
雁門太守是相當重要的官職,當時的雁門太守馮敬力戰而死,成了漢匈戰爭期間漢朝陣亡的最高級別官員。
馮敬之前任禦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他曾和丞相張蒼一起力貶賈誼。
如果你一直看在下的這本書,應該知道文帝最終把賈誼趕出了權力中心,讓他做了長沙王的太傅。
景帝得知馮敬戰死的噩耗悲痛不已,隨後調遣車騎、材官屯守雁門。
解釋一下,“車騎”是駕戰車的兵種,“材官”是善於強弓硬弩遠距離射箭的兵種。
景帝讓這兩種部隊相互配合,“材官”遠距離射擊敵人,打亂敵軍進攻的陣勢,
然後出動車騎部隊衝殺對方。
當時劉徹道:“父皇,給我一支軍隊,看我把匈奴人全部消滅幹淨!”
當然景帝不可能讓太子去冒險,隻是說“等你繼位後再說吧……”
馮敬死後,“~咣、咣、咣!“飛將軍”李廣閃亮登場了。
……
李廣,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人。
他老家原來在槐裏,也就是今陝西興平市東南一帶。
文帝統治時,16歲的李廣參軍去攻打匈奴,因立下功勞被封為中郎,也就是皇上身邊的侍衛長。
李廣經常陪著文帝去山上打獵,多次赤手空拳格殺猛獸。
文帝無不歎息道:“李廣,你生不逢時,如果你生在高祖時代,憑你勇猛勁早就封侯了!”
李廣最擅長射箭,有百步穿楊百發百中之能。
有一次,李廣陪著文帝去打獵,突然看到草叢裏臥著一隻斑斕猛虎。
當時正值太陽落山黃昏時,李廣大吃一驚,急忙拉弓射箭射箭,一箭射死了那隻猛虎。
等到了天明一看,原來是一虎形巨石,李廣使勁也拔不出那支射進石頭的箭。
李廣在次那個距離射箭,結果都射不進石頭!也就是說,情急之下李廣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換了情景,李廣再也發揮不出那種潛力了~~~
唐朝詩人盧綸所作的《塞下曲》讚曰: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白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景帝繼位後,李廣曆任北部邊境太守。
在他任上郡太守時,發生了一件事。
這件事影響巨大,後來三國諸葛亮把這個故事發揚光大,成為了他的計謀之一。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身為太守的李廣,帶領一百名士兵去追殺匈奴的特種部隊——射箭小分隊。
匈奴射雕漢子個個是神箭手,在奔馳的馬上射箭百發百中。
在李廣一馬當先率領下,團滅了這支匈奴特種小分隊。
然而,李廣他們卻深入敵人境內遠離了大部隊。
就在撥馬打算回返時候,匈奴的大部隊發現了他們。
此時他的手下驚慌失措道:“將軍,咱趕緊往回蹽吧,不然來不及了!”
李廣也很著急,但是他不慌張,他道:“兄弟,你的馬能跑得過匈奴的箭嗎?
再說匈奴有上萬人,跑路就別想了!”
李廣略做思考,命令大家下馬解開馬鞍子,坐在地上休息,放鬆身體,喝水、抽煙、下象棋……
眾手下不解道:“將軍,敵人離我們咫尺,解開馬鞍,敵人打過來我們連騎馬的機會都沒有!”
李廣小聲道:“噓!咱們就是讓敵人誤認為我們是誘餌!”
眾手下恍然大悟,紛紛暗讚李廣臨危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