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將軍一看漢軍這百十來人的架勢,徹底懵圈了!


    “不對吧?按說漢軍應該趕快跑才是正常思維,


    他們不但不跑,還解鞍下馬下起了象棋,這裏麵肯定有貓膩!”


    匈奴參謀道:“將軍,說不定這些人是誘餌,四周埋伏著大部隊,千萬不能中了他們的奸計。”


    “密司參謀,你和我想到一塊了,


    聽說上郡太守李廣足智多謀,咱們先觀察一會再做道理。”


    李廣心裏也敲著小鼓,心說匈奴將軍千萬別是無腦將軍,假如直接進攻就露餡了~~


    天遂人願,老天爺保佑李廣,果然匈奴將軍生性多疑,


    和三國的司馬懿有得一拚,他怕有埋伏,讓先頭部隊原地待命。


    “奶奶滴!看來還需要我再加一把火!”


    李廣尋思道。


    他突然站起身來,命手下搬鞍上馬。


    “弟兄們,咱們再賭一把,隨我一起衝!”


    說著話,李廣飛身上馬。


    眾人各持兵器也紛紛上馬。


    “駕!駕!……”


    眾人向匈奴先頭部隊發起了進攻。


    李廣這招叫“詐”一下敵人,給對手加深印象。


    “臥靠!這百十人肯定是誘餌,如果不是有大部隊埋伏,嚇死他們也不敢雞蛋碰石頭!”


    匈奴將軍慌忙命令先頭部隊往回撤。


    李廣見好就收,也不去追,跳下馬,解開馬鞍,繼續坐在地上休息……


    到了晚上,匈奴將軍怕遭到漢軍的伏擊,悄悄撤走了。


    李廣一行人轉危為安,不慌不忙返回了漢朝境內。


    從此李廣威名遠揚,由於來去自由無影無蹤,人稱李廣“飛將軍”。


    ……


    衛綰做了丞相後,他要組織內閣,於是提拔直不疑做了禦史大夫。


    直不疑何許人也?


    直不疑,今河南南陽人。


    此人在曆史上以做官從不顯擺而聞名,從不與人爭辯。


    不像現在某些人,當個屁大的官滿世界吆喝,生怕別人不知道。


    有些傳說,聽上去這個人不是傻就是呆。


    比如漢文帝執政時,直不疑是皇上的侍衛長,那時叫“郎官”。


    他有兩個同事——老張和老李。他們三個人是好朋友,住在同一間宿舍裏。


    有一次,老李回家探親走了。


    到了晚上,老張發現他的銅錢少了一袋,懷疑是直不疑偷了,於是質問他:


    “喂!喂!你咋偷了我一袋銅錢?快點還給我!”


    直不疑也不分辯,“啊,少錢了?把這袋錢拿去吧。”


    直不疑從自己工資裏拿出了一袋銅錢,按數遞給了老張。


    五天過去了,老李探家回到了宿舍,對老張道:


    “真對不起,那天回家匆忙,拿了你一袋銅錢,現在還給你。”


    老張這才明白冤枉了直不疑,對直不疑道:“不好意思,是老李拿錯了袋子,這袋子錢還給你吧。”


    老張緊接著說:“直不疑,當時你咋不辯解呢?”


    直不疑道:“咱們是朋友,你丟了錢,我給你補償損失也是應該的。”


    看到了吧?直不疑就是這麽厚道。


    他信奉黃老之學的“無為就是有為。”


    還有一回,有人造謠說直不疑長得文質彬彬,


    背地裏卻和他嫂子勾勾搭搭。


    你猜猜直不疑是如何回答?他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壓根就沒有哥哥。”


    一句多餘的話都不說,更沒有辱罵和人拚命這一說。


    直不疑做了禦史大夫,不喜歡別人以官名稱呼,叫老直就行。


    人們都說他和衛綰一樣,是有德行的長者。


    ……


    景帝後元二年,秋,長安城有豪強大戶,勾結皇族宗親無惡不作,侵占百姓良田,欺男霸女……


    這時景帝開始懷念郅都。


    “要是郅都還活著,讓他管理這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肯定手拿把掐。”


    “可惜……!”


    “對了,曾經與郅都做搭檔的寧成完全可以勝任。”


    景帝想起了寧成。


    誰是寧成呢?


    寧成,南陽郡穰(rang)縣人,今河南鄧州市人。


    曾任文帝的侍衛長。此人做事很有特點:


    對待手下人狠如狼,對待上級是七個不服八個不配!


    他曾出任濟南都尉,做郅都的副手。


    同僚們對郅都恭恭敬敬,寧成卻常常在郅都麵前擺架子。


    由於寧成辦案有一套,郅都不以為意,和他配合的相當默契,二人成了好朋友。


    寧成與郅都都屬於酷吏,除了忠於皇上,即便六親都不認。


    不過寧成不如郅都清廉,寧成愛財,有受賄行為。


    景帝也知道寧成這個毛病,看中他的是冷酷無情,於是提拔他做了中尉。


    負責長安城的安全保衛工作。


    景帝後元三年,正月,景帝突然患上了頭疼病,禦醫號脈稱其腦有風涎,囑咐他靜養。


    然後熬了一副湯藥,王皇後服侍皇上睡下,誰知景帝這一睡,就永遠沒醒過來。


    景帝駕崩了,王皇後哭的死去活來,宮中妃子們哭聲一片……


    回顧景帝的一生:32歲時繼位,在位16年,享年48歲。


    死後諡號孝景皇帝。


    最後被安葬在陽陵。


    陽陵位於今天的陝西省高陵縣西南,具體位置是在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


    景帝死了,16歲的劉徹繼位,他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


    這一年改年號為建元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劉徹之前的皇帝都沒使用年號。


    中國曆史上,漢武帝劉徹是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


    “建元”寓意建立新的紀元。


    “當!當!當~!”號稱比肩秦始皇的牛批人物劉徹閃亮登場了!


    先有家,然後再有國,劉徹先把家庭關係擺置好。


    尊竇太後為太皇太後,臥靠!老太太真能活,熬死了兩任皇帝。


    尊王皇後為皇太後。


    劉徹當太子時,娶陳阿嬌為妃,如今當了皇帝,自然阿嬌就是皇後。


    這可樂壞了劉徹的姑姑、丈母娘長公主劉嫖。


    劉徹又尊外祖母臧兒為平原君。


    臧兒所生的兩個兒子,王太後的異父兄弟田蚡、田勝,也被封了侯。


    臥靠!這兩人寸功未立卻封侯,劉徹違背了高祖遺訓。


    田蚡被封為武安侯,田勝被封為周陽侯。


    劉徹的親舅舅,王太後的親哥哥王信,景帝活著是被封為了蓋侯,依舊不變。


    丞相,禦史大夫等大臣依舊不變。


    為慶賀新皇即位,未央宮大宴三天,大赦天下……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該幹點正事了。


    隨後劉徹發布招賢令,廣招天下有識之士獻計獻策。


    “喂!喂!有才能的學子們,聽好了,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是金子,你就發光!有能耐,你就發揮!朝廷需要你們!”


    “哥幾個,走,聽說劉徹是明君,咱們去長安和皇帝嘮嘮嗑去!”


    一時之間,群雄薈萃到長安,其中佼佼者就是儒家大師董仲舒。


    董仲舒,今河北省景縣廣川大董故莊村人。


    他是儒家大師,又是傳播儒學的講師,傳聞董仲舒講課蠍子拉屎——獨一份。


    他用帷帳把學生隔在外麵,好多學生隻聞其聲未見其人。


    董仲舒高明之處是不拘泥儒學,而是有所創新。


    比如他在孔子儒家思想基礎上,增加了“天人合一”的理論。


    董仲舒之所以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儒,得益於他從小刻苦學習。


    傳聞他學習儒家理論時,“三年不窺園”。


    什麽意思呢?


    傳聞董仲舒的老爸,要為兒子建一座花園,第一年建好了亭子,董仲舒忙著看書,視而不見。


    第二年建好了假山,鄰家小孩在假山上玩耍,董仲舒忙著寫筆記,視而不見。


    第三年後花園建成了,周圍鄉親都來參觀,紛紛誇花園建的漂亮。


    董仲舒忙著著書講座,依舊視而不見。


    董家花園建了三年,董仲舒沒功夫看一眼。


    於是有了“三年不窺園”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