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劉徹心說,“傳聞不能全信,與董仲舒當麵一問一答,老董幾斤幾兩一目了然。”


    董仲舒真金不怕火煉,信心滿滿拜見了劉徹。


    “先生,朕看了你的著作,有幾個問題要請教先生一二。”


    “~哈哈!皇上,說請教就折煞老生了,切磋一下倒是可以的。”


    董仲舒謙虛道。


    隨後,劉徹開始發問,董仲舒一一作答。


    這一幕,就是劉徹登基後與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一問一答主要圍繞天人關係、治國理念以及儒家思想的推廣等問題展開。


    董仲舒在對策中提出了五項重大建議。


    包括建立明堂禮製、興辦太學、天人感應學說、限製豪民占田以及以儒家經典統一政治思想等。


    董仲舒核心思想是“天有情感,人有感應,地有收獲。”


    老董還說,君王做的好與壞,老天爺會用天象示警。


    比如君王一心為民,風調雨順是對勤政君王的獎賞。


    如果君王禍害百姓,天災人禍,洪水泛濫等異象,是對昏君的懲罰。


    總結一句話就是“人在做,天在看,頭頂三尺有神靈!”


    最後董仲舒說道:“陛下,大漢應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老董的意思是,把那些歪門邪道學說趕出廟堂,讓儒家思想發揚光大!


    劉徹對董仲舒相當滿意,“大師,朕要重用你!”


    隨後,劉徹任命其為江都易王劉非的國相。


    臥靠!不知劉徹咋想的?既然重用老董,為何不把他留在朝廷呢?


    劉非是劉徹的異母哥哥,景帝和程姬的兒子,為人凶狠狡詐,人品不好。


    劉非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立下了戰功,被封為江都王,管理原來劉濞的吳地。


    值得一提的是,劉非有個兒子叫劉建,後來因謀反被誅殺,江都國隨之被廢除。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董仲舒倡導天下一統,江都王劉非想造反的思想,在董仲舒的教化下逐漸放棄。


    傳聞董仲舒在輔佐劉非時,有一年江都國大旱,半年一滴雨都沒下。


    劉非對董說:“國相,您不是說天人有感應嗎?來,您感應一下老天爺,讓他老人家下點雨。”


    董仲舒道:“王爺,為人要和善,別總吹胡子瞪眼的!


    老天爺看你不夠溫柔,故此天降大旱預警。”


    別看劉非在其他人麵前耀武揚威,董仲舒威望天下知,他不敢在董麵前擺架子。


    “是、是、是,國相批評的對,以後我改就是了。還望國相發揮威力,為百姓祈雨。”


    董仲舒微微一笑道:“小意思,待老夫一展身手!”


    劉非按照董仲舒的要求,命手下擺好祭壇,董仲舒清水潔麵,焚香膜拜。


    按照董仲舒的說法,他運用意念之法,將天地陰陽之氣分開,


    陰氣上升達一定高度,然後祭出陽氣,陰陽之氣在天空發生激烈碰撞就會下雨……


    一袋煙的功夫,隻見天空陰雲密布,“轟隆隆”隱隱雷聲傳來。


    一頓飯的功夫,隨即“嘩嘩”大雨傾盆而下,臥靠!真靈驗。


    老百姓在雨中奔跑喊著“老天爺終於開眼了!下雨了……”


    此後,董仲舒更加名揚天下。


    ……


    未央宮前殿,丞相衛綰上書道:“陛下,各地方推薦的儒士水平參差不齊,


    每天在宮門外鬧哄哄的,不如都讓他們回家?”


    劉徹準奏。


    忽而!劉徹想起了什麽,“丞相且慢,讓轅固生留下來,其餘的都趕走。”


    劉徹為何唯獨留下轅固生呢?


    轅固生,名轅固,“生”是對文人的一種敬稱。


    他是儒家大師,孔子的鐵杆粉絲,精通《經學》,熟讀《春秋》……


    劉徹當太子時,曾跟在父皇景帝身邊參政議政,親眼目睹了一場精彩的辯論。


    事情是這樣的,劉徹的老爸景帝當政期間,組織了一場辯論會,題目是“湯武革命”合法與否?


    邀請儒家大師轅固生與黃老學說的大師黃生進行辯論。


    “湯武革命”說的是“湯”推翻了夏朝最後一位君王“桀”,建立了商朝。


    後來“周武王”推翻了商朝最後一位君王“紂王”,建立了周朝。


    “湯武革命”中的“湯”,指的是商湯,“武”指的是周武王。


    轅固生從儒家角度分析認為,湯武革命是合法的。


    他說“君王昏庸無道,其屬下順應天意和民意,推翻舊的統治,建立新秩序,是天受命。”


    商湯是夏桀的臣子,周武王是商紂王的臣子。屬於君臣上下級關係,


    黃生是道教鼻祖老子的鐵杆粉絲,黃老學說的信徒。


    他從道德層麵分析認為,湯武革命是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君王有過錯應該規勸,而不應該誅殺。


    二人就撕逼了起來……


    隨著爭論越來越激烈,景帝吧嗒吧嗒嘴不是滋味。


    “奶奶滴!不能再讓他們爭辯了,一會把高祖從棺材裏氣得跳了出來!”


    原來景帝突然意識到,轅固生鼓吹湯武革命推翻暴君是合法的,景帝擔心今人效法就會犯上作亂。


    黃生譴責湯武弑君造反是亂臣賊子,以下犯上,景帝又擔心會顛覆了高祖起兵以漢代秦的合法性。


    為此急忙製止道:“食肉不食馬肝(馬肝有毒),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從此以後,沒有皇上受命,對這個問題學者們都不敢去碰~~~


    劉徹想讓轅固生和黃老學說的大師們,接著往下辯論,所以特意留下了轅固生。


    劉徹任命轅固生為博士,以備策問。


    正在劉徹準備一場精彩辯論時,轅固生出事了~~~


    話說有一天,竇太後召來轅固生,拿出老子的道德經讓他看。


    竇太後是黃老學說的忠實信徒。


    她道:“轅大師,這是老身珍藏的道德經,你拿去看看吧。”


    你猜轅固生什麽說?


    他說“有什麽好看的,盡是些扯淡玩意,傻帽才看呢!”


    臥靠!大師說話真任性,竇老太他也敢惹,活膩歪了吧?


    竇太後勃然大怒,奶奶滴!啥時候老身成傻帽了!?


    “來人,把這狂徒拉出去砍了!”


    有人就通知了劉徹,劉徹急忙趕過來,跪下求奶奶息怒。


    竇太後一想,為這點小事殺了儒家大師也不好。


    左右為難時,忽生一妙計,“來人,把轅固生扔到後花園野豬窩裏去!”


    原來竇老太太要讓野豬咬死轅固生。


    劉徹為救轅固生,就偷偷命仆人塞給了轅固生一把刀。


    經過一陣激烈搏鬥,最終轅固生戰勝了野豬,竇老太無話可說,放過了轅固生。


    經奶奶這一鬧騰,劉徹也失去了籌辦辯論會的興趣。


    ……


    建元元年冬,劉徹罷免衛綰丞相之職,改用竇嬰任丞相。


    衛綰忠厚有餘謀略不足,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怎能看上這種人,罷免是必然的事。


    竇嬰是劉徹的奶奶、竇太皇太後的侄孫,平定七國之亂時立有戰功,


    景帝時,竇老太太就有意提拔竇嬰,卻被景帝否決,景帝說竇嬰氣量狹窄。


    竇嬰當了丞相,劉徹的舅舅田蚡急眼了,他找到姐姐王太後。


    “姐,你看老太後的侄孫都當高官了,我是您的弟弟,啥也不是。


    我無所謂,姐姐麵上無光啊!”


    在王太後的勸說下,劉徹任命舅舅田蚡為太尉。


    值得一提的是,景帝活著時廢除了太尉一職,


    劉徹為了安排舅舅一個官職,重新起用了太尉這一職稱。


    兩個月後,禦史大夫直不疑被免官,代地人趙綰繼任。


    趙綰向劉徹推薦蘭陵人王臧,說王臧是儒家大師,才華出眾……


    劉徹愛惜人才,於是授王臧為郎中令。


    天殺的!誰知這一人事變動,竟然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