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是一位雄主,他很想揍匈奴人,這源於他強勢的性格。
劉邦性格不強勢嗎?呂後不強勢嗎?他們不想揍匈奴人嗎?
一連三問,請回答。
當然想了,但是實力在那擺著,漢軍不如匈奴軍隊強悍,匈奴軍隊的鐵騎來去如風。
劉邦被冒頓單於差點圍殺在白登山上,擱誰也肝顫!
從此以後,漢朝再也不敢與匈奴人硬剛了。
為保護邊境百姓不被欺負,劉邦隻好采納謀士婁敬的和親辦法,借此籠絡匈奴人。
呂後也是個狠人,她把情敵戚夫人折磨成了“人彘”!
但是,呂後隻會窩裏橫。
冒頓單於去信說要和她滾床單。“你是寡婦,我是光棍,我有,你沒,咱倆結合,就都有了。”
冒頓單於的臉皮真厚!極盡語言侮辱之能事。
由於實力不夠,呂後隻能幹瞪眼。忍氣吞聲,陪著笑臉回信說:
“哎呀喂!我的大王,謝謝還惦念著我這個老太婆,我人老珠黃,不中用了。
這麽著吧,過兩天我讓人給大王送去漢朝的黃花姑娘……”
呂後還不去打匈奴?她敢嗎!
打了多年的內戰,把國庫裏的錢都打沒了,憑什麽和人家匈奴人硬剛?
~汗!繼續當忍者神龜吧,繼續和親吧!
……
轉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劉徹當上了皇帝,到他這裏情況有了變化,劉徹變強硬了。
他開始給匈奴人定規矩:“都特麽給我消停點,信不信我揍你們!”
劉徹為何硬氣了?
這源於他爺爺和他爹為他積攢了家底,即曆史上的“文景之治”,
是說文帝和景帝發展農業生產,充實了國庫。
國庫有了錢,劉徹腰杆也硬了,打仗不就是打的錢嗎?
從“馬邑之圍”開始,劉徹開始向匈奴說不!
“咋滴!老子就是拒絕和親,不服是吧?打你囂張跋扈的匈奴!”
從武帝元光六年,一直打到了武帝征和三年,劉徹這種強硬狀態,持續了四十餘年~~~
嗚呼呀!千古一帝並非浪得虛名!
……
武帝一朝,有資料記載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叫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
下麵咱就聊聊河南之戰。
“河南之戰”發生在武帝元朔二年。
這裏的河南,不是說的河南省,而是指黃河以南,鄂爾多斯高原中的河套平原。
大致位於今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
“河南之地”地勢開闊、平坦,土壤肥沃,水草豐盛,
是中原農業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共同向往的沃土。
自春秋戰國到漢朝,這裏成了漢匈兩國爭奪的焦點。
秦末,劉邦忙著和項羽爭天下,匈奴冒頓單於趁劉邦無暇他顧,趁機占據了該地區。
而河南地距離西漢的國都長安不足千裏,匈奴的鐵騎隻需疾馳一二日便可到達。
匈奴騎兵一出動,長安警鈴大作,故此,長安一直處在匈奴鐵騎威脅之下。
武帝元朔二年春,匈奴左賢王率部進犯上穀、漁陽等地。
上穀在今張家口一帶,漁陽在今北京密雲和懷柔一帶。
匈奴左賢王的地位很高,僅次於單於。
當時漢軍據守這個地方的軍事指揮官,是材官將軍韓安國。
沒錯,就是那個剛上任丞相就摔斷腿的韓安國。
當時劉徹心想:“瘸著腿咋能幹事呢?”
劉徹接著就把他廢了,讓平棘侯薛澤接替了丞相位。
傷筋動骨一百天,等韓安國養好腿再上朝時,發現情況有所變,他被邊緣了,
原來一個蘿卜一個坑,沒老韓位置了。
劉徹不會讓人吃閑飯,於是外放老韓到北邊抗擊匈奴,任命其為材官將軍,
相當於現在的旅團參謀。
韓安國老謀深算,適合在朝中出謀劃策,讓他帶兵打仗,這不是要他的親命嗎?
無奈韓安國走馬上任,偏偏上任不久,左賢王率軍入侵他據守的地方。
人家左賢王率領上萬軍隊,韓安國一看自己,雖然是團參謀,可沒多少兵馬。
既來之則安之,老韓一咬牙一跺腳,親率700人出戰。
左賢王一看老韓這架勢,笑道:“老韓,你不在朝中享福,跑北邊找抽來了!”
老韓心說,“老子也不想來,誰不知道在朝中安全!”
“左賢王,少廢話,咱倆比試比試?”老韓仗著膽子喊道。
“~哈哈!——就憑你!”
左賢王笑得更歡了,隻見他手一揮,匈奴大軍如潮水湧來。
“奶奶個熊!誰和你耽誤功夫,老子大軍馬蹄也能把你這點人馬踩出翔來!”
左賢王發動了攻擊。
韓安國大驚,我的媽呀!來真的了。
老韓跑慢了一步,屁股上挨了一刀。“駕!駕!”
老韓拚命鞭馬,總算撿了一條命。
跑回了營壘,“老子惹不起躲得起!”
老韓高掛免戰牌,罵死不出戰,你來我就放箭,龜縮不出。
左賢王你看老韓認慫了,也就放了他一馬,命令士兵開始搶劫,
最後匈奴人擄掠千餘人,牲畜萬餘頭,鞭敲金鐙,高唱凱歌而去。
消息傳到了長安,群臣紛紛請求皇上製裁韓安國。
當初老韓牛皮哄哄得罪了許多同僚,這時他們開始落井下石。
這正是:“當初多牛皮,如今多狼狽!”
誰知禦史大夫張湯卻道:“陛下,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一次失敗就殺人,
再說韓安國敗在兵馬少,而非懼戰。”
隨後張湯給劉徹出了一個主意,讓劉徹命令韓安國率部向東移駐右北平,
因為有情報顯示,左賢王要率軍向東方深入。
劉徹點頭稱是。
這君臣二人真夠狠的,這和殺了老韓沒區別,越往東越危險。
劉徹有自己想法,他想犧牲韓安國少部人馬,牽製匈奴大部隊。
然後讓衛青去收複河南之地。
這個作戰計劃,劉徹命名為“胡騎東進、漢騎西擊”,也叫“避實就虛”之計。
意思是你們匈奴侵犯我東方,我漢軍西擊河南之地。
“車騎將軍衛青、將軍李息聽令!”
“~在——!”
“朕命你二人各率三萬人馬,切斷匈奴軍後援,迅速拿下河南之地。
具體戰術可隨機應變,即刻出兵,不得有誤!”
“喏——!”
衛青和李息領兵而去。
劉邦性格不強勢嗎?呂後不強勢嗎?他們不想揍匈奴人嗎?
一連三問,請回答。
當然想了,但是實力在那擺著,漢軍不如匈奴軍隊強悍,匈奴軍隊的鐵騎來去如風。
劉邦被冒頓單於差點圍殺在白登山上,擱誰也肝顫!
從此以後,漢朝再也不敢與匈奴人硬剛了。
為保護邊境百姓不被欺負,劉邦隻好采納謀士婁敬的和親辦法,借此籠絡匈奴人。
呂後也是個狠人,她把情敵戚夫人折磨成了“人彘”!
但是,呂後隻會窩裏橫。
冒頓單於去信說要和她滾床單。“你是寡婦,我是光棍,我有,你沒,咱倆結合,就都有了。”
冒頓單於的臉皮真厚!極盡語言侮辱之能事。
由於實力不夠,呂後隻能幹瞪眼。忍氣吞聲,陪著笑臉回信說:
“哎呀喂!我的大王,謝謝還惦念著我這個老太婆,我人老珠黃,不中用了。
這麽著吧,過兩天我讓人給大王送去漢朝的黃花姑娘……”
呂後還不去打匈奴?她敢嗎!
打了多年的內戰,把國庫裏的錢都打沒了,憑什麽和人家匈奴人硬剛?
~汗!繼續當忍者神龜吧,繼續和親吧!
……
轉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劉徹當上了皇帝,到他這裏情況有了變化,劉徹變強硬了。
他開始給匈奴人定規矩:“都特麽給我消停點,信不信我揍你們!”
劉徹為何硬氣了?
這源於他爺爺和他爹為他積攢了家底,即曆史上的“文景之治”,
是說文帝和景帝發展農業生產,充實了國庫。
國庫有了錢,劉徹腰杆也硬了,打仗不就是打的錢嗎?
從“馬邑之圍”開始,劉徹開始向匈奴說不!
“咋滴!老子就是拒絕和親,不服是吧?打你囂張跋扈的匈奴!”
從武帝元光六年,一直打到了武帝征和三年,劉徹這種強硬狀態,持續了四十餘年~~~
嗚呼呀!千古一帝並非浪得虛名!
……
武帝一朝,有資料記載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叫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
下麵咱就聊聊河南之戰。
“河南之戰”發生在武帝元朔二年。
這裏的河南,不是說的河南省,而是指黃河以南,鄂爾多斯高原中的河套平原。
大致位於今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
“河南之地”地勢開闊、平坦,土壤肥沃,水草豐盛,
是中原農業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共同向往的沃土。
自春秋戰國到漢朝,這裏成了漢匈兩國爭奪的焦點。
秦末,劉邦忙著和項羽爭天下,匈奴冒頓單於趁劉邦無暇他顧,趁機占據了該地區。
而河南地距離西漢的國都長安不足千裏,匈奴的鐵騎隻需疾馳一二日便可到達。
匈奴騎兵一出動,長安警鈴大作,故此,長安一直處在匈奴鐵騎威脅之下。
武帝元朔二年春,匈奴左賢王率部進犯上穀、漁陽等地。
上穀在今張家口一帶,漁陽在今北京密雲和懷柔一帶。
匈奴左賢王的地位很高,僅次於單於。
當時漢軍據守這個地方的軍事指揮官,是材官將軍韓安國。
沒錯,就是那個剛上任丞相就摔斷腿的韓安國。
當時劉徹心想:“瘸著腿咋能幹事呢?”
劉徹接著就把他廢了,讓平棘侯薛澤接替了丞相位。
傷筋動骨一百天,等韓安國養好腿再上朝時,發現情況有所變,他被邊緣了,
原來一個蘿卜一個坑,沒老韓位置了。
劉徹不會讓人吃閑飯,於是外放老韓到北邊抗擊匈奴,任命其為材官將軍,
相當於現在的旅團參謀。
韓安國老謀深算,適合在朝中出謀劃策,讓他帶兵打仗,這不是要他的親命嗎?
無奈韓安國走馬上任,偏偏上任不久,左賢王率軍入侵他據守的地方。
人家左賢王率領上萬軍隊,韓安國一看自己,雖然是團參謀,可沒多少兵馬。
既來之則安之,老韓一咬牙一跺腳,親率700人出戰。
左賢王一看老韓這架勢,笑道:“老韓,你不在朝中享福,跑北邊找抽來了!”
老韓心說,“老子也不想來,誰不知道在朝中安全!”
“左賢王,少廢話,咱倆比試比試?”老韓仗著膽子喊道。
“~哈哈!——就憑你!”
左賢王笑得更歡了,隻見他手一揮,匈奴大軍如潮水湧來。
“奶奶個熊!誰和你耽誤功夫,老子大軍馬蹄也能把你這點人馬踩出翔來!”
左賢王發動了攻擊。
韓安國大驚,我的媽呀!來真的了。
老韓跑慢了一步,屁股上挨了一刀。“駕!駕!”
老韓拚命鞭馬,總算撿了一條命。
跑回了營壘,“老子惹不起躲得起!”
老韓高掛免戰牌,罵死不出戰,你來我就放箭,龜縮不出。
左賢王你看老韓認慫了,也就放了他一馬,命令士兵開始搶劫,
最後匈奴人擄掠千餘人,牲畜萬餘頭,鞭敲金鐙,高唱凱歌而去。
消息傳到了長安,群臣紛紛請求皇上製裁韓安國。
當初老韓牛皮哄哄得罪了許多同僚,這時他們開始落井下石。
這正是:“當初多牛皮,如今多狼狽!”
誰知禦史大夫張湯卻道:“陛下,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一次失敗就殺人,
再說韓安國敗在兵馬少,而非懼戰。”
隨後張湯給劉徹出了一個主意,讓劉徹命令韓安國率部向東移駐右北平,
因為有情報顯示,左賢王要率軍向東方深入。
劉徹點頭稱是。
這君臣二人真夠狠的,這和殺了老韓沒區別,越往東越危險。
劉徹有自己想法,他想犧牲韓安國少部人馬,牽製匈奴大部隊。
然後讓衛青去收複河南之地。
這個作戰計劃,劉徹命名為“胡騎東進、漢騎西擊”,也叫“避實就虛”之計。
意思是你們匈奴侵犯我東方,我漢軍西擊河南之地。
“車騎將軍衛青、將軍李息聽令!”
“~在——!”
“朕命你二人各率三萬人馬,切斷匈奴軍後援,迅速拿下河南之地。
具體戰術可隨機應變,即刻出兵,不得有誤!”
“喏——!”
衛青和李息領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