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不怕沒好人,就怕沒好話。”


    丞相公孫弘關鍵時刻的幾句話,說動劉徹殺了主父偃,終於除去了一個競爭對手。


    可憐主父偃,效忠皇上結怨同僚。


    生前弟子門客百千,被斬後,卻無一人為他收屍。


    唯獨洨縣孔車,為他收屍並落葬為安。劉徹聞之稱讚孔車是賢良長者。


    ……


    人死如燈滅,一切成空。


    主父偃活著時,極盡劉徹的寵信,引得公孫弘、汲黯、張湯這三人競相吃醋。


    有一次朝議時,主父偃為解決匈奴入侵難題,提議讓劉徹修建朔方城,這樣可以以逸待勞,免去漢軍的奔波之苦。


    當時劉徹拿不定主意,就讓群臣分組討論。


    公孫弘和汲黯分到了一個小組。


    此時他小聲對汲黯說:“汲大人,一會皇上詢問咱倆是否支持主父偃的提議,咱倆說成一樣的,反對主父偃的提議。”


    二人都看主父偃不順眼,不能讓他太猖狂。


    尤其是公孫弘,每時每刻都感受到了來自主父偃的壓力。


    汲黯點頭同意。


    過了一會,劉徹征求大家的意見,點名汲黯發表他的看法。


    汲黯表示反對,說修建朔方城空耗國家財富。


    等到劉徹問公孫弘:“丞相,說說你的看法。”


    公孫弘從皇上表情和語言上,感覺劉徹傾向修建朔方城,加上同僚有多半讚成修建。


    這時公孫弘改變了主意,想順從皇上的意思。


    “回皇上,修建有修建的好處,不修建有不修建的弊端,


    具體修不修,還得皇上拿主意。”


    “哈哈——!”


    公孫弘玩起了太極。


    這等於把汲黯給賣了,因為隻有少數人反對,汲黯當場就石化了。


    他實在壓不住火氣,當著皇上的麵斥責公孫弘狡猾不誠實。


    劉徹樂意看臣子們相互指責。故意問公孫弘:


    “丞相,汲大人說你狡猾不誠實,你覺得你誠實還是不誠實呢?”


    公孫弘不慌不忙道:“回皇上,能知臣心,當說臣誠實。不知臣心,當說臣不誠實。”


    公孫弘回答的十分圓滑,滴水不漏,意思是看各人的理解。


    劉徹認為公孫弘說話有水平,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等於化解了現場尷尬。


    從此以後,汲黯再不信任公孫弘了。


    ……


    汲黯,字長孺,河南濮陽人,40歲時,曾在劉徹他爹景帝手下做殿前侍衛長。


    這個年齡才到這種官職,屬於很不得誌。


    劉徹繼位當上皇帝後,汲黯的耿直無私吸引了劉徹,於是吸收他做了自己“智囊團”裏的謀士。西漢稱之為“謁者”。


    汲黯崇尚道家學說,與竇太後的黃老之學相通,也就是倡導無為而治,主張與民休養生息。


    這與劉徹主張的儒家學說有點不相符合。


    這可從汲黯處理政務可窺一斑。


    在南方小國東越和南越、甌越相互撕吧時候,劉徹讓他去南方視察一下。


    “汲大人,辛苦你去南方跑一趟吧?”


    “皇上盡管吩咐。”


    “你去南方勸勸架,別讓他們相互攻伐了。”


    皇上放心吧,保證完成任務。”


    汲黯說的好聽,走到了半路就返回了長安。


    “皇上,我回來了。”


    劉徹很驚詫,“噫!汲大人,你的馬車跑得真快,兩天就返回來了?”


    “回皇上,實不相瞞,我根本就沒到達南方。”


    “什麽?你竟敢欺騙朕?”


    “皇上息怒,聽微臣說完。”


    劉徹氣鼓鼓道:“說吧,看你如何辯解?”


    “皇上,你見過小孩子打架嗎?”


    “見過,這與你中途返回有何幹?”劉徹不解道。


    “陛下,小孩子打架最好大人別摻和,大人越摻和,小孩子打得越起勁。”


    劉徹一想,確實是這樣。


    汲黯繼續說道:“南方小國相互攻打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打打和和也改變不了什麽,


    有時候拉架的剛離開,他們又笑嘻嘻在一起喝酒了,你說作為朝廷特使,我去了南方向著誰,不向著誰說?


    既然解決不了問題,朝廷還不如裝作不知道為好。所以我走到半路又返回來了。”


    劉徹不住點頭稱是。


    汲黯這是典型的無為而治,不過多人為幹涉事務,順其自然就行。


    還有一次,河南濮陽發生了火災,蔓延燒了一千戶,劉徹又派汲黯去視察。


    半月以後,汲黯才返回了長安。


    劉徹感到好奇,問汲黯:“出使南方,你很快就回來了。這次怎麽拖了半個月呢?”


    “回皇上,河南濮陽的火災不大,那裏茅草屋相連,隻要著火就會蔓延開來,不勞煩皇上掛念。”


    “那你應該早點回來啊!”


    皇上別急,聽我說:“我回來路過商丘的時候,看到那裏發了大水,莊稼被淹,到處水茫茫一片。


    人們沒有吃的,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我想不到大漢土地上還有這慘景,於是手捧皇上的符節,命郡守打開糧倉賑濟百姓,


    皇上你猜怎麽著?滿街的百姓山呼皇上萬歲!皇上英明!


    情況就這麽個情況,現在我把皇上賜給的信物奉還,


    微臣沒經皇上同意,擅作主張,汲黯等待皇上發落。”


    說完這些話,汲黯跪下請罪。


    劉徹大喜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你能隨機應變,解決百姓問題,朕不但不罰,反而有賞。”


    汲黯轉憂為喜,道:“多謝皇上不罰之恩。”


    ……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錐子總會冒尖的。


    半年後,劉徹拜汲黯為東海郡太守。


    汲黯走馬上任,他沒有像前任那樣踢三腳,燒三把火。


    而是召集手下開會:“各位,我汲黯施政和別人不一樣,你們幹什麽我不會死盯著,


    我會考察你們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哪裏,大方向不能錯,屁股不能坐歪。


    希望大家配合好工作,不辜負皇上的期望,散會!”


    汲黯的意思是抓重放輕,盡量別總折騰老百姓,這就是黃老之學的精髓:無為而有為。


    汲黯身體不太好,自從開了那次會後,他就在大堂上擺上一張床,他躺在上麵辦公。


    手下們各負其責,汲黯這才放手不管。


    還別說,東海郡一改之前的混亂局麵,過去官員出工不出力,現在不行了,


    汲黯要抽測成績。


    不到一年,東海郡被他治理的清明太平,民風淳樸,路不拾遺,深得百姓稱讚。


    街上的人們稱讚道:“汲太守確實有一套,多年不遇的好太守。與民休養生息,不折騰,低調為官。難得!難得!”


    五年後,劉徹把汲黯又調回了朝廷,這時汲黯60歲。拜其為主爵都尉,享受九卿的待遇。


    汲黯有治世之才,但是在人情世故,同僚交往方麵是個社交文盲。


    不懂得交際,在一些人眼中等同傲慢無禮。


    無論是現在還是西漢時期,不管是誰,都是見到有權有勢的官員點頭哈腰。


    汲黯卻與眾不同,他不鳥有權有勢的人,意思是我不靠你們這些有權有勢的人提拔,我靠我自己努力奮鬥。


    比如他的同僚見到皇上的小舅子田蚡,都是像狗一樣匍匐在地,


    而汲黯隻是拱拱手而已。包括大將軍衛青,他對衛青同樣也是拱手禮。


    汲黯的兒子勸父親道:“爹,你也學學同僚,別不尊重田蚡和衛青,人家都是皇上的親戚。”


    汲黯斥罵兒子道:“小兔崽子,教育起你爹了,你爹到死也學不會奴顏卑膝。


    再說衛青、田蚡,多一個施拱手禮的人,他們就不高貴了。”


    不過衛青卻不在乎汲黯的態度,反而越發尊重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