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於徹底看清了公孫弘虛偽的本質,心說我家中有粗茶淡飯,何必在你公孫弘家吃這些?
老於心中不忿,一路走一路宣揚:“說公孫弘年輕時就是一個放豬娃,沒有真才實學,
沽名釣譽當上了丞相,實際他就是個大騙子,騙了皇上,騙了世人,是個十足的偽君子……”
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等老於回到山東,他說的這些話就傳到了丞相府。
公孫弘的心腹朱買臣道:“老於是您的故友,他現在造謠說您的壞話,要不收拾了他?”
如果你記性好,一定還記得朱買臣,沒錯,他就是“覆水難收”這句成語的主人公。
老朱在窮困潦倒之時被妻子拋棄,
等發達了,前妻想複婚,朱買臣往地下倒了一盆水,說你能把水收起來咱就複婚。
結果可想而知,水都流失了,怎麽能恢複到原來狀態呢?~~~
此時朱買臣任丞相長史一職。他的仕途可謂一波三折,起起落落嚐盡了官場酸甜苦辣。
老朱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官場老油子。
丞相長史是負責協助丞相處理政務的官員,相當於丞相幕僚之長。
西漢一個丞相匹配三個長史,公孫弘身邊像朱買臣這樣的長史還有兩個,一個名叫王朝,一個名叫邊通。
三人都在丞相府協助公孫弘辦公,他們深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自然以公孫弘馬首是瞻。
書接前言,朱買臣對公孫弘道:“丞相,要不要我收拾一下老於?讓他閉嘴不要胡說八道!”
公孫弘本來想讓故友宣揚自己節儉的美德,誰知被老於窺破內情,如今事與願違!”
公孫弘沉思片刻,擺擺手道:“翁子,”“翁子是朱買臣的字”。
“~翁子,不要理他,反正皇上也不信他的話。
這樣吧,你派人放出風去,就說老於想走後門求官,結果被丞相擋了回去,心中不滿散布謠言……”
朱買臣一聽拍手稱快,“好的,丞相足智多謀,我等還要不斷學習。”說完,朱買臣出去了。
……
武帝元狩二年,春,長安城發生了這麽一檔子事兒。
有5個賊人入宅盜竊,被主人發現報了警。
官府派一隊衙役去捉拿賊人。這5個賊人狗急跳牆,抄起這家牆上掛著的弓箭和大刀,就和官府的差役對峙。
最終官府仗的著人多,還是捉住了這5個賊人。
通過這件事兒,在朝議的時候,丞相公孫弘提議禁止老百姓持有弓箭和大刀等利器。
他說百姓持有弓箭,大隊差役就不敢上前,賊人持有刀槍,就敢和官府的差役對抗。
總之百姓持有刀槍、弓箭沒好處。
此時,光祿大夫侍中,吾丘壽王出班奏道:
“陛下,公孫弘言之無理,刀槍,弓箭是殺傷性武器不假,這就看你如何使用。
想那商湯武王時,號召人們打造武器保衛自己的勞動果實,賢王都持寬鬆政策讓百姓擁有合法武器。
隻有那無道昏君,和那些沒有能力打擊犯罪的官員,為了省心省力才不讓人們持有弓箭和刀槍。
現在天下太平,皇帝治理有方,還怕百姓造反嗎?”
廷尉張湯出班讚同吾丘壽王的觀點。
“陛下,吾丘壽王分析的有道理,沒有弓箭,菜刀也是利器,菜刀也能殺人,你能禁止百姓持有菜刀嗎?”
說起吾丘壽王,大家可能不熟悉,他是一位老臣,曾以下棋出名而被景帝招在了身邊。
景帝就是劉徹的爹劉啟。
如果你還記得,應該知道劉啟和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下棋這檔子事。
吳太子劉賢下棋悔棋,劉啟發怒,用棋盤砸死了吳太子劉賢,這成了吳王劉濞謀反的原因之一。
吾丘壽王陪著文帝下棋受寵,後來他通過學習《詩經》《公羊春秋》等書籍,被文帝召為博士,
他和賈誼、嚴助、朱買臣等人是一類的人物,不過,他的爵位不如朱買臣,嚴助等人高。
言歸正傳,不知什麽原因,張湯站在了公孫弘的對立麵,往時他都是支持公孫弘的建議。
也可能隻有刑事案件多,才能凸顯出張湯的能力,我是這樣想的。
劉徹綜合大家的意見,認為公孫弘說的沒道理,所以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這次公孫弘完敗。
參加朝議的自然少不了公孫弘的三位助手,也就是丞相長史:朱買臣,王朝和邊通。
回到丞相府,三位丞相長史不理解,為什麽張湯變化這麽快,從原先無條件支持,到現在極力反對。
書中暗表,張湯覬覦丞相之位,他要打擊公孫弘,然後取而代之。
接下來的日子,張湯步步緊逼,處處反對公孫弘,這引起了公孫弘三位心腹之人的記恨。
尤其是朱買臣,他下定決心要教訓一下張湯。
朱滿臣為什麽這麽恨張湯?
何止是朱滿臣,那些諸侯王哪個不恨張湯?
諸侯王恨張湯可以理解,他斷了諸侯王們的財路,在他的提議下,鹽鐵經營權歸了朝廷。
另外他還得罪了天下的商人和貴族。原來張湯為漢武帝發明了一項新的稅收,那就是“算緡告緡”。
所謂算緡,就是向商人、手工業者和高利貸者征收財產稅,具體規定是商人財產每2000錢,抽稅一算。
手工業者每4000錢,抽稅一算。
通過這種辦法,增加了國家財政,削弱了富商大賈的經濟實力。
告緡就是鼓勵民眾告發那些隱瞞財產逃避算緡的人,如果告發屬實,被告發者的財產將被沒收,
沒收財產的一半獎勵給告發者。這樣一來,極大打擊了富商大賈的偷稅漏稅行為。
從以上可以看出,張湯為劉徹聚斂財富,不惜四麵樹敵。
張湯是怎麽得罪朱滿臣的?
原來之前張湯是個小官吏,在朱滿臣麵前當差,極盡點頭哈腰拍馬屁之能事。
後來張湯抱上了公孫弘的大腿,二人相互吹捧推薦,張湯受到漢武帝的重用,官職不斷提升,最後升職當上了禦史大夫。
張湯官職超過了朱買臣,這樣就使老朱心理上產生了落差,
“奶奶滴!向誰說理去?奴才超過了主子。”
朱買臣很吃醋。
後來朱買臣、王朝、邊通去拜見張湯,張湯卻坐在椅子上蹺著二郎腿,漫不經心道:“三位丞相長史因何事而來呢?”
三人心中老大不高興,“沒事兒就不能登你的門兒了”,嘴上沒說什麽,心裏卻記恨上了張湯。
朱買臣和禦史中丞嚴助是鐵哥們,張湯在處理淮南王劉安謀反時,
深挖嚴打牽連上的嚴助,最終嚴助被斬,這也是朱買臣恨張湯的原因之一。
朱買臣如何打擊張湯呢?
老於心中不忿,一路走一路宣揚:“說公孫弘年輕時就是一個放豬娃,沒有真才實學,
沽名釣譽當上了丞相,實際他就是個大騙子,騙了皇上,騙了世人,是個十足的偽君子……”
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等老於回到山東,他說的這些話就傳到了丞相府。
公孫弘的心腹朱買臣道:“老於是您的故友,他現在造謠說您的壞話,要不收拾了他?”
如果你記性好,一定還記得朱買臣,沒錯,他就是“覆水難收”這句成語的主人公。
老朱在窮困潦倒之時被妻子拋棄,
等發達了,前妻想複婚,朱買臣往地下倒了一盆水,說你能把水收起來咱就複婚。
結果可想而知,水都流失了,怎麽能恢複到原來狀態呢?~~~
此時朱買臣任丞相長史一職。他的仕途可謂一波三折,起起落落嚐盡了官場酸甜苦辣。
老朱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官場老油子。
丞相長史是負責協助丞相處理政務的官員,相當於丞相幕僚之長。
西漢一個丞相匹配三個長史,公孫弘身邊像朱買臣這樣的長史還有兩個,一個名叫王朝,一個名叫邊通。
三人都在丞相府協助公孫弘辦公,他們深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自然以公孫弘馬首是瞻。
書接前言,朱買臣對公孫弘道:“丞相,要不要我收拾一下老於?讓他閉嘴不要胡說八道!”
公孫弘本來想讓故友宣揚自己節儉的美德,誰知被老於窺破內情,如今事與願違!”
公孫弘沉思片刻,擺擺手道:“翁子,”“翁子是朱買臣的字”。
“~翁子,不要理他,反正皇上也不信他的話。
這樣吧,你派人放出風去,就說老於想走後門求官,結果被丞相擋了回去,心中不滿散布謠言……”
朱買臣一聽拍手稱快,“好的,丞相足智多謀,我等還要不斷學習。”說完,朱買臣出去了。
……
武帝元狩二年,春,長安城發生了這麽一檔子事兒。
有5個賊人入宅盜竊,被主人發現報了警。
官府派一隊衙役去捉拿賊人。這5個賊人狗急跳牆,抄起這家牆上掛著的弓箭和大刀,就和官府的差役對峙。
最終官府仗的著人多,還是捉住了這5個賊人。
通過這件事兒,在朝議的時候,丞相公孫弘提議禁止老百姓持有弓箭和大刀等利器。
他說百姓持有弓箭,大隊差役就不敢上前,賊人持有刀槍,就敢和官府的差役對抗。
總之百姓持有刀槍、弓箭沒好處。
此時,光祿大夫侍中,吾丘壽王出班奏道:
“陛下,公孫弘言之無理,刀槍,弓箭是殺傷性武器不假,這就看你如何使用。
想那商湯武王時,號召人們打造武器保衛自己的勞動果實,賢王都持寬鬆政策讓百姓擁有合法武器。
隻有那無道昏君,和那些沒有能力打擊犯罪的官員,為了省心省力才不讓人們持有弓箭和刀槍。
現在天下太平,皇帝治理有方,還怕百姓造反嗎?”
廷尉張湯出班讚同吾丘壽王的觀點。
“陛下,吾丘壽王分析的有道理,沒有弓箭,菜刀也是利器,菜刀也能殺人,你能禁止百姓持有菜刀嗎?”
說起吾丘壽王,大家可能不熟悉,他是一位老臣,曾以下棋出名而被景帝招在了身邊。
景帝就是劉徹的爹劉啟。
如果你還記得,應該知道劉啟和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下棋這檔子事。
吳太子劉賢下棋悔棋,劉啟發怒,用棋盤砸死了吳太子劉賢,這成了吳王劉濞謀反的原因之一。
吾丘壽王陪著文帝下棋受寵,後來他通過學習《詩經》《公羊春秋》等書籍,被文帝召為博士,
他和賈誼、嚴助、朱買臣等人是一類的人物,不過,他的爵位不如朱買臣,嚴助等人高。
言歸正傳,不知什麽原因,張湯站在了公孫弘的對立麵,往時他都是支持公孫弘的建議。
也可能隻有刑事案件多,才能凸顯出張湯的能力,我是這樣想的。
劉徹綜合大家的意見,認為公孫弘說的沒道理,所以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這次公孫弘完敗。
參加朝議的自然少不了公孫弘的三位助手,也就是丞相長史:朱買臣,王朝和邊通。
回到丞相府,三位丞相長史不理解,為什麽張湯變化這麽快,從原先無條件支持,到現在極力反對。
書中暗表,張湯覬覦丞相之位,他要打擊公孫弘,然後取而代之。
接下來的日子,張湯步步緊逼,處處反對公孫弘,這引起了公孫弘三位心腹之人的記恨。
尤其是朱買臣,他下定決心要教訓一下張湯。
朱滿臣為什麽這麽恨張湯?
何止是朱滿臣,那些諸侯王哪個不恨張湯?
諸侯王恨張湯可以理解,他斷了諸侯王們的財路,在他的提議下,鹽鐵經營權歸了朝廷。
另外他還得罪了天下的商人和貴族。原來張湯為漢武帝發明了一項新的稅收,那就是“算緡告緡”。
所謂算緡,就是向商人、手工業者和高利貸者征收財產稅,具體規定是商人財產每2000錢,抽稅一算。
手工業者每4000錢,抽稅一算。
通過這種辦法,增加了國家財政,削弱了富商大賈的經濟實力。
告緡就是鼓勵民眾告發那些隱瞞財產逃避算緡的人,如果告發屬實,被告發者的財產將被沒收,
沒收財產的一半獎勵給告發者。這樣一來,極大打擊了富商大賈的偷稅漏稅行為。
從以上可以看出,張湯為劉徹聚斂財富,不惜四麵樹敵。
張湯是怎麽得罪朱滿臣的?
原來之前張湯是個小官吏,在朱滿臣麵前當差,極盡點頭哈腰拍馬屁之能事。
後來張湯抱上了公孫弘的大腿,二人相互吹捧推薦,張湯受到漢武帝的重用,官職不斷提升,最後升職當上了禦史大夫。
張湯官職超過了朱買臣,這樣就使老朱心理上產生了落差,
“奶奶滴!向誰說理去?奴才超過了主子。”
朱買臣很吃醋。
後來朱買臣、王朝、邊通去拜見張湯,張湯卻坐在椅子上蹺著二郎腿,漫不經心道:“三位丞相長史因何事而來呢?”
三人心中老大不高興,“沒事兒就不能登你的門兒了”,嘴上沒說什麽,心裏卻記恨上了張湯。
朱買臣和禦史中丞嚴助是鐵哥們,張湯在處理淮南王劉安謀反時,
深挖嚴打牽連上的嚴助,最終嚴助被斬,這也是朱買臣恨張湯的原因之一。
朱買臣如何打擊張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