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連去帶回整整用了4年。
把錢財,牛羊馬和副官,全部發散出去了,他自己輕裝回到了國
元鼎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15年,張騫回到了長安,皇上出宮遠迎,迎風洗塵自不待言。
到了年終歲尾,外交家、探險家,博望侯張騫積勞成疾病逝,時年50歲。
張騫死後的次年,他派出的副官回到了長安,皆圓滿完成了任務。
周邊小國紛紛投入大漢懷抱,皆奉劉徹為老大。
如果說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無半點功勞,也不符合實際情況,他為開辟絲綢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後來烏孫國請求與漢朝和親,劉徹就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給了烏孫王,還陪送了豐厚的嫁妝。
乖乖!江都王劉建是個畜牲王爺,壞事幹絕,然而卻生了一個好女兒——劉細君。
烏孫王把漢公主劉細君封為了右夫人,匈奴單於也嫁給了烏孫王一女,被昆莫封為了左夫人。
烏孫王左右不得罪,是個玩平衡的高手。
漢朝公主自建宮室居住,一年四季同烏孫王昆莫見麵一兩次,一起飲酒吃飯。
他們之間隻是政治夫妻,並無親情可言。
由於烏孫王年老,加之語言又不通,劉細君公主悲傷憂愁思念家鄉。
“我的家鄉該過中秋節了,烏孫國沒有中秋節,有的是跳大神祭祀神靈活動。”
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圓人不圓,劉細君落下了思鄉的淚。
漢武帝聽說後很憐惜她,每隔一年派使者給她送去絲綢和長安土特產。
到後來,烏孫國王昆莫也覺得對不起漢公主,於是要她嫁給自己的孫子。
“細君,你還年輕,往後日子還長,跟著我無疑守寡。走一步吧!”
劉細君不肯依從,“哪有當奶奶嫁給孫子的道理?”她上書漢武帝。
漢武帝回複說:“你應當遵守烏孫國的風俗,因為我國希望與烏孫國一起滅掉匈奴。”
劉細君為了大漢長治久安,含悲忍淚嫁給了昆莫的孫子。
二人育有一女,取名少夫公主。
昆莫去世後,其孫軍須靡繼位,號為“昆彌王”,劉細君做了王後。
漢朝與烏孫國和親以後,烏孫國成了漢朝在西域抗擊匈奴的戰略夥伴。
劉細君為促進“漢烏”兩國緊密關係,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我們應該記住這位公主,她的貢獻不輸以後的王昭君。
……
漢武帝元狩三年,劉徹征調全國民工及有罪的官員修建昆明湖。
此“昆明湖”不是如今的雲南昆明湖,而是人工開鑿的一處“超級大水坑”。
位置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鬥門鎮。
劉徹為何挖個大水坑呢?原來是為了訓練水軍。
據《史記·平準書》記載:“是時東越欲與漢用船戰逐,乃大修昆明池。”
你猜昆明湖有多大?湖麵東西長約 4 公裏,南北寬闊 約3 公裏,麵積約 10 平方公裏。就問你大不大?
劉徹說是用來訓練水軍,我看徒有其名。
由於忙著打匈奴,東越國接下來也沒有後續動作,昆明湖就成了一處景觀。
四年後,也就是元鼎二年,劉徹又在昆明湖旁邊建了一處景觀,取名柏梁台。
之所以取名柏梁台,是因為整個樓台的大梁、檁條全部采用柏樹材質,這種材質香味濃鬱。
柏梁台的位置在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
其建築風格獨特,規模宏大,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出代表之一。
據史書記載,柏梁台高達數十丈,台上建有宮殿、樓閣、亭台等建築,周圍環繞著花園、池塘等景觀。
站在柏梁台頂層,上林苑和昆明湖盡收眼中,令人神曠神怡。
方士還出主意,在柏梁台最上邊製作了一巨大的銅手,用來承接天露,
也就是收集露水,然後把玉石碾成粉,用銅手承接的露水調製成仙丹,方士說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此時上了年紀的劉徹很怕死,他想長生不老,所以每天吃幾粒這樣的“仙丹”。
在柏梁台上,漢武帝曾經舉行過許多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娛樂活動,
如宴會、歌舞、賦詩等,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和官員前來參加。
不過要想登上柏梁台,必須是吟一首“七言詩”。後來也稱這種“七言詩”為“柏梁詩”。
十分可惜的是,柏梁台存在十年後,突遭雷火襲擊,最終被燒。
如今我們隻能從史書上尋覓柏梁台的華美和壯闊。
……
元鼎元年,春,河南南陽新野人暴利長,向漢武帝獻了一匹品種高貴的野馬,
人稱是大宛的“汗血寶馬!”劉徹則稱之為“天馬”。
暴利長是如何得到這種天馬的?這事兒說起來話長,暴利長因為犯罪,被流放到了敦煌,
那時候還沒有縫紉機,所以沒讓他踩縫紉機,而是讓他去開墾荒地。
在開荒的時候,暴利長發現一群馬,在一雄健有一身棕色毛發,高頭大馬帶領下,常常到一處水塘邊喝水。
暴利長聽人說過大宛有一種汗血寶馬,和他發現的這匹的領頭馬描述的一模一樣。
這種馬價格不菲,也不是你有錢能買到的。
“如果我得到這種馬,獻給皇上,也許會免除我的刑期。”暴利長萌生了要逮住這匹寶馬的念頭。
他試了幾次,結果還沒等他靠近,這群馬見到人就四散而逃。
怎麽辦呢?暴利長苦思冥想。突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我何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到了第2天。他用河泥照著他的模樣,捏了一個泥人,手裏攥著一根繩子。
你還別說,暴利長還有點兒雕塑家的細胞,泥人就像他的弟弟。
接下來幾天,暴利長藏在蘆葦邊,觀察著這群馬的表情和動向。
前幾天,這群馬看到泥人很驚慌,不敢靠近水塘,但是又禁不住水的誘惑,欲走還留。
三天後,那匹頭馬終於禁不住水的誘惑,慢慢靠近了水塘,低頭喝起了水。
遠遠觀望的群馬,看到頭馬喝起水來,並沒有危險,他們也就慢慢靠近水塘喝起了水。
半月過去了,這群馬也適應了泥人的存在,暴利長見時機已到,打碎泥人,
他站在了泥人位置,手裏攥著一根套馬繩。
也許大家猜到了結果,暴利趁頭馬不注意,扔出了那根套馬繩,不偏不倚套住了那頭馬的脖子,
那匹頭馬受到驚嚇“嘶溜溜”長嘯一聲,意思是讓他的“手下”趕緊跑。
群馬四散而逃,這匹頭馬前蹄騰空,又蹦又跳要掙脫套馬繩,
暴利長豈能讓它逃走,“我不讓你走,馬說我不走不行!”
暴力長使出吃奶的力氣,使勁拽住繩子,馬和人就叫上了勁……。
最終人還是戰勝了馬。
得到這匹野馬後,暴利長深知其珍貴,隨即將其獻給漢武帝。
他將野馬獻給漢武帝後,聲稱這匹馬是從渥窪水中躍出的天馬。
漢武帝非常高興,認為這是祥瑞之兆,於是赦免其罪,還重賞了暴利長。
把錢財,牛羊馬和副官,全部發散出去了,他自己輕裝回到了國
元鼎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15年,張騫回到了長安,皇上出宮遠迎,迎風洗塵自不待言。
到了年終歲尾,外交家、探險家,博望侯張騫積勞成疾病逝,時年50歲。
張騫死後的次年,他派出的副官回到了長安,皆圓滿完成了任務。
周邊小國紛紛投入大漢懷抱,皆奉劉徹為老大。
如果說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無半點功勞,也不符合實際情況,他為開辟絲綢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後來烏孫國請求與漢朝和親,劉徹就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給了烏孫王,還陪送了豐厚的嫁妝。
乖乖!江都王劉建是個畜牲王爺,壞事幹絕,然而卻生了一個好女兒——劉細君。
烏孫王把漢公主劉細君封為了右夫人,匈奴單於也嫁給了烏孫王一女,被昆莫封為了左夫人。
烏孫王左右不得罪,是個玩平衡的高手。
漢朝公主自建宮室居住,一年四季同烏孫王昆莫見麵一兩次,一起飲酒吃飯。
他們之間隻是政治夫妻,並無親情可言。
由於烏孫王年老,加之語言又不通,劉細君公主悲傷憂愁思念家鄉。
“我的家鄉該過中秋節了,烏孫國沒有中秋節,有的是跳大神祭祀神靈活動。”
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圓人不圓,劉細君落下了思鄉的淚。
漢武帝聽說後很憐惜她,每隔一年派使者給她送去絲綢和長安土特產。
到後來,烏孫國王昆莫也覺得對不起漢公主,於是要她嫁給自己的孫子。
“細君,你還年輕,往後日子還長,跟著我無疑守寡。走一步吧!”
劉細君不肯依從,“哪有當奶奶嫁給孫子的道理?”她上書漢武帝。
漢武帝回複說:“你應當遵守烏孫國的風俗,因為我國希望與烏孫國一起滅掉匈奴。”
劉細君為了大漢長治久安,含悲忍淚嫁給了昆莫的孫子。
二人育有一女,取名少夫公主。
昆莫去世後,其孫軍須靡繼位,號為“昆彌王”,劉細君做了王後。
漢朝與烏孫國和親以後,烏孫國成了漢朝在西域抗擊匈奴的戰略夥伴。
劉細君為促進“漢烏”兩國緊密關係,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我們應該記住這位公主,她的貢獻不輸以後的王昭君。
……
漢武帝元狩三年,劉徹征調全國民工及有罪的官員修建昆明湖。
此“昆明湖”不是如今的雲南昆明湖,而是人工開鑿的一處“超級大水坑”。
位置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鬥門鎮。
劉徹為何挖個大水坑呢?原來是為了訓練水軍。
據《史記·平準書》記載:“是時東越欲與漢用船戰逐,乃大修昆明池。”
你猜昆明湖有多大?湖麵東西長約 4 公裏,南北寬闊 約3 公裏,麵積約 10 平方公裏。就問你大不大?
劉徹說是用來訓練水軍,我看徒有其名。
由於忙著打匈奴,東越國接下來也沒有後續動作,昆明湖就成了一處景觀。
四年後,也就是元鼎二年,劉徹又在昆明湖旁邊建了一處景觀,取名柏梁台。
之所以取名柏梁台,是因為整個樓台的大梁、檁條全部采用柏樹材質,這種材質香味濃鬱。
柏梁台的位置在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
其建築風格獨特,規模宏大,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出代表之一。
據史書記載,柏梁台高達數十丈,台上建有宮殿、樓閣、亭台等建築,周圍環繞著花園、池塘等景觀。
站在柏梁台頂層,上林苑和昆明湖盡收眼中,令人神曠神怡。
方士還出主意,在柏梁台最上邊製作了一巨大的銅手,用來承接天露,
也就是收集露水,然後把玉石碾成粉,用銅手承接的露水調製成仙丹,方士說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此時上了年紀的劉徹很怕死,他想長生不老,所以每天吃幾粒這樣的“仙丹”。
在柏梁台上,漢武帝曾經舉行過許多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娛樂活動,
如宴會、歌舞、賦詩等,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和官員前來參加。
不過要想登上柏梁台,必須是吟一首“七言詩”。後來也稱這種“七言詩”為“柏梁詩”。
十分可惜的是,柏梁台存在十年後,突遭雷火襲擊,最終被燒。
如今我們隻能從史書上尋覓柏梁台的華美和壯闊。
……
元鼎元年,春,河南南陽新野人暴利長,向漢武帝獻了一匹品種高貴的野馬,
人稱是大宛的“汗血寶馬!”劉徹則稱之為“天馬”。
暴利長是如何得到這種天馬的?這事兒說起來話長,暴利長因為犯罪,被流放到了敦煌,
那時候還沒有縫紉機,所以沒讓他踩縫紉機,而是讓他去開墾荒地。
在開荒的時候,暴利長發現一群馬,在一雄健有一身棕色毛發,高頭大馬帶領下,常常到一處水塘邊喝水。
暴利長聽人說過大宛有一種汗血寶馬,和他發現的這匹的領頭馬描述的一模一樣。
這種馬價格不菲,也不是你有錢能買到的。
“如果我得到這種馬,獻給皇上,也許會免除我的刑期。”暴利長萌生了要逮住這匹寶馬的念頭。
他試了幾次,結果還沒等他靠近,這群馬見到人就四散而逃。
怎麽辦呢?暴利長苦思冥想。突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我何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到了第2天。他用河泥照著他的模樣,捏了一個泥人,手裏攥著一根繩子。
你還別說,暴利長還有點兒雕塑家的細胞,泥人就像他的弟弟。
接下來幾天,暴利長藏在蘆葦邊,觀察著這群馬的表情和動向。
前幾天,這群馬看到泥人很驚慌,不敢靠近水塘,但是又禁不住水的誘惑,欲走還留。
三天後,那匹頭馬終於禁不住水的誘惑,慢慢靠近了水塘,低頭喝起了水。
遠遠觀望的群馬,看到頭馬喝起水來,並沒有危險,他們也就慢慢靠近水塘喝起了水。
半月過去了,這群馬也適應了泥人的存在,暴利長見時機已到,打碎泥人,
他站在了泥人位置,手裏攥著一根套馬繩。
也許大家猜到了結果,暴利趁頭馬不注意,扔出了那根套馬繩,不偏不倚套住了那頭馬的脖子,
那匹頭馬受到驚嚇“嘶溜溜”長嘯一聲,意思是讓他的“手下”趕緊跑。
群馬四散而逃,這匹頭馬前蹄騰空,又蹦又跳要掙脫套馬繩,
暴利長豈能讓它逃走,“我不讓你走,馬說我不走不行!”
暴力長使出吃奶的力氣,使勁拽住繩子,馬和人就叫上了勁……。
最終人還是戰勝了馬。
得到這匹野馬後,暴利長深知其珍貴,隨即將其獻給漢武帝。
他將野馬獻給漢武帝後,聲稱這匹馬是從渥窪水中躍出的天馬。
漢武帝非常高興,認為這是祥瑞之兆,於是赦免其罪,還重賞了暴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