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了打匈奴也是拚了,哪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要幹!


    “奶奶滴,老子不蒸饅頭爭口氣!讓我爹,我爺爺、老爺爺都知道,老劉家有腰杆硬的人物!”


    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千古一帝。


    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固然可貴,但是,打仗是燒錢的事,是把雙刃劍。


    大軍事家孫武就說過,“不可輕言戰事,要慎戰。”


    事實證明打仗沒好處,兩敗俱傷。


    就如鬥毆一般,贏了進牢房,輸了進醫院,沒有贏家。


    匈奴確實被趕到了漠北,同樣,劉徹也把漢朝的家底打光了。


    哈哈!那時候幸虧老美不知道漢朝的存在,否則還不乘人病要人命?分分鍾幹掉大漢。


    不過老天還是青睞劉徹的,給了他喘息的機會。


    劉徹心想:“上天再給我500年,我還一個強大的漢朝。


    老天餓不死瞎眼的鳥,國庫的錢沒了不要緊,我想法掙不就行了!”


    事實證明當皇上的都善於割韭菜,不是割王公大臣的韭菜,就是割窮老百姓的韭菜,反正大漢割不到洋鬼子頭上。


    比如劉徹為了讓諸侯王和大富豪們出血,專門發行了白鹿皮紙幣。


    這種特幣麵值很高,必須用真金白銀購買,不買還不行,祭祀必須用到這種紙幣。


    還有為了割百姓的韭菜,專門推出了放羊老漢卜式捐家財的典型代表,


    劉徹封這位放羊老漢為官,不就是鼓勵老百姓也捐家財嗎?


    皇上這點小九九,當臣子的看得清清楚楚,不就是想法摟錢嗎?


    這時候朝廷大臣鄭當時,向劉徹推薦了三位牛叉人物:分別是孔僅、東郭鹹陽和桑弘羊。


    這三人有什麽牛叉之處呢?此三人可以說是應運而生。


    此時劉徹為了聚斂財富,聽從張湯的建議,收回了鹽鐵經營權,發行白鹿皮紙幣,廢除舊幣發行五銖錢等等措施。


    我國古代以農業立國,皇帝抑製經商和手工業。因此朝廷缺乏鑄鐵和煮鹽這兩方麵的人才。


    而孔僅正好彌補了鑄鐵人才的空缺,因為他是河南南陽大冶鐵商,


    有錢有勢還有鑄鐵技術,劉徹就任命其為大農丞,主管冶鐵。


    東郭鹹陽是齊國人,今山東青州人,他是富甲天下的大鹽商。


    “朕需要鹽官,得了,就是你了!”


    劉徹讓東郭鹹陽管鹽事,也封了他一個大農丞的官職。


    桑弘羊既不是鹽商也不是鐵商,他是洛陽商人之子。


    從小有“鐵算盤”之稱,腦瓜靈活,會算賬,算盤打得比計算機還快。


    另外他有商業頭腦,能琢磨出來錢的道。比如他能把一坨屎賣出高價,能把梳子賣給和尚,是賺錢的耙子。


    劉徹現在不缺別的就缺錢,桑弘羊能搞錢,不重用他重用誰呢?


    於是劉徹也任命桑弘羊為大農丞。


    這三人可搭對台了,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很快為劉徹賺到了不少錢,暫時為朝廷解決了財政困難。


    ……


    公元前116年,有人在山西汾陽某祠堂後麵,挖出了一口三條腿的銅鼎,


    銅鼎通身沒有文字和圖案,看不出有什麽奇特之處。


    當地官員認為這是周鼎,於是把它上交給了朝廷。


    群臣一看銅鼎鏽漬斑斑,開始拍馬屁:“陛下,此乃失蹤上千年的寶物。


    民間出現祥瑞之物代表著國家政通人和,是皇上文治武功造福人民的體現。”


    哈哈!這些臣子們真會睜眼說瞎話,劉徹打仗都把國家打成窮光蛋了,


    山東、河南、安徽發大水,百姓沒得吃,朝廷沒糧食救濟,劉徹就想出了讓災民搬遷的主意,


    臥靠!災民搬來搬去還不是在這片土地上,去別的地方一樣沒得吃!


    臣子們管不了那麽多,隻要把皇上哄高興,管他百姓死活!


    這時中大夫吾丘壽王出班奏道:“陛下,這哪是周鼎?分明是漢鼎,是上天賜給大漢的寶鼎,是值得紀念的吉祥物。”


    臣子們一聽這家夥更能瞎叨叨,沒人敢說不是,大家一起鼓掌,高呼皇上萬歲,皇上英明……


    劉徹很享受這種氣氛,高興之下賞了吾丘壽王萬金。


    “既然是寶鼎,咱們就留個紀念吧?”群臣提議。


    為了紀念喜獲寶鼎這件事,劉徹決定改元,把這一年定為了元鼎元年。


    順帶說一句,劉徹統治大漢55年,年號改了11次,是改年號最多的一位皇帝。


    ……


    錢也有了,吉祥物也出現了,匈奴也被趕到了漠北,災區百姓也遷移了,似乎糟心事遠去了。


    劉徹這時候迷上了長生不老,又是煉丹又是求仙。


    45歲的他想再活500年。


    按說45歲正當年,不應該迷信神神叨叨的東西。


    在古代活到50多歲算長壽,劉徹的爹,景帝劉啟活了48歲。


    他爺爺文帝劉恒,活了47歲。


    劉徹一想,“根據遺傳學,估計我也活不過50歲,我今年45歲了,


    沒幾年活頭了,趕緊尋找長生不老藥吧。


    事實上遺傳學也有不靠譜的時候,劉徹活到了70歲。


    有句話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上好仙,民間就出現了許多大仙,甚至出現了這種學校,專門培養這樣的人才。


    李少翁和欒大是大仙中的大仙,二人“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


    先說說李少翁。


    李少翁又稱李少君,山東人,有點石成金以及與神仙通話的本領。


    他的老師是先秦“千歲仙人”安期生。傳說安期生曾與東遊的秦始皇在山東日照相遇,


    二人一見如故,交談了三天三夜,最後秦始皇賞賜安老先生萬金,


    安期生分文不取,臨別告訴秦始皇,八月十五夜可去蓬萊閣去找他,給他驚喜。


    後來到了那一天,海上風浪很大,秦始皇沒敢去蓬萊,因此錯過了升天的機會……


    師傅很牛叉,徒弟也不孬。李少翁說自己得到了師傅真傳,


    說自己能用石頭煉金,能隔空取物,能搬山填海,能起死回生……


    哈哈!除了不會生孩子,其他老李都會,就問你服氣不服氣?


    據說他是八仙之一“鐵拐李”的祖上。


    大仙出道前都會造勢,劉徹舅舅田蚡活著時,李少翁是田蚡的座上客,他曾在一次酒宴上對田蚡說:“丞相”,當時田蚡做了丞相。


    “丞相,我把話放在這。15年後,山西臨汾將出土一寶鼎,此乃齊桓公的寶鼎。”


    還真讓李少翁說對了,山西臨汾挖出的寶鼎不是周鼎,也不是漢鼎,而是齊桓公的寶鼎。


    不過李少翁不願意掃劉徹的興致,他認為是漢鼎就漢鼎吧,他懶得和朝中臣子們爭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