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手下有許多特色官員,張敞絕對是特色中的特色。


    人如其人,敞快!


    張敞,今山西汾陽人,從小聰明伶俐,三歲識文,五歲能詩。


    敞兒,長大做什麽?


    爹,我要當官,為朝廷出力,不負爹爹的希望。


    張敞私塾畢業後,16歲時,被縣裏選拔為官,做了縣丞,即縣令的秘書。


    當秘書事無巨細,上至寫材料,下至為縣令端茶倒水。


    張敞工作認真負責,其他辦事員上班喝茶看報紙,他則積極為縣令處理手頭上的公務。


    任勞任怨的品德令同僚交口稱讚。


    不久,經縣裏推薦,張敞升遷做了太守的秘書。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話是對的。


    張敞一步步奮力攀登,他以敢於獻計獻策,深得同僚和上司的讚賞。


    年輕有為,25歲時出任太仆丞一職。


    敞兒,任何時候都不要驕傲,踏踏實實為朝廷出力。


    爹,你放心吧!老父親滿意的笑了。


    張敞做的令人佩服的一件事是彈劾劉賀皇帝,臣子可以批評皇上,但是沒有那個臣子敢讓皇上退位。


    我張敞是曆史第一人。


    劉賀,原來的昌邑王,就是上任27天被廢的那個昌邑王。


    被廢一定是有原因的,不好好當皇帝。


    張敞是性情中人,愛憎分明,敢於對腐敗說不!


    他十分憤怒,在朝議時,嗬斥劉賀應該退位。


    “皇帝,國之主,萬民之父,看看你做的那些事,愧對皇帝之號,退位讓賢!”


    張敞讓劉賀選賢任能。


    震驚!張敞的話讓霍光呆了。


    劉賀是霍光一手扶立的,可沒過十天,霍光就後悔了。


    我是不是走眼了,劉賀是個廢物點心。廢掉劉賀。


    轉念一想,新立而廢,不太好吧,太隨意了吧?


    霍光怕臣子們說“這麽大的事當做兒戲,說立就立,說廢就廢,過家家玩呢?”


    猶豫不決。


    這時,張敞帶了廢黜劉賀的頭,霍光驚訝繼而一喜。


    在手下紅人杜延年以及親信幫助下,27天就把劉賀廢了。


    由於張敞是“倒賀”第一人,霍光把他引為知己,隨後任命其為豫州刺史。


    廢了劉賀,宣帝繼位後,張敞看到霍光家族權力日盛,十分擔憂。


    於是向宣帝提建議:陛下,不要無限製加封霍家後人,這會把他們寵壞!


    這事被霍光知道了,隨後調任張敞出任函穀關都尉,外放了張敞。


    三年後,霍光去世,宣帝複想起了張敞,調任其為山陽太守,讓他就近監督被廢的昌邑王劉賀。


    宣帝怕劉賀鹹魚翻身謀反,故此派張敞監督。


    張敞時不時以看望為名,行監督劉賀之實。


    慢慢他發現劉賀沉迷酒色,無心思也無能力起事,於是張敞派特使把情況匯報給了宣帝。


    宣帝這才放了心,隨後下詔封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


    五鳳元年,山東淄博盜賊四起,張敞毛遂自薦請命去那裏當太守。


    “陛下,微臣願意捉拿盜賊。”


    “張大人,辛苦你了,一定要嚴厲打擊不法分子,絕不能讓他們為禍百姓。”


    “~喏——”


    張敞一到任,便懸賞緝拿盜賊,當時有一部分盜賊主動自首投了案。


    “張大人,我們主動投案,要寬大處理我們啊!”


    張敞自有辦法,讓這些大盜賊去把他們的小弟繩之以法,


    用來抵消他們的罪行,否則重刑伺候。


    這些大盜賊有高招,知道盜賊藏身之處,不用張敞費心,


    大盜賊使用一切辦法,把藏在暗處的小盜賊一網打盡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理,山東一帶秩序井然,夜不閉戶,百姓交口稱讚,宣帝賞賜張敞萬金。


    在京兆尹任上,張敞大力整頓治安,嚴厲打擊地主豪強的不法行為。


    那些皇室宗親一看張敞六親不認,逐漸收斂,半年內,長安社會秩序大為改觀。


    前麵說了,張敞是特色人物。特色在哪裏?他常為妻子畫眉梳妝,取閨房之樂。


    這時有告到了皇上麵前,這在當時被一些人認為是有失大臣體統的行為。


    宣帝傳召張敞覲見。


    “張敞拜見皇上,有啥子事召微臣?”


    “有人告密說你給老婆畫眉!”


    “陛下,沒錯,咋了?夫妻閨房中做的事何止畫眉呢?”


    宣帝一聽確實如此,行“周公之禮”不比畫眉更甚?一笑置之。


    張敞後來因涉及光祿勳楊惲的案件而被罷了官,成了平頭百姓。


    在下補敘一下光祿勳楊惲案件:


    事情是這樣的:


    楊惲是司馬遷的外孫,丞相楊敞之子,他還是《史記》一書的保護神。


    他姥爺司馬光去世前,把《史記》交給了女兒守藏,也就是楊惲的母親。


    原來司馬遷害怕武帝把《史記》燒毀,叮囑女兒保護好,實在不行就把書藏在山上。


    楊惲小的時候,母親經常為他讀史記裏的故事,所以楊惲從小對曆史很感興趣。


    司馬遷去世20多年後,楊惲出仕為官,《史記》這本書在他的推薦下,這才進入了朝廷視線。


    隨後絕世之離騷《史記》流傳開來。


    楊惲的父親續弦的王氏巨有錢,父親病逝後,楊惲悉心服侍繼母。


    繼母去世前,立下遺囑將資產留給了楊惲。


    下葬繼母後,他把大部分遺產交給了親戚和朋友。


    楊惲視金錢如糞土,但是性格卻相當刻薄,喜歡揭人隱私。這和他的人品形成巨大的反差。


    霍禹謀反時,他因告發霍氏謀反有功,被封為平通侯,遷中郎將。


    後因與太仆戴長樂不和,被戴長樂告發“以主上為戲(拿皇帝開玩笑),語近悖逆”,漢宣帝一怒之下將其免為庶人。


    楊惲失去爵位後,在家不閑著,組織了一個說唱班子。


    他為班主,每天好多人上他家看戲聽相聲。


    他的朋友安定太守孫會宗寫信勸他,“子幼,”子幼是楊惲的字。


    “子幼,大臣廢退,當閉門思過,通賓客,有稱譽。”


    楊惲的脾氣很傲慢,容不得別人批評,直接懟了回去。


    有一說一,楊惲的朋友說的沒錯。


    但是楊惲不是普通人,他很牛逼。回信進行了反駁,言辭激烈,對皇帝和朝政多有譏諷。


    這封信後人稱之為《報孫會宗》書。


    楊惲也是,不接受建議也沒必要留下文字吧?這樣做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抓住他的把柄。


    一年後,全國各地鬧災荒,還出現了日蝕,也就是天狗吃太陽。


    此時被楊惲懟過的人,紛紛起來報仇,告發楊惲“驕奢不悔過,日食之咎,此人所致”,並把那封信的內容密報了宣帝。


    宣帝一看勃然大怒,幾乎被氣樂了。“哈哈,前一次拿朕開玩笑,這回拿我開涮,


    奶奶滴!不殺你,臣子們會紛紛效仿!”


    為泄憤,漢宣帝將其下獄,判處最重的刑——腰斬。


    拉回話題,當時張敞為楊惲求情,張敞言楊惲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他初心不壞,皇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宣帝正在氣頭上,一怒之下也把張敞削職為民了。


    等宣帝氣消後,不久後又重新起用了張敞,而死去的楊惲卻永遠回不來了個。


    張敞重新踏上了仕途,被宣帝任命為冀州刺史和太原太守,繼續展示他的治盜能力。


    最終,張敞在元帝初即位時被推薦為左馮翊,但因病去世,未能赴任。


    老張真是個倒黴蛋。熬出了頭卻嗝屁了,年僅46歲。


    看來身體健康最重要。


    張敞的一生充滿了波折,他既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員,也是一個有情感的丈夫,他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