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三月,丞相魏相去世,四月,丙吉繼任丞相之位。
說起來丙吉任相還有一段經曆。
追更的朋友都知道,丙吉是漢宣帝的救命恩人。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丙吉拚死相救,漢宣帝兩個月上就被餓死了。
是丙吉抗命讓獄中女犯人喂養宣帝,並且拿出自己的工資買米糊,那時候宣帝還叫劉病已。
“病已”這個名字還是丙吉起的,劉詢病過多次,都在丙吉關照下死裏逃生痊愈了,故而取名病已。
做了皇帝後,劉病已才改名叫劉詢。
宣帝繼位後,對撫養他的掖廷令張賀大加賞賜。
張賀隻不過是奉武帝之命行使職責撫養劉病已的。
張賀去世後,宣帝封其孫張霸為關內侯,並任命其為散騎中郎將,算是對張賀的補償吧。
按說丙吉在保護宣帝這方麵,功勞要大於張賀,但是丙吉為人低調,沒有對外人說起這件事兒,宣帝一直不知內情。
如果不是宣帝要獎賞喂養他的監獄那幾位女犯人,女犯人提起是丙吉讓她們喂養皇上的,
至此宣帝才恍然大悟,“啊!原來丙吉才是我重要的救命恩人。”
一問丙吉確實是這麽回事,宣帝隨即封他為博陽侯。
這不魏相去世了,宣帝任命丙吉為相。
從這件事可以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隻管低調做善事,早晚有回報。
……
丙吉,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位列第六,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人。
丙吉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寬容低調,沒有像其他丞相那樣張牙舞爪。
在他還是監獄長的時候,為他趕車的老李喜歡喝酒,喝高了,馬車一顛簸,酒勁往上翻,時不時吐在車上。
丙吉的秘書說:“監獄長,幹脆把老李開除算了,時不時吐得髒兮兮的,煩死人了!”
丙吉卻說:“馬秘書,老李趕車技術不錯,又是為國家戍衛邊境的退伍兵,
如果把他開除了,他家裏大人孩子吃啥花啥?
提醒他注意就行了,再不然我們清洗一下馬車不就行了。”
有一次,邊境傳來情報,匈奴進犯雲中郡,趕車的老李對邊境之事十分了解,
就對丙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丙吉因此熟悉了邊境之事。
在朝議的時候,宣帝問丞相和禦史大夫邊境問題,二人因為不熟悉,回答不上來。
等問到丙吉,由於趕車的老李事先給他普及了。
丙吉回答的條理清楚,受到了宣帝的提拔和獎賞。
這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要看到對方的長處,寬容待人必有回報。
……
丙吉當上丞相後,十分關心民生,經常穿著粗布衣服下到田間地頭和老農嘮嗑,因此人們稱他為“布衣宰相”。
在一年的春天,丙吉帶著隨從去田間地頭了解民情,路過一條街的時候,看到有一個人躺在街上,丙吉讓隨從下車去問問情況,
隨從回來報告說,“丞相,剛才發生了一起打架事件,躺在街上的這個人被人打死了。”
丙吉沒有停車繼續趕路。
又走了一段路,丙吉看到一個老農趕著牛車走在路上,車上並沒有載著多少東西,
黃牛看上去拉車很吃力,呼哧帶喘,渾身是汗。
丙吉讓車夫停車,他下車去查看這頭牛的情況。“老鄉,你的牛可能生病了。”
老農一愣,隨即道“沒有吧,每天吃喝正常。”
丙吉掰開牛的嘴查看了一下,道:“老鄉,你回去給點牛吃一些去火的藥,這牛上火了。
老農仔細聽著。
“你看春天裏,天氣涼爽,牛拉的東西並不多,它卻呼哧帶喘渾身是汗,這是傷寒的征兆。
提前預防吧?馬上要耕種,牛生病就誤了播種。”
老農感激道:“多謝丞相提醒,我回去就給牛好好看看病。”
在車上,丙吉的隨從十分不解,於是就問。
“丞相,遇到打架死人的事你不問,遇到牛你卻停車查看沒完。
丞相是不是本末倒置呢?”
丙吉笑笑道:“你們有所不知,死人的事由廷尉處理,不用我過問。
牛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如果牛病了,不就耽誤生產了?”
眾人皆佩服的五體投地。
……
丙吉這麽優秀的丞相,儒家大咖蕭望之卻看不上他。
望之對朝中同僚說:“丙吉就是個土老帽,和一班老農混在一起,能有什麽謀略?
這個丞相當的沒水平。”
望之詆毀丙吉,是他看到禦史大夫一職空懸,他想當禦史大夫。
之前丙吉是禦史大夫,他升遷丞相後,禦史大夫一職自然空懸了。
宣帝聽到蕭望之詆毀丙吉的話後,責問他什麽地方比丙吉強,
望之想了好久,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最後落得一個大紅臉。
丙吉去世後,宣帝原本想讓蕭望之繼任,但是想到他還要教導太子,於是任命黃霸為丞相。
黃霸,原籍河南太康縣人,後來遷徙到了陝西省淳化縣。
黃霸這個人主修的是法律,但是當官後卻為官厚道。
一般像張湯這樣的法律通官員,往往心狠手辣,他們把法律當成了橡皮泥,隨意拿捏在手中。
另外懂法律,就會鑽法律的空子。
黃霸一反酷吏之作法,以仁德教化百姓。
他最反感酷吏治理國家。宣帝當政的時候,曾下詔討論為武帝增加廟宇一事。
當時黃霸反對,他說武帝沒有恩澤百姓,不能增加祭祀,有原來的廟宇足矣!
而其他臣子們附和宣帝的意思,紛紛請求增加武帝的廟宇。
哈哈!遍觀朝堂,就黃霸一人敢說實話。
不用問,宣帝肯定要維護先皇之聲譽,最後以“大逆不道。毀先帝之名”,黃霸被關進了監獄。
等宣帝消消氣後,愛惜其才,遲遲沒批複執行死刑的詔令。
就這樣,黃霸被關在監獄裏不審也不判,好像宣帝把他忘了。
兩年過後,關東四十九郡同日地震,這裏嘩啦啦。那邊劈裏啪啦,
夾雜著山崩地裂,城牆房屋倒塌,死亡6000多人。
宣帝以為天怒,檢討自己的行為,為祈求太平而大赦天下。
這樣一來,黃霸被特赦出了監獄。還是那句話,是錐子總要出尖的。
後來黃霸重新被宣帝啟用,曆任郡守,京兆尹,禦史大夫直至丞相。
有關黃霸的趣事不少,比如黃霸娶妻的故事。
黃霸年輕時,曾擔任太守秘書,有一天他和一名相士同乘一輛車出遊,
相士看見一女子,突然說這女子是富貴相,
黃霸說何以見得?
相師說根據相書得來的結論,如果不是這樣,相書將被我燒掉。
黃霸下車向該女子求婚,得知是鄉裏鄉長的女兒,第二天攜聘禮迎娶了該女子。
若幹年後,黃霸仕途一帆風順,最後官居丞相之位,正應了相師的話。
有一說一,黃霸治理郡縣沒問題,但當丞相卻不及前兩位前輩:魏相和丙吉。
說起來丙吉任相還有一段經曆。
追更的朋友都知道,丙吉是漢宣帝的救命恩人。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丙吉拚死相救,漢宣帝兩個月上就被餓死了。
是丙吉抗命讓獄中女犯人喂養宣帝,並且拿出自己的工資買米糊,那時候宣帝還叫劉病已。
“病已”這個名字還是丙吉起的,劉詢病過多次,都在丙吉關照下死裏逃生痊愈了,故而取名病已。
做了皇帝後,劉病已才改名叫劉詢。
宣帝繼位後,對撫養他的掖廷令張賀大加賞賜。
張賀隻不過是奉武帝之命行使職責撫養劉病已的。
張賀去世後,宣帝封其孫張霸為關內侯,並任命其為散騎中郎將,算是對張賀的補償吧。
按說丙吉在保護宣帝這方麵,功勞要大於張賀,但是丙吉為人低調,沒有對外人說起這件事兒,宣帝一直不知內情。
如果不是宣帝要獎賞喂養他的監獄那幾位女犯人,女犯人提起是丙吉讓她們喂養皇上的,
至此宣帝才恍然大悟,“啊!原來丙吉才是我重要的救命恩人。”
一問丙吉確實是這麽回事,宣帝隨即封他為博陽侯。
這不魏相去世了,宣帝任命丙吉為相。
從這件事可以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隻管低調做善事,早晚有回報。
……
丙吉,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位列第六,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人。
丙吉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寬容低調,沒有像其他丞相那樣張牙舞爪。
在他還是監獄長的時候,為他趕車的老李喜歡喝酒,喝高了,馬車一顛簸,酒勁往上翻,時不時吐在車上。
丙吉的秘書說:“監獄長,幹脆把老李開除算了,時不時吐得髒兮兮的,煩死人了!”
丙吉卻說:“馬秘書,老李趕車技術不錯,又是為國家戍衛邊境的退伍兵,
如果把他開除了,他家裏大人孩子吃啥花啥?
提醒他注意就行了,再不然我們清洗一下馬車不就行了。”
有一次,邊境傳來情報,匈奴進犯雲中郡,趕車的老李對邊境之事十分了解,
就對丙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丙吉因此熟悉了邊境之事。
在朝議的時候,宣帝問丞相和禦史大夫邊境問題,二人因為不熟悉,回答不上來。
等問到丙吉,由於趕車的老李事先給他普及了。
丙吉回答的條理清楚,受到了宣帝的提拔和獎賞。
這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要看到對方的長處,寬容待人必有回報。
……
丙吉當上丞相後,十分關心民生,經常穿著粗布衣服下到田間地頭和老農嘮嗑,因此人們稱他為“布衣宰相”。
在一年的春天,丙吉帶著隨從去田間地頭了解民情,路過一條街的時候,看到有一個人躺在街上,丙吉讓隨從下車去問問情況,
隨從回來報告說,“丞相,剛才發生了一起打架事件,躺在街上的這個人被人打死了。”
丙吉沒有停車繼續趕路。
又走了一段路,丙吉看到一個老農趕著牛車走在路上,車上並沒有載著多少東西,
黃牛看上去拉車很吃力,呼哧帶喘,渾身是汗。
丙吉讓車夫停車,他下車去查看這頭牛的情況。“老鄉,你的牛可能生病了。”
老農一愣,隨即道“沒有吧,每天吃喝正常。”
丙吉掰開牛的嘴查看了一下,道:“老鄉,你回去給點牛吃一些去火的藥,這牛上火了。
老農仔細聽著。
“你看春天裏,天氣涼爽,牛拉的東西並不多,它卻呼哧帶喘渾身是汗,這是傷寒的征兆。
提前預防吧?馬上要耕種,牛生病就誤了播種。”
老農感激道:“多謝丞相提醒,我回去就給牛好好看看病。”
在車上,丙吉的隨從十分不解,於是就問。
“丞相,遇到打架死人的事你不問,遇到牛你卻停車查看沒完。
丞相是不是本末倒置呢?”
丙吉笑笑道:“你們有所不知,死人的事由廷尉處理,不用我過問。
牛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如果牛病了,不就耽誤生產了?”
眾人皆佩服的五體投地。
……
丙吉這麽優秀的丞相,儒家大咖蕭望之卻看不上他。
望之對朝中同僚說:“丙吉就是個土老帽,和一班老農混在一起,能有什麽謀略?
這個丞相當的沒水平。”
望之詆毀丙吉,是他看到禦史大夫一職空懸,他想當禦史大夫。
之前丙吉是禦史大夫,他升遷丞相後,禦史大夫一職自然空懸了。
宣帝聽到蕭望之詆毀丙吉的話後,責問他什麽地方比丙吉強,
望之想了好久,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最後落得一個大紅臉。
丙吉去世後,宣帝原本想讓蕭望之繼任,但是想到他還要教導太子,於是任命黃霸為丞相。
黃霸,原籍河南太康縣人,後來遷徙到了陝西省淳化縣。
黃霸這個人主修的是法律,但是當官後卻為官厚道。
一般像張湯這樣的法律通官員,往往心狠手辣,他們把法律當成了橡皮泥,隨意拿捏在手中。
另外懂法律,就會鑽法律的空子。
黃霸一反酷吏之作法,以仁德教化百姓。
他最反感酷吏治理國家。宣帝當政的時候,曾下詔討論為武帝增加廟宇一事。
當時黃霸反對,他說武帝沒有恩澤百姓,不能增加祭祀,有原來的廟宇足矣!
而其他臣子們附和宣帝的意思,紛紛請求增加武帝的廟宇。
哈哈!遍觀朝堂,就黃霸一人敢說實話。
不用問,宣帝肯定要維護先皇之聲譽,最後以“大逆不道。毀先帝之名”,黃霸被關進了監獄。
等宣帝消消氣後,愛惜其才,遲遲沒批複執行死刑的詔令。
就這樣,黃霸被關在監獄裏不審也不判,好像宣帝把他忘了。
兩年過後,關東四十九郡同日地震,這裏嘩啦啦。那邊劈裏啪啦,
夾雜著山崩地裂,城牆房屋倒塌,死亡6000多人。
宣帝以為天怒,檢討自己的行為,為祈求太平而大赦天下。
這樣一來,黃霸被特赦出了監獄。還是那句話,是錐子總要出尖的。
後來黃霸重新被宣帝啟用,曆任郡守,京兆尹,禦史大夫直至丞相。
有關黃霸的趣事不少,比如黃霸娶妻的故事。
黃霸年輕時,曾擔任太守秘書,有一天他和一名相士同乘一輛車出遊,
相士看見一女子,突然說這女子是富貴相,
黃霸說何以見得?
相師說根據相書得來的結論,如果不是這樣,相書將被我燒掉。
黃霸下車向該女子求婚,得知是鄉裏鄉長的女兒,第二天攜聘禮迎娶了該女子。
若幹年後,黃霸仕途一帆風順,最後官居丞相之位,正應了相師的話。
有一說一,黃霸治理郡縣沒問題,但當丞相卻不及前兩位前輩:魏相和丙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