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這個人智商低,可不是一般的低!


    既然你冤枉了蕭望之,如今放了出來,就別再提及這件事了。


    誰願意傷口上撒鹽呢?


    元帝肯定不會主動提這件事,不過,石顯和史高會主動忽悠他。


    “陛下,既然錯了,就錯到底,堅持錯誤也是一種美德,


    死不認賬,可防止臣子們胡言亂語。”


    “對,對,沒有人知道咱們做錯了。”


    隨後,蕭望之被剝奪了一切職務。


    劉向和周堪也被削職為民。


    蕭、周小團體瞬間灰飛煙滅。


    就在釋放蕭望之半年左右,元帝想再次起用他當丞相。


    “望之是我的老師,對他不能太狠!”元帝是這樣想的。


    這可把石顯和史高嚇壞了,心說千萬不能讓蕭望之當丞相。


    他當了丞相,還不報複死咱倆嗎?


    就在這時候,望之的兒子中郎,散騎蕭汲,不斷上書為父親喊冤叫屈。


    他在鳴冤狀上寫道:


    “陛下,乃父一心為國鞠躬盡瘁,心底無私,卻遭奸人迫害。


    如今雖被釋放回家,但朝廷沒有恢複乃父清白之身。


    望陛下懲治凶手,為吾父洗去不白之冤。”


    石顯第一個看到了這份鳴冤狀,急忙找到史高商量對策。


    “史大人,斬草不除根,春風春又生,蕭望之不死,咱們就別想消停!”


    “石公公,以我看應該從蕭望之兒子下手。”


    “你是說讓蕭汲閉嘴。”


    “不,不,讓他大聲喊冤去吧。


    咱們從皇上身上入手,說服皇上和咱們一起搞死蕭望之。”


    石顯和史高最後商定,抓住蕭望之的兒子到處喊冤這件事,對蕭望之發起最後一擊。


    二人覲見元帝,跪倒磕頭道:


    “陛下,蕭望之結黨拉山頭是有證據的,陛下可查看廷尉審訊記錄,


    他在獄中親口承認有罪,如今釋放回家卻不知悔改,慫恿他的兒子到處喊冤叫屈,


    陛下,不讓他有點挫折感,以後無論當什麽官,他都不知道有所收斂。”


    元帝憂慮道:“這如何是好?怎樣才能讓他的兒子閉嘴呢?”


    “陛下,何不嚇唬一下蕭望之,就說把他重新收進監獄。”


    “石顯,我了解老師的脾氣,他剛烈的性格,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舉動。”


    元帝不無憂慮道。


    “陛下,又不是真的關押他一年半載,嚇唬一下,警告而已。一個禮拜就放了。”


    石顯比元帝更了解蕭望之,他知道蕭老師寧死不屈。


    他正好要利用蕭的這種性格,來置他於死地。


    “好吧,就聽你的。”元帝不知石顯的陰險用心傳旨把蕭望之重新收監入獄。


    傳票就送到了蕭望之手上,當時他的學生朱雲來看望老師。


    朱雲,魯國人,在當時也是一個著名的人物,他以直率和勇敢而聞名,


    年輕時任俠仗義,好事壞事都幹過。


    到了而立之年,開始收心養性,師從蕭望之學習《易經》和《論語》。


    後來在石渠閣與五鹿充宗辯論,朱雲用他豐富的儒家知識,駁得五鹿充宗啞口無言。


    最後朱雲奪得頭籌,被元帝任命為五經博士。


    五鹿充宗是西漢大臣和學者,複姓五鹿,名充宗,字君孟。


    以善辯著稱,官至尚書令,少府、位列九卿。


    五鹿充宗與石顯是鐵哥們,顯貴一時。


    說回話題,此時蕭老師憤怒異常,詢問朱雲該怎麽辦?


    朱雲正色道:“老師,您曾教導我,士可殺不可辱,你要問學生該怎麽辦?


    我認為自殺明誌,讓陷害老師的人看看,文人是有風骨的!”


    我去!還有學生勸老師自殺的,朱雲這家夥不怕死,他這位老師也不怕死。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蕭老師也來勁了。“遊,”遊是朱雲的字。


    “遊!快給我拿來鶴頂紅,一刻我也不想活了。老師我位極人臣,當政十餘年。


    我活了六十歲,如今讓我再次入獄受辱,我、我丟不起這個人!”


    過了一會,朱雲回來了。“老師這是您要的鶴頂紅,”朱雲遞給老師毒藥。


    蕭望之滿懷悲憤,一仰而盡,一代名臣就此魂飛天外。


    這一年,是元帝登基的第二年,始元二年。


    老師飲毒自殺的消息就傳到了元帝耳朵裏。


    元帝後悔不迭,痛哭流涕,傳召石顯、史高問責。


    二人跪倒在地脫帽謝罪,說自己判斷失誤,實在沒想到蕭老師是個剛烈的漢子……


    元帝隻是哭個不停,像個犯錯的學生,中午飯都沒吃。


    依我看來,元帝就是弱智的學生,他真想為老師報仇,殺了石顯和史高不就ok了。


    為何隻懲罰自己不吃飯。石顯和史高啥事沒有?


    每年老師的祭日,元帝都要派使節前去祭祀。


    ……


    一代名臣蕭望之死了,老百姓多憐惜其才華,紛紛言望之是被石顯害死的。


    “哥幾個,看到了吧,文化人永遠鬥不過流氓,石顯算什麽東西,


    閹人一個,居然把儒學大師逼死了,實在沒有天理!”


    石顯聽到這種議論心中害怕,“不行,說不定哪天皇上清醒了,拿我問罪可咋辦?”


    他想把自己的壞名聲收攏一下,也為了平息非議和顯示自己沒有嫉妒之心,


    於是推薦琅邪人,即今山東諸城人,著名的經學家,董仲舒的再傳弟子貢禹為諫大夫。


    石顯使出手段,使貢禹越過九卿,直接當上了禦史大夫。


    他通過這種方式,試圖取悅於皇帝和天下人,以逃脫逼死蕭望之而可能產生的隱患。


    老百姓不知內情,都讚揚石顯沒有私心,不存在著嫉賢妒能,一時間迷惑了不少人。


    貢禹上任後,心係老百姓,他指出自漢武帝開始,後宮佳麗越來越多。


    女孩子都被宮廷占有,老百姓卻多數打著光棍,


    貢禹提議把宮中女孩子放歸社會,以減少光棍的數量。


    貢禹這種提議是好的,但是推行起來很難。


    就說元帝吧,他的後宮女人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漢武帝,


    當今皇上荒淫無恥,貢禹的提議終究成了一句空話。


    麵對老百姓賦稅太重問題,他呼籲朝廷開支減少三分之二,


    以減輕農民的負擔。如此才能促進人口的增長。


    不得不說,即便把貢禹放在現在,也是一位名人。


    他敏銳抓住了民生兩件大事:減輕負擔和提高生育率。


    ……


    永光二年(前42年)丞相於定國乞骸骨,意思是年老了,我請求退休。


    元帝準許,賜給他豐厚的養老金,於定國回老家養老去了。


    丞相之位由韋賢的兒子韋玄成繼任。


    西漢一門兩宰相,說的就是韋玄成和他的父親韋賢。


    當時在鄒魯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留給子孫一箱黃金,不如傳給一部經書。


    說的就是韋家父子憑借儒家知識當上丞相的。


    韋玄成曾任淮陽王劉欽的老師,他老成持重,做事與人和氣,雖是丞相卻沒被石顯整治,


    倒是周堪和他的弟子張猛,二人行事剛猛,被石顯深恨不已,欲置死地而後快。


    元帝死了一個老師蕭望之,對活著的周堪倍加重用,任命其為光祿勳,


    愛屋及烏,對周堪的弟子張猛提拔重用,任命其為光祿大夫給事中。


    張猛是出使西域張騫的孫子。


    此舉引起了石顯、許章、史高的嫉妒和憎恨。


    “奶奶滴!必須搞死儒家代表人物周堪和他的弟子張猛,


    弄死了一個蕭望之,再搞死周堪和他的弟子張猛,宦官們就睡好覺了。”


    石顯把屠刀對準了周堪。


    ……


    永光元年夏季,前43年,這一年夏天像冬天一樣冷,鉛灰色的天空,半月不見太陽。


    朝堂和民間議論紛紛,說這是老天發怒了,國家治理出現了問題。


    此時朝堂臣子們,紛紛彈劾周堪和張猛,說天怒人怨是他倆造成的。


    平時周堪和張猛剛正無私,執法嚴酷,得罪了許多人,


    同僚看到元帝心驚肉跳,開始借天象攻擊周堪和張猛。


    元帝很納悶,怎麽我重用誰,大臣們就反對誰呢?難道就沒有一個擁護他倆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