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顯果然狡猾萬端,他拿捏元帝手到擒來。


    莫非就沒人敢動石顯?當然不是,有不怕死的人,京房算一個。


    京房是誰?難道還有姓京的?為何不怕死?


    京房本姓李,是西漢著名的易經大師。


    最大的成績是把《易經》研究透了,學問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教授,人稱“京氏易學”的創始者。


    《易經》其實和《周易》是同一本書,《周易》是《易經》的一個具體版本。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是由周文王所作,包括了卦象、卦辭、爻辭等內容。


    不管是周易還是易經,都是通過對卦象的解讀和分析,探討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和人生哲理。


    《易經》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包括了不同的版本和解釋,而《周易》則是其中最為著名和經典的一個版本。


    了解《易經》的來源,估計親們,也就明白京房是一個啥樣的人了。


    沒錯,就是我們印象中預測未來的神人或者算卦、占卜大師。


    京房高明之處不是為普通人算命,而是為大漢朝的皇帝指點迷津。


    話說漢元帝統治時期,全國各地不是發洪水就是鬧旱災,要不就是地震刮台風。


    古代科學落後,迷信認為是人做了壞事惹怒了老天爺,所以那段時間總是殺大臣。


    殺再多的人也不管事!


    聽說京房預測未來很準,元帝就招他進宮,讓他解釋一下為何總是出現災害。


    “大師,全國各地鬧災害,你推測一下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京房心中大喜,“哈哈,我何不用易經知識忽悠皇上,讓皇上聽我的話。”


    想到此,京房一本正經用易經知識來解釋天象異常,最後得出結論是政策執行不當所造成的。


    元帝就問:“大師,我如何改進政策麽?”


    京房趁機夾帶私貨,用自己的看法幹預朝政。


    京房的老師,是西漢著名占卜大師焦延壽,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風喚雨!”有不世之才。


    但是他從沒收過像京房這樣的徒弟,其他徒弟老實巴交為百姓服務。


    而京房缺用易經知識左右朝政,“嗨!我徒弟命不久矣!”


    焦延壽深深歎了一口氣道。


    “盡得吾易經知識唯京房也,死於易經的也隻有京房。”見大師做出了不祥預測。


    不黑不吹,京房預測天象百靈百驗,元帝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更鼓勵京房進一步幹政。


    接下來他用易經解釋指導朝政,無非就是索要權力,有權不就有了一切嗎?


    而朝中權力被石顯和五鹿充宗等人把持著。


    如此這些人,就和京房產生了矛盾。


    “朝中都特麽你們說了算,我的權力在哪?”京房要“虎口”奪權!


    有一年,又發生了日蝕,京房借此天象,要扳倒石顯和五鹿充宗。


    他覲見元帝道:“陛下,天象異常發生日蝕,是陛下用人所非。”


    “愛卿,你看朕用錯誰了?”漢元帝虛心問道。


    京房沉默片刻道:“中書令石顯和尚書令五鹿充宗,把持朝政,閉塞言路,老天爺盛怒了!”


    元帝將信將疑。


    石顯就聽到了消息,急忙找到五鹿充宗,“大師,你是五經博士,京房背後說咱倆的壞話,如何處置?”


    五鹿充宗捋著山羊胡,想了想道:“石公公,他京房有易經知識,用易經解釋天象異常,借此忽悠皇上。


    我是經學大師,同樣我可以用春秋詩經來解釋天象異常,至少能打破現在的格局,


    把兩種知識擺在皇帝麵前,如何選擇就看皇上了。


    石顯大喜,“大師的意思是用春秋大法,破解京房的邪惡學說?”


    五鹿充宗點頭微笑不止。


    五鹿充宗果然聰明,反正皇上啥也不懂,對自己有利的話,就用春秋說法解釋給皇上聽。”


    還真別小看了五鹿充宗,好歹是博士,他硬生生用春秋和詩經的知識,為自己和石顯化險為夷。


    哈哈,歪理邪說對歪理邪說,半斤八兩,勢均力敵。


    京房和石顯第一回合,一比一平局。


    建昭二年,京房提出了一種考核官吏的製度,名為“考功課吏法”。


    這個製度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考核官員的政績,來整頓吏治,以此來減少災異的發生。


    京房躊躇滿誌對元帝道:“陛下,商周帝王通過功績選拔賢能,能夠使萬物變化順當,吉祥的征兆就會出現。”


    最後他建議元帝,命令百官考核自己的政績,以期達到減少災異的目的。


    元帝頷首同意。


    從古至今,推行一種製度都要試點。


    試點成功,然後在全國推行,目的就是防止步子邁得太大扯到蛋。


    漢元帝當初的意思,是讓京房選個弟子去地方推行試點。


    京房選來選去覺得都不理想。


    此時石顯和五鹿充宗趕忙拜見了元帝,說讓京房的弟子推行試點,不如讓師傅去,這樣能掌握第一手材料。


    宮中的大臣也都紛紛提議讓京房去試點。朝中同僚都反對京房提出的這種考核製度,


    很顯然的事,考核政績豈不是自己為自己加壓力嗎?


    漢元帝聽從大家的建議,指派京房出任魏郡太守,意思是你製定的製度,你去執行。


    就這樣,京房被石顯順水推舟踢出了權力中心。


    京房有苦說不出,他知道離開皇上,石顯和五鹿充宗肯定會報複他。


    一年後,京房推行的試點不理想。


    主要是這種製度太過繁瑣,需要上下級之間互相監督。


    這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很難以實現。


    加上丞相韋玄成、中書令石顯、尚書令五鹿充宗等人的阻撓,京房創造性的製度沒有貫徹執行。


    稍後不久,五鹿充宗彈劾京房借天象異常,把責任推給皇上,犯下了欺騙皇上之罪,京房被關押進了監獄,


    京房百感交集,想自己一身才華,算天算地,特麽就沒算到自己會是這樣的下場,


    “嗚嗚嗚!師傅,對不起您老人家了,弟子給您丟臉了!”


    京房不堪受辱,在獄中懸梁自盡而死,時年42歲。


    京房的下場,印證了他的老師焦延壽的預測:京房早晚死於易經!


    有一說一,京房這個人確實很聰明,他發明了笛子音準,改革樂器。


    我認為,除了易經大師的稱號,他還是一位發明家。


    傳說京房死後百年,有盜賊發掘他的墳墓,打開棺材,發現他的屍體栩栩如生,肌肉富有彈性。


    一時間傳言四起,說吃了京房的肉可長生不老。


    於是人們紛紛搶食其肉,瞬間分食了其屍體。


    至於長生不老這件事,肯定是騙人的,到現在我沒看到過活過150歲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