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死了,被石顯和五鹿充宗害死了。


    隨之激怒了兩個人,罵道:“老天爺,還有公理嗎?為何奸臣當道,忠臣去死?”


    二人發誓要扳倒石顯。


    此二人一個名叫朱雲,一個名叫陳鹹,他倆是鐵哥們。


    朱雲是死去的前丞相蕭望之的學生,任槐裏縣縣令。


    陳鹹是禦史大夫陳萬年之子,任禦史中丞。


    這兩個哥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敢說敢幹,敢懟天懟地。


    尤其是陳鹹,憤青一個,性情耿直,多次指責石顯和五鹿充宗。


    由於他爹陳萬年是禦史大夫,石顯拿陳鹹也沒辦法。


    隻是私下裏請求陳萬年多管教兒子。


    石顯道:“陳叔,你看陳鹹這麽不懂事,咱爺們從來沒有過節,


    你兒子陳鹹總和我作對,說說他,別這樣了。”


    陳萬年號稱“老油條”,從來沒有得罪過同僚,更不會和權貴對著幹。


    “石公公,你放心好了,我回去就教訓教訓這個不孝之子。”


    這天吃過晚飯,老爺子躺在炕上,叫陳鹹過來一下。


    陳鹹不知何事,急忙走進父親房間,站在了炕邊。


    “兒啊!以後別與石顯和五鹿充宗他們對著幹,他們都是皇上的紅人,你鬥不過他們,有些事睜一眼閉一眼就行了。”


    老爺子一頓數落兒子。


    年紀大的人都愛嘮叨,陳萬年也是愛子心切,教育起兒子沒完沒了……


    老爺子越說越帶勁,陳鹹又不敢反駁,幹脆閉眼打起了瞌睡。


    在陳鹹耳中,老爹的話像催眠曲,三魂六魄早已夢遊太虛去了。


    由於瞌睡支撐不住,陳鹹的腦袋碰在屏風上“砰砰”山響。


    老爺子欠身一看,好嗎!敢情我說這麽半天他睡著了。


    老陳罵罵咧咧,起身拿拐杖要打兒子。


    陳鹹一激靈醒過了神,揉揉眼急忙道:


    “爹,我知道你教育我的話,讓我別做正直的臣子,做一個奸佞小人。”


    一席話氣得老爺子差點背過氣,拿著拐棍去打陳鹹,


    嚇得陳鹹腳底抹油,匆忙逃回了自己臥室。


    朱雲也是這種人,別看是個縣令,卻天不怕地不怕。


    他和陳鹹商量好了,要彈劾石顯和五鹿充宗。


    此時陳鹹道:“朱哥,在彈劾石顯前,咱們先彈劾丞相韋玄成,從外圍下手。”


    朱雲道:“告韋玄成什麽呢?”


    “告他不作為,貪生怕死,明哲保身,任由石顯等人專權。”陳鹹道。


    “好吧,一會我寫奏折。”


    朱雲接著道:“陳老弟,這樣吧,我來上折子告丞相,如果我被他們捉起來,


    你接著告韋玄成,咱們分兩步告,免得被人家一鍋端!”


    陳鹹一想也行,我在朝中觀察動靜,有什麽事我提前通知你。


    主意已定,朱雲就把告丞相韋玄成的折子遞了上去。


    前麵也說了,折子都需要石顯這個中書令,挑選重要的折子遞給皇上。


    還沒等皇上看到這份折子,石顯提前通知了韋玄成,“丞相,朱雲這小子要告你的狀,你預先有所準備。”


    韋玄成謝過石顯。


    恰在這時有人狀告朱雲濫殺無辜。


    漢元帝就問韋玄成:“韋丞相,朱雲這人執政如何呢?”


    韋玄成提前知道了朱雲要告他,能給他說好話嗎?


    “陛下,朱雲為官一方聲名狼藉,濫殺無辜欺壓百姓。槐裏縣百姓恨不能寢其皮,食其肉。”


    “我說裏,怪不得有人告他濫殺無辜。”


    過了幾天,元帝這才看到了朱雲告韋玄成的狀子。


    元帝認為這是朱雲懷恨在心,報複丞相。勃然大怒,傳旨把朱雲關入了監獄。


    朱雲的入獄,急壞了陳鹹。


    “怎麽辦呢?不能讓好兄弟一人孤身作戰!”


    陳鹹心生一計,他通過賄賂獄卒就見到了朱雲。


    “噫!你怎麽進來的?”朱雲又驚又喜。


    陳鹹顧不得解釋,首先提醒道:“朱哥,咬緊牙關千萬不要承認指控,我回去後上折子為你喊冤……”


    陳鹹經常接觸這種案子,對裏麵的程序門清,他教給朱雲如何脫罪。


    二人密談了一袋煙的功夫,在獄卒催促下,陳鹹匆匆離開了牢房。


    到了第三天,陳鹹上書為朱雲喊冤叫屈。


    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石顯通過調查,得知了獄卒受賄的情況,嚴刑拷打獄卒之下,供出陳鹹所作所為。


    至此,陳鹹和朱雲,狀告丞相不成卻惹禍上身。


    二人雙雙被關進了監獄。


    一個月後,丞相韋玄成得了重病,大仙告訴他要行善積德才能康複,


    韋玄成發善心,沒有下令砍了二人,隻是讓他倆去勞動改造。


    此後朱、陳案件不審也不判,就這麽關著。


    直到元帝去世後,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二人才回歸了家庭。


    ……


    建昭三年,即公元前34年,丞相韋玄成病逝。


    禦史大夫匡衡,升遷繼任丞相之位。繁延壽任禦史大夫。


    匡衡,東海郡承縣人,今山東省棗莊市人。


    小時候你肯定讀過“鑿壁偷光”的故事。


    沒錯,故事主人公就是這位丞相匡衡。


    匡衡家裏窮,買不起煤油燈,晚上又想學習《詩經》,怎麽辦呢?


    他發現隔壁鄰家有燈光,於是在牆上挖了一個洞,讓燈光射到他這屋裏,


    聰明的匡衡,借助鄰家的燈光讀書,這個故事就叫“鑿壁偷光”。


    匡衡最早是大將軍、大司馬,首輔史高的人。


    由於匡衡儒家知識相當豐富,隨後被同樣熱衷儒家思想的漢元帝所重用。


    提拔他做了博士、給事中。


    匡衡不負漢元帝的信任,接連幹了兩件讓漢元帝佩服不已的事。


    第一件事,提醒漢元帝不要動不動就大赦天下。


    漢元帝當政時,天下不是發大水,就是鬧地震,要不就是日食月食,反正災難不斷,


    漢元帝聽信大仙的話,隻要天象異變,他就大赦天下。


    匡衡直接諫阻道:“陛下,總是大赦天下會嚴重破壞法律的威嚴,


    犯了罪,陛下一句話就免了罪,這讓罪犯沒有悔改之心,反而萌生僥幸。”


    漢元帝想想也是這麽個理,欣然接受建議,從此減少了大赦天下的次數。


    第二件事,匡衡提醒漢元帝,不要偏愛傅婕妤和定陶王劉康。


    一段時間裏,漢元帝劉奭想廢長立幼。


    他嫌棄太子劉驁越來越沉湎於玩樂。


    而次子定陶王劉康多才多藝,行為端正。


    這還不是關鍵,在建昭四年,漢元帝的幼弟,中山王劉竟去世時,


    作為侄子的太子劉驁沒有表現出悲傷的表情。


    這讓漢元帝很不滿意,認為劉驁不配為人主。


    種種事件的疊加,漢元帝劉奭一直想廢長立幼,匡衡看在眼中急在心上。


    覲見皇上:“陛下,太子劉驁是嫡長子,千萬不能走先皇漢武帝的老路,廢太子,廢皇後,前車之鑒啊!”


    就在匡衡極力勸說的同時,史丹也覲見皇上,勸說元帝不要廢太子。


    史丹是史高的兒子,屬於太子劉據史良娣的外戚,史丹曾受元帝之命保護衛太子一家。


    在匡衡和史丹共同勸說下,元帝最終放棄了廢長立幼的念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