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軍事行動,就像做夢一樣。”
這是甘延壽的最初感受。
延壽和陳湯統領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向郅支單於的大本營進發。
此時郅支單於,占據了康居國一座木城為王庭。
這家夥自以為是大國國王,對康居國王呼來喚去。
“老子來到康居國,是看得起你這個國王,我來是給你撐腰來的,好好孝敬老子!”
郅支單於一口一個老子,讓康居國王很惱火。
由此二人矛盾很深,康居國王後悔引狼入室。
“奶奶滴!請神容易送神難。”康居國王隻能小心翼翼,維護著兩國薄弱的關係。
漢軍越來越接近郅支單於的大本營。
“報,報單於,漢軍向木城進發而來。”
“”再探再報,”
“~是——”探馬跑了出去。
郅支單於感到漢軍來者不善,雖然目前並沒有和漢朝鬧翻。
他馬上召集丞相,商量下一步該怎麽辦?
“單於,臣認為漢軍隻是威脅我們,隻要我們表示歸降服軟,
漢軍不會發起進攻,不如與漢軍首領溝通一下,……”
“放屁!吾乃大國單於,豈能與呼韓邪單於同侍漢朝,
漢朝有他無我,有我與他!還不給我退下!”
匈奴丞相悻悻而退。
冷靜下來,郅支單於最初是想逃跑的,但他轉念一想。
漢軍遠道而來,沒有外援,沒有糧食供給,隻要堅持抵抗十天半月,漢軍將無功而返。
主意已定,他開始布置兵力,決心死守木城。
郅支的後宮女人們組織成立了“娘子軍”,上城幫著堅守城池。
甘延壽把4萬大軍駐紮在了木城郊外,人喊馬嘶甚是熱鬧。
“陳叔,你看咱們下一步如何行動?”
“大都督,不要驚慌,少要害怕,我看郅支沒有堅固的城池,
沒有強大的弓弩防守,木城很容易攻破。”
“那好吧,今天讓士兵們休息好,明天開始攻城。”
陳湯點頭讚同。
……
到了次日天明,漢軍開始了攻城。
仰攻可是困難重重。
郅支帶領士兵向下射箭,漢軍拚命架雲梯往上強攻。
雙方我攻你守,戰鬥特別激烈。
到了下午,雙方士兵都已經精疲力竭,甘延壽隻好下令收兵。
晚上,甘延壽和陳湯及各路將領開了個研究會。
會上烏孫國大將葛根木想出了個辦法:
“大都督,木城是以木料建成的城池,如果我們采用火攻,事半功倍,將減少士兵的傷亡。”
“噫!這主意不錯,”陳湯附和道。
屯邊將軍老李道:“葛根木,你有所不知,木城雖然是木料建造的城池,
建造前就想到了防火,隻有找到木城的風道,這樣點火才能燒毀全城。”
“問題風道在哪呢?”
這個問題難住了大家,最終沒有結果散了會。
天光大亮,漢軍再次展開了攻城。
“衝啊!殺啊!”漢軍如狼似虎。
“弟兄們,給我扔石頭,狠狠地砸,不能讓漢軍登上城樓。”
郅支單於親臨第一線。
就在雙方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康居國太子求見甘延壽。
“大都督,一個聲稱康居太子的人要見您。”士兵通報道。
“啊?有請!”
原來康居國王惱恨前些時,郅支殘忍屠殺康居邊民,為報複郅支濫殺無辜。
康居國王派兒子帶一隊人馬來支援漢軍。
陳湯看到康居太子的到來,心頭一喜,問:“你知道木城風道在哪嗎?”
康居太子微微一笑道:“二位都督,你們算是問對人了,
木城是我監督建造的,我當然知道風道在哪裏了。”
述說簡單,當夜,甘延壽派小分隊,攜帶火種和幹柴,在康居太子帶領下,
找到風道口,一把火點燃木柴,熊熊大火迅速燃燒了起來。
城內的郅支還抱著閼氏睡覺,突然被士兵逃命聲驚醒。隻聽有人喊,
“兄弟們,快跑吧,不知道從哪著的火,再不跑就沒命了!”
郅支穿好衣服,開門就往城頭跑,登高一看,大火已經把城門燒去了一半,
漢軍隨著衝殺聲像潮水一樣衝進了城。
陳湯親自督陣,果斷讓士兵開弓放箭,不管是逃難的百姓還是匈奴官兵,格殺勿論。
箭矢如飛蝗“嗖嗖”作響。“哎呀!媽呀!”痛哭聲此起彼伏。
此時郅支單於叫上丞相想一起逃跑,突然一箭射中郅支的前胸,“唉呀,我命休矣!”
郅支撲通栽倒在地,痛苦掙紮著。
匈奴丞相一看大勢已去,走到郅支麵前,惡狠狠舉刀砍下了郅支的腦袋。
提頭在手,匈奴丞相大聲喊道:
“漢軍首領,不要再射箭了,郅支單於已經被我砍下了腦袋,我們投降。”
陳湯借著火光,看到匈奴丞相手中提著一顆人頭,急忙下令停止射箭。
匈奴丞相把雙手上舉,來到了陳湯麵前。
經過屯邊將軍和康居國太子的驗證,果然郅支的人頭。
匈奴士兵見單於已死,丞相選擇了投降,紛紛放下武器,跟隨丞相投降了漢軍。
……
漢軍大獲全勝,經過緊急滅火,木城保存了下來。
事後經過統計,此戰共斬殺閼氏、太子和將士1500多人,投降千餘人,傷500人。
整頓安民,漢軍把木城交給了康居太子,然後大宴三天。
將士們吃飽喝足,鞭敲金蹬響,高唱凱歌還。
甘延壽和陳湯率軍回到了都護府。
延壽下令把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送給了參戰方,自己隻留下了一些牛馬羊。
與此同時,陳湯向漢元帝報戰功,折子上寫了這次打勝仗的經過,
其中有那句流傳千古的話:“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成全了陳湯威名遠揚。
戰報中請示將郅支頭顱示眾十天,以挽回被他殺漢使的聲譽。
元帝看罷戰報,龍顏大悅,提筆在手,沙沙點點寫了封嘉獎信。
甘延壽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他擔心矯詔會受到懲罰。
如今看皇上的意思不想追究他倆的責任。
甘延壽高興的有點早,丞相匡衡和禦史大夫繁延壽,一起彈劾甘陳矯詔發兵打郅支單於。
“皇上,二人矯詔出兵違反了軍紀,不應該獎賞,應該受到懲罰,
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不應該提倡這種行為。
國有國法,軍有軍紀,軍隊沒有嚴格的紀律,豈不成了一盤散沙?”
元帝雖然很想獎賞二人,畢竟殺了郅支,震懾了西域各國,利大於弊。
聽了丞相的話,元帝沉默不語,秉持著不獎也不罰的態度。
石顯看出了元帝的心思,他善於揣摩皇上的意思。
“陛下,我倒覺得甘、陳二人立下了奇功,那郅支單於殺漢使,不正應該受到懲罰嗎?”
這回匡衡表現很堅決,提議皇上處罰甘、陳二人。
其實是匡衡心裏有點酸,這麽大的事,居然繞過他行事,太不把他這個丞相當人了。
匡衡要殺一儆百,看看以後誰還敢瞞著他行事。
陳湯見匡衡要懲罰他倆,直接懟道:
“如今郅支被我倆斬了,丞相要處罰我倆,你就是為郅支報仇!”
元帝權衡再三,發了兩道旨意,一道是責罰甘、陳矯詔,一道是嘉獎二人。
哈哈,打屁股喂糖果,好人壞人都讓皇上一個人做了。
最後元帝認為功大於過,隨即赦免他倆矯詔之罪。
封甘延壽為義成侯,陳湯為關內侯,每人賜給食邑三百戶,黃金(銅錢)一百斤。
複任命甘延壽為長水校尉,陳湯為射聲校尉。
除了丞相匡衡不高興外,其他人皆大歡喜。
這是甘延壽的最初感受。
延壽和陳湯統領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向郅支單於的大本營進發。
此時郅支單於,占據了康居國一座木城為王庭。
這家夥自以為是大國國王,對康居國王呼來喚去。
“老子來到康居國,是看得起你這個國王,我來是給你撐腰來的,好好孝敬老子!”
郅支單於一口一個老子,讓康居國王很惱火。
由此二人矛盾很深,康居國王後悔引狼入室。
“奶奶滴!請神容易送神難。”康居國王隻能小心翼翼,維護著兩國薄弱的關係。
漢軍越來越接近郅支單於的大本營。
“報,報單於,漢軍向木城進發而來。”
“”再探再報,”
“~是——”探馬跑了出去。
郅支單於感到漢軍來者不善,雖然目前並沒有和漢朝鬧翻。
他馬上召集丞相,商量下一步該怎麽辦?
“單於,臣認為漢軍隻是威脅我們,隻要我們表示歸降服軟,
漢軍不會發起進攻,不如與漢軍首領溝通一下,……”
“放屁!吾乃大國單於,豈能與呼韓邪單於同侍漢朝,
漢朝有他無我,有我與他!還不給我退下!”
匈奴丞相悻悻而退。
冷靜下來,郅支單於最初是想逃跑的,但他轉念一想。
漢軍遠道而來,沒有外援,沒有糧食供給,隻要堅持抵抗十天半月,漢軍將無功而返。
主意已定,他開始布置兵力,決心死守木城。
郅支的後宮女人們組織成立了“娘子軍”,上城幫著堅守城池。
甘延壽把4萬大軍駐紮在了木城郊外,人喊馬嘶甚是熱鬧。
“陳叔,你看咱們下一步如何行動?”
“大都督,不要驚慌,少要害怕,我看郅支沒有堅固的城池,
沒有強大的弓弩防守,木城很容易攻破。”
“那好吧,今天讓士兵們休息好,明天開始攻城。”
陳湯點頭讚同。
……
到了次日天明,漢軍開始了攻城。
仰攻可是困難重重。
郅支帶領士兵向下射箭,漢軍拚命架雲梯往上強攻。
雙方我攻你守,戰鬥特別激烈。
到了下午,雙方士兵都已經精疲力竭,甘延壽隻好下令收兵。
晚上,甘延壽和陳湯及各路將領開了個研究會。
會上烏孫國大將葛根木想出了個辦法:
“大都督,木城是以木料建成的城池,如果我們采用火攻,事半功倍,將減少士兵的傷亡。”
“噫!這主意不錯,”陳湯附和道。
屯邊將軍老李道:“葛根木,你有所不知,木城雖然是木料建造的城池,
建造前就想到了防火,隻有找到木城的風道,這樣點火才能燒毀全城。”
“問題風道在哪呢?”
這個問題難住了大家,最終沒有結果散了會。
天光大亮,漢軍再次展開了攻城。
“衝啊!殺啊!”漢軍如狼似虎。
“弟兄們,給我扔石頭,狠狠地砸,不能讓漢軍登上城樓。”
郅支單於親臨第一線。
就在雙方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康居國太子求見甘延壽。
“大都督,一個聲稱康居太子的人要見您。”士兵通報道。
“啊?有請!”
原來康居國王惱恨前些時,郅支殘忍屠殺康居邊民,為報複郅支濫殺無辜。
康居國王派兒子帶一隊人馬來支援漢軍。
陳湯看到康居太子的到來,心頭一喜,問:“你知道木城風道在哪嗎?”
康居太子微微一笑道:“二位都督,你們算是問對人了,
木城是我監督建造的,我當然知道風道在哪裏了。”
述說簡單,當夜,甘延壽派小分隊,攜帶火種和幹柴,在康居太子帶領下,
找到風道口,一把火點燃木柴,熊熊大火迅速燃燒了起來。
城內的郅支還抱著閼氏睡覺,突然被士兵逃命聲驚醒。隻聽有人喊,
“兄弟們,快跑吧,不知道從哪著的火,再不跑就沒命了!”
郅支穿好衣服,開門就往城頭跑,登高一看,大火已經把城門燒去了一半,
漢軍隨著衝殺聲像潮水一樣衝進了城。
陳湯親自督陣,果斷讓士兵開弓放箭,不管是逃難的百姓還是匈奴官兵,格殺勿論。
箭矢如飛蝗“嗖嗖”作響。“哎呀!媽呀!”痛哭聲此起彼伏。
此時郅支單於叫上丞相想一起逃跑,突然一箭射中郅支的前胸,“唉呀,我命休矣!”
郅支撲通栽倒在地,痛苦掙紮著。
匈奴丞相一看大勢已去,走到郅支麵前,惡狠狠舉刀砍下了郅支的腦袋。
提頭在手,匈奴丞相大聲喊道:
“漢軍首領,不要再射箭了,郅支單於已經被我砍下了腦袋,我們投降。”
陳湯借著火光,看到匈奴丞相手中提著一顆人頭,急忙下令停止射箭。
匈奴丞相把雙手上舉,來到了陳湯麵前。
經過屯邊將軍和康居國太子的驗證,果然郅支的人頭。
匈奴士兵見單於已死,丞相選擇了投降,紛紛放下武器,跟隨丞相投降了漢軍。
……
漢軍大獲全勝,經過緊急滅火,木城保存了下來。
事後經過統計,此戰共斬殺閼氏、太子和將士1500多人,投降千餘人,傷500人。
整頓安民,漢軍把木城交給了康居太子,然後大宴三天。
將士們吃飽喝足,鞭敲金蹬響,高唱凱歌還。
甘延壽和陳湯率軍回到了都護府。
延壽下令把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送給了參戰方,自己隻留下了一些牛馬羊。
與此同時,陳湯向漢元帝報戰功,折子上寫了這次打勝仗的經過,
其中有那句流傳千古的話:“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成全了陳湯威名遠揚。
戰報中請示將郅支頭顱示眾十天,以挽回被他殺漢使的聲譽。
元帝看罷戰報,龍顏大悅,提筆在手,沙沙點點寫了封嘉獎信。
甘延壽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他擔心矯詔會受到懲罰。
如今看皇上的意思不想追究他倆的責任。
甘延壽高興的有點早,丞相匡衡和禦史大夫繁延壽,一起彈劾甘陳矯詔發兵打郅支單於。
“皇上,二人矯詔出兵違反了軍紀,不應該獎賞,應該受到懲罰,
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不應該提倡這種行為。
國有國法,軍有軍紀,軍隊沒有嚴格的紀律,豈不成了一盤散沙?”
元帝雖然很想獎賞二人,畢竟殺了郅支,震懾了西域各國,利大於弊。
聽了丞相的話,元帝沉默不語,秉持著不獎也不罰的態度。
石顯看出了元帝的心思,他善於揣摩皇上的意思。
“陛下,我倒覺得甘、陳二人立下了奇功,那郅支單於殺漢使,不正應該受到懲罰嗎?”
這回匡衡表現很堅決,提議皇上處罰甘、陳二人。
其實是匡衡心裏有點酸,這麽大的事,居然繞過他行事,太不把他這個丞相當人了。
匡衡要殺一儆百,看看以後誰還敢瞞著他行事。
陳湯見匡衡要懲罰他倆,直接懟道:
“如今郅支被我倆斬了,丞相要處罰我倆,你就是為郅支報仇!”
元帝權衡再三,發了兩道旨意,一道是責罰甘、陳矯詔,一道是嘉獎二人。
哈哈,打屁股喂糖果,好人壞人都讓皇上一個人做了。
最後元帝認為功大於過,隨即赦免他倆矯詔之罪。
封甘延壽為義成侯,陳湯為關內侯,每人賜給食邑三百戶,黃金(銅錢)一百斤。
複任命甘延壽為長水校尉,陳湯為射聲校尉。
除了丞相匡衡不高興外,其他人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