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臨推開門,清脆的聲音傳來:“回來了,母後好點了嗎?”


    太子妃劉忻出門迎接問道。


    “好多了,父親在旁伺候,沒我啥事。”


    “想我了吧?”劉忻一臉的嫵媚。兩口子手拉手進了屋。


    久別勝新婚,晚上兩口子一陣翻雲覆雨。


    激情過後,劉忻道:“妾身夜觀天象,朝廷將要有白衣會。”


    太子妃劉忻,是大國師劉歆的女兒,小時候她跟著父親學會了看天象。


    她口中“白衣會”,是指朝廷將要有國喪。


    王臨一聽內心很高興,心說看來謀殺父皇是上應天意的事。


    太子妃的一句話,無形中增加了他毒死父親的決心。


    第二天,王臨給母親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母後,兒心裏苦似黃連,父親心狠毒辣,害死了兩個哥哥,母後,他們都是30歲去世的,


    如今我也30歲了,一旦母後有個三長兩短不在了,父皇一定不會放過我,誰來保護孩兒呢……”


    這封信就送到了王皇後的手上,看完兒子的來信,王皇後淚如雨下,心口疼痛不已。


    一陣眩暈,王皇後忙喊原碧,原碧。


    “來了,來了”


    原碧答應著,扶著王皇後進屋躺在了炕上。


    這時恰好王莽前來問候病情,一眼看到了放在桌上的那封信。


    “王臨的信”,他不動聲色,把信揣在了兜裏。


    晚上看了信中的內容,開始懷疑王臨是不是萌生了謀反之心?


    王皇後病情剛見好轉,卻不斷受到來自父子倆的打擊。


    到了半夜,王皇後大吼一聲,似乎把多年得怨氣吼了出去。


    緊接著“撲通”一聲,栽倒在地,王皇後突發心髒病去世了。


    享年69歲。


    多年的老夫妻感情深厚,王莽痛苦不已。


    與此同時,深恨王臨,傳旨廢了他的太子位。貶為統義陽王,


    不允許他參加葬禮。


    忙完王皇後的葬禮,王莽命獄吏審訊原碧。


    她一個弱女子,怎禁的住如狼似虎獄吏的拷打。


    “奴婢願意招供,不要打了!”


    隨後供出了夥同王臨下毒這件事。


    真相大白,原碧被斬首。為了遮醜聞,王莽還把審訊原碧的獄吏一起殺了。


    連同原碧的屍首,一眾人深埋在了無人知的地方。


    王臨被賜毒酒自盡,“我沒有罪,為何要接受懲罰?”


    他不接受詔命,抽出寶劍自刎而死,時年30歲。


    太子妃劉忻說出“白衣會”之語。


    無形助長了王臨殺父的決心。


    大國師劉歆也受到了牽連,“女兒啊,你把老父害苦了!”


    “爹!女兒不孝,下世再做你的女兒吧!”劉忻上吊自殺而死。


    嗚呼哀哉!王皇後所生的四個兒子,三個被王莽殺死了,其心狠手辣毒過了猛虎。


    切莫生在帝王家!


    ……


    天鳳六年,公元19年,萬般無奈的王莽,又重新啟用了五銖錢。


    “瑪德!邪門,為何五銖錢這麽有魅力?”


    王莽意猶未盡,發行了一套具有象征意義的大錢,算是畫上了句號。


    王莽這是寡婦生孩子,費勁不討好。


    折騰了一周遭,又回到了原點。


    改革固然是好的,但是,沒有經濟頭腦的改革,終究以失敗告終。


    新朝缺乏像桑弘羊這樣的經濟學家。


    王莽拍拍屁股,輕鬆說道:“改革勢必有風險。”他無所謂。


    卻苦了老百姓,民間出現了賣兒賣女現象,沒有活路的民眾揭竿而起,各地起義風起雲湧。


    ……


    天鳳四年,公元18年,大漢朝,從北到南到處是災荒。


    旱災,蝗災接連不斷,地裏顆粒無收,百姓易子而食。


    荊州江夏新市街頭。


    一個老漢拉著孫女沿街乞討,此時銅鑼聲傳來,一群衙役如狼似虎,驅趕著沿街乞討的百姓。


    “都給我滾開,荊州牧馮大人巡視,快滾開!”


    老漢拉著孫女躲的慢了點,衙役的皮鞭子狠狠抽在老人和孫女身上。


    “官老爺,別打我孫女。打我吧。”


    “老不死的,叫你眼瞎,打死你這個老東西。”


    “劈裏啪啦”,皮鞭子像雨點一般落下。


    “住手,光天化日之下欺負老人和孩子,算哪門子本領?”


    隻見一黑臉大漢上前,一把攥住衙役的胳膊,手一揚,去你的吧!


    那抽打老人的衙役,“噔噔噔”退出了一丈開外。


    眾衙役“呼啦啦”圍住了黑大漢。


    “哈哈,攢雞毛湊撣子,來來來,你們一起上。”


    黑大漢持劍在手,兩條腿一前一後紮住馬步。


    四周看熱鬧的老百姓群情激奮,


    “壯士,打他們,教訓教訓這些為虎作倀的狗東西!”


    說話間,一高個衙役悄悄從黑大漢身後偷襲,手中的長矛向黑大漢後心捅了過來。


    “壯士!小心,後麵有偷襲。”


    黑大漢早就看到了背後之人,猛回身側退半步,躲過了大槍。


    說時遲那時快,黑大漢的寶劍,順著那差役的長槍削向了他的胳膊。


    “哎呀不好!”那衙役慌忙扔掉大槍。依然躲閃不及,被黑大漢削傷了胳膊。


    眾衙役大吃一驚,心說碰上練家子了!


    就在僵持的時候,荊州牧馮雲山下轎走了過來。


    他對著黑大漢抱拳拱手道:“請問壯士尊姓大名?”


    “小爺我行不更姓,坐不改名,在下新市人王匡是也!”


    荊州牧馮大人是個欺軟怕硬的主,喝退衙役:


    “壯士息怒,手下不懂事,別和他們一般見識。


    看到了吧,隻要你放下法律拿起武器,再大的官,在不要命的英雄麵前,都會認慫。


    按馮大人的話說就是當官的不與光棍鬥。


    馮大人不敢惹綠林好漢,他說那些人不給他麵子,打架不要命。


    一場即將發生的惡鬥就此平息。


    ……


    那個站出來,與太守狗腿子硬懟的黑大漢,正是新市綠林山上,頭號大匪首王匡。


    王匡, 荊州江夏郡新市人,今湖北京山縣人,他是當地綠林山一獵戶,靠打獵為生。


    箭發百發百中,人稱“賽李廣”。


    他還有一個弟弟名叫王鳳,哥倆身材魁梧,為人仗義。


    兄弟二人屬於李逵這樣的好漢: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有一天,王匡對弟弟說:“朝廷無能,官僚貪腐,百姓民不聊生,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王鳳點頭附和。


    西漢末年的形勢是,王莽沒有什麽真才實學,不過是會一些一知半解的古文罷了。


    這種人最好是躺平,讓手下有能力的大臣輔佐治國。


    可惜他的手下,都是他這樣食古不化的文人,比如大國師劉歆,死搬硬套西周製度,


    吹捧王莽是周公在世,鼓動王莽不斷改革,結果把國家鼓搗的越來越窮,


    國內形勢惡劣,境外也不安生。


    王莽為緩解國內矛盾,不斷挑釁高句麗和匈奴這些邦鄰。


    沒能力打仗,他有能力打嘴仗,他把高句麗稱為“下句麗”,把匈奴單於稱為“降服單於”。


    你說誰受得了?新朝與周圍諸國開啟了戰端。


    王莽從沒打過仗,也不是打仗的材料,被四周小國打得滿地找牙。


    新朝在王莽領導下,越窮越鼓搗,越鼓搗越窮,形成了惡性循環。


    雪上加霜的是,接連幾年各地鬧災荒,朝廷無力救災,官吏為了增加外快,加緊對老百姓的盤剝,


    農民活不下去了,各地造反此起彼伏,王莽軍隊疲於救火,按下葫蘆瓢起來。


    綠林山王匡、王鳳兄弟嘯聚山林,殺富濟貧,隊伍一天天壯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