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母造反的消息,就傳到了長安,王莽感到震驚。
“奶奶滴!母雞打鳴,公雞下蛋,大黃狗不看門,”
啥稀罕事都有!
他好奇心大動,“聽說這小娘們風韻猶存,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女人呢?
三頭六臂?”
王莽下令,不要死呂母,要活著把她押解進京。
好奇害死貓!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呂母連戰連捷的時候,她突然病倒了。
病得還不輕!
起義軍成了無頭蒼蠅,此時王莽加緊了詔安。
哈哈,王莽沒有趁她病要她命,是不是憐香惜玉呢?
誰知道?
詔安條件很優惠,又是賞金,又是賜官。
“哥幾個,這時候投降是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要不要投降?……”
起義軍上下人心惶惶。
呂母病情越來越嚴重,心中著急,生怕起義軍潰散。
“我不甘心,假如上天再給我100年,我將成為曆史上第一位女皇。”呂母雄心不滅!
乖乖!女皇的問題遙不可及,當務之急,考慮一下這支隊伍何去何從吧?
此時呂母想起了樊崇。
“樊崇這人不錯,我喜歡,他與士卒同甘共苦,把部隊交給他沒錯。”
呂母萌生了要把隊伍托付給樊崇的念頭。
於是給樊崇寫了這封信。
……
呂母把隊伍交給樊崇,不排除二人有感情,一個在日照,一個在莒縣,兩地相距隻有60公裏。
樊崇放下信,心急如焚,急匆匆前往日照“呂公島”,去看望呂母。
樊崇在當地很有名氣,所有人對他點頭哈腰,沒人敢阻攔。
很快他就見到了病床上的呂母。
“呂母,樊將軍來看你來了。”三當家小聲說道。
此時呂母已奄奄一息,但她心裏很清楚,二當家李洋不想讓她把隊伍交給樊崇。
當時李洋滿臉不高興,他說:“呂母,隊伍是您親手帶大的,怎麽交給一個不相幹的人?”
呂母默然無語,擺擺手,慢慢閉上了眼睛。
她覺得李洋這個人心狠手辣,怕他把隊伍帶壞。
呂母聽到聲音,慢慢睜開了眼,望著趕來的樊崇,她臉上露出了笑容。
隨後,她用顫顫巍巍的手,指了指頭領大印,示意樊崇收起來。
樊崇點了點頭。
當夜,呂母去世,時年43歲。
樊崇以孝子的身份,張羅埋葬了呂母。
七天祭祀過後,他帶著五萬呂母的隊伍,回到了莒縣。
由於呂母隊伍的加入,赤眉軍的勢力緊追綠林軍。
……
王莽聽說呂母死了,心裏挺難過,“沒看到啥模樣就死了,可惜了。”
當聽到呂母軍隊歸了樊崇後,王莽頓足捶胸道:“紅眉毛賊兵勢大,不滅必成大患!”
“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聽令。”
“在,臣侯旨!”
“朕命您二人帶十萬人馬,剿滅赤眉軍,不得有誤!”
“遵命,臣遵命!”
二人點齊人馬直奔齊地而去~~~
你說怪不怪?齊地屬於山東地界,孔子的故鄉,儒家思想發源地。
再往前推,齊地是西周丞相薑子牙的封地。
王莽當政後,聖賢之地卻屢屢出現造反的匪首,赤眉軍,呂母軍,還有一個女匪首遲昭平。
啊,對了,遲昭平是山東平原縣人。
她從小不愛紅妝愛武裝,有假小子之稱。
其他女孩子能呆在家裏繡花讀《三字經》,她在家坐不住,經常跑出去和半大小子們瘋玩。
古代女孩16歲左右就出嫁了,遲昭平可好,沒有哪個男孩子敢娶她。
男孩子背後喊她“小太妹”,說明她很叛逆,很拉風!
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賭象棋”一類的遊戲,名曰:博業。
估計是帶有賭博性質的遊戲。
現在市麵上也有賭球,賭棋局,賭猜大小的博彩遊戲,大概如是。
遲昭平擅長這類遊戲,她就利用“博業”專家的身份,聚集男人聽她指揮。
“你們這些老爺們,害不害羞?被官府欺負的連個屁都不敢放,
如今朝廷還讓咱們活啊?如今不反,早晚會餓死,不想餓死的隨我造反!”
遲昭平像個爺們一樣站了出來。
隨後遲昭平帶著起義軍偷襲官府,殺豪強地主,劫富濟貧,備受窮苦人追捧。
起義軍反抗官府欺壓百姓,為民伸張正義。
貧苦大眾紛紛加入起義隊伍。半年的時間,由一千人,迅速發展到了十萬之眾。
地皇三年,義軍轉戰德州一帶,誅官吏,殺地主,殺富濟貧,聲勢浩大。
平原郡太守束手無策,緊急上報了朝廷。
王莽接到山東急報,感到事情不妙。
“奶奶滴!這可不是鬧著玩滴!山東女人都開始造反了,說明山東問題很嚴重!”
這才有了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剿匪這一幕。
……
就在王匡太師和更始將軍走到半路時。
齊郡太守田況,給王莽上了一道折子。
田況這個人很牛逼,過去治理的齊郡井然有序,
由於朝廷製定的政策不符合民情,造成農民沒飯吃,逼得齊郡老百姓造反。
田太守沒有推卸責任,而是自籌資金募兵四萬,發給他們刀槍。
在他的指揮下,官府軍追著樊崇和小太妹打,二人被田太守打怕了,十分忌憚田況。
有段時間,樊崇被打得想帶部隊離開山東地界,遲昭平也是這樣。
田況聽說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來剿匪,於是就給王莽上了一道折子。
折子的大概意思是說:“齊郡這個地方,農民起義鬧的確實挺歡,
是人們吃不上飯的原因,也有當地官員不作為的原因。
皇上如果廢除公田製,把土地還給農民,讓他們有地種,有飯吃。
然後地方加強管理,堅壁清野,不讓匪首搶劫到糧食,賊人就會慢慢散去。
如今陛下派太師和將軍剿匪,本來這裏糧食就缺乏,地方官要孝敬太師和將軍,就會加大老百姓的稅收,
另外地方官還要陪著太師和將軍,根本沒心思剿匪,因此,臣建議皇上,讓太師和更始將軍率軍返回,
一來減輕地方官接待的壓力,二來留給地方官剿滅賊人的空間和時間。”
田太守的建議實乃良策。
然而王莽認為田況阻撓朝廷發兵,地方想養寇自重,心中惱怒,下令罷免了田況齊郡太守職務,另派人接替。
田況被調進京城,做了一個看城門的校尉。
樊崇和小太妹歡欣鼓舞,高興的“小太妹”差點跳起霹靂舞。
……
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馬不停蹄,急行軍往山東地界進發,他們信心滿滿,要消滅赤眉軍和小太妹。
沿途官員,聞知太師親自來剿匪,擺酒出城相迎。
“太師,將軍,一路辛苦了!下官來遲,晚上下官安排,還望兩位大人賞臉。”
“一定,一定,到時咱們商量一下剿匪事宜。”
聽上去談的都是公事,晚上沒人的時候方便塞紅包。
誰也知道這點事,伺候好了太師,以後還發愁升官發財嗎?
“奶奶滴!母雞打鳴,公雞下蛋,大黃狗不看門,”
啥稀罕事都有!
他好奇心大動,“聽說這小娘們風韻猶存,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女人呢?
三頭六臂?”
王莽下令,不要死呂母,要活著把她押解進京。
好奇害死貓!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呂母連戰連捷的時候,她突然病倒了。
病得還不輕!
起義軍成了無頭蒼蠅,此時王莽加緊了詔安。
哈哈,王莽沒有趁她病要她命,是不是憐香惜玉呢?
誰知道?
詔安條件很優惠,又是賞金,又是賜官。
“哥幾個,這時候投降是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要不要投降?……”
起義軍上下人心惶惶。
呂母病情越來越嚴重,心中著急,生怕起義軍潰散。
“我不甘心,假如上天再給我100年,我將成為曆史上第一位女皇。”呂母雄心不滅!
乖乖!女皇的問題遙不可及,當務之急,考慮一下這支隊伍何去何從吧?
此時呂母想起了樊崇。
“樊崇這人不錯,我喜歡,他與士卒同甘共苦,把部隊交給他沒錯。”
呂母萌生了要把隊伍托付給樊崇的念頭。
於是給樊崇寫了這封信。
……
呂母把隊伍交給樊崇,不排除二人有感情,一個在日照,一個在莒縣,兩地相距隻有60公裏。
樊崇放下信,心急如焚,急匆匆前往日照“呂公島”,去看望呂母。
樊崇在當地很有名氣,所有人對他點頭哈腰,沒人敢阻攔。
很快他就見到了病床上的呂母。
“呂母,樊將軍來看你來了。”三當家小聲說道。
此時呂母已奄奄一息,但她心裏很清楚,二當家李洋不想讓她把隊伍交給樊崇。
當時李洋滿臉不高興,他說:“呂母,隊伍是您親手帶大的,怎麽交給一個不相幹的人?”
呂母默然無語,擺擺手,慢慢閉上了眼睛。
她覺得李洋這個人心狠手辣,怕他把隊伍帶壞。
呂母聽到聲音,慢慢睜開了眼,望著趕來的樊崇,她臉上露出了笑容。
隨後,她用顫顫巍巍的手,指了指頭領大印,示意樊崇收起來。
樊崇點了點頭。
當夜,呂母去世,時年43歲。
樊崇以孝子的身份,張羅埋葬了呂母。
七天祭祀過後,他帶著五萬呂母的隊伍,回到了莒縣。
由於呂母隊伍的加入,赤眉軍的勢力緊追綠林軍。
……
王莽聽說呂母死了,心裏挺難過,“沒看到啥模樣就死了,可惜了。”
當聽到呂母軍隊歸了樊崇後,王莽頓足捶胸道:“紅眉毛賊兵勢大,不滅必成大患!”
“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聽令。”
“在,臣侯旨!”
“朕命您二人帶十萬人馬,剿滅赤眉軍,不得有誤!”
“遵命,臣遵命!”
二人點齊人馬直奔齊地而去~~~
你說怪不怪?齊地屬於山東地界,孔子的故鄉,儒家思想發源地。
再往前推,齊地是西周丞相薑子牙的封地。
王莽當政後,聖賢之地卻屢屢出現造反的匪首,赤眉軍,呂母軍,還有一個女匪首遲昭平。
啊,對了,遲昭平是山東平原縣人。
她從小不愛紅妝愛武裝,有假小子之稱。
其他女孩子能呆在家裏繡花讀《三字經》,她在家坐不住,經常跑出去和半大小子們瘋玩。
古代女孩16歲左右就出嫁了,遲昭平可好,沒有哪個男孩子敢娶她。
男孩子背後喊她“小太妹”,說明她很叛逆,很拉風!
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賭象棋”一類的遊戲,名曰:博業。
估計是帶有賭博性質的遊戲。
現在市麵上也有賭球,賭棋局,賭猜大小的博彩遊戲,大概如是。
遲昭平擅長這類遊戲,她就利用“博業”專家的身份,聚集男人聽她指揮。
“你們這些老爺們,害不害羞?被官府欺負的連個屁都不敢放,
如今朝廷還讓咱們活啊?如今不反,早晚會餓死,不想餓死的隨我造反!”
遲昭平像個爺們一樣站了出來。
隨後遲昭平帶著起義軍偷襲官府,殺豪強地主,劫富濟貧,備受窮苦人追捧。
起義軍反抗官府欺壓百姓,為民伸張正義。
貧苦大眾紛紛加入起義隊伍。半年的時間,由一千人,迅速發展到了十萬之眾。
地皇三年,義軍轉戰德州一帶,誅官吏,殺地主,殺富濟貧,聲勢浩大。
平原郡太守束手無策,緊急上報了朝廷。
王莽接到山東急報,感到事情不妙。
“奶奶滴!這可不是鬧著玩滴!山東女人都開始造反了,說明山東問題很嚴重!”
這才有了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剿匪這一幕。
……
就在王匡太師和更始將軍走到半路時。
齊郡太守田況,給王莽上了一道折子。
田況這個人很牛逼,過去治理的齊郡井然有序,
由於朝廷製定的政策不符合民情,造成農民沒飯吃,逼得齊郡老百姓造反。
田太守沒有推卸責任,而是自籌資金募兵四萬,發給他們刀槍。
在他的指揮下,官府軍追著樊崇和小太妹打,二人被田太守打怕了,十分忌憚田況。
有段時間,樊崇被打得想帶部隊離開山東地界,遲昭平也是這樣。
田況聽說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來剿匪,於是就給王莽上了一道折子。
折子的大概意思是說:“齊郡這個地方,農民起義鬧的確實挺歡,
是人們吃不上飯的原因,也有當地官員不作為的原因。
皇上如果廢除公田製,把土地還給農民,讓他們有地種,有飯吃。
然後地方加強管理,堅壁清野,不讓匪首搶劫到糧食,賊人就會慢慢散去。
如今陛下派太師和將軍剿匪,本來這裏糧食就缺乏,地方官要孝敬太師和將軍,就會加大老百姓的稅收,
另外地方官還要陪著太師和將軍,根本沒心思剿匪,因此,臣建議皇上,讓太師和更始將軍率軍返回,
一來減輕地方官接待的壓力,二來留給地方官剿滅賊人的空間和時間。”
田太守的建議實乃良策。
然而王莽認為田況阻撓朝廷發兵,地方想養寇自重,心中惱怒,下令罷免了田況齊郡太守職務,另派人接替。
田況被調進京城,做了一個看城門的校尉。
樊崇和小太妹歡欣鼓舞,高興的“小太妹”差點跳起霹靂舞。
……
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馬不停蹄,急行軍往山東地界進發,他們信心滿滿,要消滅赤眉軍和小太妹。
沿途官員,聞知太師親自來剿匪,擺酒出城相迎。
“太師,將軍,一路辛苦了!下官來遲,晚上下官安排,還望兩位大人賞臉。”
“一定,一定,到時咱們商量一下剿匪事宜。”
聽上去談的都是公事,晚上沒人的時候方便塞紅包。
誰也知道這點事,伺候好了太師,以後還發愁升官發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