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是很劃算的買賣,反正都是老百姓交上來的錢。
不花白不花,花了才能進一步搜刮民財。
更始將軍對地方官送禮這一套,很是反感。但是太師樂此不疲,他也隻能順勢而為。
你不拿,太師怎麽拿?
太師王匡,是安新公王舜之子,王舜是王莽堂兄弟王音的兒子。
因此,王匡是王莽的堂侄,沒毛病吧?
瑪德!他們是親戚還這樣肆無忌憚,我何必扭扭捏捏呢?
此後,廉丹受賄也不再遮遮掩掩。
廉丹從前可不是這樣的人,他治軍嚴謹,愛兵如子。
這次一反常態,為鼓勵士兵賣力殺賊,讓士兵增加點外快,故意放縱,一路搶掠。
他警告士兵不許殺人,但是,還是在搶劫過程中出了人命。
老百姓深恨莽軍,編了一套順口溜:
“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更始將軍有點不顧臉麵了。
莽軍一路走一路霍霍,途中有許多攜兒帶女,去關中討飯的百姓,
太師下令士兵往回驅趕,孩子哭,大人叫,沿途就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流民圖。
這些饑民躲過驅趕,好不容易趕到了長安,黑壓壓有十萬之眾。
王莽大驚失色。“大司徒,外麵什麽情況?”
董忠猶豫道:“這…下官不知道。”
董忠叫來了長安令,王莽急忙問:“長安令,外麵為何一下子湧進如此多的饑民?”
長安令誠惶誠恐道:“陛下,這些人,到了農閑的時候就來長安討飯,陛下無需費心。”
“他們是不是在家無飯可吃?”
“這,下官確實不知,待我下去調查一番再回複陛下。”
“大膽長安令,難道讓朕等你調查嗎?”
“皇上,臣該死!”長安令跪在地上,身體抖個不停。
大司徒董忠心生憐憫:“長安令,還不速去速回!一定要全麵調查。”
長安令像被大赦一樣,誠惶誠恐道:“謝皇上,謝大司徒不殺之恩”,
“去吧!”
長安令爬起來,哆哆嗦嗦走了。
……
長安令不用調查,也知道這些人在家活不下去了。
如果實話實說,無疑死路一條,還會得罪同僚。
怎麽辦呢?此時師爺王業獻計道:
“大人,把這些流民說成有飯吃的農民一點不難。”
“啊?快快道來。”
“大人,從市場上買來一份米粥,就說是饑民平時吃的,騙過皇上不就行了。”
“師爺果然神機妙算。”
長安令依計而行,端著一碗米粥,返身去了未央宮。
“長安令跪在皇上和大司徒麵前,把買來的那份米粥呈了上去。
“皇上,你看這份飯了吧,是他們日常夥食,他們吃的並不錯,就是一幫農閑出來要飯的。”
王莽怒道:“既然你知道他們並非無飯可吃,還不派人把他們趕出長安!”
“小的遵旨。”
這些可憐的百姓,實指望皇上開倉賑災,結果到了長安,又被官兵用皮鞭子趕了回去。
王莽認定饑民聚眾鬧事,一定不要可憐他們,尤其是赤眉軍,堅決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
隨後傳旨太師王匡和廉丹,限期剿滅匪首樊崇。
“皇上說農民聚眾鬧事,我看是饑民逼不得已反抗。”廉丹想不通,為何皇上得出另外一個結論。
沿途的饑民和官場的黑暗,深深震撼了廉丹。
“民不聊生,貪腐橫行,皇上被蒙蔽。這樣的朝廷能長久嗎?”
廉丹苦悶彷徨,晚上,他召來幕僚馮衍,問:
“先生,皇上要我全力剿滅起義軍。你說我該怎麽辦呢?”
說著,廉丹把王莽的旨意,拿給馮衍看。
馮衍,40來歲年紀,頭戴儒士帽,身穿灰色寬身大袖的衣袍。
他是當時的辭賦家,道家,自幼博覽群書,聰明多才。
可惜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年輕時才華出眾,卻多次拒絕朝廷召喚,堅持不出仕做官。
個性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王莽稱帝後,為了糊口,做了廉丹的幕僚。
馮衍是個典型的“憤青”,他毫無掩飾道:“將軍,在亂世要為自己留條後路,
現在朝廷腐敗成啥樣了,將軍沒必要為這樣的朝廷殉葬。
現在我為將軍考慮,最好的辦法是退兵據守大郡,韜光養晦,訓練士兵,磨練他們的節操。
然後在方圓百裏之內,每天賞賜酒肉,以結交英雄豪傑之士,
谘詢謀士的謀略,爭取將來的民心,等待形勢的變化。
時機成熟,將軍可橫空出世,為國家興利,為百姓除害。
那麽福祿就會永世傳留,功勳就會永載史冊。
現如今,將軍何必在中原全軍覆沒!身軀血肉做野草的肥料,最終身敗名裂,辱沒先祖呢?
馮衍看問題深遠,他感到王莽政權將要崩潰。
勸廉丹及時收手,等待時機。不要再為王莽賣命了!
不值得!
廉丹最終沒有聽從馮衍的建議。
第二天一大早,王匡和廉丹,集合隊伍繼續向目的地進發。
馮衍望著廉丹遠去的背影,失望至極,搖頭歎息道:“你永遠拉不住一個執迷不悟的人。”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馮衍悄悄收拾好自己的行囊,離開廉丹,浪跡天涯而去。
馮衍空有滿腹才華,一生鬱鬱不得誌。
蘇東坡有雲:【揚雄老無子,馮衍終不遇。】
意思是辭賦家揚雄,一生無後人,馮衍一生沒遇到貴人提拔。
二人都是牛批人物,卻有不同的遺憾。
……
齊郡無鹽城(今山東東平縣),城頭赤眉軍的旗幟飄揚。
赤眉軍士兵在城門前演練,殺啊!衝啊!響徹雲霄。
廉丹縱馬趕上太師道:“聽,聲勢不小啊!太師,看來赤眉軍實力不可小覷。”
“更始將軍,不必介懷。在我看來,這些流匪如草芥爾!”
“太師,據探馬報,三天前,無鹽城就被投靠赤眉軍的索盧恢攻占了。”
“索盧恢算個球,不過是個豪強地主,他以為能得到赤眉軍的保護?
今天我就用實力告訴他,誰才是這裏的主宰。”
“太師果然豪氣衝天!”廉丹實在聊不下去了,恭維道。
廉丹一催戰馬,來到了隊伍最前麵。他要跟隨敢死隊一起攻城。
不花白不花,花了才能進一步搜刮民財。
更始將軍對地方官送禮這一套,很是反感。但是太師樂此不疲,他也隻能順勢而為。
你不拿,太師怎麽拿?
太師王匡,是安新公王舜之子,王舜是王莽堂兄弟王音的兒子。
因此,王匡是王莽的堂侄,沒毛病吧?
瑪德!他們是親戚還這樣肆無忌憚,我何必扭扭捏捏呢?
此後,廉丹受賄也不再遮遮掩掩。
廉丹從前可不是這樣的人,他治軍嚴謹,愛兵如子。
這次一反常態,為鼓勵士兵賣力殺賊,讓士兵增加點外快,故意放縱,一路搶掠。
他警告士兵不許殺人,但是,還是在搶劫過程中出了人命。
老百姓深恨莽軍,編了一套順口溜:
“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更始將軍有點不顧臉麵了。
莽軍一路走一路霍霍,途中有許多攜兒帶女,去關中討飯的百姓,
太師下令士兵往回驅趕,孩子哭,大人叫,沿途就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流民圖。
這些饑民躲過驅趕,好不容易趕到了長安,黑壓壓有十萬之眾。
王莽大驚失色。“大司徒,外麵什麽情況?”
董忠猶豫道:“這…下官不知道。”
董忠叫來了長安令,王莽急忙問:“長安令,外麵為何一下子湧進如此多的饑民?”
長安令誠惶誠恐道:“陛下,這些人,到了農閑的時候就來長安討飯,陛下無需費心。”
“他們是不是在家無飯可吃?”
“這,下官確實不知,待我下去調查一番再回複陛下。”
“大膽長安令,難道讓朕等你調查嗎?”
“皇上,臣該死!”長安令跪在地上,身體抖個不停。
大司徒董忠心生憐憫:“長安令,還不速去速回!一定要全麵調查。”
長安令像被大赦一樣,誠惶誠恐道:“謝皇上,謝大司徒不殺之恩”,
“去吧!”
長安令爬起來,哆哆嗦嗦走了。
……
長安令不用調查,也知道這些人在家活不下去了。
如果實話實說,無疑死路一條,還會得罪同僚。
怎麽辦呢?此時師爺王業獻計道:
“大人,把這些流民說成有飯吃的農民一點不難。”
“啊?快快道來。”
“大人,從市場上買來一份米粥,就說是饑民平時吃的,騙過皇上不就行了。”
“師爺果然神機妙算。”
長安令依計而行,端著一碗米粥,返身去了未央宮。
“長安令跪在皇上和大司徒麵前,把買來的那份米粥呈了上去。
“皇上,你看這份飯了吧,是他們日常夥食,他們吃的並不錯,就是一幫農閑出來要飯的。”
王莽怒道:“既然你知道他們並非無飯可吃,還不派人把他們趕出長安!”
“小的遵旨。”
這些可憐的百姓,實指望皇上開倉賑災,結果到了長安,又被官兵用皮鞭子趕了回去。
王莽認定饑民聚眾鬧事,一定不要可憐他們,尤其是赤眉軍,堅決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
隨後傳旨太師王匡和廉丹,限期剿滅匪首樊崇。
“皇上說農民聚眾鬧事,我看是饑民逼不得已反抗。”廉丹想不通,為何皇上得出另外一個結論。
沿途的饑民和官場的黑暗,深深震撼了廉丹。
“民不聊生,貪腐橫行,皇上被蒙蔽。這樣的朝廷能長久嗎?”
廉丹苦悶彷徨,晚上,他召來幕僚馮衍,問:
“先生,皇上要我全力剿滅起義軍。你說我該怎麽辦呢?”
說著,廉丹把王莽的旨意,拿給馮衍看。
馮衍,40來歲年紀,頭戴儒士帽,身穿灰色寬身大袖的衣袍。
他是當時的辭賦家,道家,自幼博覽群書,聰明多才。
可惜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年輕時才華出眾,卻多次拒絕朝廷召喚,堅持不出仕做官。
個性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王莽稱帝後,為了糊口,做了廉丹的幕僚。
馮衍是個典型的“憤青”,他毫無掩飾道:“將軍,在亂世要為自己留條後路,
現在朝廷腐敗成啥樣了,將軍沒必要為這樣的朝廷殉葬。
現在我為將軍考慮,最好的辦法是退兵據守大郡,韜光養晦,訓練士兵,磨練他們的節操。
然後在方圓百裏之內,每天賞賜酒肉,以結交英雄豪傑之士,
谘詢謀士的謀略,爭取將來的民心,等待形勢的變化。
時機成熟,將軍可橫空出世,為國家興利,為百姓除害。
那麽福祿就會永世傳留,功勳就會永載史冊。
現如今,將軍何必在中原全軍覆沒!身軀血肉做野草的肥料,最終身敗名裂,辱沒先祖呢?
馮衍看問題深遠,他感到王莽政權將要崩潰。
勸廉丹及時收手,等待時機。不要再為王莽賣命了!
不值得!
廉丹最終沒有聽從馮衍的建議。
第二天一大早,王匡和廉丹,集合隊伍繼續向目的地進發。
馮衍望著廉丹遠去的背影,失望至極,搖頭歎息道:“你永遠拉不住一個執迷不悟的人。”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馮衍悄悄收拾好自己的行囊,離開廉丹,浪跡天涯而去。
馮衍空有滿腹才華,一生鬱鬱不得誌。
蘇東坡有雲:【揚雄老無子,馮衍終不遇。】
意思是辭賦家揚雄,一生無後人,馮衍一生沒遇到貴人提拔。
二人都是牛批人物,卻有不同的遺憾。
……
齊郡無鹽城(今山東東平縣),城頭赤眉軍的旗幟飄揚。
赤眉軍士兵在城門前演練,殺啊!衝啊!響徹雲霄。
廉丹縱馬趕上太師道:“聽,聲勢不小啊!太師,看來赤眉軍實力不可小覷。”
“更始將軍,不必介懷。在我看來,這些流匪如草芥爾!”
“太師,據探馬報,三天前,無鹽城就被投靠赤眉軍的索盧恢攻占了。”
“索盧恢算個球,不過是個豪強地主,他以為能得到赤眉軍的保護?
今天我就用實力告訴他,誰才是這裏的主宰。”
“太師果然豪氣衝天!”廉丹實在聊不下去了,恭維道。
廉丹一催戰馬,來到了隊伍最前麵。他要跟隨敢死隊一起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