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劉演的人,高高舉起了屠刀,此時劉演渾然不知。
九月,宛城桂花爭奇鬥豔,香氣四溢。
這天,更始帝劉玄,以宴請奪取宛城功臣為名,邀請劉演等將領前來赴宴。
這場酒席,無異於當年項羽擺下的鴻門宴。
眾將領入席坐定,大司馬朱隗宣布開席,劉玄走上前,向劉演敬酒道:
“大司徒,沒有你堅持不懈的圍城,宛城還回不到我們手中。
將軍居功至偉,來,朕敬你一杯。”
劉演急忙站起來道:“皇上過獎了,都是將士們勇敢攻城,演不敢居功。”
“客氣了,來來來,咱君臣喝一杯。”
劉演是爽快人,與劉玄碰杯,一仰而盡。
劉玄一口沒喝幹,回手喝的一滴不剩。他的臉色極為不自然,放下酒杯道:
“伯升,我看你的寶劍劍鞘上鑲著寶石,寶劍一定是把稀世珍寶吧?”
劉演的劍,乃湛瀘寶劍,春秋戰國時期,鑄劍工匠歐冶子鍛造的名劍之一。
“皇上,臣的寶劍確實是把名劍,跟著臣斬敵無數,鋒利無比,吹毛立斷。”
“啊?朕可否一觀?”
“當然可以了。”
說著話,劉演抽出寶劍遞給了劉玄。
按照大司馬朱隗的計謀,此時劉玄應該大喊來人,誣陷劉演拔劍弑君,
這樣王匡,李軼、朱隗就會命令士卒,將劉演亂刀砍死。
可是劉玄遲遲不喊,居然裝作欣賞起寶劍來。
伯升,你的寶劍確實不錯,鋒芒畢露,真乃稀世珍寶啊!”
此時,大司馬朱隗急眼了,心說都說劉玄是個窩囊廢,果然沒有果斷勁,說好的事怎麽還不行動?
“陛下,臣有一塊珍寶玉玦要獻於皇上。”朱隗持玦上前道。
玉玦是一種環形飾品,有缺口。此時朱隗獻玉玦,是暗示劉玄下決心殺劉演。
“玦”音同“決”。
也許是劉玄心中害怕,也許是劉玄不忍殺劉演,他對朱隗三次“示玦”視而不見。
劉演的舅舅樊宏就坐在席邊,他一看氣氛不對,於是端起酒杯上前道:
“你們君臣二人,英雄愛寶劍,都是有眼光之人,來來,我舅甥敬皇上一杯酒,祝玄漢國運長久。”
劉玄要端酒杯,隻好把寶劍還給了劉演。樊宏給了劉玄一個台階,一場危機就此解除。
事後,王匡、李軼等人深恨劉玄優柔寡斷,隻好再次尋找機會。
舅父樊宏提醒劉演道:“伯升,以後提防著點皇上,酒宴上你就不應該自己拔出寶劍,
你太大意了,皇上本來就忌恨你,劉玄要欣賞你的寶劍,
你讓旁人幫你拔出寶劍遞給他,以防誣告你謀殺皇上。
還有,朱隗三次示玦,當年漢高祖和項羽鴻門宴上,範增也是獻玦提醒項羽殺高祖的。
伯升啊,以後長點腦子吧!妒忌你的人還少嗎?”
劉演是粗線條的人,嘿嘿一笑道:
“舅舅,你多慮了,皇上要殺我,時刻可以做到,如今外甥不是還好好活著嗎?”
劉演對舅舅的提醒不以為然,舅舅搖頭歎氣道:“好自為之吧!”
……
王匡、李軼、朱隗等人,一計不成再施一計。
一日上朝議事,李軼彈劾右將軍劉謖誹謗皇上,預謀造反。
劉謖是大司徒劉演的部將,勇冠三軍。在推選皇帝候選人時,他極力推薦劉演,
當時劉謖據理力爭道:“這次起義,是劉演領導的,應該由劉演當皇帝。”
後來劉玄稱帝後,劉謖逢人便說,“劉玄何德何能尊為皇帝?還不是伯升隱忍有君子之風嗎?”
聽到這些話,劉玄對劉謖恨之入骨。
王匡正是抓住劉玄這種心理,彈劾劉謖,劍指劉演。
劉玄等的就是這一天,勃然大怒,喝道:“來人!將劉謖拉出去斬首!”
“陛下,萬萬不可,劉謖屢立戰功,肯定遭到了小人嫉妒,望皇上明察!”劉演上前求情道。
“劉演,你拉幫結派想造反嗎?來人,把劉演一並砍了!”
這回劉玄不再猶豫。
王匡急忙手下將劉謖劉演捆了起來。
“陛下,萬萬不可殺忠臣,如今正是攻城略地推倒王莽的關鍵時刻,
千萬不能做仇者快,親者痛的事情。皇上三思啊!”
說這話的,是劉演的部將岑彭。
“岑彭,你想造反嗎?幹預皇上決策,該當何罪?”王匡怒喝道。
“呼啦啦”,群臣跪下為劉演、劉謖求情。
劉玄一看更加氣惱,想不到劉演威望如此之高。這更加強了殺劉演的決心。
“反了!反了!”
“監斬官”,
“在——”
“將劉演,劉謖拉出去斬首示眾。”
血光飛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二人頭顱懸在宛城城門前示眾十日,最後在岑彭等眾將求情下,這才安葬了二人。
岑彭心如刀絞,眼睜睜看著救命恩人命斷黃泉,自己卻無能為力。
後來,岑彭追隨劉秀而去,最終成了後漢雲台二十八將領之一。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劉玄殺劉演、劉謖時,劉秀剛要離開父城率軍進攻洛陽。
怎麽?我哥哥被皇上殺了!
劉秀悲痛萬分,“哥哥,你死的冤啊!”過往之事,一幕幕又浮現在了眼前。
哥哥為人仗義,一心為恢複漢室推翻王莽的統治,結果落得悲慘下場。
如果說此時劉秀沒有殺劉玄的心思,不符合人之常情。
劉演和劉秀兄弟情深,二人在性格上互補。
思來想去,劉秀為了義軍大業,為了避免義軍內訌,選擇了隱忍。
他把人馬交給馬武指揮,自己單人單馬去宛城謝罪。
這是一種什麽心態呢?明明自己哥哥被冤殺,還要向劉玄謝罪。
如果沒有遠大的目標,和未竟的事業支撐,劉秀做不來。
到了宛城,群臣遠遠看著劉秀,不敢與他搭話。他沒有去哥哥的家,而是直接拜見了劉玄。
劉秀免冠跪在劉玄麵前:“皇上,罪臣之弟劉秀謝罪,都怪我哥覺悟低,不知道維護皇上的尊嚴,驕傲自滿……”
總之劉秀捧著劉玄說,啥好聽說啥。
劉玄看到劉秀沒有為哥哥報仇的意思,龍顏大悅,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借此安慰劉秀,劉秀謝恩而去。
傳聞劉秀回去後,病了三天。
翌日上朝,群臣議事完畢,劉玄開始派兵布將。
“上公王匡聽令”
“~臣在”
朕委派你率軍五萬,拿下洛陽,不得有誤!
“遵命!”
“大將軍申屠建,丞相司直李鬆聽令,”
臣在,在。
“朕命你二人,率六萬人馬攻取武關。此任務艱巨,武關是進入關中的第一道防線,預祝二位將軍旗開得勝。”
“多謝皇上,靜待好消息吧!”二人拜辭而去。
九月,宛城桂花爭奇鬥豔,香氣四溢。
這天,更始帝劉玄,以宴請奪取宛城功臣為名,邀請劉演等將領前來赴宴。
這場酒席,無異於當年項羽擺下的鴻門宴。
眾將領入席坐定,大司馬朱隗宣布開席,劉玄走上前,向劉演敬酒道:
“大司徒,沒有你堅持不懈的圍城,宛城還回不到我們手中。
將軍居功至偉,來,朕敬你一杯。”
劉演急忙站起來道:“皇上過獎了,都是將士們勇敢攻城,演不敢居功。”
“客氣了,來來來,咱君臣喝一杯。”
劉演是爽快人,與劉玄碰杯,一仰而盡。
劉玄一口沒喝幹,回手喝的一滴不剩。他的臉色極為不自然,放下酒杯道:
“伯升,我看你的寶劍劍鞘上鑲著寶石,寶劍一定是把稀世珍寶吧?”
劉演的劍,乃湛瀘寶劍,春秋戰國時期,鑄劍工匠歐冶子鍛造的名劍之一。
“皇上,臣的寶劍確實是把名劍,跟著臣斬敵無數,鋒利無比,吹毛立斷。”
“啊?朕可否一觀?”
“當然可以了。”
說著話,劉演抽出寶劍遞給了劉玄。
按照大司馬朱隗的計謀,此時劉玄應該大喊來人,誣陷劉演拔劍弑君,
這樣王匡,李軼、朱隗就會命令士卒,將劉演亂刀砍死。
可是劉玄遲遲不喊,居然裝作欣賞起寶劍來。
伯升,你的寶劍確實不錯,鋒芒畢露,真乃稀世珍寶啊!”
此時,大司馬朱隗急眼了,心說都說劉玄是個窩囊廢,果然沒有果斷勁,說好的事怎麽還不行動?
“陛下,臣有一塊珍寶玉玦要獻於皇上。”朱隗持玦上前道。
玉玦是一種環形飾品,有缺口。此時朱隗獻玉玦,是暗示劉玄下決心殺劉演。
“玦”音同“決”。
也許是劉玄心中害怕,也許是劉玄不忍殺劉演,他對朱隗三次“示玦”視而不見。
劉演的舅舅樊宏就坐在席邊,他一看氣氛不對,於是端起酒杯上前道:
“你們君臣二人,英雄愛寶劍,都是有眼光之人,來來,我舅甥敬皇上一杯酒,祝玄漢國運長久。”
劉玄要端酒杯,隻好把寶劍還給了劉演。樊宏給了劉玄一個台階,一場危機就此解除。
事後,王匡、李軼等人深恨劉玄優柔寡斷,隻好再次尋找機會。
舅父樊宏提醒劉演道:“伯升,以後提防著點皇上,酒宴上你就不應該自己拔出寶劍,
你太大意了,皇上本來就忌恨你,劉玄要欣賞你的寶劍,
你讓旁人幫你拔出寶劍遞給他,以防誣告你謀殺皇上。
還有,朱隗三次示玦,當年漢高祖和項羽鴻門宴上,範增也是獻玦提醒項羽殺高祖的。
伯升啊,以後長點腦子吧!妒忌你的人還少嗎?”
劉演是粗線條的人,嘿嘿一笑道:
“舅舅,你多慮了,皇上要殺我,時刻可以做到,如今外甥不是還好好活著嗎?”
劉演對舅舅的提醒不以為然,舅舅搖頭歎氣道:“好自為之吧!”
……
王匡、李軼、朱隗等人,一計不成再施一計。
一日上朝議事,李軼彈劾右將軍劉謖誹謗皇上,預謀造反。
劉謖是大司徒劉演的部將,勇冠三軍。在推選皇帝候選人時,他極力推薦劉演,
當時劉謖據理力爭道:“這次起義,是劉演領導的,應該由劉演當皇帝。”
後來劉玄稱帝後,劉謖逢人便說,“劉玄何德何能尊為皇帝?還不是伯升隱忍有君子之風嗎?”
聽到這些話,劉玄對劉謖恨之入骨。
王匡正是抓住劉玄這種心理,彈劾劉謖,劍指劉演。
劉玄等的就是這一天,勃然大怒,喝道:“來人!將劉謖拉出去斬首!”
“陛下,萬萬不可,劉謖屢立戰功,肯定遭到了小人嫉妒,望皇上明察!”劉演上前求情道。
“劉演,你拉幫結派想造反嗎?來人,把劉演一並砍了!”
這回劉玄不再猶豫。
王匡急忙手下將劉謖劉演捆了起來。
“陛下,萬萬不可殺忠臣,如今正是攻城略地推倒王莽的關鍵時刻,
千萬不能做仇者快,親者痛的事情。皇上三思啊!”
說這話的,是劉演的部將岑彭。
“岑彭,你想造反嗎?幹預皇上決策,該當何罪?”王匡怒喝道。
“呼啦啦”,群臣跪下為劉演、劉謖求情。
劉玄一看更加氣惱,想不到劉演威望如此之高。這更加強了殺劉演的決心。
“反了!反了!”
“監斬官”,
“在——”
“將劉演,劉謖拉出去斬首示眾。”
血光飛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二人頭顱懸在宛城城門前示眾十日,最後在岑彭等眾將求情下,這才安葬了二人。
岑彭心如刀絞,眼睜睜看著救命恩人命斷黃泉,自己卻無能為力。
後來,岑彭追隨劉秀而去,最終成了後漢雲台二十八將領之一。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劉玄殺劉演、劉謖時,劉秀剛要離開父城率軍進攻洛陽。
怎麽?我哥哥被皇上殺了!
劉秀悲痛萬分,“哥哥,你死的冤啊!”過往之事,一幕幕又浮現在了眼前。
哥哥為人仗義,一心為恢複漢室推翻王莽的統治,結果落得悲慘下場。
如果說此時劉秀沒有殺劉玄的心思,不符合人之常情。
劉演和劉秀兄弟情深,二人在性格上互補。
思來想去,劉秀為了義軍大業,為了避免義軍內訌,選擇了隱忍。
他把人馬交給馬武指揮,自己單人單馬去宛城謝罪。
這是一種什麽心態呢?明明自己哥哥被冤殺,還要向劉玄謝罪。
如果沒有遠大的目標,和未竟的事業支撐,劉秀做不來。
到了宛城,群臣遠遠看著劉秀,不敢與他搭話。他沒有去哥哥的家,而是直接拜見了劉玄。
劉秀免冠跪在劉玄麵前:“皇上,罪臣之弟劉秀謝罪,都怪我哥覺悟低,不知道維護皇上的尊嚴,驕傲自滿……”
總之劉秀捧著劉玄說,啥好聽說啥。
劉玄看到劉秀沒有為哥哥報仇的意思,龍顏大悅,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借此安慰劉秀,劉秀謝恩而去。
傳聞劉秀回去後,病了三天。
翌日上朝,群臣議事完畢,劉玄開始派兵布將。
“上公王匡聽令”
“~臣在”
朕委派你率軍五萬,拿下洛陽,不得有誤!
“遵命!”
“大將軍申屠建,丞相司直李鬆聽令,”
臣在,在。
“朕命你二人,率六萬人馬攻取武關。此任務艱巨,武關是進入關中的第一道防線,預祝二位將軍旗開得勝。”
“多謝皇上,靜待好消息吧!”二人拜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