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亂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就算那時候有諸葛亮,估計也救不了新朝。
當時的情況是,更始帝劉玄成了起義軍的總瓢把子。
他自認為是人們心目中,恢複漢室的領頭羊。“劉氏當興,說的就是我劉玄。”
看把他得意的,尾巴都要翹上了天!
就連當初把他送到皇位的王匡、王鳳、陳牧、張卬等人,也懼怕劉玄三分。
劉玄一副指點江山的樣子,命令析縣起義領袖鄧曄和於匡,協助綠林軍首領申屠建和李鬆攻打武關。
還命令“西北王”隗囂隗家軍攻打長安,為了拉攏隗囂,封其為右將軍,禦史大夫~~
劉玄還想把汝南起義軍首領劉望收在麾下,於是派使者去說服劉望。
“劉將軍,更始帝想讓你跟著他混。”
“什麽?我跟著他混,沒有搞錯吧?他是皇室宗親,我也是,憑啥我跟著混?”劉望質問使者。
“劉將軍,和氣生財,人家劉玄是皇帝。”使者勸道。
“狗屁!他能當皇帝,過兩天我就當上了皇帝,我還想讓劉玄跟著我混呢!”
使者一看沒法溝通,告辭而去。
過了幾天,劉玄聽說劉望真的做了皇上。
說起來劉玄和劉望都是親戚。劉望是漢景帝劉啟的後代,長沙王劉發之曾孫,他和劉演、劉秀是堂兄弟。
劉望稱帝,氣得劉玄差點吐血,“瑪德!百十號人,三五十杆槍就敢稱帝,活膩歪了吧?”
劉望稱帝,是被嚴尤和陳茂忽悠的。
當時嚴尤道:“劉望老弟,劉氏當興說的是你,劉玄是個窩囊廢,天下是你的。”
奇怪了,嚴尤和陳茂不是王莽手下將領嗎?怎麽支持劉望稱帝呢?
事情是這樣的,之前嚴尤確實是王莽的大司馬,陳茂是秩宗將軍,
昆陽之戰失敗後,為了追責,嚴尤和陳茂被王莽罷了官,董忠代替嚴尤做了大司馬。
到後來,嚴尤和陳茂聽說劉望聚眾造反,深夜二人帶領手投奔了劉望。
劉望大喜,於是封嚴尤為大司馬,陳茂為丞相。
特使回去就把劉望說的那些話,轉告給了劉玄。
劉玄可不慣著劉望,於是派奮威將軍劉信率軍去攻打劉望。
結果劉望不是奮威將軍劉信的對手,劉信使用計策斬了嚴尤和陳茂。
劉望僥幸逃脫,不久被手下毒死,首級送給了劉玄。
至此,劉望稱帝的鬧劇落下了帷幕。
……
劉玄殺劉望,也算是殺雞給猴看,鎮住了各地起義軍首領。
析縣義軍領袖鄧曄、於匡,剛開始造反時,僅有百十號人。
當時於匡獻計道:“鄧哥,析縣縣令的小舅子和我關係不錯,要不我走一趟?
讓他做縣令的工作,獻城投降。如果成功,將省下不少力氣,還會得到不少人馬。”
鄧曄大喜,“兄弟,有這關係咋不早說?一路上多加小心,哥哥在此等你好消息。”
但凡聰明人,都看出了王莽要倒台,新朝的官員都在尋找新的主人。
經過小舅子的勸說,析縣縣令選擇了投降。
隨後,鄧曄和於匡得到了上千人馬。
劉玄封鄧曄為右將軍,於匡為左將軍,二人領導的隊伍投在了劉玄麾下。
鑒於武關守軍強大,劉玄命鄧曄、於匡,率軍協助申屠建和李鬆攻打武關。
兩路義軍聯合起來實力大增,申屠建采取聲東擊西計策,最終把武關守將朱萌給打敗,
走投無路的朱萌,獻關投降了義軍。
武關破,長安門戶大開。
驚慌失措的王莽急忙宣大司馬王邑護駕。
就在義軍向長安步步推進時,洛陽傳來捷報。
綠林軍首領王匡,率軍攻打洛陽,大顯神威,陣斬了王莽的太師王匡和國將哀章,洛陽落入了義軍之手。
……
未央宮前殿。
王莽坐在龍椅上已經三天三夜沒動地方了。
史皇後好言相勸道:“皇上,事已至此聽天由命吧。該吃飯還得吃。”
王莽這才吃了點東西。
皇後剛走,大司空崔發就來了,他跪在王莽麵前查古籍。
真是死不悔改,到如今王莽還相信,憑符命能度過劫難。
突然,崔發驚叫道:“陛下,陛下,我找到了符命,”
王莽一聽來個精神,“快快講來。”
“皇上,古籍上說,要想躲過劫難,必須到四麵環水的地方,麵向東祈禱。”
王莽心頭一喜,“朕有救了!”大司空立下了大功,有賞!
王莽解釋道:“古籍說的有道理,漢朝是火命,水能克火。可不水能解困。”
“司空,上哪找四麵環水的地方呢?”王莽問。
“皇上,你忘了,建章宮裏有個太液池,池中央的漸台,不正是四麵環水嗎?”
“對對,著急就忘事,”
“啥時候動身前往?”
“皇上,等我派人把漸台收拾一下,再派兵守住建章宮,安排好就往那裏轉移。”
王莽點頭稱是。
此時前方傳來情報,說義軍正往長安進發。
王莽急召大司馬王邑。“愛卿,如何奈何?義軍馬上殺到了。”
王邑急忙傳令“九虎”將率軍截擊。
九虎將徒有其名,不過是臨時拚湊壯軍威罷了,沒啥卵用。
想想看,但凡有能力的將領,都被王莽罷了官,比如嚴尤和陳茂,王莽重用的都是恭維他的人才。
結果可想而知,九虎將被鄧曄、於匡和申屠建聯軍擊敗。
九個當場被打死了六個,剩下的三個逃回了未央宮。
“還特麽有臉回來。”這三個受到王莽的辱罵,當場抽劍自殺身亡。
臥靠!本事不大,脾氣不小。
……
長安城一片蕭瑟,深秋來了,樹葉在秋風中凋落。
長安京倉,又稱華倉,是朝廷用來儲存糧食的超大糧倉,
即便是荒年,一年不運來糧食,都餓不著朝廷官員。
當然還有其他幾座糧倉,為了運輸方便,糧倉通常建造在渭河沿岸。
義軍時常吃不上飯,於是就盯上了京倉。
鄧曄對於匡道:“老弟,下一步咱們聯合綠林軍拿下京倉,十萬義軍就有飯吃了。”
“鄧哥,京倉重地,肯定有重兵把守,這事還真離不開綠林軍的幫助。”
“反正大家都要吃糧食。聯合攻下來,五五分成。”鄧曄道。
“鄧哥,這事我跑一趟吧。”
於匡就聯係了申屠建、李鬆,雙方一拍即合。
次日淩晨,兩支義軍聯手向京倉發起了進攻,戰鬥打得十分激烈,始終攻不下京倉。
眼看天就要黑了,鄧曄手下校尉王憲獻計道:
“渠帥,強攻不如智取,我願帶一隊人馬,渡過渭水,饒到莽軍背後發動突然襲擊,如此京倉可拿下。”
鄧曄大喜,“王校尉,我這邊給你打掩護,放心去吧。
於是這邊發起了猛烈攻擊,借此吸引莽軍主力。
王憲帶著一千精兵,乘船偷偷渡過了渭水。
如他所言,王憲在敵人背後發起了攻擊,義軍前後夾擊,莽軍最終被打敗,京倉落入了義軍之手。
就在義軍搬運糧食的時候,王憲率領一千人馬,向未央宮方向進發。
當時的情況是,更始帝劉玄成了起義軍的總瓢把子。
他自認為是人們心目中,恢複漢室的領頭羊。“劉氏當興,說的就是我劉玄。”
看把他得意的,尾巴都要翹上了天!
就連當初把他送到皇位的王匡、王鳳、陳牧、張卬等人,也懼怕劉玄三分。
劉玄一副指點江山的樣子,命令析縣起義領袖鄧曄和於匡,協助綠林軍首領申屠建和李鬆攻打武關。
還命令“西北王”隗囂隗家軍攻打長安,為了拉攏隗囂,封其為右將軍,禦史大夫~~
劉玄還想把汝南起義軍首領劉望收在麾下,於是派使者去說服劉望。
“劉將軍,更始帝想讓你跟著他混。”
“什麽?我跟著他混,沒有搞錯吧?他是皇室宗親,我也是,憑啥我跟著混?”劉望質問使者。
“劉將軍,和氣生財,人家劉玄是皇帝。”使者勸道。
“狗屁!他能當皇帝,過兩天我就當上了皇帝,我還想讓劉玄跟著我混呢!”
使者一看沒法溝通,告辭而去。
過了幾天,劉玄聽說劉望真的做了皇上。
說起來劉玄和劉望都是親戚。劉望是漢景帝劉啟的後代,長沙王劉發之曾孫,他和劉演、劉秀是堂兄弟。
劉望稱帝,氣得劉玄差點吐血,“瑪德!百十號人,三五十杆槍就敢稱帝,活膩歪了吧?”
劉望稱帝,是被嚴尤和陳茂忽悠的。
當時嚴尤道:“劉望老弟,劉氏當興說的是你,劉玄是個窩囊廢,天下是你的。”
奇怪了,嚴尤和陳茂不是王莽手下將領嗎?怎麽支持劉望稱帝呢?
事情是這樣的,之前嚴尤確實是王莽的大司馬,陳茂是秩宗將軍,
昆陽之戰失敗後,為了追責,嚴尤和陳茂被王莽罷了官,董忠代替嚴尤做了大司馬。
到後來,嚴尤和陳茂聽說劉望聚眾造反,深夜二人帶領手投奔了劉望。
劉望大喜,於是封嚴尤為大司馬,陳茂為丞相。
特使回去就把劉望說的那些話,轉告給了劉玄。
劉玄可不慣著劉望,於是派奮威將軍劉信率軍去攻打劉望。
結果劉望不是奮威將軍劉信的對手,劉信使用計策斬了嚴尤和陳茂。
劉望僥幸逃脫,不久被手下毒死,首級送給了劉玄。
至此,劉望稱帝的鬧劇落下了帷幕。
……
劉玄殺劉望,也算是殺雞給猴看,鎮住了各地起義軍首領。
析縣義軍領袖鄧曄、於匡,剛開始造反時,僅有百十號人。
當時於匡獻計道:“鄧哥,析縣縣令的小舅子和我關係不錯,要不我走一趟?
讓他做縣令的工作,獻城投降。如果成功,將省下不少力氣,還會得到不少人馬。”
鄧曄大喜,“兄弟,有這關係咋不早說?一路上多加小心,哥哥在此等你好消息。”
但凡聰明人,都看出了王莽要倒台,新朝的官員都在尋找新的主人。
經過小舅子的勸說,析縣縣令選擇了投降。
隨後,鄧曄和於匡得到了上千人馬。
劉玄封鄧曄為右將軍,於匡為左將軍,二人領導的隊伍投在了劉玄麾下。
鑒於武關守軍強大,劉玄命鄧曄、於匡,率軍協助申屠建和李鬆攻打武關。
兩路義軍聯合起來實力大增,申屠建采取聲東擊西計策,最終把武關守將朱萌給打敗,
走投無路的朱萌,獻關投降了義軍。
武關破,長安門戶大開。
驚慌失措的王莽急忙宣大司馬王邑護駕。
就在義軍向長安步步推進時,洛陽傳來捷報。
綠林軍首領王匡,率軍攻打洛陽,大顯神威,陣斬了王莽的太師王匡和國將哀章,洛陽落入了義軍之手。
……
未央宮前殿。
王莽坐在龍椅上已經三天三夜沒動地方了。
史皇後好言相勸道:“皇上,事已至此聽天由命吧。該吃飯還得吃。”
王莽這才吃了點東西。
皇後剛走,大司空崔發就來了,他跪在王莽麵前查古籍。
真是死不悔改,到如今王莽還相信,憑符命能度過劫難。
突然,崔發驚叫道:“陛下,陛下,我找到了符命,”
王莽一聽來個精神,“快快講來。”
“皇上,古籍上說,要想躲過劫難,必須到四麵環水的地方,麵向東祈禱。”
王莽心頭一喜,“朕有救了!”大司空立下了大功,有賞!
王莽解釋道:“古籍說的有道理,漢朝是火命,水能克火。可不水能解困。”
“司空,上哪找四麵環水的地方呢?”王莽問。
“皇上,你忘了,建章宮裏有個太液池,池中央的漸台,不正是四麵環水嗎?”
“對對,著急就忘事,”
“啥時候動身前往?”
“皇上,等我派人把漸台收拾一下,再派兵守住建章宮,安排好就往那裏轉移。”
王莽點頭稱是。
此時前方傳來情報,說義軍正往長安進發。
王莽急召大司馬王邑。“愛卿,如何奈何?義軍馬上殺到了。”
王邑急忙傳令“九虎”將率軍截擊。
九虎將徒有其名,不過是臨時拚湊壯軍威罷了,沒啥卵用。
想想看,但凡有能力的將領,都被王莽罷了官,比如嚴尤和陳茂,王莽重用的都是恭維他的人才。
結果可想而知,九虎將被鄧曄、於匡和申屠建聯軍擊敗。
九個當場被打死了六個,剩下的三個逃回了未央宮。
“還特麽有臉回來。”這三個受到王莽的辱罵,當場抽劍自殺身亡。
臥靠!本事不大,脾氣不小。
……
長安城一片蕭瑟,深秋來了,樹葉在秋風中凋落。
長安京倉,又稱華倉,是朝廷用來儲存糧食的超大糧倉,
即便是荒年,一年不運來糧食,都餓不著朝廷官員。
當然還有其他幾座糧倉,為了運輸方便,糧倉通常建造在渭河沿岸。
義軍時常吃不上飯,於是就盯上了京倉。
鄧曄對於匡道:“老弟,下一步咱們聯合綠林軍拿下京倉,十萬義軍就有飯吃了。”
“鄧哥,京倉重地,肯定有重兵把守,這事還真離不開綠林軍的幫助。”
“反正大家都要吃糧食。聯合攻下來,五五分成。”鄧曄道。
“鄧哥,這事我跑一趟吧。”
於匡就聯係了申屠建、李鬆,雙方一拍即合。
次日淩晨,兩支義軍聯手向京倉發起了進攻,戰鬥打得十分激烈,始終攻不下京倉。
眼看天就要黑了,鄧曄手下校尉王憲獻計道:
“渠帥,強攻不如智取,我願帶一隊人馬,渡過渭水,饒到莽軍背後發動突然襲擊,如此京倉可拿下。”
鄧曄大喜,“王校尉,我這邊給你打掩護,放心去吧。
於是這邊發起了猛烈攻擊,借此吸引莽軍主力。
王憲帶著一千精兵,乘船偷偷渡過了渭水。
如他所言,王憲在敵人背後發起了攻擊,義軍前後夾擊,莽軍最終被打敗,京倉落入了義軍之手。
就在義軍搬運糧食的時候,王憲率領一千人馬,向未央宮方向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