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有錢難買我樂意
火燒的燎原星光的新書 作者:火燒的燎原星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標還是花錢買了鍋跟弓,讓鐵匠去拿十支箭來。
“箭要另外掏錢買。”鐵匠看他不知道弓箭是分開賣的,忙說道。
“不是弓箭是一起的嗎?買弓就會送箭。”楊標認為這弓箭,既然放在一塊說,自然是買了弓,箭自然是搭配在一起的。在現代買東西也不太會討價還價的,說來很是羨慕那些會還價的人。
“弓和箭不是一起賣的,弓用的鹿筋,比較難得,自然價高,箭頭全是鐵做的,這些個箭頭需要的鐵不少,別人來買也是一樣的價,不會多賣你的。”鐵匠解釋道。
聽到鐵匠雖這麽說,楊標心裏還是疙瘩瘩的。算了,誰讓自己喜歡呢,有錢難買我樂意。掏出八兩銀子拿上貨走人。
又去雜貨鋪買了兩個大缸,三個小壇子,一個用來專門蒸酒的大木桶,一個蒸飯的大木桶將馬車塞得滿滿當當的。
“標哥兒,你買大缸幹啥呢?”酉時去興隆茶館接裏正時,裏正看到兩個大缸是目瞪口呆。“趕緊退了,我家柱子院子裏不是有大小缸嗎?洗洗幹淨就能用了。這些木桶也退了,讓你進門叔上山去砍幾根杉木,就能做出來了。”裏正覺得這孩子咋這麽會花錢呢,小張氏的心咋這麽大呢,怎麽都不管著錢,讓孩子這麽可勁花?
“裏正叔公,小子有用處。”楊標坐在車轅上沒有動。
“啥用處?自家做不用花錢還結實。”裏正真是不理解這少年人的想法,不是買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在他看來,結實耐用才是硬道理。
“趁今天有閑了,就做點東西出來好賣點錢。等明天開始一整天都要住在劉員外家抄寫,怕沒有功夫做了。至於做啥以後你老就知道了。”楊標笑著解釋。楊標想到回家將抄的珍藏版默寫出來,這個劉員外怎麽可能想不到呢。本來是讓楊標一直住在劉府裏,抄完才能走,看他還在讀書,會科考且家庭特殊,有心交好謀個後路,想著以後可能會感恩,允許他每隔兩天的晚上可以回家睡。
“那就快回吧。”裏正看楊標怎麽都油鹽不進,也就棄了強壓著讓他去退貨的想法。
不得不說,馬車的速度確實夠快的,就是有些顛簸,跟自己在現代開著汽車在土路上的舒適度沒法比。
回到楊家村,先放下裏正,再將東西送回家。付給馬夫租車錢,看著馬夫駕車離開後,租的房子裏的儲糧間有稱,去稱了三斤糯米放水浸泡,就背上竹簍,拎著柴刀,想趁天還沒完全黑上山砍點柴。
路過水草地,有一片紅紫色吸引了目光,這不是辣蓼草嗎,趕緊上前把竹簍放在地上,用柴刀把開了花的辣蓼草割下來,放進竹簍裏。
早知道這裏長著,就不用花錢買了。不過慶幸沒有買多少,倒也沒有什麽好可惜的,楊標自我安慰著。
回到家,就見一大兩小坐在飯桌前,眼巴巴的等他一起吃飯,莫名覺得畫麵很溫馨,場景也很熟悉。在現代,自家吃飯的時候,也是被等著一起吃飯的人。
但還是說道:“娘,弟妹餓了就讓他們先吃,不用等我一起吃的。”
“娘說哥不在家就算了,在家的話,咱家肯定要整整齊齊坐一起吃飯的。”楊小花忙起來給他盛飯。
楊標轉頭看向小張氏,後者溫柔的對他笑著:“餓了吧,快吃吧。”說完遞給他一雙筷子。
楊標接過筷子,一家人開始吃飯了。
“今天大伯娘到我們家的宅基地看了,說我還這麽小,奠基儀式讓子安哥來主持,說他是家裏的長子長孫,我沒有資格。”楊林想到今天上午發生的事,覺得很委屈。
“不要理她,現在我們和她是兩家人了。”聽到小弟說的委屈,楊標想起下午辦的戶籍,忙拿出來給娘看。
“這個印好香啊”楊小花貼著戶籍紙,使勁聞道。
“嗯,官府的印泥都是用特殊工藝做的,很防偽的。”
“防偽?什麽意思呀”兩小隻迷惑。
“就是為了確保東西一看就知道是真的,假的人家就能看出來,不會上當受騙啊。”楊標笑著解惑。
“這就是戶籍啊。”楊林看了又看。“有這個咱們就不用管大伯他們?就能說和他們是兩家人了?”
“是啊,哥是戶主,爺奶他們想讓我們以後養老都沒可能,除非大伯和三叔全死了。”
“越發的胡說了。”小張氏打了一下大兒子。
“朝廷律法就是如此啊,爺奶養老可繞不過他們的兒子。”楊標覺得商朝這條律法不錯,兒子還在,哪用得到要孫子養老的道理。
“王氏這麽鬧,理正叔公怎麽說的。”楊標對裏正很有信心,如果就這點事,都搞不定,那他肯定做不了這麽多年裏正。
“裏正叔公讓她有多遠滾多遠。”楊小花噗嗤笑出聲來。“哥你是沒看到,大伯娘那臉色有多難看。”
“娘,你以後在大伯娘麵前,就挺直腰杆來,爹不在了,你還有兩個兒子給你撐腰。咱做事堂堂正正的,不用怕她的。”楊標覺得小張氏在王氏麵前太軟弱了。按照他的想法,讓王氏滾遠點這種話,就該由小張氏來說。
“嗯,我有兒子撐腰,不怕。”楊標看她還是有些底氣不足。有點無奈,想來她一直待在家裏,而裏正家就在前麵,王氏來鬧的話,在這院子裏喊一聲,裏正家人就能立馬趕到,想也吃不了虧。
現在還是先要開源,把酒釀起來,那要釀酒,就要用到酒曲了,今天先做酒曲,發酵完再請假,等到了蒸酒的流程,那時珍藏版早就抄寫完了。
糯米浸泡半個時辰後撈起,放進石臼碾成粉,這時就無比想念現代的粉碎機,一分鍾不到這點糯米全打成粉末。不像現在,手不停的一直搗呀搗的,手都搗痛了,還沒搗出多少糯米粉來。還好儲糧間有好幾個石臼,大家分開碾,時間加快不少,獨自碾的話,不知要弄到猴年馬月去。
辣蓼草的花拆下,淘洗過後擂碎,放到2斤糯米粉裏,再倒入山泉水,一起攪拌均勻,然後像揉麵粉那樣,揉成團,揪成鵪鶉蛋大小的團,放進用幹淨稻草打底的大竹篩裏,放完再鋪上一層幹淨稻草,蓋上包布,發酵兩天,等看到長滿白白的毛,就可以放在陽光下曬幹水分,這晾曬的活,就交給娘和妹妹幹了,天氣熱,曬上三天左右,酒曲就能做好了。完美!
“箭要另外掏錢買。”鐵匠看他不知道弓箭是分開賣的,忙說道。
“不是弓箭是一起的嗎?買弓就會送箭。”楊標認為這弓箭,既然放在一塊說,自然是買了弓,箭自然是搭配在一起的。在現代買東西也不太會討價還價的,說來很是羨慕那些會還價的人。
“弓和箭不是一起賣的,弓用的鹿筋,比較難得,自然價高,箭頭全是鐵做的,這些個箭頭需要的鐵不少,別人來買也是一樣的價,不會多賣你的。”鐵匠解釋道。
聽到鐵匠雖這麽說,楊標心裏還是疙瘩瘩的。算了,誰讓自己喜歡呢,有錢難買我樂意。掏出八兩銀子拿上貨走人。
又去雜貨鋪買了兩個大缸,三個小壇子,一個用來專門蒸酒的大木桶,一個蒸飯的大木桶將馬車塞得滿滿當當的。
“標哥兒,你買大缸幹啥呢?”酉時去興隆茶館接裏正時,裏正看到兩個大缸是目瞪口呆。“趕緊退了,我家柱子院子裏不是有大小缸嗎?洗洗幹淨就能用了。這些木桶也退了,讓你進門叔上山去砍幾根杉木,就能做出來了。”裏正覺得這孩子咋這麽會花錢呢,小張氏的心咋這麽大呢,怎麽都不管著錢,讓孩子這麽可勁花?
“裏正叔公,小子有用處。”楊標坐在車轅上沒有動。
“啥用處?自家做不用花錢還結實。”裏正真是不理解這少年人的想法,不是買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在他看來,結實耐用才是硬道理。
“趁今天有閑了,就做點東西出來好賣點錢。等明天開始一整天都要住在劉員外家抄寫,怕沒有功夫做了。至於做啥以後你老就知道了。”楊標笑著解釋。楊標想到回家將抄的珍藏版默寫出來,這個劉員外怎麽可能想不到呢。本來是讓楊標一直住在劉府裏,抄完才能走,看他還在讀書,會科考且家庭特殊,有心交好謀個後路,想著以後可能會感恩,允許他每隔兩天的晚上可以回家睡。
“那就快回吧。”裏正看楊標怎麽都油鹽不進,也就棄了強壓著讓他去退貨的想法。
不得不說,馬車的速度確實夠快的,就是有些顛簸,跟自己在現代開著汽車在土路上的舒適度沒法比。
回到楊家村,先放下裏正,再將東西送回家。付給馬夫租車錢,看著馬夫駕車離開後,租的房子裏的儲糧間有稱,去稱了三斤糯米放水浸泡,就背上竹簍,拎著柴刀,想趁天還沒完全黑上山砍點柴。
路過水草地,有一片紅紫色吸引了目光,這不是辣蓼草嗎,趕緊上前把竹簍放在地上,用柴刀把開了花的辣蓼草割下來,放進竹簍裏。
早知道這裏長著,就不用花錢買了。不過慶幸沒有買多少,倒也沒有什麽好可惜的,楊標自我安慰著。
回到家,就見一大兩小坐在飯桌前,眼巴巴的等他一起吃飯,莫名覺得畫麵很溫馨,場景也很熟悉。在現代,自家吃飯的時候,也是被等著一起吃飯的人。
但還是說道:“娘,弟妹餓了就讓他們先吃,不用等我一起吃的。”
“娘說哥不在家就算了,在家的話,咱家肯定要整整齊齊坐一起吃飯的。”楊小花忙起來給他盛飯。
楊標轉頭看向小張氏,後者溫柔的對他笑著:“餓了吧,快吃吧。”說完遞給他一雙筷子。
楊標接過筷子,一家人開始吃飯了。
“今天大伯娘到我們家的宅基地看了,說我還這麽小,奠基儀式讓子安哥來主持,說他是家裏的長子長孫,我沒有資格。”楊林想到今天上午發生的事,覺得很委屈。
“不要理她,現在我們和她是兩家人了。”聽到小弟說的委屈,楊標想起下午辦的戶籍,忙拿出來給娘看。
“這個印好香啊”楊小花貼著戶籍紙,使勁聞道。
“嗯,官府的印泥都是用特殊工藝做的,很防偽的。”
“防偽?什麽意思呀”兩小隻迷惑。
“就是為了確保東西一看就知道是真的,假的人家就能看出來,不會上當受騙啊。”楊標笑著解惑。
“這就是戶籍啊。”楊林看了又看。“有這個咱們就不用管大伯他們?就能說和他們是兩家人了?”
“是啊,哥是戶主,爺奶他們想讓我們以後養老都沒可能,除非大伯和三叔全死了。”
“越發的胡說了。”小張氏打了一下大兒子。
“朝廷律法就是如此啊,爺奶養老可繞不過他們的兒子。”楊標覺得商朝這條律法不錯,兒子還在,哪用得到要孫子養老的道理。
“王氏這麽鬧,理正叔公怎麽說的。”楊標對裏正很有信心,如果就這點事,都搞不定,那他肯定做不了這麽多年裏正。
“裏正叔公讓她有多遠滾多遠。”楊小花噗嗤笑出聲來。“哥你是沒看到,大伯娘那臉色有多難看。”
“娘,你以後在大伯娘麵前,就挺直腰杆來,爹不在了,你還有兩個兒子給你撐腰。咱做事堂堂正正的,不用怕她的。”楊標覺得小張氏在王氏麵前太軟弱了。按照他的想法,讓王氏滾遠點這種話,就該由小張氏來說。
“嗯,我有兒子撐腰,不怕。”楊標看她還是有些底氣不足。有點無奈,想來她一直待在家裏,而裏正家就在前麵,王氏來鬧的話,在這院子裏喊一聲,裏正家人就能立馬趕到,想也吃不了虧。
現在還是先要開源,把酒釀起來,那要釀酒,就要用到酒曲了,今天先做酒曲,發酵完再請假,等到了蒸酒的流程,那時珍藏版早就抄寫完了。
糯米浸泡半個時辰後撈起,放進石臼碾成粉,這時就無比想念現代的粉碎機,一分鍾不到這點糯米全打成粉末。不像現在,手不停的一直搗呀搗的,手都搗痛了,還沒搗出多少糯米粉來。還好儲糧間有好幾個石臼,大家分開碾,時間加快不少,獨自碾的話,不知要弄到猴年馬月去。
辣蓼草的花拆下,淘洗過後擂碎,放到2斤糯米粉裏,再倒入山泉水,一起攪拌均勻,然後像揉麵粉那樣,揉成團,揪成鵪鶉蛋大小的團,放進用幹淨稻草打底的大竹篩裏,放完再鋪上一層幹淨稻草,蓋上包布,發酵兩天,等看到長滿白白的毛,就可以放在陽光下曬幹水分,這晾曬的活,就交給娘和妹妹幹了,天氣熱,曬上三天左右,酒曲就能做好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