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像運籌帷幄的女將軍
火燒的燎原星光的新書 作者:火燒的燎原星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宅基地那邊,我必須要去看著嗎?”小張氏怯懦地問著大兒子。
“不用了,進學叔包工包料,咱現在就等完工再把一頓晚飯弄豐盛點感謝他們就行了!”楊標知道這個便宜娘是個社恐,可能跟這個朝代對寡婦有偏見造成的。以後多帶帶她出門就好了。人際交往也是需要訓練的。
“哦,好的。”小張氏明顯鬆了一口氣。
“娘,咱家現在要多做些東西出來,賣錢。”楊標想著這次能夠碰到抄寫珍藏版這樣的好事,以後的機會還是很少的,家裏還是得要有個長久的進項才行。賺錢的速度還是要再加快些才行。
對了,楊林的字也要練起來,翠雲山有紫竹,可以用來做毛筆。在現代時,沒事就刷小視頻,然後孩子學校的手工作業,不會做的,都是娘倆先搜視頻,然後跟著學,才完成的。小花也要跟著認認字,自己又不是真的楊標,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迂腐思想,等將手上的事都忙完了,空出時間來,必須把教他們認字的這事提上日程。
“嗯,我知道啊,現在我不是在繡嗎?這個一條能賣二十文錢呢。”小張氏驕傲的揚了揚手中的手帕。其他的人最多隻能賣十二文一條,就她跟秀秀的手藝最好了。
“娘的針線手藝確實是這十裏八村最好的。”楊標誇道。自個娘還是得寵著,小張氏的年紀還沒現代的她大呢。
“你這孩子,淨拿娘來打趣,娘哪有那麽厲害啊。”小張氏被大兒子誇得臉都紅了。
累了一天了,大家也各自回房睡去了。
日子一天天過,楊家村的稻穀基本上都收割完了,當然還有幾家個別的田裏還有人在收莊稼,楊大山家就是那幾個個別人之一,往年的這個時候,他家也是收完了的,今年少了張氏、李氏、(李氏懷著孩子)少了小張氏一家,雖說楊標兄妹三個年紀小,但三個加起來幹活,也能算一個壯勞力了。
王氏在田裏越想越氣,直起身,“爹,不能讓二房一家這麽出來,要他們每月給你們養老的糧食和銀錢。”
“養老的糧食和銀錢?”楊大山眯了眯眼睛,太陽太曬了。“怎麽要?誰去要呢?”
“當然是爹去要了。”王氏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
“大嫂,咱們和二嫂還沒分家呢,怎麽能朝他們要養老錢?要養老錢就得有分家文書。”楊小鎮真的對這個王氏無語。
“分家文書寫一個就行,費不了事的。”王氏感覺自己像運籌帷幄的女將軍。
“你以為分家文書是隨便誰都能寫的?自家人過家家酒?不光要分家當事人簽字畫押,還要裏正、五個族老當場見證,加上他們的手印、簽名,缺一不可,才能到官府公證入冊。”楊犁地氣笑了。
“那就讓裏正他們來家裏啊,寫分家文書和簽字畫押,那也不費什麽功夫。”王氏還是想讓二房拿錢出來。
“寫分家文書,那你想將家裏的什麽東西分給二房?”楊小鎮知道二嫂不想再見到王氏,當初他們離家除了換洗衣服,什麽都沒有帶,就不會想要老宅的東西,不想楊大山再去找楊標,斷了跟二房的僅有這點情分。
“分什麽東西,分個屁給他們,什麽狗東西也配分。”王氏氣急敗壞。
楊小鎮當然知道王氏會無理取鬧,怎麽都說不通的。他這話是說給楊大山聽的,楊大山想多留給子安哥倆銀子,但是去二嫂那討要養老錢,就必須有分家文書,而分家就意味著就算是下等田,都要分給二房最少四分之一的田地,楊大山肯定會好好掂量掂量,這其中得失。
果然,楊大山沉默了。“這事以後別再說了。”
王氏氣得直跺腳,眼睛狠狠地瞪了楊小鎮一眼,楊小鎮才不怕她呢,也不想搭理她,彎下腰繼續割稻穀。
“娘早上不是還好好的嘛,怎麽我回來看著氣呼呼的。”楊梅花看著王氏狀態不好,關心的問道。
“唉呀,別提了。”王氏想讓二房出養老錢和糧食的話告訴大女兒。
“娘最好不要現在討要,你知道大家為什麽要養小羊嗎?”
“當然是把小羊養大,殺了賣錢啊。我又不是傻子,你這丫頭怎麽問我這麽簡單的問題。”王氏失笑。
楊梅花頭往右傾了一下,揚了揚眉毛,看著王氏笑。
王氏心中一動,“你是說,等小羊養大,再…”
“楊標不是明年要考秀才嗎。就算以後都不中,那他幾年後的錢財會比現在多還是少?”楊梅花看王氏懂了點了,很高興,自家娘還好不笨啊。
“現在楊標雖說人小,但他讀了很多書,接觸的東西也多,長大了以後本事自然也就大了,以後結交的人多了,人脈廣了,路也好走多了,錢財自然也多了。”王氏下結論道。
“對啊,娘就耐著性子看著吧,那邊的宅基地荒著呢,又在山腳下,到了冬天,猛獸在山上沒有吃的,就會下山來,在那蓋房子住著可不安全,可能楊標也沒有什麽銀子了吧,買不起好些的地蓋房子。”楊梅花勸著王氏,不用盯著楊標家,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王氏眼前一亮,“對啊,一到冬天,猛獸都要下山覓食,將二房一家全吃了才好呢。”
楊標去劉員外抄寫滿兩天了,傍晚回到家,將曬幹的高梁放在大竹篩裏,用小木棍進行敲打,使其脫籽。小竹篩篩去雜質後,放進碓臼去殼,用簸箕翻轉,使其去雜。放在大缸裏倒水不斷清洗,感覺差不多了,就用小竹篩撈起,放入另一個大缸浸泡一晚。
翌日,天還蒙蒙亮,楊標就起來了,用幹淨的布墊在蒸飯的木桶裏麵,將浸泡好的高梁放上去,然後生火煮開,告訴小張氏大概蒸三個半時辰,看到蒸到開花就撈出放在曬墊上,用小木板攤開均勻,晾涼到,伸手感覺微微熱,(心裏說大概在三十度左右),不會感到燙手的程度,將之前做的酒曲擂成粉末,撒入其中,攪拌均勻後,放入大缸裏,不能放太滿,留點空間,最上層再次撒入酒曲,蓋上蓋子,等待發酵一個月。
“不用了,進學叔包工包料,咱現在就等完工再把一頓晚飯弄豐盛點感謝他們就行了!”楊標知道這個便宜娘是個社恐,可能跟這個朝代對寡婦有偏見造成的。以後多帶帶她出門就好了。人際交往也是需要訓練的。
“哦,好的。”小張氏明顯鬆了一口氣。
“娘,咱家現在要多做些東西出來,賣錢。”楊標想著這次能夠碰到抄寫珍藏版這樣的好事,以後的機會還是很少的,家裏還是得要有個長久的進項才行。賺錢的速度還是要再加快些才行。
對了,楊林的字也要練起來,翠雲山有紫竹,可以用來做毛筆。在現代時,沒事就刷小視頻,然後孩子學校的手工作業,不會做的,都是娘倆先搜視頻,然後跟著學,才完成的。小花也要跟著認認字,自己又不是真的楊標,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迂腐思想,等將手上的事都忙完了,空出時間來,必須把教他們認字的這事提上日程。
“嗯,我知道啊,現在我不是在繡嗎?這個一條能賣二十文錢呢。”小張氏驕傲的揚了揚手中的手帕。其他的人最多隻能賣十二文一條,就她跟秀秀的手藝最好了。
“娘的針線手藝確實是這十裏八村最好的。”楊標誇道。自個娘還是得寵著,小張氏的年紀還沒現代的她大呢。
“你這孩子,淨拿娘來打趣,娘哪有那麽厲害啊。”小張氏被大兒子誇得臉都紅了。
累了一天了,大家也各自回房睡去了。
日子一天天過,楊家村的稻穀基本上都收割完了,當然還有幾家個別的田裏還有人在收莊稼,楊大山家就是那幾個個別人之一,往年的這個時候,他家也是收完了的,今年少了張氏、李氏、(李氏懷著孩子)少了小張氏一家,雖說楊標兄妹三個年紀小,但三個加起來幹活,也能算一個壯勞力了。
王氏在田裏越想越氣,直起身,“爹,不能讓二房一家這麽出來,要他們每月給你們養老的糧食和銀錢。”
“養老的糧食和銀錢?”楊大山眯了眯眼睛,太陽太曬了。“怎麽要?誰去要呢?”
“當然是爹去要了。”王氏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
“大嫂,咱們和二嫂還沒分家呢,怎麽能朝他們要養老錢?要養老錢就得有分家文書。”楊小鎮真的對這個王氏無語。
“分家文書寫一個就行,費不了事的。”王氏感覺自己像運籌帷幄的女將軍。
“你以為分家文書是隨便誰都能寫的?自家人過家家酒?不光要分家當事人簽字畫押,還要裏正、五個族老當場見證,加上他們的手印、簽名,缺一不可,才能到官府公證入冊。”楊犁地氣笑了。
“那就讓裏正他們來家裏啊,寫分家文書和簽字畫押,那也不費什麽功夫。”王氏還是想讓二房拿錢出來。
“寫分家文書,那你想將家裏的什麽東西分給二房?”楊小鎮知道二嫂不想再見到王氏,當初他們離家除了換洗衣服,什麽都沒有帶,就不會想要老宅的東西,不想楊大山再去找楊標,斷了跟二房的僅有這點情分。
“分什麽東西,分個屁給他們,什麽狗東西也配分。”王氏氣急敗壞。
楊小鎮當然知道王氏會無理取鬧,怎麽都說不通的。他這話是說給楊大山聽的,楊大山想多留給子安哥倆銀子,但是去二嫂那討要養老錢,就必須有分家文書,而分家就意味著就算是下等田,都要分給二房最少四分之一的田地,楊大山肯定會好好掂量掂量,這其中得失。
果然,楊大山沉默了。“這事以後別再說了。”
王氏氣得直跺腳,眼睛狠狠地瞪了楊小鎮一眼,楊小鎮才不怕她呢,也不想搭理她,彎下腰繼續割稻穀。
“娘早上不是還好好的嘛,怎麽我回來看著氣呼呼的。”楊梅花看著王氏狀態不好,關心的問道。
“唉呀,別提了。”王氏想讓二房出養老錢和糧食的話告訴大女兒。
“娘最好不要現在討要,你知道大家為什麽要養小羊嗎?”
“當然是把小羊養大,殺了賣錢啊。我又不是傻子,你這丫頭怎麽問我這麽簡單的問題。”王氏失笑。
楊梅花頭往右傾了一下,揚了揚眉毛,看著王氏笑。
王氏心中一動,“你是說,等小羊養大,再…”
“楊標不是明年要考秀才嗎。就算以後都不中,那他幾年後的錢財會比現在多還是少?”楊梅花看王氏懂了點了,很高興,自家娘還好不笨啊。
“現在楊標雖說人小,但他讀了很多書,接觸的東西也多,長大了以後本事自然也就大了,以後結交的人多了,人脈廣了,路也好走多了,錢財自然也多了。”王氏下結論道。
“對啊,娘就耐著性子看著吧,那邊的宅基地荒著呢,又在山腳下,到了冬天,猛獸在山上沒有吃的,就會下山來,在那蓋房子住著可不安全,可能楊標也沒有什麽銀子了吧,買不起好些的地蓋房子。”楊梅花勸著王氏,不用盯著楊標家,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王氏眼前一亮,“對啊,一到冬天,猛獸都要下山覓食,將二房一家全吃了才好呢。”
楊標去劉員外抄寫滿兩天了,傍晚回到家,將曬幹的高梁放在大竹篩裏,用小木棍進行敲打,使其脫籽。小竹篩篩去雜質後,放進碓臼去殼,用簸箕翻轉,使其去雜。放在大缸裏倒水不斷清洗,感覺差不多了,就用小竹篩撈起,放入另一個大缸浸泡一晚。
翌日,天還蒙蒙亮,楊標就起來了,用幹淨的布墊在蒸飯的木桶裏麵,將浸泡好的高梁放上去,然後生火煮開,告訴小張氏大概蒸三個半時辰,看到蒸到開花就撈出放在曬墊上,用小木板攤開均勻,晾涼到,伸手感覺微微熱,(心裏說大概在三十度左右),不會感到燙手的程度,將之前做的酒曲擂成粉末,撒入其中,攪拌均勻後,放入大缸裏,不能放太滿,留點空間,最上層再次撒入酒曲,蓋上蓋子,等待發酵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