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徐行四、五日,扶餘國最大的城池,便矗立在了大周使節團眾人眼前。


    八百年前,這座古城原本大周前朝(的前朝),於此地設置的四郡郡城之一。


    之後,自封為“扶餘始祖神”的高朱猛,率領扶餘的五大部族,利用中原王朝衰落之際,南下了半島,吞並了現今扶餘大半疆域,並且將此地設為國之副都。


    兩百年前,那個號為“長壽王”的扶餘國王,迫於來自中原的壓力,將國都從“尉那岩(丸都山城)”正式遷到景福城。


    扶餘國以景福城為中心,勢力不斷南下,從未停止征服南邊三韓各部落的努力。


    與此同時,扶餘國亦學習中原,從“漁獵文明”全麵轉型為了“農耕文明”,推行郡縣製度、發行貨幣,並且還依靠武力和外交,與周圍的靺鞨、室韋、婁邑、三韓等民族建立起了小型的朝貢體製。


    百多年前,一直“苟發育”的扶餘,或許是覺得自己已經有能力和中原王朝掰掰腕子,於是便重新向遼澤方向擴張,最終引起了中原王朝的重視。


    前朝大舉征伐扶餘,雖然一度差點置扶餘國於死地,但最後卻敗在遼澤這個對大軍後勤的沉珂頑症上,結果甚至嚴重到導致了中原盜賊四起。


    及至本朝,李隆亦屢屢攻伐扶餘,先輕騎襲擾,後又征發大軍出塞遠擊。


    隻是,仍是因為低估了遼澤天塹,大軍雖將扶餘國打得盡失其西北疆域,可最後仍舊功敗垂成。


    直到另覓得他法:先渡海滅了百濟小國,在扶餘南方建立根據地,後又扶持靺鞨人不斷蠶食扶餘北境,攻滅扶餘這項國策才找到推進下去的路徑……


    站在景福城的城門前,趙無咎的腦子裏,將郭老夫子一路上為他講述的扶餘國風物盡數過了一番。


    而那位老夫子,此時則走到一座龜座石碑旁邊,細細卒讀起了上麵的碑文。


    “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


    郭元朗默讀著碑文上的詩文,其平仄音韻多有疏漏,辭藻亦是平庸至極。


    作為國子學的祭酒,郭元朗對於探究這首詩詞到底寫的是誰,或者說吹捧得到底是誰,絲毫不感興趣。


    他更在意的是碑文上的刻字:除了陰刻的漢字之外,這首詩詞旁邊還有幾行小字。


    這些“小字”所用之文字,和郭元朗所認識數種外邦文字都截然不同。


    而且,從其刻痕深淺和碑石上“大字”和“小字”罅隙邊角的不同風化程度來看,這些“小字”刻上去的時間至少要晚個幾十年的時間。


    “使者大人……”


    這時,那個泉男建剛剛走到了郭元朗身後,馬上就被幾個人攔住了。


    和靺鞨人稱其為“天使”不同,這些扶餘人都隻是稱呼郭元朗他們為“使者”。


    “……吾國大王,已經在安鶴宮準備迎接大周使者,還請您速速帶隊入含逑門。”


    所謂的“含逑門”,名字聽著古怪,意思就是“包含聚合”之意。


    雖然它不是扶餘國都的地理意義上的正門,但是卻是達官顯貴、王公貴族才能走的一道城門,因為入城之後的道路就是內城和皇城的分界線。


    在營建景福城的時候,扶餘國的人考慮得特別多,因此設計上多少有些顧此失彼之嫌。


    考慮到城池的戰時安全,他們將城池修得背靠大同江,整座城市平麵構型就是個“凹”型。


    皇城修在江邊小山上麵,位於“凹”的最右邊凸起處,實際上是一座山城堡壘。


    再加上,扶餘國模仿中原城池營建規製,在景福城這個“凹”型城池裏劃分了大量方方正正的“裏坊”。


    因此,這座城池沒能形成中原城池那樣的,“外城—內城—皇城”,三重拱衛形狀。


    其平民居住的外城,官員居住的內城,和皇室居住的皇城,最後竟然從左到右依次攤開排列在了“凹”字型城池裏麵。


    再加上,皇城因為修建在小山上,那其實就是座最後的庇護所堡壘,所以並不適宜居住。


    而扶餘國的國王們又不願意委屈了自己,所以他們隻能“委屈”那些工匠。明明已經按照達官顯貴們的胡亂要求,營造好了城池宮室,可是扶餘國王又要在城池外部給自己建一座安鶴宮。


    這座安鶴宮位於景福城東北方向,於大同江上建廊橋,與景福城相連接成一體。


    因此,大周使節團若是由含逑門進入景福城,還得要從內城穿出,方才能夠抵達安鶴宮。


    對於這樣的安排,使節團的郭老夫子不禁覺得有趣。“看來,接下來,一出好戲就要登場了。”


    因為郭元朗早有預想,所以對此並不著急,他隻是好奇地問向催促自己進城的泉男建:


    “這石碑上陰刻的這些‘小字’,是你們扶餘國新頒布的文字吧。可有文法、韻書?能找來與老夫一觀否?”


    聞聽此言,泉男建為之一怔,他不明白這個老頭為何會有此問。


    不過,縱然其為人狡黠,可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道:“使者既有此意,那在下今日就去為您找找,再呈送於您案前。素問郭公為海內大儒,想來也是精通訓詁之道,還請您對我國之文字斧正一二。”


    他之所以會老實回答,是因為這件事情其實是瞞不住的。


    不單單說那碑文上的扶餘國文字,現在都已經被郭元朗看到了,難不成還能讓人家忘了?


    單就說這文字涉及的一些事情——數年前,扶餘國那“驚鴉之夜”,泉家剪滅乙支家在朝堂的勢力,用的大義名號裏麵,就有攻訐乙支家的人“身在扶餘心在周”,他們不支持從上至下推廣扶餘自己的文字。


    那碑文上的漢詩,其作者正是乙支家當年家主乙支文德,這首詩後麵的小字其實是在“驚鴉之夜”後,泉蘇文叫工匠後刻上去的。


    而如果問,泉蘇文為什麽不叫人幹脆把這石碑砸毀,原因也很簡單。


    雖然他大力提倡,扶餘國要使用自己的文字,但無論扶餘國滿朝的公卿,還是五大部落——甚至包括泉蘇文他自己——其實更習慣書寫的還是漢字。


    這套他提出來的扶餘文字,其實就是個“說辭”罷了。誰人真的用這套文字書寫,肯定還會被其他貴族恥笑不通文墨,和那下裏巴人等同無異。更何況,這套扶餘文字除了一開始好學這個優點,後麵越是複雜的表意用起來就越是不方便。恐怕隻有真正的蠢貨,才會將其當作文字來大肆推廣使用。


    (注釋1:曆史上淵蓋蘇文確實在高句麗推行扶餘文字,不過和現在半島那個訓民正音沒關係,扶餘人和三韓語音的差異性極大,甚至還不如和小日子過得不錯那裏“渡來人”的語音關係近。)


    (注釋2:這章那首詩,不是編的,確實是乙支文德寫的。是高句麗僅存的、幾首通過考古出來的文學作品。而且,高句麗這些文學作品,都是漢文……某偷國大部分(我給麵子了)壓根都看不懂,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門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俊後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俊後生並收藏大周門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