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背景介紹,相當於開地圖沙盤,並不涉及主線劇情,讀者老爺們可以自行選擇看不看)


    扶餘共有五大部,名曰:順奴部、灌奴部、涓奴部、絕奴部、桂婁部。


    其國祚迄今為止,雖號稱綿延長達六百餘年,但是卻並非一始而終,實則是也經曆了三分三合。


    最初,扶餘國本來沒有“五大部”,其國王高朱猛的族裔已不可考,可大概並非五部之中任何一部之人。


    不過,隨著扶餘國四方征服,軫滅周圍大量“以村為國”的小部落。為了方便管理,這才將其國民分為五大部落,委任官吏族長,分而治之。


    隻是,五大部中有四個部落名字至今都帶“奴”……扶餘最初國主高朱猛的子孫如何看待他們,一眼便知。


    就這樣經曆了一兩百年後,位於西邊的涓奴部,借著中原戰亂之際,吸收大量逃難的中原人。


    涓奴部強勢崛起,兵強馬壯、六畜蕃息,一舉成為五大部之中的最強者。


    他們用扶餘古之習俗——凡遇天災難測之際,以國主祭天來平息上天怒火——滅絕了高朱猛一係的所有後代,繼而推選涓奴部的人成為扶餘國主。


    涓奴部崛起,國內承平百餘年後,其國主野心日隆,不免開始窺伺起中原神器,生起了逐鹿中原的妄念。


    然而,當涓奴部將想法付諸於行動,他們收獲的可就不隻是苦澀,而是身死族滅的結局。


    扶餘國原本的國都名為丸都山城,位於遼澤附近。可是為了避免戰火波及,扶餘國不得不向東麵遷都上千裏,來到今日這景福城的位置,重新建立國都。


    與此同時,隨著扶餘國勢力整體東遷,原先位於西邊的涓奴部幾乎失去了全部土地,頓時就一蹶不振。


    涓奴部失其鹿,五大部共逐之。桂婁部之主冒任祖宗,自認為高朱猛後裔。而為造聲勢,桂婁之主在其扶餘國全麵崇佛的風氣之下,竟然仍竭力將“高朱猛”神話,並奉之為始祖神(高朱猛和其妻子,並稱“雙神”)。


    苦心孤詣,終有所成,桂婁部取涓奴部而代之,扶餘國主之位落於桂婁部之中。


    為了確認權力階級,更好地控製其餘四部,桂婁部做了很多的措施。


    在五大部的體製上,就有三種改變:


    首先,他們將自身族名改為“桂婁”,取代其原先帶有“奴”名的部名。


    接著,桂婁部確立與絕奴部世代聯姻的關係,絕奴部世代皆為後族,兩部漸漸合二為一。


    最後,桂婁部將原本隻有涓奴部首領的“古雛加”,變為“大雛加”,並且各部首領皆可以之為號。


    而朝堂的內部結構上,桂婁部和絕奴部達成了一致,用“權力”作為誘餌對其它三大部落進行分化。


    在將涓奴部主幹剔除之後,扶植這部勢力的旁支也即“乙支”上台,並且委任其為國內的“大對盧”,留在景福城參與朝政的處理。


    “大對盧”每十年一換,皆是從其餘三部之中遴選,要麽涓奴乙支,要麽是灌奴楊家,要麽是順奴泉氏。


    而正是借助這種“二桃殺三士”的辦法,桂婁部高家才坐穩了扶餘國主之位近兩百年。


    本來,泉氏乃是三大部落之中最弱的,因為他們既不像乙支家那樣會受到桂婁王室的扶植,而且其所在部位是在扶餘國東麵,在向前走就是大海,不像灌奴部那樣可以向南、向三韓人的地界開疆拓土。


    隻是,在幾十年前,形勢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當泉蘇文的父親泉大祚當“大對盧”的時候,順奴部落的屬地發現了好幾座金礦,泉氏以此建起了金城,一舉成為五大部之中最為富庶的部落。


    因為兵強馬壯,兜裏有錢,所以泉大祚想把“大對盧”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泉蘇文。


    結果,這一決定遭到了其它四部的強烈反對,最終沒能成行。泉大祚下台之後,上台的“大對盧”還是乙支家的人,這件事也成了後來那場“驚鴉之夜”的直接導火索。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驚鴉之夜”中,灌奴部的立場其實也值得玩味。


    畢竟,泉大祚下台之後,“大對盧”也不是由灌奴部楊家的人擔任不是?


    而且,在泉蘇文發動的那場“驚鴉之夜”中,泉家代替了“桂婁—絕奴”兩部,成為了扶餘國新的王室。


    那樣一來,朝堂上的“大對盧”,唯一可做之選便隻剩下了灌奴部一家了。


    還記得嗎?


    此時,朝堂上那個主掌名義上外事的“太大兄”樸不成,他可是個貨真價實的三韓人。


    想想這個人當年在“驚鴉之夜”裏做的事情:他先是跟泉蘇文合作,將涓奴乙支家的勢力清除出朝堂,然後又在最後關頭挽救了高氏王族,沒有讓泉蘇文給扶餘王室成功換一套新“戶口本”。


    樸不成此舉,是不是也相當於間接斷送了灌奴部楊家,成為扶餘國的“大對盧”?


    而在數年之前,灌奴部想要壯大隻能依靠國內的支持,不斷向南、向三韓之地掠奪土地人口。


    樸不成的舉動,是不是也相當於挽救了他的母族,他當初的真實立場是不是也很值得懷疑?


    可以說,如果沒有變數的話,扶餘國的五大部之中雖然涓奴部徹底出局,但是興盛起來的順奴部、極具潛力的灌奴部,還有瘦死駱駝比馬大的“桂婁—絕奴”兩部,其實在那場政變之後依舊能三足鼎立,這個國家其實仍舊可以穩定下去。


    但是,無法預料的變數卻來自外界:五年前,大周放棄了從陸路橫穿遼澤攻打扶餘的戰略,反而是成功渡海覆滅了扶餘國南部小國百濟;並且,大周還以此為根據設神丘道,由南向北組織對扶餘的攻略。


    首當其衝,受到最大影響的,其實便是勢力位於扶餘南部地區的灌奴部。


    五年來,灌奴部原本占據的二十餘座城池,現在還隻剩下不到一半。


    若非大周在神丘道經營時間尚短,能收上來賦稅已屬不易,三韓之地又不堪為兵,正兵隻能由渡海而來的府兵擔任。


    灌奴部,恐早不存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門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俊後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俊後生並收藏大周門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