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立字據,以備忘
冥域:我和鬼媳,陰緣永合 作者:心安自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啊,現在您信了吧。”我說道。
“信了,信了。進來吧。”李溋豐拉著我進入靜房。
“遵命。”我躬身說道。
“這套劍法你一天就練成這樣了?”李溋豐和氣的問道。
“是的。”我說。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李溋豐笑逐顏開的說道。
“是師傅栽培的好。”我心想,罵我練的不好的是你,誇我孺子可教的也是你,嘴長兩張皮,咋說都有理。
“師傅,我晚上在哪休息?”我問道。
“我這有一間客房,你可去休息。”師傅指著旁邊的房間,然後帶我進去,然後將油燈點燃,“你就在這休息吧,我和你兩位師叔說話。”說完轉身離開。
“恭送師傅。”我作揖鞠躬道。
反正我夜裏不需要睡覺,索性把師傅今天傳授我的劍法要領和調息心法記錄下來。於是我將油燈放在桌子上,從書桌上取幾張紙,拿起毛筆在硯台上蘸些墨水,開始書寫。
我的毛筆字寫得可真難看,大小不等,粗細不勻,看得我自己都害臊。於是我將第一張“作品”揉成一團,扔進紙簍。又取一張紙,努力將字寫得好看一些。可是這隻手就像別人的一樣,不聽使喚,寫出的字歪歪扭扭。
盡管不好看,可還是比第一張進步許多。我將這張紙揉成一團,扔進紙簍。
再拿第三張紙開始書寫。雖然寫得不像書法家,可還是能入眼了。我沒有將第三張紙扔掉,畢竟沒有毛筆書法基礎,能有進步就不錯了,如果要求太苛刻,估計今天一夜都留不下一張紙。
洋洋灑灑,我將調息心法和劍法要領寫了整整十來頁紙,雖然頁數多,可字數並不多,大概也就千把字吧。畢竟以我的功夫,想寫出秀氣的蠅頭小楷,是不現實的。我把記錄好的調息心法和劍法要領折起來,裝進口袋裏,留日後複習。
這時,我突然靈機一動,如果讓師傅寫下收徒字據,日後就不用一遍又一遍的解釋了。對,就這麽幹,明天早上就讓師父立下字據。
我記錄完成,這時已經是四更天了。我閑來無事,於是拿起木劍,在房間裏練起青罡劍法。我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練。練得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順手,心到,手到,劍到,順心如意。
第五天早晨,南天觀院子裏人頭攢動,我走出靜房,院子裏的景象讓我目瞪口呆,每個小平台都聚集了幾個道士,滿院的道士都在練功,有練劍的,有練拳的,有打坐調息的。
最高的平台上,老道長正在打太極拳,拳法隨性,如行雲流水。雖然老道長年事已高,須發皆白,但是神采奕奕,精神煥發。
李溋豐在老道長的平台下,看著幾個道士練劍,那幾個道士練的正是青罡劍法,劍氣如虹,氣勢磅礴。
我走到李溋豐身邊,說道:“師傅,這些都是您的徒弟嗎?”
“不全是。”師傅說道,他指著前麵的三個道士,“他們三個是我的徒弟,後麵的是我的徒孫。”
“你徒孫?您都有徒孫了?那我在這裏輩分還不算低。”我說道。
“你?你是誰?”師傅看了看我,疑惑地問道。
“我是你徒弟,昨日新收的。您又忘了。”我說。師傅忘記是我意料之中,所為我沒說“您怎麽又忘了?”。
“我何時收你為徒了?”師父詫異地問道。
“不信您看。”於是我拿起木劍,在平台一角,跟師兄、師侄一起練起青罡劍法。
師傅看著我練劍,他詫異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練完劍,我對師傅說:“師傅,您來一下。”說完,我拉著李溋豐向他的靜房走去。
“幹什麽?”師父狐疑的問道。
“進房間說,我怕你忘。”每次解釋過後,沒多久他就會忘,我不想不厭其煩的解釋,隻好拉著師傅寫字據。
進了師傅的靜房,我讓師傅在書桌前坐下,說:“師傅您請坐。”我將紙張和筆墨準備好,放在師傅麵前。
“這是做什麽?”師父亦然疑慮。
“師傅,我叫李小石,是從四百年前穿越過來,因為我是未來人,所以您過一會就忘記我。幽冥帝君四百年後還在禍害人間,所以我來此目的,就是為了學道法,誅殺幽冥帝君。由於每次見您,您都會將我忘記,我反複解釋,不厭其煩。所以我請您寫下字據,這樣下次求您傳授道術,不用解釋了。”
“原來如此,怪不得見到你,我總感覺有點熟悉。雖然你說的話匪夷所思,我還是選擇相信。”師父釋然地說道。
“那就留下墨寶吧!”我拿起毛筆,在硯台裏蘸些墨水,遞給師傅。
師傅拿起筆,在白紙上寫下:“茲……”師傅停頓一下,問道:“你叫什麽?”
“李小石,畋獵的畋,羽人三撇翏。”我說。
“李小石,四百年後異域之人,因負誅殺幽冥帝君之責,流轉此間,向吾學道。因未來之人,無法記憶,立字為據,見字授道。溋豐。”寫完字據,將紙張遞給我。
我接過字據,將墨跡風幹,然後卷起來,裝進口袋。我心說:這樣以後溝通就方便了。
“師傅,弟子已經將青罡劍法練熟了,能否傳授我掌心雷和借天雷?”我作揖鞠躬道。
“掌心雷和借天雷是上乘道法,必須將基礎打牢才能修煉,否則是徒勞無功。你演練一遍青罡劍法。”
“遵命!”我將木劍提起,然後行雲流水般將青罡劍法練了一遍。
師傅看著我,欣慰的捋了捋胡須,說道:“還不夠火候,繼續上後山頂鞏固鞏固。”
我心中不服,心說:我已經練得如此熟了,怎麽還差火候呢?盡管心中不服,口中沒說,依舊答應道:“謹遵師命。”
我走出師傅的靜房,向後門走去,爬上後山。今天爬山比昨日不同,昨日上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氣喘籲籲才上山頂,今天卻腳下生風,如履平地。
“信了,信了。進來吧。”李溋豐拉著我進入靜房。
“遵命。”我躬身說道。
“這套劍法你一天就練成這樣了?”李溋豐和氣的問道。
“是的。”我說。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李溋豐笑逐顏開的說道。
“是師傅栽培的好。”我心想,罵我練的不好的是你,誇我孺子可教的也是你,嘴長兩張皮,咋說都有理。
“師傅,我晚上在哪休息?”我問道。
“我這有一間客房,你可去休息。”師傅指著旁邊的房間,然後帶我進去,然後將油燈點燃,“你就在這休息吧,我和你兩位師叔說話。”說完轉身離開。
“恭送師傅。”我作揖鞠躬道。
反正我夜裏不需要睡覺,索性把師傅今天傳授我的劍法要領和調息心法記錄下來。於是我將油燈放在桌子上,從書桌上取幾張紙,拿起毛筆在硯台上蘸些墨水,開始書寫。
我的毛筆字寫得可真難看,大小不等,粗細不勻,看得我自己都害臊。於是我將第一張“作品”揉成一團,扔進紙簍。又取一張紙,努力將字寫得好看一些。可是這隻手就像別人的一樣,不聽使喚,寫出的字歪歪扭扭。
盡管不好看,可還是比第一張進步許多。我將這張紙揉成一團,扔進紙簍。
再拿第三張紙開始書寫。雖然寫得不像書法家,可還是能入眼了。我沒有將第三張紙扔掉,畢竟沒有毛筆書法基礎,能有進步就不錯了,如果要求太苛刻,估計今天一夜都留不下一張紙。
洋洋灑灑,我將調息心法和劍法要領寫了整整十來頁紙,雖然頁數多,可字數並不多,大概也就千把字吧。畢竟以我的功夫,想寫出秀氣的蠅頭小楷,是不現實的。我把記錄好的調息心法和劍法要領折起來,裝進口袋裏,留日後複習。
這時,我突然靈機一動,如果讓師傅寫下收徒字據,日後就不用一遍又一遍的解釋了。對,就這麽幹,明天早上就讓師父立下字據。
我記錄完成,這時已經是四更天了。我閑來無事,於是拿起木劍,在房間裏練起青罡劍法。我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練。練得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順手,心到,手到,劍到,順心如意。
第五天早晨,南天觀院子裏人頭攢動,我走出靜房,院子裏的景象讓我目瞪口呆,每個小平台都聚集了幾個道士,滿院的道士都在練功,有練劍的,有練拳的,有打坐調息的。
最高的平台上,老道長正在打太極拳,拳法隨性,如行雲流水。雖然老道長年事已高,須發皆白,但是神采奕奕,精神煥發。
李溋豐在老道長的平台下,看著幾個道士練劍,那幾個道士練的正是青罡劍法,劍氣如虹,氣勢磅礴。
我走到李溋豐身邊,說道:“師傅,這些都是您的徒弟嗎?”
“不全是。”師傅說道,他指著前麵的三個道士,“他們三個是我的徒弟,後麵的是我的徒孫。”
“你徒孫?您都有徒孫了?那我在這裏輩分還不算低。”我說道。
“你?你是誰?”師傅看了看我,疑惑地問道。
“我是你徒弟,昨日新收的。您又忘了。”我說。師傅忘記是我意料之中,所為我沒說“您怎麽又忘了?”。
“我何時收你為徒了?”師父詫異地問道。
“不信您看。”於是我拿起木劍,在平台一角,跟師兄、師侄一起練起青罡劍法。
師傅看著我練劍,他詫異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練完劍,我對師傅說:“師傅,您來一下。”說完,我拉著李溋豐向他的靜房走去。
“幹什麽?”師父狐疑的問道。
“進房間說,我怕你忘。”每次解釋過後,沒多久他就會忘,我不想不厭其煩的解釋,隻好拉著師傅寫字據。
進了師傅的靜房,我讓師傅在書桌前坐下,說:“師傅您請坐。”我將紙張和筆墨準備好,放在師傅麵前。
“這是做什麽?”師父亦然疑慮。
“師傅,我叫李小石,是從四百年前穿越過來,因為我是未來人,所以您過一會就忘記我。幽冥帝君四百年後還在禍害人間,所以我來此目的,就是為了學道法,誅殺幽冥帝君。由於每次見您,您都會將我忘記,我反複解釋,不厭其煩。所以我請您寫下字據,這樣下次求您傳授道術,不用解釋了。”
“原來如此,怪不得見到你,我總感覺有點熟悉。雖然你說的話匪夷所思,我還是選擇相信。”師父釋然地說道。
“那就留下墨寶吧!”我拿起毛筆,在硯台裏蘸些墨水,遞給師傅。
師傅拿起筆,在白紙上寫下:“茲……”師傅停頓一下,問道:“你叫什麽?”
“李小石,畋獵的畋,羽人三撇翏。”我說。
“李小石,四百年後異域之人,因負誅殺幽冥帝君之責,流轉此間,向吾學道。因未來之人,無法記憶,立字為據,見字授道。溋豐。”寫完字據,將紙張遞給我。
我接過字據,將墨跡風幹,然後卷起來,裝進口袋。我心說:這樣以後溝通就方便了。
“師傅,弟子已經將青罡劍法練熟了,能否傳授我掌心雷和借天雷?”我作揖鞠躬道。
“掌心雷和借天雷是上乘道法,必須將基礎打牢才能修煉,否則是徒勞無功。你演練一遍青罡劍法。”
“遵命!”我將木劍提起,然後行雲流水般將青罡劍法練了一遍。
師傅看著我,欣慰的捋了捋胡須,說道:“還不夠火候,繼續上後山頂鞏固鞏固。”
我心中不服,心說:我已經練得如此熟了,怎麽還差火候呢?盡管心中不服,口中沒說,依舊答應道:“謹遵師命。”
我走出師傅的靜房,向後門走去,爬上後山。今天爬山比昨日不同,昨日上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氣喘籲籲才上山頂,今天卻腳下生風,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