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您這意思,我是三條腿的蛤蟆?
投胎出了bug,關我什麽事兒 作者:咖啡就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計劃很少能趕上變化,曾昭儀一句“再看吧”就是。
隨後大半個月裏,李樂把時間泡在了方家園的小院兒。
幹的活包括,但不限於,整修院子雜物,收拾花架葫蘆藤小菜圃,清理書籍字畫和收藏器物,喂鴿子喂貓喂金魚。
給鴿子做飼料,做魚食。搭手幫忙做鴿哨,鳥籠,魚竿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有時候,老頭兒逛潘家園,逛大鞍胡同、西直門的鳥市魚市,李樂就當跟班兒小力巴,把買來的喂鴿子的高粱玉米小米什麽的,扛回小院。
李樂嘴饞,也時不時攛掇老頭兒帶著去吃好吃的。
燕京城裏叫得上的名字的,差不多都吃了個遍,而且有老爺子領路,永遠不會踩坑。
吃得慣吃不慣的,都是李樂掏錢,老頭說了幾句,依然不改,也就隨他去了。
後來老頭看李樂字寫的還行,說了句“不能隻玩兒”,又把一些零碎的寫寫畫畫的活計扔給李樂。
三伏天裏,酷暑難當。小院裏電線太細,帶不起大家電,空調也就無從談起。
李樂也學會了光膀子,肩上搭條濕毛巾,和穿著大背心的老頭一人一邊,趴在大案上操著筆頭。
“老爺子,您看這個畫的對不對。”
李樂把線描的一張供案捏起來,遞到對麵。
“嗯,是這個意思。成,就這麽畫。”老頭接過來瞅了眼。“不過,你自己說的倒是對,沒什麽畫畫的天賦。”
“嘿,我媽說了,我要是學畫畫,甭管西洋的還是國畫,頂多就一個畫匠的水平。”
“以後啊,書匠、畫匠越來越多嘍。”
“咋?”
“凡古至今之書畫名家,無不先是極優秀的文人。小則文以化人,大則文成天下。沒有文化的支撐,字畫隻是求技,而無法從心。”
“四書五經?詩詞歌賦?”
“新時代有新時代的文化標準,讀莎士比亞、狄更斯、王爾德的,未必不能寫出好字。”
袁詮悠端著兩個茶缸,放到案頭,“別聊了,酸梅湯,酸梅湯。”
“袁奶奶,哪個是我的?”
“這杯,冰鎮的。”
“嘿嘿,倒是羨慕你們這些小孩兒,腸胃好,我是喝不得了。”老頭笑道。
“人老不以筋骨為能,您就按著養生的來,長命百歲,其樂無窮。”李樂端起茶缸,喝了一大口,一個激靈。
“這倒是實話。”
老頭喝完一抹嘴,“走,去廚房,教你做魚。”
不論前世後世,李樂是不做飯的。
不過在王士鄉老爺子這兒,倒是開始仔細跟著學。
老爺子做菜手藝極好,卻從來不買那些價格昂貴的東西。
也擅長買菜,挑的菜,既新鮮又便宜,而且味道對。
李樂跟著去過幾趟菜場,挑挑揀揀間,倒也學了不少訣竅和講究。
來這裏幾天,李樂從打下手剝蔥剝蒜,逐漸也能拿著菜刀比劃幾下。
前兩天,李樂從串門的人那聽了一嘴,說老爺子做得鱖魚異常美味。
就一大早跑去菜場買了,拎回小院,點名要學。
老爺子也樂得教,一老一小在廚房忙活起來。
吃完飯,和老頭老太太閑扯了幾句什麽是信息時代,什麽是人工智能,倒是把老頭唬的一愣一愣的。
“老爺子,袁奶奶,我大後天就回長安,明天就不來了啊!”
李樂嘟囔一句。
這些天在這裏,見到不少人,著名的,知名的,無名的。聽到不少事,上至朝堂,下至升鬥小民。
李樂總是安靜呆在一旁,幹些端茶倒水的活。除非有人問,很少言語。
老兩口交友憑心,也不是喜歡高談闊論的人。於是對李樂這種性子,很有些喜歡。
聽到這麽說,稍有些失落。
自家兒孫,都有事忙,家裏鮮有這樣的大孩子在眼前晃來晃去。
老爺子放下蒲扇,回屋裏又出來,遞給李樂一個玩意兒。
接過來一瞧,一隻三條腿,竹雕的蛤蟆。
“拿去玩兒。”
“咋?老爺子,您咋不把那個清代的蛤蟆給我?”
“君子絕不給自己所好,那個你就別想了。”
“嘿,小氣。”
“這是我自己刻的。”
“哦。”
“你們長安話裏,娃是孩子,這個寓意貴子臨門。”
“三條腿兒,意思是我這樣的不好找?”
“笨蛋,三足金蟾,招財的。”
“那感情好,嘿嘿。”
李樂把蛤蟆在手裏搓了搓,比火柴盒略大,顏色暗紅,手感溫潤,看得出來,也是把玩了不少時間。
“寒假,寒假再來玩。”袁詮悠說道。
“您也知道,我這高二了,身不由已啊。”
“那就大學考燕京啊,不就能常來了?”
“成,我努力。”
。。。。。。
臨走了,李樂叫上路遠遠。
一見麵,路遠遠就興師問罪,“這些天往你家打電話,也沒人接,以為你走了。可小姑說你沒回,你去哪了?”
“嗨,去一個老頭兒家打了大半月的短工。”
“短工?”
“昂,現在我可厲害了,我會做鴿哨,會拌魚食兒,還會養葫蘆。”
“葫蘆?”
“嗯,養了七個,就等著過幾天熟了,裂開鑽出幾個光腚溝子滴娃,追著額叫,爺爺,爺爺。”
“切,那得等你被蛇精抓走咧。”路遠遠白了李樂一眼,“說吧,今天又要我帶你去哪?”
“那個西黃寺你知道麽?”
“知道,在雙旗杆東邊,沒去過。”
李樂一拍自行車座,“今天去那找個人。”
西黃寺在即便在燕京城裏,也是個特殊的存在。
建成300多年,從來不對外開放。
因為從建成開始,就不是個給老百姓燒香的地兒。
裏麵住的是從藏區過來的大喇嘛和額爾德尼進京的駐錫地,以及藏區官員來燕京朝貢的住址。
簡言之,就是最早的藏區駐京辦事處。
後來又變成了喇嘛教的學院,大門也就繼續關到現在。
以上,是萬俟姍告訴李樂的。
李樂不燒香,來找人。
“歪,我找一個叫紮西堅參的喇嘛,他在不在?”
“嗯,好的.....歪,紮西麽?我李樂,咱們來燕京的火車上見過.....行,西邊的小門是吧。馬上到!”
李樂掛上電話,給了西黃寺門口報攤老板一塊錢。
“找錢啊?”李樂伸著手,等了一會兒,不見老板動靜。
“就一塊。”老板頭都沒抬,回了句。
“這不沒到五分鍾麽?”
“你說的是哪兒的公話?”老板撅著上嘴唇,露出倆黃瑩瑩的門牙,像極了剛爬出洞的瞎眼鼴鼠,“這是哪兒,這是燕京!”
“算了,算了,走吧。”
路遠遠一看,趕緊拉起李樂。
“哎,這人。”李樂歎口氣。
“都這樣。不過,這個廟我能進?”路遠遠指指有著綠色琉璃瓦的寺門。
“咋?”
“我是女的。”
“問問,能進就進,不能進就在門口說一生。”李樂擺了擺手,“回頭吃涮肉,前幾天吃過,小羔羊,肥瘦相間,肉質鮮美。”
路遠遠提醒,“佛門重地。”
“嗨,喇嘛吃肉的。”
隨後大半個月裏,李樂把時間泡在了方家園的小院兒。
幹的活包括,但不限於,整修院子雜物,收拾花架葫蘆藤小菜圃,清理書籍字畫和收藏器物,喂鴿子喂貓喂金魚。
給鴿子做飼料,做魚食。搭手幫忙做鴿哨,鳥籠,魚竿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有時候,老頭兒逛潘家園,逛大鞍胡同、西直門的鳥市魚市,李樂就當跟班兒小力巴,把買來的喂鴿子的高粱玉米小米什麽的,扛回小院。
李樂嘴饞,也時不時攛掇老頭兒帶著去吃好吃的。
燕京城裏叫得上的名字的,差不多都吃了個遍,而且有老爺子領路,永遠不會踩坑。
吃得慣吃不慣的,都是李樂掏錢,老頭說了幾句,依然不改,也就隨他去了。
後來老頭看李樂字寫的還行,說了句“不能隻玩兒”,又把一些零碎的寫寫畫畫的活計扔給李樂。
三伏天裏,酷暑難當。小院裏電線太細,帶不起大家電,空調也就無從談起。
李樂也學會了光膀子,肩上搭條濕毛巾,和穿著大背心的老頭一人一邊,趴在大案上操著筆頭。
“老爺子,您看這個畫的對不對。”
李樂把線描的一張供案捏起來,遞到對麵。
“嗯,是這個意思。成,就這麽畫。”老頭接過來瞅了眼。“不過,你自己說的倒是對,沒什麽畫畫的天賦。”
“嘿,我媽說了,我要是學畫畫,甭管西洋的還是國畫,頂多就一個畫匠的水平。”
“以後啊,書匠、畫匠越來越多嘍。”
“咋?”
“凡古至今之書畫名家,無不先是極優秀的文人。小則文以化人,大則文成天下。沒有文化的支撐,字畫隻是求技,而無法從心。”
“四書五經?詩詞歌賦?”
“新時代有新時代的文化標準,讀莎士比亞、狄更斯、王爾德的,未必不能寫出好字。”
袁詮悠端著兩個茶缸,放到案頭,“別聊了,酸梅湯,酸梅湯。”
“袁奶奶,哪個是我的?”
“這杯,冰鎮的。”
“嘿嘿,倒是羨慕你們這些小孩兒,腸胃好,我是喝不得了。”老頭笑道。
“人老不以筋骨為能,您就按著養生的來,長命百歲,其樂無窮。”李樂端起茶缸,喝了一大口,一個激靈。
“這倒是實話。”
老頭喝完一抹嘴,“走,去廚房,教你做魚。”
不論前世後世,李樂是不做飯的。
不過在王士鄉老爺子這兒,倒是開始仔細跟著學。
老爺子做菜手藝極好,卻從來不買那些價格昂貴的東西。
也擅長買菜,挑的菜,既新鮮又便宜,而且味道對。
李樂跟著去過幾趟菜場,挑挑揀揀間,倒也學了不少訣竅和講究。
來這裏幾天,李樂從打下手剝蔥剝蒜,逐漸也能拿著菜刀比劃幾下。
前兩天,李樂從串門的人那聽了一嘴,說老爺子做得鱖魚異常美味。
就一大早跑去菜場買了,拎回小院,點名要學。
老爺子也樂得教,一老一小在廚房忙活起來。
吃完飯,和老頭老太太閑扯了幾句什麽是信息時代,什麽是人工智能,倒是把老頭唬的一愣一愣的。
“老爺子,袁奶奶,我大後天就回長安,明天就不來了啊!”
李樂嘟囔一句。
這些天在這裏,見到不少人,著名的,知名的,無名的。聽到不少事,上至朝堂,下至升鬥小民。
李樂總是安靜呆在一旁,幹些端茶倒水的活。除非有人問,很少言語。
老兩口交友憑心,也不是喜歡高談闊論的人。於是對李樂這種性子,很有些喜歡。
聽到這麽說,稍有些失落。
自家兒孫,都有事忙,家裏鮮有這樣的大孩子在眼前晃來晃去。
老爺子放下蒲扇,回屋裏又出來,遞給李樂一個玩意兒。
接過來一瞧,一隻三條腿,竹雕的蛤蟆。
“拿去玩兒。”
“咋?老爺子,您咋不把那個清代的蛤蟆給我?”
“君子絕不給自己所好,那個你就別想了。”
“嘿,小氣。”
“這是我自己刻的。”
“哦。”
“你們長安話裏,娃是孩子,這個寓意貴子臨門。”
“三條腿兒,意思是我這樣的不好找?”
“笨蛋,三足金蟾,招財的。”
“那感情好,嘿嘿。”
李樂把蛤蟆在手裏搓了搓,比火柴盒略大,顏色暗紅,手感溫潤,看得出來,也是把玩了不少時間。
“寒假,寒假再來玩。”袁詮悠說道。
“您也知道,我這高二了,身不由已啊。”
“那就大學考燕京啊,不就能常來了?”
“成,我努力。”
。。。。。。
臨走了,李樂叫上路遠遠。
一見麵,路遠遠就興師問罪,“這些天往你家打電話,也沒人接,以為你走了。可小姑說你沒回,你去哪了?”
“嗨,去一個老頭兒家打了大半月的短工。”
“短工?”
“昂,現在我可厲害了,我會做鴿哨,會拌魚食兒,還會養葫蘆。”
“葫蘆?”
“嗯,養了七個,就等著過幾天熟了,裂開鑽出幾個光腚溝子滴娃,追著額叫,爺爺,爺爺。”
“切,那得等你被蛇精抓走咧。”路遠遠白了李樂一眼,“說吧,今天又要我帶你去哪?”
“那個西黃寺你知道麽?”
“知道,在雙旗杆東邊,沒去過。”
李樂一拍自行車座,“今天去那找個人。”
西黃寺在即便在燕京城裏,也是個特殊的存在。
建成300多年,從來不對外開放。
因為從建成開始,就不是個給老百姓燒香的地兒。
裏麵住的是從藏區過來的大喇嘛和額爾德尼進京的駐錫地,以及藏區官員來燕京朝貢的住址。
簡言之,就是最早的藏區駐京辦事處。
後來又變成了喇嘛教的學院,大門也就繼續關到現在。
以上,是萬俟姍告訴李樂的。
李樂不燒香,來找人。
“歪,我找一個叫紮西堅參的喇嘛,他在不在?”
“嗯,好的.....歪,紮西麽?我李樂,咱們來燕京的火車上見過.....行,西邊的小門是吧。馬上到!”
李樂掛上電話,給了西黃寺門口報攤老板一塊錢。
“找錢啊?”李樂伸著手,等了一會兒,不見老板動靜。
“就一塊。”老板頭都沒抬,回了句。
“這不沒到五分鍾麽?”
“你說的是哪兒的公話?”老板撅著上嘴唇,露出倆黃瑩瑩的門牙,像極了剛爬出洞的瞎眼鼴鼠,“這是哪兒,這是燕京!”
“算了,算了,走吧。”
路遠遠一看,趕緊拉起李樂。
“哎,這人。”李樂歎口氣。
“都這樣。不過,這個廟我能進?”路遠遠指指有著綠色琉璃瓦的寺門。
“咋?”
“我是女的。”
“問問,能進就進,不能進就在門口說一生。”李樂擺了擺手,“回頭吃涮肉,前幾天吃過,小羔羊,肥瘦相間,肉質鮮美。”
路遠遠提醒,“佛門重地。”
“嗨,喇嘛吃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