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做出調整,不管是出於元首的期望,還是別的什麽!特殊部隊的指揮權,必須統合在國防軍體係之下。”
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會客室,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正在和剛剛抵達的德軍秘密研究機構騎士指揮官爭論。
“稍安勿躁,元帥閣下,既然我們願意出現在這裏,就代表我們有著合作的誠意。”
心思不正的騎士指揮官,第一次試圖“安撫”博克的心情。
“像以前那樣腐蝕軍官團的將領的誠意嗎?”
“腐蝕未免太難聽了,我們都是聖父的羔羊,都有權自由的選擇散步的方向。”
“在你們這些牧羊人手下選擇的方向?不要再說這些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了。國防軍已經因為你們的自行其事,丟失了重創敵人的機會,我需要一些解釋。”
“既然元帥閣下如此急迫……”,意識到簡單的手段不好搞定這次麻煩的騎士指揮官,隻能向跟隨自己的掌旗官做了個手勢,“把我們的收獲,和誠意給元帥閣下看一看。”
“是!”,掌旗官迅速離開會客室。
幾分鍾之後,哐……哐……哐……哐……
四名身穿裝飾了各種奇怪標誌鎧甲的壯漢,抬著兩個貼了一堆封條的箱子進入房間,瞬間將空間占去大半。
看到這些魔怔人,居然裝神弄鬼到這種地步,表情沒有任何變化的博克,內心已經有些煩躁了,原本出於職責所在而願意和這幫人交流的耐心正在迅速消耗。
“元帥閣下,稍安勿躁。有些東西的風險性,我們是必須要做好準備的。”,仿佛能直接看到博克內心變化的騎士指揮官,又一次試圖“安撫”博克的心情。
“國防軍需要誠意,而我對於你們去當盜墓賊的事情沒有任何興趣。”,多少知道眼前這些人是如何起家的博克,對於騎士指揮官的說法嗤之以鼻。
“這次不一樣”,騎士指揮官一邊將一個特殊容器密封的物品交給掌旗官示意其打開箱子,一邊繼續試圖“安撫”博克的心情。
“難道這次是去挖了誰家的豬圈嗎?”,意誌堅定的博克,被騎士指揮官的小把戲引向了錯誤的情緒,繼續譏諷著眼前這些魔怔人。
意識到自己蠱惑手段出了岔子的騎士指揮官,被博克諷刺的有點繃不住了,
“我們隻是效仿了元帥閣下曾經的壯舉罷了。”,
騎士指揮官用同樣的譏諷,解除了之前使用的心理暗示類把戲。
“哼,希望你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之前沒有察覺騎士指揮官小動作的博克,也意識到了自己剛才的情緒變化有些奇怪,於是一語雙關的警告了眼前人的行為。
“聖父會指引我們做出正確的事情的。”,騎士指揮官做出一個祈禱動作,示意已經打開箱子的隨從,為博克展示他們此戰的收獲。
很快新的命令傳達到中央集團軍群各部,來自德軍特殊研究機構的特殊部隊,獲得了集團軍群直屬部隊的職級,在作戰指揮中享有較高的自主權。
作為條件,德軍軍級及以上指揮機構將有權知曉,這些特殊部隊的詳細行動計劃,並自行決定是否配合行動。
當然更為關鍵的一點是,集團軍群司令部,將有權在必要的時候否決特殊部隊的行動計劃。
而類似的劇情,在之後的幾天裏,出現在了所有東線德軍集團軍群司令部。
而在盜版聖殿騎士團,發揮自身與容克軍官團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優勢,直接將自身勢力鋪平到整個東線戰場時。
從這個盜版組織的激進改革派中誕生,自立門戶後,又差點完成反噬,現在自稱聖杯與聖血康采恩的組織,也與其誕生以來一直的合作對象——希姆萊和海德裏希達成了更多協議。
黨衛軍下屬帝國安保局第七處,現在完全被這個組織占據了。
而依托黨衛軍的組織架構,這個組織的特殊部隊也開始出現在東線眾多被黨衛軍實際控製的武裝力量中。
(一些解釋:
1、元帥閣下曾經的壯舉
費多爾·馮·博克(1880.12.3-1945.5.5)出身軍人世家,1898年3月15日,成為德意誌第2帝國第5徒步近衛團少尉軍官,並一直在該部隊服役到1912年。
而這支部隊在1900年在東大參加了一次八國聯合行動,勿忘曆史。
2、康采恩
康采恩由konzern音譯而來,有“相關利益共同體”的意思,是誕生最晚的壟斷組織高級形式,充分體現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融合為金融資本的重要特點。
參加康采恩的企業雖然形式上保持獨立,但實際上受其中占統治地位的資本家集團(一般是大銀行資本家)通過參與製控製。
而納粹當局在複蘇一戰後德國的經濟舉措中,雖然口號是“為反對資本主義壟斷而鬥爭”,但卻在實際操作上聽任,或者說是主動促使這類組織發展。
甚至在不是特別嚴謹的語境下,我們可以說納粹黨能夠“複蘇”德國經濟。
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放任德國經濟被一些大規模康采恩控製,好讓這些組織有實力能夠和一戰戰勝國的類似組織達成分利協議。
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納粹黨的掌權在事實上是德國資本的選擇。
3、帝國安保局第七處
該處為世界調查·分析處。
作者能力有限沒有找到該處的具體職能,但是考慮到前麵六個處,已經把人事、總務財務、對內監視(蓋世太保)、刑事警察、對外諜報這些有的沒得功能都包含了。
作者大膽猜測,這個處就是納粹搞全球迷信行動的官方部門,應該問題不大吧。)
……………………
在德國人搞內部人事調整時,在6月23日晚上在克裏姆林宮神秘房間裏蹲了幾個小時的大胡子。
也在午夜時分將此刻蘇聯的最高領導層召集到了一起。
原本空蕩蕩的房間,此刻氣氛不能說是十分沉重,也可以說是極為壓抑了。
隨著前線的更多情況,在6月23日下午不斷送到,局勢的嚴重性算是成了一個上不封頂的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大胡子除了下達大量的緊急命令外,似乎做不了更多了。
不過,通過幾個小時的苦思,導師同誌當初為什麽會前後矛盾的囑咐自己,大胡子似乎抓住了一些時間束的雞腳。
而現在大胡子將自己的親密戰友們召集到這裏,就是為了驗證這些雞腳。
於是在所有人都沉默的看著,地上散落的大胡子思考時留下的各種草稿紙幾分鍾之後。
鋼鐵同誌將幾張紙分別遞給了幾人,上麵寫著幾個問題。
隨後大胡子示意眾人,都花幾分鍾去寫下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特別要注意的則是,一定要寫下第一反應的答案,且不要相互交流。
“這……”,最為敏感這種方式的貝利亞試圖發出一些疑問,但卻被大胡子一眼瞪了回去。
隻能將注意力轉移到紙上的問題。
1、導師同誌是什麽時候去世的?
2、導師同誌是否曾經給你留下遺囑?
3、導師同誌留下的遺囑中是否有什麽奇怪的地方?
這都是什麽問題?
作為大特務頭子的貝利亞,在看到三個問題的第一時間,甚至想到了是不是應該帶大胡子去醫生,不,是應該請一些醫生來克宮了。
但是下一刻,這個空空如也的房間似乎發揮了一些作用。
貝利亞似乎突然回憶起了一些事情。
眼角瞬間打開的貝利亞,看向其他人,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鐵木辛哥、布瓊尼、庫茲涅佐夫明顯也有類似的反應。
眾人很快開始奮筆疾書,書寫那些在進入這間房屋之前根本沒有記憶的事情。
十幾分鍾後,在鋼鐵同誌的注視下,幾人將寫滿答案的紙對在一起,開始檢查。
果然,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他們的記憶似乎存在巨大出入。
“這是我的。”,從眾人的答案中確認了自己的猜想的大胡子,一邊從衣服兜裏掏出煙鬥點上,一邊把自己之前寫下的東西也套了出來,示意幾人都對一對。
“所以……”x3
主體答案差距不大,但是在秘密戰線相關部分出現大量不同的貝利亞、馬林科夫與莫洛托夫三人在幾乎同時開口後,又同時選擇了閉嘴。
看到三人已經認識到問題,大胡子開口了,
“你們都去查,一定還有其他檔案隱藏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另外注意保密,現在的時刻已經不允許我們犯更多錯誤了。”
聞言貝利亞三人立即急匆匆的離開了房間,趕去各自記憶中地方搜尋證據。
而留在房間的伏羅希洛夫、鐵木辛哥、布瓊尼、庫茲涅佐夫此刻的臉色也很糟糕。
因為與秘密戰線先天特性極易導致出現錯漏的問題不同,對於軍隊體係來說出現任何巨大偏差都是真正要命的事情,大清洗的前車之鑒尚未遠去,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不敢想不敢想。
不過大胡子顯然對於幾位將領的反應有所預計,
“這不是你們的問題,如果走出這間房間,你們就會發現,這些問題就又都消失了。所以現在開始,由你們組成一個秘密機構,立即去調查,不,保持注意就行,注意一切有異常的通信,我們必須知道,這隻看不見的手,到達在操縱什麽。”
(一些解釋:
1、政治素人警告
作者對於聯共(布)內部的了解水平十分一般,所以相關內容純屬劇情需要,大家看個意思就行了。
2、出場人物選擇理由
莫洛托夫、貝利亞、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是除斯大林以外的,“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始終掌握全權的特設最高國家機關”國防委員會(1941年6月30日成立)在1941年時的成員。
這個機構保障了斯大林在整場戰爭中掌握最高權力,是蘇聯意義上的戰時內閣。
鐵木辛哥、布瓊尼、庫茲涅佐夫,是除斯大林和上一條出現的伏羅希洛夫和莫洛托夫以外,“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對蘇聯武裝力量實施戰略領導的最高機構”,也就是本文中經常提到的最高統帥部大本營(6月23日成立)的最初成員。
當然這個機構的最初成員還包括朱可夫,隻是朱可夫在這個時間點正在西南方麵軍監督反擊,所以沒有出現。)
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會客室,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正在和剛剛抵達的德軍秘密研究機構騎士指揮官爭論。
“稍安勿躁,元帥閣下,既然我們願意出現在這裏,就代表我們有著合作的誠意。”
心思不正的騎士指揮官,第一次試圖“安撫”博克的心情。
“像以前那樣腐蝕軍官團的將領的誠意嗎?”
“腐蝕未免太難聽了,我們都是聖父的羔羊,都有權自由的選擇散步的方向。”
“在你們這些牧羊人手下選擇的方向?不要再說這些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了。國防軍已經因為你們的自行其事,丟失了重創敵人的機會,我需要一些解釋。”
“既然元帥閣下如此急迫……”,意識到簡單的手段不好搞定這次麻煩的騎士指揮官,隻能向跟隨自己的掌旗官做了個手勢,“把我們的收獲,和誠意給元帥閣下看一看。”
“是!”,掌旗官迅速離開會客室。
幾分鍾之後,哐……哐……哐……哐……
四名身穿裝飾了各種奇怪標誌鎧甲的壯漢,抬著兩個貼了一堆封條的箱子進入房間,瞬間將空間占去大半。
看到這些魔怔人,居然裝神弄鬼到這種地步,表情沒有任何變化的博克,內心已經有些煩躁了,原本出於職責所在而願意和這幫人交流的耐心正在迅速消耗。
“元帥閣下,稍安勿躁。有些東西的風險性,我們是必須要做好準備的。”,仿佛能直接看到博克內心變化的騎士指揮官,又一次試圖“安撫”博克的心情。
“國防軍需要誠意,而我對於你們去當盜墓賊的事情沒有任何興趣。”,多少知道眼前這些人是如何起家的博克,對於騎士指揮官的說法嗤之以鼻。
“這次不一樣”,騎士指揮官一邊將一個特殊容器密封的物品交給掌旗官示意其打開箱子,一邊繼續試圖“安撫”博克的心情。
“難道這次是去挖了誰家的豬圈嗎?”,意誌堅定的博克,被騎士指揮官的小把戲引向了錯誤的情緒,繼續譏諷著眼前這些魔怔人。
意識到自己蠱惑手段出了岔子的騎士指揮官,被博克諷刺的有點繃不住了,
“我們隻是效仿了元帥閣下曾經的壯舉罷了。”,
騎士指揮官用同樣的譏諷,解除了之前使用的心理暗示類把戲。
“哼,希望你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之前沒有察覺騎士指揮官小動作的博克,也意識到了自己剛才的情緒變化有些奇怪,於是一語雙關的警告了眼前人的行為。
“聖父會指引我們做出正確的事情的。”,騎士指揮官做出一個祈禱動作,示意已經打開箱子的隨從,為博克展示他們此戰的收獲。
很快新的命令傳達到中央集團軍群各部,來自德軍特殊研究機構的特殊部隊,獲得了集團軍群直屬部隊的職級,在作戰指揮中享有較高的自主權。
作為條件,德軍軍級及以上指揮機構將有權知曉,這些特殊部隊的詳細行動計劃,並自行決定是否配合行動。
當然更為關鍵的一點是,集團軍群司令部,將有權在必要的時候否決特殊部隊的行動計劃。
而類似的劇情,在之後的幾天裏,出現在了所有東線德軍集團軍群司令部。
而在盜版聖殿騎士團,發揮自身與容克軍官團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優勢,直接將自身勢力鋪平到整個東線戰場時。
從這個盜版組織的激進改革派中誕生,自立門戶後,又差點完成反噬,現在自稱聖杯與聖血康采恩的組織,也與其誕生以來一直的合作對象——希姆萊和海德裏希達成了更多協議。
黨衛軍下屬帝國安保局第七處,現在完全被這個組織占據了。
而依托黨衛軍的組織架構,這個組織的特殊部隊也開始出現在東線眾多被黨衛軍實際控製的武裝力量中。
(一些解釋:
1、元帥閣下曾經的壯舉
費多爾·馮·博克(1880.12.3-1945.5.5)出身軍人世家,1898年3月15日,成為德意誌第2帝國第5徒步近衛團少尉軍官,並一直在該部隊服役到1912年。
而這支部隊在1900年在東大參加了一次八國聯合行動,勿忘曆史。
2、康采恩
康采恩由konzern音譯而來,有“相關利益共同體”的意思,是誕生最晚的壟斷組織高級形式,充分體現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融合為金融資本的重要特點。
參加康采恩的企業雖然形式上保持獨立,但實際上受其中占統治地位的資本家集團(一般是大銀行資本家)通過參與製控製。
而納粹當局在複蘇一戰後德國的經濟舉措中,雖然口號是“為反對資本主義壟斷而鬥爭”,但卻在實際操作上聽任,或者說是主動促使這類組織發展。
甚至在不是特別嚴謹的語境下,我們可以說納粹黨能夠“複蘇”德國經濟。
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放任德國經濟被一些大規模康采恩控製,好讓這些組織有實力能夠和一戰戰勝國的類似組織達成分利協議。
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納粹黨的掌權在事實上是德國資本的選擇。
3、帝國安保局第七處
該處為世界調查·分析處。
作者能力有限沒有找到該處的具體職能,但是考慮到前麵六個處,已經把人事、總務財務、對內監視(蓋世太保)、刑事警察、對外諜報這些有的沒得功能都包含了。
作者大膽猜測,這個處就是納粹搞全球迷信行動的官方部門,應該問題不大吧。)
……………………
在德國人搞內部人事調整時,在6月23日晚上在克裏姆林宮神秘房間裏蹲了幾個小時的大胡子。
也在午夜時分將此刻蘇聯的最高領導層召集到了一起。
原本空蕩蕩的房間,此刻氣氛不能說是十分沉重,也可以說是極為壓抑了。
隨著前線的更多情況,在6月23日下午不斷送到,局勢的嚴重性算是成了一個上不封頂的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大胡子除了下達大量的緊急命令外,似乎做不了更多了。
不過,通過幾個小時的苦思,導師同誌當初為什麽會前後矛盾的囑咐自己,大胡子似乎抓住了一些時間束的雞腳。
而現在大胡子將自己的親密戰友們召集到這裏,就是為了驗證這些雞腳。
於是在所有人都沉默的看著,地上散落的大胡子思考時留下的各種草稿紙幾分鍾之後。
鋼鐵同誌將幾張紙分別遞給了幾人,上麵寫著幾個問題。
隨後大胡子示意眾人,都花幾分鍾去寫下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特別要注意的則是,一定要寫下第一反應的答案,且不要相互交流。
“這……”,最為敏感這種方式的貝利亞試圖發出一些疑問,但卻被大胡子一眼瞪了回去。
隻能將注意力轉移到紙上的問題。
1、導師同誌是什麽時候去世的?
2、導師同誌是否曾經給你留下遺囑?
3、導師同誌留下的遺囑中是否有什麽奇怪的地方?
這都是什麽問題?
作為大特務頭子的貝利亞,在看到三個問題的第一時間,甚至想到了是不是應該帶大胡子去醫生,不,是應該請一些醫生來克宮了。
但是下一刻,這個空空如也的房間似乎發揮了一些作用。
貝利亞似乎突然回憶起了一些事情。
眼角瞬間打開的貝利亞,看向其他人,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鐵木辛哥、布瓊尼、庫茲涅佐夫明顯也有類似的反應。
眾人很快開始奮筆疾書,書寫那些在進入這間房屋之前根本沒有記憶的事情。
十幾分鍾後,在鋼鐵同誌的注視下,幾人將寫滿答案的紙對在一起,開始檢查。
果然,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他們的記憶似乎存在巨大出入。
“這是我的。”,從眾人的答案中確認了自己的猜想的大胡子,一邊從衣服兜裏掏出煙鬥點上,一邊把自己之前寫下的東西也套了出來,示意幾人都對一對。
“所以……”x3
主體答案差距不大,但是在秘密戰線相關部分出現大量不同的貝利亞、馬林科夫與莫洛托夫三人在幾乎同時開口後,又同時選擇了閉嘴。
看到三人已經認識到問題,大胡子開口了,
“你們都去查,一定還有其他檔案隱藏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另外注意保密,現在的時刻已經不允許我們犯更多錯誤了。”
聞言貝利亞三人立即急匆匆的離開了房間,趕去各自記憶中地方搜尋證據。
而留在房間的伏羅希洛夫、鐵木辛哥、布瓊尼、庫茲涅佐夫此刻的臉色也很糟糕。
因為與秘密戰線先天特性極易導致出現錯漏的問題不同,對於軍隊體係來說出現任何巨大偏差都是真正要命的事情,大清洗的前車之鑒尚未遠去,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不敢想不敢想。
不過大胡子顯然對於幾位將領的反應有所預計,
“這不是你們的問題,如果走出這間房間,你們就會發現,這些問題就又都消失了。所以現在開始,由你們組成一個秘密機構,立即去調查,不,保持注意就行,注意一切有異常的通信,我們必須知道,這隻看不見的手,到達在操縱什麽。”
(一些解釋:
1、政治素人警告
作者對於聯共(布)內部的了解水平十分一般,所以相關內容純屬劇情需要,大家看個意思就行了。
2、出場人物選擇理由
莫洛托夫、貝利亞、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是除斯大林以外的,“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始終掌握全權的特設最高國家機關”國防委員會(1941年6月30日成立)在1941年時的成員。
這個機構保障了斯大林在整場戰爭中掌握最高權力,是蘇聯意義上的戰時內閣。
鐵木辛哥、布瓊尼、庫茲涅佐夫,是除斯大林和上一條出現的伏羅希洛夫和莫洛托夫以外,“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時期對蘇聯武裝力量實施戰略領導的最高機構”,也就是本文中經常提到的最高統帥部大本營(6月23日成立)的最初成員。
當然這個機構的最初成員還包括朱可夫,隻是朱可夫在這個時間點正在西南方麵軍監督反擊,所以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