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大軍得勝回朝,這原是一件大喜事,然而隨之爆發的,便是安國侯府大案。
安國侯府,阮氏二房為爭奪爵位,不顧軍情,竟意圖在戰時謀害主帥安國侯及世子,所幸安國侯老成,沒給賊人可乘之機,然而世子年輕氣盛,不慎叫那賊人以西南毒蛇害了性命。
蒼天有眼,那下手的賊人雖已在事後自盡,卻也能順藤摸瓜地查出究竟是何人在背後指使,隻可憐了安國侯,中年喪子不說,下手的,竟然還是血緣相連的親兄弟,堂堂南征統帥,大勝回朝之時,竟是憔悴不堪兩鬢斑白,在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痛哭昏厥過去。
經禦醫搶救,他醒來後更是自陳因早年傷病,自己已經沒了生育的能力,死去的世子便是他唯一的男嗣,幾次意圖開口想要請求皇帝赦免二房男丁罪過,好叫阮氏留一條血脈,然而到底還是抵不過喪子之痛,手足背叛帶來的打擊,斷斷續續說上幾句,便又是一口強忍不下的老血噴出。
其悲痛遭遇令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唯一的兒子被人害死了,而你為了家族傳承,還不得不親口請求皇帝饒恕那加害之人,試問誰能心甘情願呢?
起碼,安國侯表現得十分艱難勉強,叫人忍不住心生憐憫。
“啟稟陛下,老臣以為,安國侯之遭遇皆因二房之人對爵位貪欲而起,安國侯......顧念兄弟之情,家族香火,也著實是為難了他,但更因如此,陛下、娘娘,老臣認為絕對不能輕恕阮氏二房之人,否則日後有爵之家人人效仿,隻要殺盡持爵者血脈,不但自家會被免罪,甚至將來還能襲爵......恐後患無窮啊!”
須發皆白的新任禮部尚書席大人舉著笏板深深一拜——他前任乃是曾經當麵指責過謝珝真婦人不該幹政的文某某,現已攜全家人歸天了——席尚書在接替禮部尚書之職後,始終表現得足夠聰明。
這份聰明便是一切以頂頭那兩位上司的意願為主,禮法?
什麽禮法?
天子認可的才是禮法,不然就隻是陳腐教條而已。
隻要能讓自己在這個尚書的位置上坐牢了,席尚書都可以當著家族學堂裏祭拜的那幾張聖人畫像的麵,去提筆修改種種叫那對至尊夫婦看不順眼的條例。
他還指望著將來從尚書位置上退下來,能如幾位被皇帝皇後信重的老前輩一樣,混個理政學士的位置呢!
席尚書對自己的定位和能力都擁有一個十分清晰的認知,在接收到謝皇後的某些暗示時,他隻是稍微思考了一下該如何表現才能更顯出自己的忠心,便毫不猶豫地成為了“安國侯之女開女子襲爵先河”這一事件的發起人。
席尚書此言一出,委頓在特賜的椅子上的安國侯口裏含血,眼上含淚,表情卻不夠含蓄地十分感激地看了席尚書一眼。
能在朝上擠到前排的大多是人精,見此情形又如何不能曉得安國侯心中真正的想法是偏向哪一邊的?
各自在心裏掂量了一下:安國侯才剛剛打了勝仗,是功臣,陛下與娘娘定然會多寬待他幾分;在這件事裏,他死了兒子,是苦主,又證據齊全,最占理不過了.....
少時的沉默過後,眾臣便依循著席尚書的思路,紛紛附和起來,都在說著不該輕易饒恕阮氏二房的話,隻是......安國侯沒有兒子了,等他歸天,這爵位,是傳,還是,除呢?
心思各異的朝臣在發表了自家的想法之後,自然也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隻是問題才一出口,安國侯就又是一口傷心的血吐出,最後還是其恩師、兼親家祖父的何老將軍站了出來,表示安國侯雖已無兒子,卻還有一女,如今那女兒已與自己的小孫子成了親,他以祖父的身份表示,願意叫安國侯之女帶子歸家,令此女與自己孫兒的子嗣全部姓阮,歸入安國侯府血脈之中。
“......老臣願意立下誓書,絕不做那還宗之舉,孫媳這一脈子嗣,世世代代皆為阮氏子,不叫外姓奪之!”何老將軍的年紀隻稍微比胡太後小兩三歲而已,現也已經是個皺皮橘子老翁翁的模樣,隻是精神頭兒瞧著還好,思路也始終清晰。
他話說得很響亮,且始終都沒有提及爵位繼承之事,隻是在安撫了安國侯之後,單純以不忍見其血脈斷絕為由,將自己的小孫子和將來的孩子們全部舍了出去。
坐在上頭的皇帝瞧得起勁兒,聞言側過頭去問坐在身側的謝珝真:“安國侯的確可憐,何老將軍仁義,無愧為我朝耆夙,隻是爵位傳承本該慎重......皇後覺得如何?”
對於皇帝帶著老婆上朝,還一有什麽事情就來一句“皇後覺得如何?”“顯明你怎麽看?”“愛卿以為該如何處置?”等等等等行為早已習慣了。
不習慣也不行。
不習慣的那些大臣,不是被丟去吃灰,就是腦袋已經從脖子上離家出走了。
謝珝真早有準備:“嗣者,繼也,繼承前人血脈者為嗣,為前人延續香火祭祀者,亦為嗣,自古以來,百姓皆重血脈、祭祀傳承,不使先祖泉下苦寒,亦使後人可追本溯源,明白自己的來處而繼承先人之德行,是以無論於家還是於國而言,子嗣傳承皆是重中之重。臣妾認為,何老將軍所言,乃是大義之舉,並無不妥之處。”
她微笑著看向底下眾臣:“安國侯隻得世子與阮小姐這一兒一女,如今......”
適時地歎息,轉化了悲憫的神情:“世子不幸受奸人所害而離世,並未留下子息,然而阮小姐亦是安國侯血脈,乃其後嗣也,本宮以為,安國侯府,並未走到絕嗣除爵那一步,且我朝本就有立女戶,叫男子入贅,從女方姓氏,延續妻家血脈的規矩,隻要何老將軍舍得,陛下,又何妨成全了這仁義之舉呢?”
她說著,朝皇帝的方向稍稍偏頭:“臣妾心腸軟,實在看不得安國侯如此神傷,所幸,還有阮小姐可延續家族血脈,若她為戶主,亦可......行家主之職,祭祀先人,使香火不絕。”
安國侯府,阮氏二房為爭奪爵位,不顧軍情,竟意圖在戰時謀害主帥安國侯及世子,所幸安國侯老成,沒給賊人可乘之機,然而世子年輕氣盛,不慎叫那賊人以西南毒蛇害了性命。
蒼天有眼,那下手的賊人雖已在事後自盡,卻也能順藤摸瓜地查出究竟是何人在背後指使,隻可憐了安國侯,中年喪子不說,下手的,竟然還是血緣相連的親兄弟,堂堂南征統帥,大勝回朝之時,竟是憔悴不堪兩鬢斑白,在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痛哭昏厥過去。
經禦醫搶救,他醒來後更是自陳因早年傷病,自己已經沒了生育的能力,死去的世子便是他唯一的男嗣,幾次意圖開口想要請求皇帝赦免二房男丁罪過,好叫阮氏留一條血脈,然而到底還是抵不過喪子之痛,手足背叛帶來的打擊,斷斷續續說上幾句,便又是一口強忍不下的老血噴出。
其悲痛遭遇令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唯一的兒子被人害死了,而你為了家族傳承,還不得不親口請求皇帝饒恕那加害之人,試問誰能心甘情願呢?
起碼,安國侯表現得十分艱難勉強,叫人忍不住心生憐憫。
“啟稟陛下,老臣以為,安國侯之遭遇皆因二房之人對爵位貪欲而起,安國侯......顧念兄弟之情,家族香火,也著實是為難了他,但更因如此,陛下、娘娘,老臣認為絕對不能輕恕阮氏二房之人,否則日後有爵之家人人效仿,隻要殺盡持爵者血脈,不但自家會被免罪,甚至將來還能襲爵......恐後患無窮啊!”
須發皆白的新任禮部尚書席大人舉著笏板深深一拜——他前任乃是曾經當麵指責過謝珝真婦人不該幹政的文某某,現已攜全家人歸天了——席尚書在接替禮部尚書之職後,始終表現得足夠聰明。
這份聰明便是一切以頂頭那兩位上司的意願為主,禮法?
什麽禮法?
天子認可的才是禮法,不然就隻是陳腐教條而已。
隻要能讓自己在這個尚書的位置上坐牢了,席尚書都可以當著家族學堂裏祭拜的那幾張聖人畫像的麵,去提筆修改種種叫那對至尊夫婦看不順眼的條例。
他還指望著將來從尚書位置上退下來,能如幾位被皇帝皇後信重的老前輩一樣,混個理政學士的位置呢!
席尚書對自己的定位和能力都擁有一個十分清晰的認知,在接收到謝皇後的某些暗示時,他隻是稍微思考了一下該如何表現才能更顯出自己的忠心,便毫不猶豫地成為了“安國侯之女開女子襲爵先河”這一事件的發起人。
席尚書此言一出,委頓在特賜的椅子上的安國侯口裏含血,眼上含淚,表情卻不夠含蓄地十分感激地看了席尚書一眼。
能在朝上擠到前排的大多是人精,見此情形又如何不能曉得安國侯心中真正的想法是偏向哪一邊的?
各自在心裏掂量了一下:安國侯才剛剛打了勝仗,是功臣,陛下與娘娘定然會多寬待他幾分;在這件事裏,他死了兒子,是苦主,又證據齊全,最占理不過了.....
少時的沉默過後,眾臣便依循著席尚書的思路,紛紛附和起來,都在說著不該輕易饒恕阮氏二房的話,隻是......安國侯沒有兒子了,等他歸天,這爵位,是傳,還是,除呢?
心思各異的朝臣在發表了自家的想法之後,自然也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隻是問題才一出口,安國侯就又是一口傷心的血吐出,最後還是其恩師、兼親家祖父的何老將軍站了出來,表示安國侯雖已無兒子,卻還有一女,如今那女兒已與自己的小孫子成了親,他以祖父的身份表示,願意叫安國侯之女帶子歸家,令此女與自己孫兒的子嗣全部姓阮,歸入安國侯府血脈之中。
“......老臣願意立下誓書,絕不做那還宗之舉,孫媳這一脈子嗣,世世代代皆為阮氏子,不叫外姓奪之!”何老將軍的年紀隻稍微比胡太後小兩三歲而已,現也已經是個皺皮橘子老翁翁的模樣,隻是精神頭兒瞧著還好,思路也始終清晰。
他話說得很響亮,且始終都沒有提及爵位繼承之事,隻是在安撫了安國侯之後,單純以不忍見其血脈斷絕為由,將自己的小孫子和將來的孩子們全部舍了出去。
坐在上頭的皇帝瞧得起勁兒,聞言側過頭去問坐在身側的謝珝真:“安國侯的確可憐,何老將軍仁義,無愧為我朝耆夙,隻是爵位傳承本該慎重......皇後覺得如何?”
對於皇帝帶著老婆上朝,還一有什麽事情就來一句“皇後覺得如何?”“顯明你怎麽看?”“愛卿以為該如何處置?”等等等等行為早已習慣了。
不習慣也不行。
不習慣的那些大臣,不是被丟去吃灰,就是腦袋已經從脖子上離家出走了。
謝珝真早有準備:“嗣者,繼也,繼承前人血脈者為嗣,為前人延續香火祭祀者,亦為嗣,自古以來,百姓皆重血脈、祭祀傳承,不使先祖泉下苦寒,亦使後人可追本溯源,明白自己的來處而繼承先人之德行,是以無論於家還是於國而言,子嗣傳承皆是重中之重。臣妾認為,何老將軍所言,乃是大義之舉,並無不妥之處。”
她微笑著看向底下眾臣:“安國侯隻得世子與阮小姐這一兒一女,如今......”
適時地歎息,轉化了悲憫的神情:“世子不幸受奸人所害而離世,並未留下子息,然而阮小姐亦是安國侯血脈,乃其後嗣也,本宮以為,安國侯府,並未走到絕嗣除爵那一步,且我朝本就有立女戶,叫男子入贅,從女方姓氏,延續妻家血脈的規矩,隻要何老將軍舍得,陛下,又何妨成全了這仁義之舉呢?”
她說著,朝皇帝的方向稍稍偏頭:“臣妾心腸軟,實在看不得安國侯如此神傷,所幸,還有阮小姐可延續家族血脈,若她為戶主,亦可......行家主之職,祭祀先人,使香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