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眾人心神一凜。
謝皇後插手朝政已經是沒法阻攔的事情了,不過以往也不是沒有皇後、太後幹政的先例,最近的那個例子,還在慈寧宮裏整天樂嗬嗬地逗孫子們玩兒呢。
且朝上經過幾輪清洗,便是仍然有人瞧謝珝真這個幹政的皇後不順眼,也是那種不會擅自將心思暴露出來的穩重人了。
隻是謝皇後如今話裏話外的意思,怎麽聽,都是......要叫安國侯之女繼承父親位置的意思啊!
再聯想到謝皇後入宮以來便隻與皇帝生了個女兒,膝下雖有永嘉侯這個兒子,但他到底不是皇室血脈,天然就被排斥在繼承人之外,難道謝皇後就這麽篤定自己將來不會生下兒子,這麽早,就要給煜熠公主鋪路了嗎?!
今日若叫安國侯之女繼承了爵位,那來日,是不是又要叫煜熠公主繼承皇位了?!
部分心思敏銳的朝臣很快就覺察出了謝珝真此舉暗含的深意,唯有一些老實的,還在糾結若是侯府女兒招贅,那她未來的孩子繼承祖父的爵位該是個什麽樣的流程。
“微臣啟奏,陛下,娘娘,外嫁之女到底是夫家之人了,她的孩子理應從夫之姓氏,血從夫主而來,論其根本乃是外姓,實在不宜繼承爵位,不如暫緩阮氏二房行刑,叫起留下血脈,從小抱養......”
“我苦命的孩子!為父無能,竟無法替你雪恨,還要用這殘老之軀去養育仇人之子......”這個官員話沒說完,就隻見安國侯又仿佛遭受了什麽巨大的打擊一樣,再次噴出血來,哀怨地嚎哭著癱在椅子上。
這下子方才說話的那名官員再也發不出聲音來了,頂著周邊人的種種眼神跪在了地上:“......微臣思慮不周,請陛下降罪。”
皇帝好笑地看了他們一眼:“依律,的確可女子立戶為戶主,招贅之夫與其所生子嗣,亦屬女家所有,且皇後之言,不無道理,安國侯,你兒子雖然不幸亡故,卻還有女兒,朕知你素來與夫人恩愛,這半生隻得一兒一女,又在出征前特意安排好女兒的歸宿,想來並不是那等生了女兒卻不將她當做自家人的酸腐之人。”
堂下藏在暗處的諸多“酸腐”人士感覺自己脖子一涼,不自覺便紛紛低下了頭去。
得了。
皇帝向來跟皇後站一邊的,煜熠公主之未來,恐怕......
有人開始琢磨著要不要提前下注。
皇帝看著眾臣變換不止的臉色,心裏卻想起王皇後逝去那夜,他們也是一個個地低著腦袋,表現得那麽馴服忠誠,實際上卻野心已經膨脹到將手伸入後宮,視皇帝的威嚴於無物。
那件事狠狠抽了皇帝一巴掌,讓他認清楚這世上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任他輕易去掌控,去玩弄,去戲耍。
而王令徽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死”,給對自己還留有些許情誼的皇帝來上這麽一巴掌,便是念在兩人多年相交的感情的份上,給他警醒的同時,更要叫他好好思索該如何對待謝珝真才是妥當。
王令徽雖然對未來乃是謝珝真之女繼位一事一無所知,但也正是這深思熟慮之後的舉動,讓皇帝在麵對謝珝真母女之時,徹底放下他為天下之主的傲慢,不敢再輕忽著,去賭若是沒了這個出色的女兒,他陸家的王朝是否還能展現預言中的輝煌之景!
是千古盛世女帝那開明的父皇,還是很可能會坑了全族葬送江山的罪人,隨著他心愛的這對母女逐漸展現出了不凡,也變得越來越值得皇帝去慎重對待。
“微臣惶恐。”安國侯拖著病軀,半死不活地爬起來,“都是微臣的骨血,微臣......前半生便未能照顧、教育好他們,如今痛失一子,方知為時晚矣,隻能、隻能私心算計著,想要彌補僅剩的女兒一二,才會......嗚嗚嗚......”
說到最後已經是泣不成聲了。
雖是個外表粗粗壯壯的大漢,但這落淚的模樣也著實是可憐又委屈,活像那叫雨打落了花瓣的白荷花。
“還不快將安國侯扶起來。”謝珝真也眼含熱淚,“陛下,安國侯於國有功,臣妾實在不忍見其晚景淒涼,不如您就允了阮小姐歸家吧。”
她說著看了一眼方才出言的那官員,聲音又變得冷淡起來:“有些人,真不曉得安得什麽心思,自己的孩子沒了性命,卻反而要養仇人的孩子,養來做什麽,天天杵在眼前,提醒自己他的血緣親長是如何殺害了自己的兒子麽?”
說罷,垂首抹淚,動作優雅而溫柔,仿佛不忍見人世苦難的菩薩。
被批了一頓的官員已經渾身麻木了。
“唉,都說法理之外,還有人情呢,且在臣看來,阮小姐歸家一事,也沒什麽超脫法理之處啊。”席尚書作為禮部尚書,來背書這個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而且他說的其實也沒什麽錯,法外容情,在這個時代,貴族是最懂得法外容情,也最受這條規則恩惠的存在了。
“陛下,娘娘,古時有功臣死,而恩封其母、其妻為侯,亦有女子因奇術得以封侯,臣以為安國侯世代忠良,又為國征戰多年,憑此功勞,若是恩準其女歸家承爵,延續血脈侍奉晚年的話,一可顯陛下恩德厚重,有功賞;二可遏製陰謀奪爵之風氣,有過罰,安天下功臣之心,震懾心存不法之徒,如此兩道,方可彰顯聖人聖君之明!”說這話的,卻是刑部尚書。
這人並沒有倒向謝珝真那一邊,對皇帝的某些作為也是常常直言進諫的,難得是為人雖然耿直了些,但性子並不迂腐。
此時他能站出來為安國侯說話,謝珝真倒也不算奇怪。
刑部尚書說的話雖然很有道理,但仍舊有人是能鑽到空子的:“微臣啟奏,陛下,娘娘,阮小姐歸家襲爵的確合乎人理,但微臣聽聞阮小姐在夫家時,與姑長、丈夫皆是頗為不睦,又從未顯露過可擔得起安國侯之爵位的才情,國侯乃重爵,萬望陛下娘娘三思!”
謝皇後插手朝政已經是沒法阻攔的事情了,不過以往也不是沒有皇後、太後幹政的先例,最近的那個例子,還在慈寧宮裏整天樂嗬嗬地逗孫子們玩兒呢。
且朝上經過幾輪清洗,便是仍然有人瞧謝珝真這個幹政的皇後不順眼,也是那種不會擅自將心思暴露出來的穩重人了。
隻是謝皇後如今話裏話外的意思,怎麽聽,都是......要叫安國侯之女繼承父親位置的意思啊!
再聯想到謝皇後入宮以來便隻與皇帝生了個女兒,膝下雖有永嘉侯這個兒子,但他到底不是皇室血脈,天然就被排斥在繼承人之外,難道謝皇後就這麽篤定自己將來不會生下兒子,這麽早,就要給煜熠公主鋪路了嗎?!
今日若叫安國侯之女繼承了爵位,那來日,是不是又要叫煜熠公主繼承皇位了?!
部分心思敏銳的朝臣很快就覺察出了謝珝真此舉暗含的深意,唯有一些老實的,還在糾結若是侯府女兒招贅,那她未來的孩子繼承祖父的爵位該是個什麽樣的流程。
“微臣啟奏,陛下,娘娘,外嫁之女到底是夫家之人了,她的孩子理應從夫之姓氏,血從夫主而來,論其根本乃是外姓,實在不宜繼承爵位,不如暫緩阮氏二房行刑,叫起留下血脈,從小抱養......”
“我苦命的孩子!為父無能,竟無法替你雪恨,還要用這殘老之軀去養育仇人之子......”這個官員話沒說完,就隻見安國侯又仿佛遭受了什麽巨大的打擊一樣,再次噴出血來,哀怨地嚎哭著癱在椅子上。
這下子方才說話的那名官員再也發不出聲音來了,頂著周邊人的種種眼神跪在了地上:“......微臣思慮不周,請陛下降罪。”
皇帝好笑地看了他們一眼:“依律,的確可女子立戶為戶主,招贅之夫與其所生子嗣,亦屬女家所有,且皇後之言,不無道理,安國侯,你兒子雖然不幸亡故,卻還有女兒,朕知你素來與夫人恩愛,這半生隻得一兒一女,又在出征前特意安排好女兒的歸宿,想來並不是那等生了女兒卻不將她當做自家人的酸腐之人。”
堂下藏在暗處的諸多“酸腐”人士感覺自己脖子一涼,不自覺便紛紛低下了頭去。
得了。
皇帝向來跟皇後站一邊的,煜熠公主之未來,恐怕......
有人開始琢磨著要不要提前下注。
皇帝看著眾臣變換不止的臉色,心裏卻想起王皇後逝去那夜,他們也是一個個地低著腦袋,表現得那麽馴服忠誠,實際上卻野心已經膨脹到將手伸入後宮,視皇帝的威嚴於無物。
那件事狠狠抽了皇帝一巴掌,讓他認清楚這世上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任他輕易去掌控,去玩弄,去戲耍。
而王令徽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死”,給對自己還留有些許情誼的皇帝來上這麽一巴掌,便是念在兩人多年相交的感情的份上,給他警醒的同時,更要叫他好好思索該如何對待謝珝真才是妥當。
王令徽雖然對未來乃是謝珝真之女繼位一事一無所知,但也正是這深思熟慮之後的舉動,讓皇帝在麵對謝珝真母女之時,徹底放下他為天下之主的傲慢,不敢再輕忽著,去賭若是沒了這個出色的女兒,他陸家的王朝是否還能展現預言中的輝煌之景!
是千古盛世女帝那開明的父皇,還是很可能會坑了全族葬送江山的罪人,隨著他心愛的這對母女逐漸展現出了不凡,也變得越來越值得皇帝去慎重對待。
“微臣惶恐。”安國侯拖著病軀,半死不活地爬起來,“都是微臣的骨血,微臣......前半生便未能照顧、教育好他們,如今痛失一子,方知為時晚矣,隻能、隻能私心算計著,想要彌補僅剩的女兒一二,才會......嗚嗚嗚......”
說到最後已經是泣不成聲了。
雖是個外表粗粗壯壯的大漢,但這落淚的模樣也著實是可憐又委屈,活像那叫雨打落了花瓣的白荷花。
“還不快將安國侯扶起來。”謝珝真也眼含熱淚,“陛下,安國侯於國有功,臣妾實在不忍見其晚景淒涼,不如您就允了阮小姐歸家吧。”
她說著看了一眼方才出言的那官員,聲音又變得冷淡起來:“有些人,真不曉得安得什麽心思,自己的孩子沒了性命,卻反而要養仇人的孩子,養來做什麽,天天杵在眼前,提醒自己他的血緣親長是如何殺害了自己的兒子麽?”
說罷,垂首抹淚,動作優雅而溫柔,仿佛不忍見人世苦難的菩薩。
被批了一頓的官員已經渾身麻木了。
“唉,都說法理之外,還有人情呢,且在臣看來,阮小姐歸家一事,也沒什麽超脫法理之處啊。”席尚書作為禮部尚書,來背書這個自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而且他說的其實也沒什麽錯,法外容情,在這個時代,貴族是最懂得法外容情,也最受這條規則恩惠的存在了。
“陛下,娘娘,古時有功臣死,而恩封其母、其妻為侯,亦有女子因奇術得以封侯,臣以為安國侯世代忠良,又為國征戰多年,憑此功勞,若是恩準其女歸家承爵,延續血脈侍奉晚年的話,一可顯陛下恩德厚重,有功賞;二可遏製陰謀奪爵之風氣,有過罰,安天下功臣之心,震懾心存不法之徒,如此兩道,方可彰顯聖人聖君之明!”說這話的,卻是刑部尚書。
這人並沒有倒向謝珝真那一邊,對皇帝的某些作為也是常常直言進諫的,難得是為人雖然耿直了些,但性子並不迂腐。
此時他能站出來為安國侯說話,謝珝真倒也不算奇怪。
刑部尚書說的話雖然很有道理,但仍舊有人是能鑽到空子的:“微臣啟奏,陛下,娘娘,阮小姐歸家襲爵的確合乎人理,但微臣聽聞阮小姐在夫家時,與姑長、丈夫皆是頗為不睦,又從未顯露過可擔得起安國侯之爵位的才情,國侯乃重爵,萬望陛下娘娘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