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居正擔任內闊首輔之前,明朝的整個體係已經被前任內閣首輔嚴嵩弄得烏煙瘴氣,充斥著各種弊病。


    在這種情況下,沒能爆發農民起義,推翻明朝統治,反而還能一直延續統治,這與張居正的改革有關。


    張居正的改革自萬曆元年,即1573年開始,至萬曆十年,即1582年張居正去世結束。


    張居正的全麵改革,旨在解決明朝兩百餘年發展中所積留下來的各種問題,以鞏固明朝政權。


    張居正為了挽救明朝統治的危機,緩和社會矛盾,他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麵進行整頓,尤重於經濟的改革,企圖扭轉嘉靖、隆慶以來政治腐敗、邊防鬆弛和民窮財竭的局麵。


    張居正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中央集權,國家財政收入增加,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國防和軍事力量得到了提高,邊境安寧,萬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興”的景象。


    盡管張居正為明朝的國計民生嘔心瀝血,但是,在他死後不久,就遭到了萬曆皇帝朱詡鈞的徹底清算——諡號、贈官、誥命被全部追奪。張家就從萬人之上的高位淪落到慘遭抄家的地步。


    眼看張家起高樓,眼看張家宴賓客,眼看張家樓塌了。


    張家上下,從白發老者,到黃口稚子,無一逃脫此劫難。


    張居正,這位曾經的內閣首輔、堂堂太師,主持了種種改革,少年時的萬曆皇帝朱詡鈞對其言聽計從,滿朝官員也懾服於他的權勢。但在抄家後,張居正在bj、荊州等的房產及所有金銀古玩全部充公,隻留下一百畝薄田,作為張居正老母趙太夫人的贍養之用,可以說整個張府都被查抄得一幹二淨。


    萬曆皇帝朱詡鈞對張居正的清算從萬曆十年六月張居正病逝開始,到萬曆十一年四月才清算完畢。


    在這十個月驚心動魄的清算過程中,真可以說是攪得國無寧日。不單官場像是抽風打擺子,就是天底下老百姓的心靈也備受熬煎。那些通邑大都,甚至邊鄙州縣的驛舍客邸、酒樓茶館、船塢書坊、祗園道觀,凡有人群處,必將把張居正的榮辱功過生死沉浮,作為不可或缺的談資。


    萬曆皇帝朱詡鈞對張居正的這次抄家,不但令人震驚,而且極其慘烈。


    張居正的兒子們遭到嚴刑逼供,長子張敬修自縊身亡,其弟張懋修兩次自殺未果。


    張敬修的妻子高氏求死不得,覺得生無可戀,竟用茶匕戳瞎了自己的眼睛。而活著的張家女眷也被抄家者進行逐一搜身,“至揣及褻衣臍腹以下”,連張居正已經八十多歲的老母親趙太夫人都未能幸免。


    張居正的二兒子張嗣修,四兒子張簡修均革去功名蔭職,俱發蠻瘴之地。


    三兒子張懋修,也就是萬曆七年的狀元,被革去功名及官職原籍閑住。


    張懋修之所以沒有發配邊塞,乃是因為他三次自殺,均被人救下,已成殘廢。


    餘下老五張允修、老六張靜修,都尚未參加鄉試,也被革去秀才功名斥為編氓。


    還有常住在江淩掌管大學士府的三弟張居易和四弟張居敬,以及族人張書、張順等人俱令煙瘴地麵充軍,


    張居正的二弟張居謙也難以幸免,被革去錦衣衛副指揮使職位,連同家人直接從南京白馬街柳樹巷發配到雲南充軍。


    張居謙到雲南充軍的地方,就是當時烏蒙府的一個兵營,這個兵營就是烏蒙府的肖家營。


    張居謙到肖家營的任務就是為軍隊做苦役。


    大家也會說,不就是為軍隊做苦役嗎?沒什麽了不起的。


    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在古代,被發配充軍的犯人卻是最悲慘的。到底有多慘,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流放充軍比殺頭更可怕!


    這不是危言聳聽,根據史料記載對充軍的描述是“刑莫慘於此”,很多被發配充軍的人寧願自殺也不願去充軍。


    根據《宋史·兵誌七》的記載,充軍是將犯人投入監獄服刑,然後安排罪犯坐牢之後發配到那裏勞動。一般役監會根據罪犯的處罰對象和犯罪情況,將一個距離犯人超過4000裏的事故地點,作為他們的去處,最近的地方也有1000多裏,那時候即使快馬加鞭這麽遠也夠累的,更何況是要去充軍,哪有這麽好的待遇。


    充軍還分為終身和永久兩種類型。


    “終身”指的是被指派到軍隊服役的人,直到他死去。


    “永遠”就更可怕了,這種充軍不僅必須在軍隊服役,而且他的兒子在他死後需要被替換,他的孫子在兒子死後需要被替換。被充軍到軍隊中的人往往不讓你直接率領軍隊到前線。首先,你沒有軍事能力。你怎麽能帶領軍隊去戰鬥呢?第二,你不會被允許作為前鋒去殺敵。因為沒有專業訓練,這樣的士兵就不需要了,所以在軍隊中充軍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充當民夫的角色。


    這些人不需要用武器去戰鬥,就像後勤人員一樣,它聽起來不那麽危險嗎?其實並不是這樣。他們需要向前線軍營供應物資。由於安全原因,路線崎嶇不平。如果你不注意,在懸崖上行走失去生命是很常見的。有時貨物被運到兵營,但貨物丟失,或更少,雖然它們沒事,但是也按軍法從事,最終還是死亡。當然,可以用金錢賠償,但是這些人,在家人被充軍時就沒收所有錢財了,沒有錢,怎麽能賠償呢?


    據說,充軍刑罰在元朝正式形成,但以前有先例,但都沒有得到完善。


    到了明代,充軍這個處罰製度已經得到了完善。按照明代法律規定,充軍隻有一種“永遠”的形式,即一個家庭成員充軍之後,他死後必須找到另一個人取代他。這就導致在明代,許多充軍的家庭不得不隱姓埋名,甚至躲在山裏,這樣朝廷就找不到他們,他們這麽做的目的,隻是為了避免被捕和被懲罰。


    可以看出,古代充軍不僅對個人,而且對家庭都有很大的影響。


    張居謙被發配充軍到雲南烏蒙府,結果是整個家庭都淪陷了,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整個家族的噩夢。


    在張居謙動身去雲南充軍之前,他擔心張居正的第二個兒子張嗣修被嚴刑拷打得奄奄一息了,無法到達邊疆的苦寒之地,他就利用曾經擔任過錦衣衛副指使時所積累的人脈,打通了各層關係,把張嗣修與自己的兒子張滋修作了調換,讓張嗣修冒充張滋修到烏蒙府充軍,張滋修則代替張嗣修到了邊疆苦寒之地充軍。


    張滋修的命運正如張居謙料想的一樣,還沒到苦寒之地,就在半途被凍死了。


    張嗣修到了雲南烏蒙府之後就以張滋修的身份在肖家營服苦役。


    張居正被抄家這件事,雖然不會影響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在經曆了風霜洗禮後卻能洗刷他的冤魂。天啟二年,即1622年,明朝才給張居正平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量子血靈珠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其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其金並收藏量子血靈珠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