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山道士》
勞山上住著一位道士,這個道士的居所附近有個姓王的年輕人,他是家中的第七個孩子,因此人們常常叫他王七。
王七出身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但他從小就對道術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聽說勞山上有很多仙人居住,於是決定背著行囊,踏上尋找仙人的旅途。
他登上一座山峰,發現了一座非常幽靜的道觀。
道觀的蒲團上,坐著一位道士,他的白發垂到領口,眼神卻異常清亮和敏銳。
王七主動上前與他交談,發現道士所說的道理既深奧又玄妙。
他請求道士收他為徒。
道士看著他,淡淡地說:
“我擔心你受不了修行的艱苦。”
王七堅定地回答:
“我能做到。”
道士的弟子很多,每天傍晚都會聚集在一起。
王七也恭敬地向他們行禮,並留在了道觀中。
一天清晨,道士叫醒了王七,交給他一把斧頭,讓他跟著其他人一起去砍柴。
王七恭敬地接受了命令。
過了一個多月,王七的雙手和雙腳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他實在受不了這種艱苦的生活,心裏開始偷偷打起了退堂鼓。
某天晚上,他提前回到了道觀,發現道士正在和兩個客人一起喝酒。
此時天色已晚,但道觀裏卻沒有點燈。
道士拿起一張紙,剪成鏡子的形狀,然後貼在牆上。突然,房間裏亮了起來,就像月光普照一樣。
弟子們都圍在一旁聽道士和客人聊天。
其中一位客人說:
“這麽好的夜晚,我們不能隻是喝酒聊天,應該找些樂子。”
他從桌上拿起一個酒壺,給每個人倒了一杯酒。
王七心裏犯嘀咕:
“這麽多人,這壺酒怎麽可能夠分呢?”
但神奇的是,每當有人把酒喝完,酒壺裏的酒就又會滿上,就像永遠不會空一樣。
王七感到非常驚奇。
又過了一會兒,另一位客人說:
“感謝道長讓我們在月光下享受美酒,但這樣的氣氛下少了些樂趣。何不把嫦娥也叫來助興呢?”
說著,他就用筷子向月亮扔去。
隻見一個美麗的女子從月光中走出來,剛開始還隻有一尺多高,但落到地上後就變得和普通人一般高了。
她有著纖細的腰身和秀美的脖頸,在月光下跳起了優雅的“霓裳羽衣舞”。
跳完舞後,她又唱起歌來:
仙界遨遊將歸去,
廣寒宮中鎖清輝。
欲問天君何緣故,
無奈紅塵夢已回。
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就像簫管奏出的音樂一樣動聽。
唱完歌後,她輕盈地躍上桌子,變成了一根筷子。
在場的所有人都驚訝不已,忍不住大笑起來。
接著,第三位客人說:
“今晚真是太開心了!但我有點喝醉了。”
“道長能不能送我去月宮裏醒酒呢?”
隻見道士手打結印,三人緩緩移動席位,逐漸進入月光的中心。
眾人望去,隻見那三人仿佛正坐在月光之中飲酒,他們的須眉清晰可見,就像影子映照在鏡子中一般。
月光漸漸變得暗淡,道觀的門人手持蠟燭前來照明,此時卻隻見道士獨自坐在那兒,那三位客人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桌上的菜肴和水果還擺放著,牆壁上懸掛的紙圓月亮,如同鏡子一般。
道士問眾人:
“酒足飯飽了嗎?”
眾人答道:
“飽了。”
道士接著說:
“既然飽了,就早點去休息吧,別耽誤了明天砍柴打草。”
眾人點頭答應後紛紛退去。
王生心中暗自對道士的仙術感到羨慕,回家的念頭也慢慢消失了。
又過了一個月,王生覺得這種日子苦得難以忍受,而道士卻從未傳授給他一本仙術秘籍。
他心中無法再等待下去,於是向道士辭行道:
“弟子我千裏迢迢前來拜您為師,就算不能學到長生不老之術,但若能學到一些微末的法術,也足以慰藉我前來求教的心意。”
“然而我在這裏已經度過了兩三個月,除了每日砍柴回來,什麽也沒有學到。”
“我在家時,可從未經曆過這樣的苦楚。”
道士微笑著說:
“我早就知道你無法忍受這種辛苦,現在看來果然如此。明天一早,我就送你離開。”
王生說:
“弟子在此勞作多日,還望師傅能傳授一些小的法術,這樣我此行才算不虛此行。”
道士問:
“你想要學習什麽樣的法術?”
王生說:
“我每次看到師傅行走,牆壁都無法阻擋您的步伐,隻要我能學到這個法術就足夠了。”
道士笑著答應了,於是傳授給他一個口訣,讓他念完咒語後,大聲喊道:
“進入!”
王生麵對著牆壁,心中有些猶豫,不敢進去。道士又說:
“試著進去。”
王生鼓足勇氣,從容地走了進去,但當他接近牆壁時,卻感到一股阻力,無法再前進。
道士對王生說:
“你隻要低頭走進去,不要徘徊不前!”
王生果然離牆幾步遠,然後飛奔而入。
當他到達牆前時,感覺那牆就像不存在一樣,是空的。
他回頭一看,自己果然已經在牆外了。
他非常高興,進去向道士道謝。
道士告誡他:
“回家後要保持清淨和虔誠,否則法術就不會靈驗了。”
隨後道士還資助了王生一些錢物,讓他回家。
回到家後,王生向妻子炫耀自己遇到了仙人,聲稱即使是堅固的牆壁也擋不住他。
妻子聽後不相信他。王生便仿效之前的行為,離牆幾尺遠的地方奔入,但沒想到他的頭卻直接撞到了堅硬的牆壁,猛地摔倒在地。
妻子急忙扶起他,發現他額頭上腫起了一個大包,就像個巨大的雞蛋。
妻子忍不住嘲笑他。
王生逐漸變得憤怒起來,開始大罵那位老道士沒有良心。
他覺得道士明明已經傳授給了他穿牆術,但他卻無法成功地使用它。
他開始懷疑道士的誠意,甚至認為道士是在戲弄他。
王森這幾日一直靜坐沉思著,他覺得失敗的緣由並非出在那名道士身上,而是源於自身。
他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心浮氣躁的毛病。
回想起當初離開之時,那位道士曾告誡過他,務必保持內心的清靜與虔誠,但自己卻未能謹遵教誨。
正是由於自己無法做到這些,才導致了如今這般田地。
此刻,王森懊悔不已,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
經過幾天的閉門思過,王生決定再次嚐試穿牆術。
他走到牆邊,深呼吸,然後低頭疾馳。
這次,他成功地穿過了牆壁,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他四處張望,發現這裏是一個古老的廟宇,牆上刻著一些奇怪的符號。
王生走進廟宇,發現裏麵有一個老和尚正在念經。
老和尚看到王生,微笑著說:
“你終於來了。”
王生驚訝地問:
“您是怎麽知道的?”
老和尚笑著說:
“我是這個廟宇的住持,也是那位道士的好朋友。”
“我知道你得到了穿牆術,但你還沒有完全理解它的真諦。”
老和尚告訴王生,穿牆術並不是簡單的穿越牆壁,而是要理解並尊重牆壁所代表的界限。
每座牆壁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有的保護人們的安全,有的劃分領地,有的象征著規則和秩序。
王生疑惑地問:
“我該如何理解並尊重這些界限呢?”
老和尚微笑著說:
“首先,你要明白,穿牆術並非為了讓你隨意穿越,而是為了讓你在必要時能夠突破障礙。”
“每座牆壁背後都有其故事和寓意,你應當用心去感受和領悟。”
“例如,那座保護人們的牆壁,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守護生命和安全。”
“當你穿越它時,應當心懷感激,感謝它為你提供的安全保障。”
“再比如,那座劃分領地的牆壁,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維護秩序和和諧。”
“當你穿越它時,應當尊重他人的領地和權利,不要隨意侵犯。”
“象征著規則和秩序的牆壁,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提醒人們遵守規則,維護社會秩序。”
“當你穿越它時,應當自覺遵守規則,不要破壞秩序。”
王生聽後,深受啟發。
明白了穿牆術的真諦在於理解和尊重牆壁所代表的界限。
他感謝老和尚的指點,並承諾會用心去感受和領悟每座牆壁背後的故事和寓意。
勞山上住著一位道士,這個道士的居所附近有個姓王的年輕人,他是家中的第七個孩子,因此人們常常叫他王七。
王七出身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但他從小就對道術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聽說勞山上有很多仙人居住,於是決定背著行囊,踏上尋找仙人的旅途。
他登上一座山峰,發現了一座非常幽靜的道觀。
道觀的蒲團上,坐著一位道士,他的白發垂到領口,眼神卻異常清亮和敏銳。
王七主動上前與他交談,發現道士所說的道理既深奧又玄妙。
他請求道士收他為徒。
道士看著他,淡淡地說:
“我擔心你受不了修行的艱苦。”
王七堅定地回答:
“我能做到。”
道士的弟子很多,每天傍晚都會聚集在一起。
王七也恭敬地向他們行禮,並留在了道觀中。
一天清晨,道士叫醒了王七,交給他一把斧頭,讓他跟著其他人一起去砍柴。
王七恭敬地接受了命令。
過了一個多月,王七的雙手和雙腳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他實在受不了這種艱苦的生活,心裏開始偷偷打起了退堂鼓。
某天晚上,他提前回到了道觀,發現道士正在和兩個客人一起喝酒。
此時天色已晚,但道觀裏卻沒有點燈。
道士拿起一張紙,剪成鏡子的形狀,然後貼在牆上。突然,房間裏亮了起來,就像月光普照一樣。
弟子們都圍在一旁聽道士和客人聊天。
其中一位客人說:
“這麽好的夜晚,我們不能隻是喝酒聊天,應該找些樂子。”
他從桌上拿起一個酒壺,給每個人倒了一杯酒。
王七心裏犯嘀咕:
“這麽多人,這壺酒怎麽可能夠分呢?”
但神奇的是,每當有人把酒喝完,酒壺裏的酒就又會滿上,就像永遠不會空一樣。
王七感到非常驚奇。
又過了一會兒,另一位客人說:
“感謝道長讓我們在月光下享受美酒,但這樣的氣氛下少了些樂趣。何不把嫦娥也叫來助興呢?”
說著,他就用筷子向月亮扔去。
隻見一個美麗的女子從月光中走出來,剛開始還隻有一尺多高,但落到地上後就變得和普通人一般高了。
她有著纖細的腰身和秀美的脖頸,在月光下跳起了優雅的“霓裳羽衣舞”。
跳完舞後,她又唱起歌來:
仙界遨遊將歸去,
廣寒宮中鎖清輝。
欲問天君何緣故,
無奈紅塵夢已回。
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就像簫管奏出的音樂一樣動聽。
唱完歌後,她輕盈地躍上桌子,變成了一根筷子。
在場的所有人都驚訝不已,忍不住大笑起來。
接著,第三位客人說:
“今晚真是太開心了!但我有點喝醉了。”
“道長能不能送我去月宮裏醒酒呢?”
隻見道士手打結印,三人緩緩移動席位,逐漸進入月光的中心。
眾人望去,隻見那三人仿佛正坐在月光之中飲酒,他們的須眉清晰可見,就像影子映照在鏡子中一般。
月光漸漸變得暗淡,道觀的門人手持蠟燭前來照明,此時卻隻見道士獨自坐在那兒,那三位客人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桌上的菜肴和水果還擺放著,牆壁上懸掛的紙圓月亮,如同鏡子一般。
道士問眾人:
“酒足飯飽了嗎?”
眾人答道:
“飽了。”
道士接著說:
“既然飽了,就早點去休息吧,別耽誤了明天砍柴打草。”
眾人點頭答應後紛紛退去。
王生心中暗自對道士的仙術感到羨慕,回家的念頭也慢慢消失了。
又過了一個月,王生覺得這種日子苦得難以忍受,而道士卻從未傳授給他一本仙術秘籍。
他心中無法再等待下去,於是向道士辭行道:
“弟子我千裏迢迢前來拜您為師,就算不能學到長生不老之術,但若能學到一些微末的法術,也足以慰藉我前來求教的心意。”
“然而我在這裏已經度過了兩三個月,除了每日砍柴回來,什麽也沒有學到。”
“我在家時,可從未經曆過這樣的苦楚。”
道士微笑著說:
“我早就知道你無法忍受這種辛苦,現在看來果然如此。明天一早,我就送你離開。”
王生說:
“弟子在此勞作多日,還望師傅能傳授一些小的法術,這樣我此行才算不虛此行。”
道士問:
“你想要學習什麽樣的法術?”
王生說:
“我每次看到師傅行走,牆壁都無法阻擋您的步伐,隻要我能學到這個法術就足夠了。”
道士笑著答應了,於是傳授給他一個口訣,讓他念完咒語後,大聲喊道:
“進入!”
王生麵對著牆壁,心中有些猶豫,不敢進去。道士又說:
“試著進去。”
王生鼓足勇氣,從容地走了進去,但當他接近牆壁時,卻感到一股阻力,無法再前進。
道士對王生說:
“你隻要低頭走進去,不要徘徊不前!”
王生果然離牆幾步遠,然後飛奔而入。
當他到達牆前時,感覺那牆就像不存在一樣,是空的。
他回頭一看,自己果然已經在牆外了。
他非常高興,進去向道士道謝。
道士告誡他:
“回家後要保持清淨和虔誠,否則法術就不會靈驗了。”
隨後道士還資助了王生一些錢物,讓他回家。
回到家後,王生向妻子炫耀自己遇到了仙人,聲稱即使是堅固的牆壁也擋不住他。
妻子聽後不相信他。王生便仿效之前的行為,離牆幾尺遠的地方奔入,但沒想到他的頭卻直接撞到了堅硬的牆壁,猛地摔倒在地。
妻子急忙扶起他,發現他額頭上腫起了一個大包,就像個巨大的雞蛋。
妻子忍不住嘲笑他。
王生逐漸變得憤怒起來,開始大罵那位老道士沒有良心。
他覺得道士明明已經傳授給了他穿牆術,但他卻無法成功地使用它。
他開始懷疑道士的誠意,甚至認為道士是在戲弄他。
王森這幾日一直靜坐沉思著,他覺得失敗的緣由並非出在那名道士身上,而是源於自身。
他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心浮氣躁的毛病。
回想起當初離開之時,那位道士曾告誡過他,務必保持內心的清靜與虔誠,但自己卻未能謹遵教誨。
正是由於自己無法做到這些,才導致了如今這般田地。
此刻,王森懊悔不已,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
經過幾天的閉門思過,王生決定再次嚐試穿牆術。
他走到牆邊,深呼吸,然後低頭疾馳。
這次,他成功地穿過了牆壁,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他四處張望,發現這裏是一個古老的廟宇,牆上刻著一些奇怪的符號。
王生走進廟宇,發現裏麵有一個老和尚正在念經。
老和尚看到王生,微笑著說:
“你終於來了。”
王生驚訝地問:
“您是怎麽知道的?”
老和尚笑著說:
“我是這個廟宇的住持,也是那位道士的好朋友。”
“我知道你得到了穿牆術,但你還沒有完全理解它的真諦。”
老和尚告訴王生,穿牆術並不是簡單的穿越牆壁,而是要理解並尊重牆壁所代表的界限。
每座牆壁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有的保護人們的安全,有的劃分領地,有的象征著規則和秩序。
王生疑惑地問:
“我該如何理解並尊重這些界限呢?”
老和尚微笑著說:
“首先,你要明白,穿牆術並非為了讓你隨意穿越,而是為了讓你在必要時能夠突破障礙。”
“每座牆壁背後都有其故事和寓意,你應當用心去感受和領悟。”
“例如,那座保護人們的牆壁,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守護生命和安全。”
“當你穿越它時,應當心懷感激,感謝它為你提供的安全保障。”
“再比如,那座劃分領地的牆壁,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維護秩序和和諧。”
“當你穿越它時,應當尊重他人的領地和權利,不要隨意侵犯。”
“象征著規則和秩序的牆壁,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提醒人們遵守規則,維護社會秩序。”
“當你穿越它時,應當自覺遵守規則,不要破壞秩序。”
王生聽後,深受啟發。
明白了穿牆術的真諦在於理解和尊重牆壁所代表的界限。
他感謝老和尚的指點,並承諾會用心去感受和領悟每座牆壁背後的故事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