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僧》


    長清有一位高僧,他道行高潔,年歲已經七十多了但身體依然健壯。


    有一天,他意外跌倒,無法起身,寺廟的僧侶們急忙跑去救他,但發現他已經圓寂了。


    這位高僧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亡,他的靈魂飄到了河南的邊界。


    河南有一個舊時的紳士的兒子,他帶著十幾名騎士騎馬出去打獵。


    不幸的是,他的馬突然失控,他因此墜落身亡。


    這位高僧的靈魂恰好來到此地,與這個紳士兒子的身體融合在一起,於是他漸漸蘇醒過來。


    周圍的仆人圍上來詢問他,他睜開眼睛說:


    “我怎麽會在這裏?”


    大家扶他回家。


    一進入家門,就看到許多穿著華麗的女子圍上來詢問他的情況。


    他大吃一驚,說:


    “我是僧人,怎麽會在這裏?”


    家人以為他在說胡話,紛紛勸說他。


    但高僧並不解釋,隻是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給他吃粗糧他就吃,酒肉則一概拒絕。


    晚上他獨自睡覺,不接受妻妾的侍奉。


    幾天後,他突然想要出去走走。家人都很高興。


    他出門後稍微定了定神,就有許多仆人湧來,手持錢簿和穀籍,請他處理財務事宜。


    他借口生病疲倦,一一謝絕了。


    他隻是問:


    “你們知道山東長清縣嗎?”


    大家都說知道。


    他說:


    “我感到心中鬱悶,想去那裏遊玩,應該立刻準備行裝。”


    家人說:


    “你剛剛康複,不應該遠行。”


    但他不聽,第二天就出發了。……


    以下是長清僧自述~~~


    當我抵達長清縣時,我發現這裏的景色和風土人情都與往昔無異。


    我無需詢問路徑,就徑直來到了那座曾經熟悉的寺廟。


    寺廟裏的幾名弟子見有貴客到來,紛紛低頭恭敬地迎接我。


    我詢問:


    “你們師父現在在哪裏?”


    他們回答:


    “我們的師父已經去世了。”


    我追問師父的墓地所在,他們便帶著我去了,隻見那裏是一座孤零零的三尺小墳,上麵的荒草還沒有長齊。


    眾僧不知我為何要問這些。


    我準備騎馬離開,臨走前我叮囑他們說:


    “你們的師父是位修行嚴謹的僧人,他遺留下來的物品應該好好保存,不能有任何損壞。”


    眾僧紛紛答應。


    於是我離開了寺廟。


    回到家後,我感到異常的陌生和不適。


    仿佛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空虛感縈繞心頭,讓我始終覺得缺少了某些至關重要的東西。


    這種感覺如影隨形,漸漸地吞噬著我的靈魂,使我變得心如死灰、萬念俱灰。


    我整日呆坐在那裏,目光空洞無神,對周圍的一切漠不關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家中的大小事務似乎與我毫不相幹,我也無心去打理或參與其中。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數月之久,終於有一天,我無法再忍受這種壓抑的氛圍,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


    沒有絲毫猶豫,我徑直回到了舊時熟悉的寺廟。


    踏入寺門的那一刻,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湧上心頭。


    望著眼前熟悉的景象,我感慨萬千。


    站在眾多弟子麵前,我鄭重地告訴他們:


    “我就是你們的師父。”


    眾僧卻對我的話語充滿懷疑,紛紛相視而笑,認為我在胡言亂語。


    見此情形,我並沒有氣餒,而是詳細地向他們講述了自己返魂的離奇經曆,以及我生平的所言所行。


    每一個細節都與師父生前的行為舉止毫無二致。


    眾僧開始陷入沉思,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驚訝和疑惑。


    隨著我的敘述不斷深入,他們的表情越發嚴肅起來。


    他們被我真摯的言辭和堅定的態度所打動,開始相信我的身份。


    他們簇擁著我,將我帶到師父曾經居住過的房間,並按照往日的習慣侍奉我。


    在此期間,公子家曾多次派遣專人駕著馬車前來,請我返回府中。


    我對這些邀請視若無睹,毫不在意。


    時間匆匆流逝,又是一年多過去了,夫人派出了管家,帶著豐厚的金銀綢緞前來拜訪,表示對我的感激和饋贈。


    麵對這些誘人的財物,我一一婉拒,隻收下了一件樸素的布袍。


    對於其他的金銀珠寶,我一概不為所動。


    偶爾,我的一些老友會尋跡而來,探訪我的近況。


    每當此時,我都會滿懷敬意地接待他們,與他們暢談往事,分享彼此的心得體會。


    在這段寧靜的時光裏,我漸漸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盡管生活簡樸,但我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快樂。


    我深知,真正的幸福並不在於物質的豐盈,而在於內心的豐盈和精神的寄托。


    在這座古刹之中,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也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他們看到我這個人雖然默不作聲但非常誠懇,雖然隻有三十歲,但言談舉止都像是八十多歲的人。


    他們對此感到驚訝,不知道我經曆了怎樣的故事。


    每次提及那段重生與遺世獨立的修行,總是微笑著閉口不言,仿佛那些過往已化作我內心深處最珍貴的寶藏,唯有親自走過那段路的人,才能真切體會其中的深意。


    在長清縣的歲月裏,我每日清晨便會起床,步行至山林之間,呼吸那清新自然的空氣,感受大地脈動的節奏。


    我開始了全新的修行,嚐試去理解這個世界,去洞察那些看不見的力量。


    我靜靜地坐在禪房中,望著窗外的竹林,心中的雜念逐漸消散。


    我用柳條編籃子,雕刻木頭製成佛珠,研讀經書至深夜,將所思所悟記錄在泛黃的紙張上。


    弟子們被我的專注與毅力所感動,紛紛效仿我的行為,一同投身於修行之中。


    寺廟的氛圍變得更為和諧寧靜,信徒們紛至遝來,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慰藉。


    我雖身處山林之間,但內心卻與世間萬物相連,時刻關心著眾生的疾苦。


    我用所得的香火錢修建寺廟,為貧困之人提供幫助,為苦難之家祈福。


    我的行為和修行,成為了寺廟的燈塔,照亮了眾生心靈的道路。


    信徒們從四麵八方趕來,帶著希望、疑惑和困惑,尋求解答與指引。


    我以慈悲為懷,以法眼觀照,解開了他們心中的疑雲,點亮了前行的方向。


    我還倡導和實踐“法喜充滿、身心康泰”的理念,通過禪修、講經、做法事等形式,讓信徒們在修行中體驗到內心的寧靜與喜悅,從而增強信心,堅定信念,達到身心和諧、健康的目的。


    我用香火錢修建寺廟之舉,不僅改善了寺廟的破敗狀況,更為貧困之人提供了幫助,為苦難之家祈福。


    這些善舉不僅減輕了眾生的痛苦,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佛法的無邊恩澤和人間的大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連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摘星箋紅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摘星箋紅葉並收藏白話連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