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裏有時終須有。


    《官庫》。


    明朝萬曆年間,山東鄒平人張華東先生任右都禦史。


    這次被朝廷委派了一項重要任務——前往南嶽衡山進行祭祀活動。


    路途遙遠,需穿越江淮地區,一日傍晚,當張華東一行人準備在途中的驛亭休息過夜時,前方探路的隨從急忙回來報告說:


    “此驛亭中傳言有怪異之事發生,恐怕不宜留宿。”


    張華東並不以為意,堅持要在此歇息,他自認為身為朝廷命官,一身正氣,何懼邪魅。


    夜深人靜之時,張華東穿戴整齊,頭戴官帽,腰懸佩劍,端坐在驛亭中,以示威嚴。


    不久,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打破了寂靜,隻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緩緩步入驛亭,他身著一襲黑衣,頭戴皂紗,腰間束著黑帶,顯得格外神秘。


    張華東心中雖感詫異,但仍故作鎮定,詢問老者身份及來意。


    老者見狀,恭敬地行了一禮,緩緩說道:


    “我乃此地前任庫官,長久以來一直為大人守護著庫房中的寶藏。今幸得大人親臨此地,小官終得解脫此重責大任。”


    張華東聞言,更加好奇,便詢問起庫房中具體有多少財物。


    老者回答說:


    “庫中現存黃金二萬三千五百兩。”


    張華東聽後,心中暗自盤算,擔憂如此龐大的數額在路途中攜帶不便,便與老者約定,待他歸來時再行清點驗收。


    老者點頭應允,隨後便退身而去。


    祭祀活動圓滿結束後,張華東在南嶽收獲頗豐,不僅有朝廷的賞賜,還有各地官員與百姓的饋贈。


    數月後,當張華東再次途經那個驛亭,準備啟程返回家鄉時,那位白發老者又悄然出現,向他致意。


    張華東問及庫房財物現狀,老者麵露難色,答道:


    “那些黃金,已全部被撥作遼東的軍餉了。”


    此言一出,張華東大感驚訝,不解為何前後情形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老者見狀,輕輕歎息道:


    “世間的福祿壽命,皆是天定,每人的份額皆有定數,一絲一毫也不能多也不能少。”


    “大人此次南行,所應得之財物已盡數到手,何必再強求更多呢?”


    言罷,老者便轉身離去,留下一臉若有所思的張華東。


    回到驛亭內,張華東細細算來,自己所獲之財物,包括朝廷賞賜、官員饋贈以及南行途中的其他收入,加起來竟然與老者所說的庫房黃金數額完全吻合,分毫不差。


    這一驚人的巧合讓他不禁感慨萬千,終於領悟到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命運使然,不可強求”的深刻道理。


    從此,張華東更加勤勉於政,清心寡欲,不再過分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民造福、為國家效力的實際行動中去。


    他的事跡也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了後世教育人們順應天命、知足常樂的一個生動例子。


    那個神秘的驛亭與白發老者,也成為了人們口耳相傳的奇異傳說,永遠留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連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摘星箋紅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摘星箋紅葉並收藏白話連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