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九娘》1~


    於七案,明末清初山東半島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清起義,其影響深遠,波及甚廣,尤以棲霞與萊陽兩地為甚。


    這起事件的根源可追溯至清軍入關後,對漢人實施的嚴苛政策與民族壓迫,激起了無數漢族民眾的不滿與反抗。


    於七,作為這一地區頗具威望的領袖人物,憑借其號召力與民間基礎,於順治年間領導了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恢複漢人江山的起義。


    起義初期,於七部眾迅速壯大,聲勢浩蕩,多次擊敗清軍圍剿,使得清政府震動不已。


    清軍調集重兵,采用圍困與分化瓦解的策略,逐步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


    最終在清軍的猛烈攻勢下,於七起義遭到了殘酷鎮壓,首領於七雖數次逃脫,但終未能逃脫被捕的命運,其麾下眾多將士及無辜百姓亦遭受牽連,慘遭屠殺。


    棲霞與萊陽,作為起義的重要據點,其居民更是深受其害。


    起義失敗後,清軍對這兩地進行了血腥的清剿,無數生命在這一過程中消逝。


    一日之間,數百人被俘至演武場,刀光劍影之下,鮮血染紅了大地,屍體堆積成山,場麵慘不忍睹。


    此情此景,令人扼腕歎息,也暴露了清政府的殘暴與無情。


    麵對如此慘狀,當地的一些有識之士與官員心生悲憫,紛紛慷慨解囊,捐資購買棺材,希望能為這些無辜亡魂提供一個安息之所。


    一時間,濟南城的木工們忙碌不已,木料供不應求,可見當時被殺之人之多,情景之淒慘。


    大多數遇難者的遺骸被安葬於濟南南郊的荒野之中,成為了一段悲壯的曆史記憶。


    轉眼已是甲寅年間。


    此時,一位來自萊陽的書生踏上了前往稷下的路途。


    他此行不僅是為了求學求知,更帶著一份難以言喻的哀思——他的兩三位親友均在於七案中不幸遇難。


    為了紀念這些逝去的親人,他特意購買了紙錢、香燭和一些簡單的供品,準備在途經荒墳時舉行一場祭奠儀式。


    當他來到荒墳前時,心情沉重地擺放好供品,點燃香燭,然後默默地焚燒起紙錢。他對著墓碑深深地鞠躬三次,心中默默祈禱著親人們安息。


    儀式結束後,他便收拾好東西,帶著滿心的感慨前往寺院投宿於下房之中。


    次日清晨,書生早早起床,洗漱完畢後,便離開寺院進城辦事去了。


    由於事情比較繁瑣,書生一直忙到傍晚才處理完所有事務。


    當他匆匆返回寺院時,夜幕已經降臨,寺院周圍一片寧靜,隻有微弱的月光灑在路上。


    正當他急匆匆地走進寺院,穿過走廊,推開自己房間的門時,卻突然發現裏麵有一個身影。


    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年輕的男子,正端坐在他的床榻之上。


    那男子容貌俊美,但眼神卻透露出一絲冷漠和不羈。


    看到這一幕,書生感到十分驚訝和困惑。


    他心想:


    “這人是誰?為何會出現在我的房間裏?”


    書生心中雖有詫異,但仍保持著應有的風度,上前詢問對方身份與來意。


    那年輕人瞪起雙眼,不滿道:


    “我在這裏等候主人,你卻如此囉裏八嗦的追問,難道懷疑我不是正常人嗎?”


    書生笑著說:


    “在下正是主人。”


    那青年男子初時態度傲慢,待書生自報家門後方才恍然大悟,連忙起身端正帽子,行禮道歉。


    原來此人竟是書生的同鄉朱之文,亦因於七案而遭殺身之禍的亡靈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連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摘星箋紅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摘星箋紅葉並收藏白話連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