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知仁,雖家境貧寒,卻才華橫溢,心中對伴侶的選擇尤為慎重,因此即便年已十八,仍未定下婚約。


    一日,孟知仁偶然間邂逅了兩位絕色佳人,這意外的相遇讓他心中泛起了層層漣漪,歸家後更是反複思量,難以入眠。


    夜色漸深,已近一更時分,突然,門外傳來輕柔的敲門聲。


    孟知仁開門一看,竟是白日裏所見的一位佳人——封三娘,她溫婉地立於門外。


    孟知仁連忙點亮燭火,仔細端詳,確認無誤後,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想要詢問詳情。


    封三娘微笑著說道:


    “我姓封,是範十一娘的好友兼女伴。”


    孟知仁聞言,心中大悅,幾乎未及多想,便想要上前擁抱她以表感激。


    封三娘輕輕推開了他,解釋道:


    “我並非自薦的毛遂,而是願為你們牽線搭橋的曹丘生。”


    “十一娘她對你心生傾慕,願意與你共結連理,特派我來代為傳情。”


    孟知仁初時愕然,半信半疑,但見封三娘神色誠懇,又取出一支精美的金釵作為信物,心中的疑慮頓時煙消雲散。


    他激動得無以複加,緊緊握住金釵,立誓道:


    “承蒙你如此費心關照,若我不能與十一娘結為夫妻,寧願終身不娶。”


    封三娘見他心意已決,微笑點頭,隨即告辭離去。


    次日清晨,孟知仁滿懷希望,拜托鄰居的老嫗前往範家,向範夫人提親。


    範夫人因自家境貧寒,對這門婚事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未與女兒十一娘商議,便直接回絕了提親之事。


    老嫗無功而返,將消息告知了孟知仁。


    孟知仁得知此事的十一娘,心中充滿了失落與絕望。


    他深知封三娘的好意,卻也怨恨自己因家貧而錯失良緣。


    與此同時,十一娘通過一些途徑了解到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她終於明白了事情的起因和經過,心中對母親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不滿。


    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讓十一娘深感失望和憤怒。


    她也清楚地意識到,那支金釵已經不可能再回到孟知仁手中。


    麵對這樣的現實,十一娘感到無比痛苦,但她決定以死明誌,堅守自己內心真正的感情。


    她深知,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扞衛自己的尊嚴和愛情。她寧願用死亡來表達對母親錯誤行為的抗議,也不願違背自己的真心。於是,十一娘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此來證明她對孟知仁的深情厚意。


    又過了幾天,當地一位權勢顯赫的紳士為了兒子的婚事,特地向範家提親。


    由於擔心婚事不成,他還特地請來了縣令作為媒人。


    此時,範公因畏懼紳士的權勢,心中頗為猶豫。


    他詢問十一娘的意見,但十一娘隻是默默流淚,不願多言。


    私下裏,她已派人向母親傳達了自己的決心:


    非孟知仁不嫁。


    範公見狀,更加憤怒,認為女兒有違父命,不顧家族顏麵。


    他最終決定,不顧女兒的意願,答應了紳士家的提親,並且為了盡快了結此事,還挑選了一個吉日準備舉行婚禮。


    這一決定,無疑給十一娘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婚禮前夕,十一娘突然起身,對著銅鏡仔細梳妝打扮。


    這一幕讓夫人暗自竊喜,以為女兒終於接受了現實。


    就在眾人以為一切都將順利進行的時候,侍女突然驚慌失措地跑來報告:


    “小姐自縊身亡了!”


    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整個範家陷入了悲痛與混亂之中。


    家人痛哭流涕,悔恨交加,但一切都已無法挽回。


    孟知仁得知十一娘的死訊後,更是心如刀絞。


    他悔恨自己未能及時挽救這段姻緣,也感歎世態炎涼、人情淡薄。


    他默默地為十一娘祈禱,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能夠找到真正的幸福與安寧。


    三天後,十一娘被安葬了。


    她的死,不僅讓家人痛不欲生,也讓孟知仁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與思念之中。


    他明白,自己與十一娘的緣分雖淺,但那份純真的情感卻將永遠鐫刻在他的心中。


    封三娘,雖然心中也為好友的不幸感到難過,但她更希望孟知仁能夠走出陰影,重新麵對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連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摘星箋紅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摘星箋紅葉並收藏白話連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