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吳館長的科普,眾人算是對古人的這種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古人造紙,主要是利用樹皮,麻頭等植物原料,經過眾多工序提取植物纖維而成,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抄紙網在漿水中撈取紙漿,使其成型為紙張模型,而後壓榨烘幹,最終成型。
而所謂的“仙繡”技法,就是在撈紙的這一環節,將準備好的薄如蟬翼的絲綢,一同放入抄紙網,使其同紙漿融為一體,而後用相同方法,將反麵也封入其中。
後續經過壓榨,烘幹等步驟,就能將絲綢完全“繡”在紙張內部。
這種將絲綢內藏於毫厘之中的手段,就好像是仙家施法的效果,所以被後世稱為“仙繡”。
聽著吳館長的講解,鄭乾對古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肅然起敬。
蔣老說道:“老吳,你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那麽現在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取出藏匿於毫厘之間的絲綢呢?”
“說難也不算難,畢竟紙張和絲綢的成分不同,可以在不破壞裏麵物體的情況下,將表層的紙張摧毀融化。”
說著,看了一眼鄭乾,問道:“隻不過,要得到物品主人的同意才行,畢竟取出絲綢,這本書就算是毀了。”
鄭乾當即大方表示,隨便毀,隻要保證裏麵的絲綢完好就行。
隨後,吳館長將裝訂的絲線拆開,一邊拆,一邊說道:“這裝訂線,不是原裝的,後世重新裝訂了一次。”
拆掉線之後,整本書就散架了,然後鄭乾和曾勁國一起,將那十頁與眾不同的紙張挑出來,給到吳館長。
“確定是這幾張嗎?”
“確定!”
吳館長戴上手套,打開照明燈,從裏麵的櫃子取出一瓶水杯大小的瓶子,看樣子是裝有某種試劑。
然後用類似於膠頭滴管的儀器,從瓶子裏汲取了幾滴,滴在一塊特製的棉球上。
又拿起鑷子,夾住富含試劑的棉球,小心翼翼的在紙張上擦拭。
鄭乾看著眼前的景象,想起了初中上化學課的實驗情形。
現場安靜的可怕,一個個的都不敢呼吸了,視線跟隨著擦拭的棉球,乞求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異樣。
擦拭了好幾下,除了感覺被擦拭的地方變白以外,沒有別的異樣。
蔣老忍不住了,問道:“老吳,是不是滴的那個什麽液體不夠啊,這啥也沒看到啊?”
“看不到是正常的,我現在隻是擦除它表麵經年累月的灰塵和汙漬。”
“我……,搞半天你就是在擦灰啊,不早說!”
蔣老的那句國粹差點就爆出來了,想到還有晚輩和後生在場,生生忍住了。
曾勁國和曾藩父子倆臉色神情很古怪,像是在憋笑。
鄭乾也感覺這個吳館長,也挺調皮的。
之後,吳館長又從櫃子裏拿出另外一瓶不明藥劑,用另一支滴管取了幾滴,這次沒有滴在棉球上,而是滴在看起來像是砂棉的一團物質上麵。
保險起見,蔣老開問了:“這次是要幹嘛?”
“當然是溶解掉最上麵的紙質層,這麽簡單的問題還問!”
蔣老被懟了一句,罵道:“就你能!”
鄭乾感覺,這兩人,肯定交情不淺。
現場再次安靜下來,連擦拭的聲音都能聽到了。
“呲…呲…”
手指大的地方,這次的變化就很明顯了,紙張上麵的字,越來越淡,直至最後完全消失了。
周圍被溶解的白色粉末越來越多,吳館長另一隻手中的鑷子夾著棉球,小心翼翼將這些溶解下來的白色粉末清除掉。
一分鍾過去,感知最為敏銳的鄭乾,發現了端倪。
越來越薄的紙張下麵,若隱若現的金色絲線,已經呼之欲出!
“出來了!”
吳館長放下手中的工具,將紙張拿起靠近照明燈,讓光線充分照射在被“開了天窗”的部分。
蔣老,曾勁國,鄭乾和曾藩,四人的頭,齊齊湊向燈光底下。
“真的是絲綢!”
“保存的這麽完好嗎,有種熠熠生輝的錯覺啊!”
“看最邊緣,有黑色的一小段!有可能是字的一部分,我的天!”
蔣老的眼光最為獨到,看到了隻露出一毫米長的黑色小段。
“蔣老,您是說,這可能是一塊記載了文字的綢緞?”曾勁國欣喜的問道。
有字和沒有字,完全是兩個概念!
蔣老沒有正麵回答曾勁國,而是催促道:“老吳,別愣著呀,繼續擦,如果是有文字記載,那意義就不一樣了!”
這次吳館長沒有跟蔣老嗆嘴,眼下的工作,茲事體大,不敢怠慢。
又等了兩分鍾,另一塊手指頭大的部分露出來了。
鄭乾在感歎流光溢彩的絲綢材質,而三個老頭,已經開始研究露出來的字了。
真如蔣老所說,這是一塊有記載文字的絲綢。
“夜涼斜倚?”鄭乾看著露出來的幾個字,一臉懵。
吳館長不知道從哪裏變出來一個放大鏡,正在逐字研究。
“果然不愧是‘仙繡’,嘖嘖,這絲綢藏於其中,竟保留著最初的樣子!”
“還有這字體,是小楷體,端勁秀麗,絕對是出自大家之手!”
“將書法落於綢緞之上,倒是極為罕見!”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這塊綢緞,還是其上的書法文字,價值都極高。”
幾個老頭圍在那裏,你一言我一語,讚不絕口。
曾藩在邊上,問了一個最基本也是鄭乾特別想問的問題:“那這是啥時候的文物呢?”
“從這本古籍來看,應該是明代的產物,”吳館長略有所思,說道:“不過‘夜涼斜倚’這四個字,似乎是七言絕句的格式,我一時還想不到出處。”
曾藩點點頭,嘀咕了一句:“明朝啊,要是宋朝就好了。”
曾勁國說:“一頁宋紙,十兩黃金,要真是宋朝留下來的,還能淪落到地攤?”
“幾位,鄭乾小友的發現,不可謂不小,接下來我會全心思投入裏麵,盡快將它的原貌展現出來,讓它重見天日!你們要是願意在這裏陪著老朽,還請保持安靜,要是等不了的話,也可以在博物館逛逛。”
總共十頁,要全部處理出來,估計也要幾個小時了。
鄭乾不想在這裏等,看了看曾藩,發現對方也有點想溜的意思。
在看看曾勁國和蔣老,仍舊是聚精會神的盯著吳館長手中的古籍,沒有要走的意思。
鄭乾於是說道:“曾叔,蔣老還有吳館長,正好我倆想去博物館轉轉,就不呆在這裏了。”
曾勁國頭也沒回,說道:“去吧,等整理好了我通知你們!”
古人造紙,主要是利用樹皮,麻頭等植物原料,經過眾多工序提取植物纖維而成,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抄紙網在漿水中撈取紙漿,使其成型為紙張模型,而後壓榨烘幹,最終成型。
而所謂的“仙繡”技法,就是在撈紙的這一環節,將準備好的薄如蟬翼的絲綢,一同放入抄紙網,使其同紙漿融為一體,而後用相同方法,將反麵也封入其中。
後續經過壓榨,烘幹等步驟,就能將絲綢完全“繡”在紙張內部。
這種將絲綢內藏於毫厘之中的手段,就好像是仙家施法的效果,所以被後世稱為“仙繡”。
聽著吳館長的講解,鄭乾對古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肅然起敬。
蔣老說道:“老吳,你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那麽現在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取出藏匿於毫厘之間的絲綢呢?”
“說難也不算難,畢竟紙張和絲綢的成分不同,可以在不破壞裏麵物體的情況下,將表層的紙張摧毀融化。”
說著,看了一眼鄭乾,問道:“隻不過,要得到物品主人的同意才行,畢竟取出絲綢,這本書就算是毀了。”
鄭乾當即大方表示,隨便毀,隻要保證裏麵的絲綢完好就行。
隨後,吳館長將裝訂的絲線拆開,一邊拆,一邊說道:“這裝訂線,不是原裝的,後世重新裝訂了一次。”
拆掉線之後,整本書就散架了,然後鄭乾和曾勁國一起,將那十頁與眾不同的紙張挑出來,給到吳館長。
“確定是這幾張嗎?”
“確定!”
吳館長戴上手套,打開照明燈,從裏麵的櫃子取出一瓶水杯大小的瓶子,看樣子是裝有某種試劑。
然後用類似於膠頭滴管的儀器,從瓶子裏汲取了幾滴,滴在一塊特製的棉球上。
又拿起鑷子,夾住富含試劑的棉球,小心翼翼的在紙張上擦拭。
鄭乾看著眼前的景象,想起了初中上化學課的實驗情形。
現場安靜的可怕,一個個的都不敢呼吸了,視線跟隨著擦拭的棉球,乞求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異樣。
擦拭了好幾下,除了感覺被擦拭的地方變白以外,沒有別的異樣。
蔣老忍不住了,問道:“老吳,是不是滴的那個什麽液體不夠啊,這啥也沒看到啊?”
“看不到是正常的,我現在隻是擦除它表麵經年累月的灰塵和汙漬。”
“我……,搞半天你就是在擦灰啊,不早說!”
蔣老的那句國粹差點就爆出來了,想到還有晚輩和後生在場,生生忍住了。
曾勁國和曾藩父子倆臉色神情很古怪,像是在憋笑。
鄭乾也感覺這個吳館長,也挺調皮的。
之後,吳館長又從櫃子裏拿出另外一瓶不明藥劑,用另一支滴管取了幾滴,這次沒有滴在棉球上,而是滴在看起來像是砂棉的一團物質上麵。
保險起見,蔣老開問了:“這次是要幹嘛?”
“當然是溶解掉最上麵的紙質層,這麽簡單的問題還問!”
蔣老被懟了一句,罵道:“就你能!”
鄭乾感覺,這兩人,肯定交情不淺。
現場再次安靜下來,連擦拭的聲音都能聽到了。
“呲…呲…”
手指大的地方,這次的變化就很明顯了,紙張上麵的字,越來越淡,直至最後完全消失了。
周圍被溶解的白色粉末越來越多,吳館長另一隻手中的鑷子夾著棉球,小心翼翼將這些溶解下來的白色粉末清除掉。
一分鍾過去,感知最為敏銳的鄭乾,發現了端倪。
越來越薄的紙張下麵,若隱若現的金色絲線,已經呼之欲出!
“出來了!”
吳館長放下手中的工具,將紙張拿起靠近照明燈,讓光線充分照射在被“開了天窗”的部分。
蔣老,曾勁國,鄭乾和曾藩,四人的頭,齊齊湊向燈光底下。
“真的是絲綢!”
“保存的這麽完好嗎,有種熠熠生輝的錯覺啊!”
“看最邊緣,有黑色的一小段!有可能是字的一部分,我的天!”
蔣老的眼光最為獨到,看到了隻露出一毫米長的黑色小段。
“蔣老,您是說,這可能是一塊記載了文字的綢緞?”曾勁國欣喜的問道。
有字和沒有字,完全是兩個概念!
蔣老沒有正麵回答曾勁國,而是催促道:“老吳,別愣著呀,繼續擦,如果是有文字記載,那意義就不一樣了!”
這次吳館長沒有跟蔣老嗆嘴,眼下的工作,茲事體大,不敢怠慢。
又等了兩分鍾,另一塊手指頭大的部分露出來了。
鄭乾在感歎流光溢彩的絲綢材質,而三個老頭,已經開始研究露出來的字了。
真如蔣老所說,這是一塊有記載文字的絲綢。
“夜涼斜倚?”鄭乾看著露出來的幾個字,一臉懵。
吳館長不知道從哪裏變出來一個放大鏡,正在逐字研究。
“果然不愧是‘仙繡’,嘖嘖,這絲綢藏於其中,竟保留著最初的樣子!”
“還有這字體,是小楷體,端勁秀麗,絕對是出自大家之手!”
“將書法落於綢緞之上,倒是極為罕見!”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這塊綢緞,還是其上的書法文字,價值都極高。”
幾個老頭圍在那裏,你一言我一語,讚不絕口。
曾藩在邊上,問了一個最基本也是鄭乾特別想問的問題:“那這是啥時候的文物呢?”
“從這本古籍來看,應該是明代的產物,”吳館長略有所思,說道:“不過‘夜涼斜倚’這四個字,似乎是七言絕句的格式,我一時還想不到出處。”
曾藩點點頭,嘀咕了一句:“明朝啊,要是宋朝就好了。”
曾勁國說:“一頁宋紙,十兩黃金,要真是宋朝留下來的,還能淪落到地攤?”
“幾位,鄭乾小友的發現,不可謂不小,接下來我會全心思投入裏麵,盡快將它的原貌展現出來,讓它重見天日!你們要是願意在這裏陪著老朽,還請保持安靜,要是等不了的話,也可以在博物館逛逛。”
總共十頁,要全部處理出來,估計也要幾個小時了。
鄭乾不想在這裏等,看了看曾藩,發現對方也有點想溜的意思。
在看看曾勁國和蔣老,仍舊是聚精會神的盯著吳館長手中的古籍,沒有要走的意思。
鄭乾於是說道:“曾叔,蔣老還有吳館長,正好我倆想去博物館轉轉,就不呆在這裏了。”
曾勁國頭也沒回,說道:“去吧,等整理好了我通知你們!”